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唐宋梦寻西湖畔

精品 唐宋梦寻西湖畔 ——杭州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42发表时间:2013-11-14 09:53:44
摘要:回眸西湖,在风光旖旎的深处,沉淀着厚重的历史,记录着唐宋那个伟大时代的荣耀与苍凉。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月寺山中寻桂子,郡亭枕上听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余杭名篇,无论是月下可见的桂子,还是枕上可闻的潮头,一幅静谧而澎湃的画卷涌上心头。前几日赴绍兴办案,再次到杭州中转,不免捎带着西湖一游。虽说人在旅途,步履匆匆,自春徂秋,不过半载之间,也算“今日更重游”了。比起当年白公远在关中的追忆,也许少些遗憾罢。当坐在从火车站到西湖的出租车上,便和的哥搭讪,我说:“上次来过一次,感觉西湖沿岸,唐宋文化的遗存很是深厚呢!”的哥操着一口南方普通话,自豪的答道:“杭州可是南宋的故都啊!你看——这是白堤,是当年白居易在杭州当太守时留下的!”哦,原来如此,顿悟。
   人在旅途,由不得自己——火车是不能晚点的,赶路是不能耽误的。于是随机选择了三个地点:岳庙、苏堤和虎跑。岳庙当然是第一站,供奉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浩气长存的民族英雄和最伟大的统帅——岳飞。岳庙之内,游人如织,不时有游人在武穆像前的供桌上放下一些零钱。很有意思,看来民众对仙佛的崇拜还是根深蒂固的,虽然这不是僧道接受布施的地方。今天的岳庙,早已几经兵燹,历尽沧桑,现在的建筑便是红卫兵时代洗劫后重建的。岳庙的重建,正是那场浩劫的见证,尽管我在很多历史名胜见到过红卫兵、破四旧之类的记载,但那场浩劫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令人震惊:鼓动全民的力量,疯狂的斩伐自己的文化根基,用最残暴的手段切断自己的历史传统,革的,岂不是自己的命?几十年下来,民众依然崇信鬼神,依然习惯于用零钱祈求发财或者平安,但对于先贤的景仰与追思,却没有了制度化的表达方式。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所谓为圣贤立庙,原本是传承历史、饮水思源,弘扬传统、塑造精神的手段。通过一场场文化的运动特别是这场文化的浩劫,自己的圣贤和庙宇确实被贴上了“封建”的标签,从而成功打倒,但中国民族的精神面貌也在深处随之裂变。“我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于是塑造新道德成为了孩子们的课本和考试题,成为了通往就业门槛上的敲门砖,而一切公园与名胜,只剩下娱乐与商业的功能。也许我们今天是快乐的,但没有心头的敬畏,在岳庙八百年的历史上,这又是一段崭新的经历。
   岳庙的重修,说明岳庙终究是倒不掉的,因为无论生前还是身后,这个民族早已离不开武穆。譬如百丈的殿堂,离不开的,是那几根梁柱。武穆生活的那个时代,前有擅长艺术和投降的徽钦二宗,当权的是蔡京、高俅之流;后有不羞逃跑和称臣的高宗赵构,任用的是奸相秦桧。有了这样的当家人,也就有了这样的故事,历史总是人写的。于是金兵南下,血洗中原,武穆以一生的浮沉,维系着抗金大业的成败。二十年间,武穆南征北战,粉碎了金兵的南下,平定了江南的叛乱,于是保住了这片白公治理过的余杭名城,让宋朝宗室有机会在风光旖旎中偏安江南。在武穆的强大反攻下,不可一世的金兵精锐尽丧,乃至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而当兀术责令宰相秦桧:“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秦桧自有秦桧的领导艺术:“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于是终于以风波亭上“莫须有”的罪名,宣告了抗金大业的失败。从此,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个南宋,西湖之畔,也多了一个临安。
   千秋已降,武穆的塑像依然供奉在殿堂上,“精忠岳飞”,已经成为引领这个民族走过无数风雨的旗帜。“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当八百年后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激励我们以死抗争的,依然是武穆为子民们高歌的这曲《满江红》。现在,秦桧们依然满面愁苦的跪倒在武穆的坟茔下,而且大概是中国唯一可以随意掌掴的文物,当然,如果不嫌脏的话。但他们有什么罪呢?走在人生的边上,似乎已经搞不清楚,他们是太会做人还是太不会做人。也许,他们只是擅长做官,他们绝不善于或原本不屑于谋国,但一定工于谋身。比起天下,江南委实太小;比起自身,江南委实太大。悲夫!古今多少事,唯有“白发渔樵江渚上”,让滚滚长江化作一壶浊酒,说不尽的成与败,忠与奸。
   从岳庙退下,沿苏堤南行,在西湖对面与岳庙遥望的,是苏东坡纪念馆。据说苏堤的长度是四千五百五十步,如果从武穆的年代眺望东坡“二十年间再蒞杭”的盛况,不过几十年的距离。“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沿苏堤上溯到东坡生活的年代,北宋经过了开国之初的“百年无事”之后,发生了王安石变法。然而这场变法没有实现“明经术所以治天下”的抱负,却引发了朝廷的党争和人心的混乱。为社稷计,苏东坡仗义执言:“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彊而复之,则难为力。”又说:“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深味这些精辟的思想,放到今天中国社会的建设中,依然光芒闪烁。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苏东坡坚持“忠规谠论,挺挺大节”,难免“为小人所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于是经历了乌台诗案等一些列打击,“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国家之不幸,杭州之幸。历史上的杭州,“杭本近海,地泉鹹苦,居民稀少”,东坡踵前贤之后,于怀抱中略施所有,将杭州图画成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于是“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图画,杭人名为苏公堤”。政局的动荡,没有让苏东坡施展抱负“为天下用”,但他腹中涌出的文章,譬如天上的星河,“雄视百代”、光耀千秋。在世间留下其中的一角,化作了“望之如图画”的西湖。历尽官场上的磨难,苏东坡“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之”。这种“旷古风流”,乃何等的雅致、洒脱与达观,真是“不可复追”!如果生在那个时代,为东坡摇橹于湖上,此生足矣。
   西湖之行的最后一站,是虎跑,山林深处,隐藏着南宋神僧济公的塔院。对于佛教文化,我一无所知,于是抱着很随意的心情在山中闲逛。当次第走到了济公的墓塔,青青的石壁上,镂刻着济公那熟悉的身影。而令人震撼的,却是那张脸——满面的笑容是那样的生动,仿佛一个慈祥、达观的老人,穿越遥远的时空,笑对着古往今来、恒河沙数的世人。难道,这就是佛么?看看庙宇中刻画在墙壁上的济公事迹,是个在常人看来疯疯癫癫的和尚。他无牵无挂,无拘无束,游历于世间的茫茫苦海,一路济人于难,一路抑恶扬善,抚平着人世间的不平与伤痛。我不相信会有超能力的佛法,但我相信尘世间有对佛的寄托,当一代神僧的身上凝聚了这种寄托,济公也就成就了世人心中的佛。
   人在旅途,脚步匆匆,火车就要晚点了,还要赶路。回眸西湖,在风光旖旎的深处,沉淀着厚重的历史,记录着唐宋那个伟大时代的荣耀与苍凉。

共 26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踏足杭州,立于西湖之畔,感叹岁月变迁,缅怀历史,于岳飞庙前敬其忠魂傲骨,在苏东坡纪念馆慕其才华,在济公塔院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作者所到之处,皆是典型的宋朝文化,梳理其政治历史,追溯其文化渊源,或褒或砭,行文舒缓有致,情感充沛,欣赏,推荐!【编辑:冰煌雪舞】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115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潮仙        2013-11-14 10:17:56
  人在旅途,脚步匆匆,火车就要晚点了,还要赶路。回眸西湖,在风光旖旎的深处,沉淀着厚重的历史,记录着唐宋那个伟大时代的荣耀与苍凉。欣赏佳作。问好! 
2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11-14 13:35:44
  独特的游记,是从缅怀历史的角度来感受文化与景观。意味独特,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3 楼        文友:胡春雨        2013-11-14 14:05:37
  感谢各位老师品读!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