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峥嵘岁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峥嵘】拂袖尘嚣(生命之光)

精品 【峥嵘】拂袖尘嚣(生命之光)


作者:耕石 秀才,2811.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3发表时间:2013-11-18 12:12:26
摘要:本篇又名《生命之光》,浓缩了我的一生,反映了早年的艰难岁月和我的奋斗,从而走向晚年淡定的心路历程。


   【引言】《拂袖尘嚣》亦名《生命之光》,是我三年前写的长篇散文。其实,我最不会写散文和诗歌,尤其是抒情和写景,那完全是文字功夫,文学功底浅陋的我,无法驾驭精美而简洁的文字,浓缩不出深邃的寓意。当读了粤亮的《以寂寞之心,来感受简朴的生活——初读<瓦尔登湖>有感》的博文,引起了我的兴趣,以为是《鲁宾逊漂游记》一类,也想读一读这本散文集。其实在写《廊桥遗梦》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之前,我曾读了两本传记文学:一本是《断头艳后》,一本是《卡特叶琳娜二世》,对传记文学的作者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是一个时代大背景的缩写,一个人物的全部。不像写小说,可以无边遐想地虚构,随心所欲地驾驭人物,“凤头豹尾猪肚子”,只要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其中塑造一到两个人物就行了,如果人物树立的形象鲜明,小说就成功了。而传记文学需要大量的史料,读那两本书时,大有作者翻遍了天下图书馆之感,既还原了人物,也还原了历史。而对于《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我也无比敬佩,不是因为他是湖北省的作家,而是他的《哥德巴赫猜想》和《地质之光》两篇报告文学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文学家对两位科学家写得那么细致入微,深情感人,不仅了解了杨景润和李四光,也了解了高深的数学和地质科学知识,以及两位科学家的贡献对人类的深远影响。在《瓦尔登湖》里,译者对作者的介绍也不例外,从生到死写得那么仔细,而且资料翔实,无异于亨利?戴维?梭罗的一部小传。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只读了“译本序”和“经济篇”两个篇页,无疑它吸引了我,因此想就粤亮博文命题中的相关问题,沿着《瓦尔登湖》经济篇的思路,写一写我往昔少为人知的亲身经历,谈一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作为“我心如镜-回顾人生”栏目的一个完善,也作为《浮生若梦(《海河之恋》续)》和《大爱无声(岁月三部曲)》的一个终了续篇。(注:本文二〇一〇年写于敏思,文中所记年份均为三年前。)
  
   【一】孤独与寂寞
  
   在敏思我的2583篇博文里,除了《孤独与美丽》一文的题目用了“孤独”两个字,从来没有提过“孤独”这个字眼儿,也没有那个情绪,不是避开不写,而是根本想不到。其实我的人生是最孤独的,用旧思想的老人们的话说,我的“命孤”或是“名独”。在我的《海河之恋(自传体长篇小说)》里曾经提到过:三岁时死了生父,母亲生下我和一个大我四岁的姐姐,可是在我九岁那年,姐姐也夭折了,继父无儿无女,从此孑然一身。虽然表弟表妹和侄儿侄女一大群,但是很少来往,且都比我的年龄小一大截,因此从小就养成了孤独的性格。我不爱合群,特别不爱和邻居的男孩子们一起踢球打蛋,做什么呢?看书写字,在娃娃书上描小人儿,给姐姐梳头扎辫子,跟姐姐学绣花,姐姐死了做手工,小学四年级时学演讲、学口琴,专心致志学好功课。后来上了初中,开始注重体育锻炼和参加课外活动,但除了年级垒球队外,也只是口琴队和新闻社,给报纸副刊当学校小记者,干的都是个人喜欢的事。到了工校就大变了样子,当了半年班长,半年组织委员,两年的团支部书记。父母的疼爱、同学们的友谊,加之工作和学习的紧张,根本没有孤独的概念。
   参加工作就一头扎进云里雾里,1958年划成“右派”,我用拼命劳动阻滞思想;1962年结婚,学会了一身持家的本领,我自己曾开玩笑说:除了给孕妇接生以外,没有我不会的。可是1966年以后,我因一本小说和保存了整风材料,被认为“企图翻案”,经过几番“辩论”,重新戴上了帽子,苦海孤舟,一晃就是八年。在那“极左”路线的思潮下,“文革”时期的“右派”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我有了两个孩子,和爱人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不就是不参加一切活动吗?小日子过的挺舒坦。收入有限根本难不倒我们,到江边捞菜帮子做泡菜,捞萝卜做萝卜干,捞辣椒做扎广椒,自己做各种酱菜;买了一台旧缝纫机自己做衣服,给孩子们改衣服,补胶鞋球鞋,给磨破了的布鞋打包头钉掌子……除了心里憋一股气外,也感觉不到什么孤独与寂寞。
   孤独与寂寞是一对孪生兄弟(姐妹),1995年初爱人因脑溢血抢救无效突然去世,几乎一棒子把我打倒,在乡下亲戚们的热心照护之下,不到一年我又缓了过来,开始接过来爱人做饭的手艺,精心照顾好外孙,陪他学习和看电视,一个人在家里收拾房间做家务,闲下来就看看书,搞累了就吹吹口琴,2003年开始编织中国结,直到搬入新家学会了上电脑,每天的博客众目可见,又有和粤亮的“五年相伴”,时间过得飞快。一般来说,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的人,通常是思想比较活跃、又有多种爱好、感情比较充沛(即所谓“性情中人”),性格需要展示或表达。但平时无处表达,感情不能充分抒发,心中有话无处说无人说不能说,更不能慢慢地从心底往外说。而我虽然也属于“性情中人”,但始终有个“防空洞”(家庭),“保护伞”(先妻,现在转为儿女)和“听众”(众所周知的老孙、老刘等挚友),写博以来又有敏思做平台,这都是我精心打造的,所以孤独与寂寞今生似乎与我无缘。
   除了上述之外,读书是消除寂寞的唯一法宝,只要沉进去,书中的情景和人物就可以和你对话。我的藏书不多,但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人民文学》是1950年5月1日创刊的,那时我就买了创刊号;在工校时填鸭子式的学习和团的活动紧得喘不过起来,我几乎读完了苏联新出版的小说和普希金的诗;文化大革命期间是文化禁锢,除了五卷《毛泽东选集》以外,我仍读了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三言两拍;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开放了,我订了《新华文摘》、《当代》,《十月》、《收获》、《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散文》、《报告文学》等一大堆杂志;还参加了《长江》杂志社举办的为时八个月的函授班,读完了六本关于写作的“白皮书”;在搬入新家以前,我和老孙逛了两趟书市,购足了一辈子看不完的书。其中按套计就有十好几套,主要中国的有《中国古典传世名著》、《中国古代禁毁小说》、《中华孤本小说》、《中华历代通俗演义》、《李清照全集译注》;外国的有《世界中篇小说经典全集》、《世界短篇小说经典全集》、《足本外国禁毁名著全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莫泊桑长篇小说全集》,此外《魔戒》、《教父》等不一而足。至今坚持每日至少一小时读书和每周在电视上看两到三部电影,搞不好弄到晚上九点半钟才吃饭,凌晨两点钟睡觉,早晨八点钟以前照醒不误。当然,这和整阁整轩的藏书,从事文史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爱好者、媒体和社会工作者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可是不怕博友们笑话,我毕竟是学工程、搞技术的,而且“文革”以后才开始“出道”。
  
   【二】生活简朴到最低限
  
   在《瓦尔登湖》经济篇里,我领会的主要精神是生活简朴到底线,不做生活的奴隶,凭借一双手去创建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徐迟的话说是“带着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边,建起了自己的小木屋”,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我也盖过自己的房子,用瓦匠师傅的话说:“多大一间房子就需要多大一堆材料”,而且“土木雕漆泥”诸道工序,即便是木屋一道不可少,“一把斧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尽管柱子和椽子可以自己砍松树,墙壁、门窗和屋顶还是从近邻的旧屋拆来的,而且建成还是靠的朋友帮忙,等于是把一栋旧房子挪了个窝。从居住人口上说只有梭罗一个人,从时间上看也不过两年零两个月,目的是为了体验生活。而我呢,时间几近20年,人口是四个,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每月收入合计不过66元(今天想起来还是个吉利数字呢!)目的是生存。如上所说还要让家庭过得温饱,不把生活压缩到最低限行吗?
   我用一篇《三个坛子两个盖子(纪实文学)》道出了这种困境,一户人家最起码的生活必须有三要素:衣、食、住,把每个要素比作一个泡菜坛子,必须有盖子才能框严。但是三个坛子只有两个盖子,要想得以过活就得“变戏法”。戏法怎么变?就靠一个脑子和两只手了。生活简朴到什么程度?1962年3月我们结婚,没有利用“三八”妇女节,而是改在3月10号,因为那时每周只休息一个星期日,虽有一个星期的婚假,我们准备到乡下过的。星期六那天我俩照常上班,穿着工作服一起吃顿晚饭就算结婚了。7点钟,单位上来了一位工会主席和一位办公室主任,随来了几位比较要好的同事,屋里连椅子都没有坐的。有什么家具呢?爱人是住在她的叔祖母家里的,一张一米二的白坯子床,合起来两个人的铺盖,我提了一口纸质绿色布面的小皮箱,从单位上花了每月扣5分钱租了一张白坯子两屉桌、一合铺板和两条长板凳。至于结婚物资,凭结婚证供应了一床被单、一个脸盆、一个3磅水瓶、一双皮鞋、两个口杯、两条毛巾和两块香皂。今年8月我偶然翻出了这两张结婚证,忍不住心情写了一篇《【幽窗碎影】岁月留痕》,现在看起来自己都感到心酸。从那以后我在单位上就有了一个美妙的外号“罐头客”,不是现在西洋大餐的那种美味罐头,而是糖水梨子之类的玻璃瓶子,到处丢的都是,捡两个塑料盖的,用自己编织的塑料线网兜提来提去,里面装的是自家做的泡菜和胡豆酱或豆腐乳,买四两饭就是一顿午餐。偶尔食堂卖“坨坨鱼”(大块的烧黄鱼)或红烧肉什么的,花两毛五分钱买一个,自己不吃,用罐头瓶子提回来给孩子们打“牙祭”。从家里看,我们比谁过得都好,两个孩子月月沾荤,逢年过节或是假日,只要有点灰面(面粉),我就想方设法给他们做小点心吃,用古巴糖(黄色的计划糖)包糖包子,加上计划“点心”的碎末末,做成小水果、小动物之类哄他们;除了油条和馓子没有炸好,凡宜昌见过的“油货”,没有一样我不会做的,做饭计划煤不够烧就自己用废铁皮敲煤油炉子(当时经常停电,煤油计划宽松);每年凭计划布票大人小孩总有新衣服穿,现在街上流行的各式各样接头或补巴衣服我的女儿穿的最早(全用旧衣服改的),用劳保发的手套拆成线给孩子织秋衣秋裤(爱人),每个人都有一件毛衣,用乡下支援的布票和棉花还给老丈人做了一件六十寿辰的棉皮袍。
   由于长期的艰苦生活我学会了适应环境,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吃得饱睡得香。早年的一个冬天,我到当阳坳口水库帮着工地处理发电机事故,在震动而轰鸣的柴油机机座旁边铺上稻草睡了一夜;和外线工到农村劳动,在堂屋冰凉的土地上铺上稻草,上面铺上一床粗布被单就是几夜的睡床;在我的一篇《<生死缘>(记实小说)》博文里写到,我能和死人脚对脚地睡了一个晚上。
   不仅如此,我更可以在最艰苦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意志使生活变得美好。
  
   【三】八天“世外桃源”
  
   大约八年前的一个春夏之交,我陪姑爹到恩施地区的建始县去看望小表弟。他是枝江县江口镇的菜农,打算到建始垦地种菜,一年没有收获,过年没有回家,老两口不放心,我就陪姑爹去了。
   那是离建始县还有几十里的一条穷山冲,“鬼不生蛋”的地方,要不是有个煤矿在那里,恐怕连路都找不着。可是那里的风景很美,四面环山,青翠的植被像是给群山铺上了一层绿绒。靠矿井的一侧是陡峭的山壁,抬头看山顶可以落下帽子。中间有一条供煤矿汽车行驶的大路,漆黑漆黑的,用手可以抓起一把煤灰来。不远处有一条流水沟,是矿井排出来的水,也是黑色的,上面架着一座孤寂的小桥。在路的另一侧则是别样的风景,斜而远的山坡春意盎然,漫山遍野的野杜鹃花彩色斑斓,生长在杂树丛间,山坡上散落着几栋灰白色的石屋。在路的两端又是层叠的青山,重峦叠翠,不知有多远,除偶尔听到汽车和摩托声外,闻不见风声和鸟鸣,显得格外静谧而安详。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一天只有四个小时见到太阳,上午十点多才出来,下午三、四点又落下去。据说这里的人都很“懒”,山坡上只覆盖着两三寸的土,白拉拉的,下面就是石头。既无水源又存不住雨水,只有一眼喷泉用一根粗塑料管子接住泉水,两边接上细一点的硬塑料管,中间分出几根软塑料管自然地流到石屋。所以漫山遍野除了野花、茅草和一人多高的灌木丛,什么庄稼都长不起来。山顶上相距甚远,地比较平,土层也比较厚,由于路程太远难于管理,只能种苞谷和土豆,人吃和喂猪全在于此。此外连鸡都养不活,因为黄鼠狼比野花还要多,也无人顾得了它们,只好连鸡都不养就是了。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当地居民很会过日子。他们把上半年收下来的土豆削了皮切成八瓣煮熟,在山坡上晾干,土豆皮连同下半年收成的苞谷一起喂猪,两年杀一次猪,最重可达600斤筒子,肥肉都有巴掌厚。然后切成条,用盐腌一腌丢到地窖里保存,连米和油都不买,过年的时候也是一锅腌肉烘干土豆,这就是他们常年四季的生活了。

共 1038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散文《拂袖尘嚣(生命之光)》的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叙述了自己的童年、青年、直至老年的成长、生活、工作、婚姻、家庭、事业以及一生所际遇的各色人物、事件;也如实地描写了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观念、价值观念。生活素材丰富,内容朴素详实,故事叙写细致入微,深情感人。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浓缩了我的一生,反映了早年的艰难岁月和我的奋斗,从而走向晚年淡定的心路历程。”特别是作者的人生总结,感悟深刻,哲理深远,寓意悠长,淡定特色,别具一格,引人深思,受益匪浅!那就是:“顺其自然,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做任何事情都要潜心去做,接受生活的各种磨砺。作为人生,对身边的诱惑只当拂一拂袖子,拂去闹市的尘嚣,静静地来,静静地去,不沾染一粒尘埃。到那时你就会如同一块顽铁磨成了一面镜子,真正做到“我心如镜”,乃至“虚怀若谷”,还有什么东西捡不起丢不下,还有什么是是非非好争辩,又有什么“奇迹”创造不出来呢?”作者一生坎坷,多难多灾,但又随遇而安,热爱生活,热爱家庭,自强不息,事业有成,建树非凡。读了作者的这篇文章,我已经被感动地泪眼婆娑,几乎不能自持,这才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千锤百炼”、“最高境界”、“文如其人”了!问好作者,倾情力荐加精!【峥嵘社团编辑:介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119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耕石        2013-11-18 18:29:35
  首先向介非老师道一声辛苦!本来是分篇写的,现在一次发表,又枯燥无味,编辑起来够辛苦的,而且细读了内容,按评无一遗漏。在江山你是第一个了解我的人,再次感谢!祝创编愉快!
2 楼        文友:千里草        2013-11-18 19:49:42
  读耕老的文章,犹如饮一杯苦苦的咖啡,那些日子离我比较远,但是又好像离我很近,耕老面对生活赐予的种种,无论境遇如何,都能一种豁达的心态笑看其中的浮浮沉沉,不怨天,不尤人,不沉沦,不放弃,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用来形容您这样有佛心的人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吧。咖啡是苦的,然而后味儿悠远,奇香无比!仰望耕老,致敬耕老,祝福耕老!
回复2 楼        文友:耕石        2013-11-18 20:05:33
  感谢千里草的精美评论和祝福!人生就是一杯苦咖啡,苦去甘来,回味无穷。再次感谢!祝你创编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