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狮子王》中的美德、治道与兴亡

精品 《狮子王》中的美德、治道与兴亡


作者:胡春雨 秀才,12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3发表时间:2013-11-19 19:42:15
摘要::《狮子王》有着对人类和人性深刻而广泛的思考,用卡通的形式铺陈着人类的史诗。“托物言志”,未尝不可,作品的成功在于深厚的人文底蕴,作者在艺术中追求着美的境界。

我平常很少看影视作品,总觉得不过是些小说者流,不登大雅。在我的印象中,无非是捏造几个甲男乙女,茶余饭后,赚人眼球而已;更不会去看动画片——好像净是些会说话的小羊、小狼、小动物,哄哄孩子还行。若是老大不小的,猴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岂不成老顽童了?昨天偶然看到一部叫做《狮子王》的动画片,还是其中的片段,却让我意外地看到了自己已久的偏见——艺术的形式,本来是可以平易近人的,它同样可以富于表现,表达深刻的思想。通过人性的刻画,曲折的剧情,看似童稚的草原王国,上演的岂不是一部家国兴亡的史诗?时而恢弘,时而细腻,时而幽默的场景,扣动着观众的心弦,而不仅是声嘶力竭中捕获人们的眼球。看完才知道,这是一部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的电影,这部片子当时曾在全球取得广泛成功,观众的好评跨越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说老实话,我不喜欢迪士尼、好莱坞之类,因为我不喜欢美国文化,我相信他们是美国文化扩张的堡垒。在文化的竞争中,渗透着其他民族的灵魂。但通过这样的片子,可以隐约感受到北美大陆上涌动着的文化力量。这股文化的力量,必然有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仅仅出于偏见,是无济于事的。
   故事是从老狮子王时代的结束开始。老狮子王和他的弟弟刀疤,代表了草原王国上一正一邪、一治一乱两股力量,从而构成了一部草原史诗的主线。影片在狮子王身上,着力刻画出一位理想化领袖人物的美德:勇敢、责任和热爱。正是这样的美德,始终维系着他的臣民,贯穿于草原王国的兴亡。当老狮子王在美德中倒下,而小狮子王终究在美德中奋发。故事的一开始,便突出了老狮子王对草原命运那种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正是这种深沉的担当,使得老狮子王在面对危难时总是挺身而出、无所畏惧,俨然刻画出一个勇敢、刚毅的大丈夫形象。但勇士与暴徒的区别,在于勇士的胸中充满了爱,尤其是通过对小狮子王的父爱,将埋藏在老狮子王胸中的挚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与勇,足以让狮子王获得臣民的爱戴,足以让草原王国在风雨中克服险难。如果说小狮子王是故事的主角,而老狮子王则是整个草原王国的灵魂。当饱经家国之变的小狮子王意志消沉,老狮子王的英魂化作风云中的召唤,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在小狮子王复国的历程中,穿插着狮子王这条主线上的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臣民与领袖间的忠诚。这些情节,将暖暖真情溶入了草原风雨,让观众看到了人性中正大光明和至真至纯的一面。正是这种人性的刻画,才能超越不同的文化背景,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复国的过程中,小狮子王始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美德将草原王国上拨乱反正、重获治理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当小狮子王在沉沦中奋发出狮子般的勇武,这股复国的力量终于爆发了。
   刀疤和他笼络的土狼集团则构成了草原史诗的另一条主线,在他们身上着力刻画的,乃是人性中至为阴暗的一面:贪婪、狡诈、凶残。刀疤的头脑中从未有过担当,他的一生只知道索取;他的胸怀中没有任何情义,和任何真的东西,只懂得相互利用;他从来不懂得反省自己的内心,只知道在利害中疲于计算。他是一个凶狠的人,又是一个懦弱的人;他是一个狡诈的人,但不是一个智慧的人。他的一生,只是在利用两代狮子王的宽容与正直,利用土狼的贪婪与残暴。在与两代狮子王最后的搏杀中,这两种利用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由此得志一时,也由此万劫不复:始终躲在阴暗中伺机下手的刀疤,先是利用老狮子王的勇敢和爱将老狮子王陷入绝境;到了最后关头,当小狮子王对先王之死沉痛自责,立即成为刀疤对狮子王阵营进行策反的支点;当小狮子王于心不忍,打算放这位亲叔叔一条生路,也成为刀疤下手的机会。“主不可无德,无德则臣叛”,刀疤虽然得志一时,却积累了众怒,终于众叛亲离,惨死于他的党羽之手。这幕草原王国上演的故事,正是古今中外一再上演的历史,将人类社会中的阴险狡诈、权谋倾覆表现得淋漓尽致,足以超越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扣人心弦。
   《狮子王》有着对人类和人性深刻而广泛的思考,用卡通的形式铺陈着人类的史诗。“托物言志”,未尝不可,作者在艺术中追求着美的境界。故事的最后,在风雨中登上王者之位的小狮子王,伴随着声声怒吼,终于成长为老狮子王那样勇武、高贵的领袖,与辅佐两代狮子王的老臣深情相拥。《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影片在狮子王身上刻画着高贵的美德,一再提倡的则是“任其自然”的治国之道:草原上的臣民将在大自然的生物链条中生生不息、各得其所,劫后重生的草原终于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而当小小狮子王那张怯生生的面孔,在臣民的欢呼声中被捧出,让观众看到了草原王国团结奋发的风貌,和代代传承的勇气。塑造出这样的场景,无疑根源于西方历史上小国寡民的君主整体,直到近代史上,君民间的团结、亲近,曾经为西方民族的成功带来强大的凝聚力。无论中西,最为强大的,乃是人心的力量。
   通过这段草原史诗,可以发现“尊道而贵德”的思想在中西文化中并无不同,内容上往往异曲同工。《尚书》中说“攸好德”,即热爱美德;《中庸》则同样指出“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因为这是“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不也是将罗马盛衰的原因归结为美德与堕落么?不同的是,在狮子王身上更多的是看到欧洲骑士那种勇武、刚毅的烈士之风,至于真纯而炽热的爱,则构成了我们核心文化观念中“仁”的内核。而我们大一统的中华文化,不仅立足于“治一国”,而是着眼于“平天下”——使天下得其平。我们弘扬的不仅仅是骑士之勇,而是博大的仁者之风,《论语》上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仁者必有勇”。品位这段草原史诗,让我进而联想起《荀子·王霸》篇的经典论述:“国者,重任也,不以积持之则不立……故与积礼义之君子为之则王,与端诚信全之士为之则霸,与权谋倾覆之人为之则亡。”又说:“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推演其中的意思,乃是立国之重必须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社会的维系需要美好的“礼义”;至于像刀疤那样的“权谋倾覆”之人,终归长久不了。“德者,得也”,不过乃人心之所得,而人心乃天下之所同,它的反面便是“失”。在草原史诗中,终究是美德而非一时的利益,决定着人心的向背和事功的成败,而两代狮子王任其自然的治道,让草原生生不息。影片不说教,不浅薄,成功地刻画了狮子王高贵的美德,无疑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易于接受。
   这样的片子,仅仅是我们拍摄的小羊、小狼、小动物那样的动画片么?看看也罢,老顽童自有老顽童的看法。

共 27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欲扬先抑,先讲述了作者对于动画片的不屑一顾,是《狮子王》改变了作者的看法。作者讲述了他所看《狮子王》中的那一场,清楚地概述了故事内容,重点详细地剖析了主人公狮子王老少两代身上寄寓着的人类美德,刀疤和土狼集团身上寄寓着的人类的恶性,两个群体的搏斗,表现出了作品创作者对人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然后,作者引述中国古典,揭示了中西方在人性方面表现出的共同的东西,进一步深刻地诠释了《狮子王》承载着的文化意义,进一步揭示出了这部动画片的深刻性。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12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11-19 20:27:27
  这是一篇非常漂亮的解读文章,对我们的创作是有启迪意义的。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胡春雨        2013-11-20 09:18:22
  感谢春雨编辑给春雨拙文阳光般的点评!
3 楼        文友:胡春雨        2013-11-28 12:12:38
  现实社会让人们变得现实,似乎热衷于权谋倾覆,越来越以忠厚为迂腐。狮子王是一个理想的人物,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