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汉水文化系列散文

精品 汉水文化系列散文 ——聆听远古的回响


作者:巴山楚水 布衣,24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35发表时间:2013-11-22 23:47:36
摘要:笔者生在汉水之滨,对母亲河汉江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故此篇从汉水流域洪荒时期说起,谈到了炎帝在汉水流域的奋斗史,权当开篇,巴山楚水谨识!


   “你们偷藏莫藏地挈(去)划水(游泳)嘛,招架(小心)掉到汉江河喂龙王老爷佬(了)!”小的时候长辈们经常这样告诫我们水里很危险不要到汉江河里游泳。北方人称水为河,南方人叫水为江,而汉水儿女则把自己的母亲河叫汉江河,使得汉水深深的烙上了南北文化交流的印记。汉水,一条既普通又特殊的河流,从遥远的洪荒时代一直流到现代的工业文明,上下纵横数十万年,依然默默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代,作为土生土长的汉水儿女,我对这伟大的母亲是怀有深深的敬意的。
   来到汉中求学之后,常常驻足汉水之滨,聆听着汉水的声音,但是我又总是难以听到她的声音,隐隐约约若隐若现。为了听见汉水,听见母亲的诉说,今年仲春的一天我独自来到汉江河滩里,望着那一波一波连续不断的波浪,我的视线也被带到最远,最远,极目远眺。突然一阵劳作的号子“嗨嗬…嗨嗬…嗨嗬…”在耳畔响起,我在追寻,在追寻一个身影,我看到了,看到了一群忙碌的身影,其中有一个身材魁梧的领头中年汉子,他就是—炎帝,对炎帝,是他。在华阳,在汉水之滨播种开垦就是他。我慢慢的走近,一位朴实的农夫满头大汗,健壮的臂膀有力的挥动着木耒,掘着地里的土块。我不忍心打扰他但我还是忍不住的开口了:“君上为何如此劳苦?”他没有回答,继续在挥动着木耒。我静静地伫立在地头,傍晚时分日光渐渐隐逸了,他们到了收工的时候了,我又走上前去,深深地做了一揖,继续问道:“君上身兼大任,何必如此劳苦?”这是,他神色庄重地对我说:“孺子有所不知,身为姜国之长,吾身兼家国大任也。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赫赫姜氏全赖此矣!愚为不才,忝居上位,劳作得食以养天下乃吾本分,何谓劳苦哉!小子勉之矣。”说完之后,他扛着木耒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了山坳里,身影渐渐模糊了,逐渐消失在熹微的暮光之中。这一刻我沉默了,这就是我们华夏的先祖,一个勤劳朴实的农人,一个有责任心的农人,他深深的知道族里的人要吃饭,要粮食,只有辛勤劳作族群才配生活在这榛莽的洪荒大地上。凝视着炎帝远去的背影,突然之间这个背影变得无比的高大,和中华之龙脉华阳山(秦岭)一样,足以让我们久久的瞻仰。
   人们常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煌煌五千年多在农业社会度过,留下了无尽的珍宝,而后世子孙追本溯源则可以追寻到炎帝部落的农业发明,正是这样一群勤劳的先祖,正是他们的劳动,在日后的中华文化中注入了勤劳、务实的基因。炎帝文化源于秦岭南北,长于从汉水流域,顺江而下一直扩展到长江流域形,犹如一条小溪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江大河。也许有人会说,汉水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仅仅只是一条支流,是的,我不否认。全世界都知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有谁会知道隐藏在秦岭巴山之间的这条默默无闻的河呢?但是我深知炎帝在这里耕作过,汉水流域农业文化发达,也正是得益于炎帝的恩赐。请看日后战国时期,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朝堂,指出汉水上游的重要性:“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战国策》里还提到“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因为蜀汉之地物产丰富,秦国得到了这块地方,增强了国力,天下诸国就时分忌惮畏惧秦国了。其后不久刘邦称王汉中,征战天下逐鹿中原时,萧何在汉中建立了大本营故《汉书》写到:“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不久汉朝刚刚建立,史载:“汉高祖二年,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这又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汉中、汉水流域得炎帝农耕文明之惠泽,使得本区域农业发达粮食充裕,如若不然精明的政治家司马错、萧何以及饥饿的劳苦大众怎么会看中汉中,怎么会夺取或投奔汉中呢?不仅如此,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足鼎立争雄之时,张鲁在汉中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对于他的事迹《华阳国志》也是有记载的,“初平中,以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谷道。鲁既至,行宽惠,以鬼道教。立义舍,置义米、义肉其中;行者取之,量腹而已,不得过。过多,云鬼病之。其市肆贾平,亦然。犯法者,三原而后行刑。”张鲁以宗教的形式建立政权,置办免费住宿、吃喝自然有其朴素平均可爱之处,但他“立义舍,置义米、义肉其中;行者取之”这是不是也说明了汉中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呢?汉水固然没有长江、黄河那么悠远,但是作为一条河流,作为汉水儿女的母亲,我们享受到了她的惠泽,在南北交汇中的中华文化不也一样享受到了她的恩泽吗?是的,汉水尽管平凡,尽管没有闯入很多人的视野,但是她在秦岭巴山之间默默地奉献着,犹如老实朴素的农夫农妇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到晚只会劳作、劳作再劳作,创造了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回首现在,我们这个拥有13亿同胞的伟大国度是靠什么存在的?就是勤劳和务实,就像汉水母亲那样,是的,我们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中国饱经风霜之所以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就是有着一群为她默默奋斗的人们,是他们的奋斗使得这个族群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综观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文明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动态文明,是鲜活的文明,炎帝为我们的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而中华的另一端就是黄帝、蚩尤所带来的游牧文明。尽管日后炎帝农业文明汇入并被黄帝吸收之后,炎帝还是留在了子孙后代的记忆当中。炎帝神农氏在中华早期的文明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只是到了黄帝时期由于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冲击,最终炎帝氏族衰落,《庄子》中写道“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由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但历史往往是十分有意思的,野蛮的征服者往往被先进的被征服者所征服,《史记》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帝用武力征服炎帝神农氏族,然后学习先进的农业文明即“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其中还是保持着游牧文明强悍的的本色,如“教熊罴貔貅貙虎”打败炎帝榆罔和蚩尤部落,最终取代神农成为诸部落首领。炎帝,失败了,农业的固定性是的他没能抵抗住游牧的冲击,尽管失败了他又成功了,黄帝一样学习了农业文明。炎帝生于华阳,耕于汉水,为汉水文明开篇写下了辉煌的一章,作为后辈子孙此时此刻我不禁要高呼“大哉!炎帝,农耕之祖,千秋功业!”
   一缕清风飘过,晚霞悄然而至,江面上迎面扑来了一道夹杂着水草味的湿湿的江水,沙鸥在江面上奔跑着,波浪依然在江风中欢快的跳舞。我还在望着炎帝炎帝那高大魁梧的身影,头脑中回想着简单朴实而又充满力量的话语,现在我伫立在先辈挥洒汗水、辛勤耕作的这片热土上地,心里感觉十分踏实而又凝重。晚霞渐渐散去,残阳亦快要沉没了,万籁俱静只有那来自远古朴实的声音“嗨嗬…嗨嗬…嗨嗬…”依旧在我心中回荡着,回荡着。

共 29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文化传承五千年余年,底蕴丰厚,人文地域更是历史悠久。文章描述了汉水的文化,从古至今,引经据典,以历史为镜,反映出汉水的文化历史。文章开篇以哩语开头,引出汉水,后以一种抽象的手法描写出,作者与以炎帝的对话,侧面地反映出华夏祖先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后文中更以战国时期秦惠王的举措以及汉高祖刘邦、张鲁的事迹,侧面反衬出汉水这块土地的肥沃以及汉水的一些文化遗迹。文章描写的汉水文化,更代表着中国的文化。文章笔法娴熟,引经据典,文字朴实无华,推荐欣赏!【编辑:一斩天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124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