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在世上我们都难免枯朽(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在世上我们都难免枯朽(散文)


作者:雪修 童生,529.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51发表时间:2013-11-24 14:54:14

我十五岁的时候读他十五时写的诗。读到天色已晚,开始对诗神的不公感到愤恨。诗神借俄罗斯风光为他加冕的那一刻,诗歌成了高悬天空的星星,我只能用仰望的姿态去跟它亲近。
   诗歌是不能被教的,初中时听老师讲析《夜》的时候,我就明白与诗只能讲缘分,那些垂着头不能体会梦乡里河水悸动的同学,也许终生都与诗歌无缘。我更愿意相信这是诗歌的选择,而不是人类大家庭的选择,喧哗不会是诗歌的渴求。我想诗歌本身是不考虑受众的,真正考虑这个问题的还是诗人自己。不管大众对诗歌热情是否渐减,我认为诗歌的受众永远不会减退至零,这世上总有科学无法触及的领域:人类的孤独与爱,欲望与救赎等等。我十五岁推开窗户,见到一栋又一栋钢筋混泥土高楼时,觉得很失望很失望,我们这一代人失去的,是窗外本不可缺少的“白桦”。因此我很感激,感激在年少的岁月能遇到叶赛宁,能踏着交叉韵去听河水与长脚秧鸡;能站在诗歌的窗前看到花揪树与新雪。失去的一部分东西,灵魂所需要的一部分东西,诗歌在很大程度上为这种缺失提供了补给。就像我面对着千面如一的楼房时,我想象着从屋顶开始,女儿墙消失,空心砖墙破碎跌落,接着是现浇梁、板、柱皆在空中断裂并挥发成烟,再把独立基础连根拔起,伴随这一场毁灭的同时,土地长出青草,篱笆上开满玫瑰,小鸟踱步树间,而蝴蝶继续前世的恋爱。我用人类独有的自私来驱逐自己厌恶的一切,我的欲望越过砼与钢筋,描绘出一幅美景,这副美景与他一生紧紧相依,而如果不是他的诗歌,我可能沦入不幸的泥淖——对自然之美的领悟慢慢迟钝。
   他凝视白桦的蓝眼睛,比梁赞省的密林与繁星更迷人。那眼里的忧郁,足以绊住许多女人的双脚:别妮斯拉夫斯卡娅、邓肯、索菲娅。他在女人间寻找爱情,就如在白桦林间寻找诗歌一样。他一次次整装重来,却一次次败下阵,屡屡挫败让他看透爱情和诗歌,这两者是世上最叫人绝望的东西。犹如无神论者怀疑神灵的存在,我怀疑爱情的恒久。纯粹意义上的爱情也许生长在另一个维度,叶赛宁的多情,源于一种天真,他以为换一个人女人,诗人的浪漫与爱情不完美之间的冲突就会消失。忽然有一天,他发现更换情人也不再起作用时,希望与欲望便远离了他。一个人看到爱情最深处也就看到了悲伤,我们陪杰西、瑟琳走过18年,等到午夜降临那一刻,才明白爱情是背叛、是争吵、是妥协;是接送孩子,讨论午餐,冲洗马桶,最后眼睁睁看太阳落下。
   写诗也一样叫人绝望,每写一句都不敢确定,每写一字都如履薄冰,没有尽头,又不甘后退,写作者的痛苦与孤独,埋在生命的骨头里,旁人很难明晓。我们没有忘记他是一个天才,我们也不会忘记他写下的《波斯抒情》,然而靠天赋写作,也许只能走到此处。他的诗歌好在抒情与选材。叶赛宁诗歌的悲伤可贵在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着孩童般的剔透。这当然是能力,一般人想用文字进行如此热烈的抒情时,一不小心就只能沦为矫情。叶赛宁式的抒情,正是天赋的体现。在选材方面,他多把目光投向大自然:山谷小道、雪原、田野、被比作缰绳的月光,这一切对读者来说都拥有伏特加的作用,诗歌再加上莫扎特般的音乐效果,拖人沉溺。人类对大自然的渴盼,大抵跟婴儿渴盼母乳无异,这种欲望打一个生命首次呼吸开始,便一生相随,也许我们都很清楚,暂时回避的死亡终有一天会到临,而人类的终极归宿是什么?哲学?宗教?或者就是自然——归于尘土。当手掌的肌肤与树的肌肤相亲,当一只蝴蝶从鼻尖飞过,我会产生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那时我在想,艺术与科学,宗教与哲学的奥妙是不是皆来自自然,而与自然的奥妙相比,它们不过是沧海一粟。是不是诗歌与我大脑的交流,如此私密、无形的这部分也属于自然?如此看来,人对自然的喜爱、依赖以及畏惧都不会消失,选择了自然这个主题,也就等于选择了某种永恒。
   即便有了永恒的主题,也仍会留有遗憾。叶赛宁本可踩着极高的天赋更进一步,可惜他没有。我怜惜他是被“宠坏的孩子”,不懂得许多素材与情感是需要经过时间去沉淀的,不懂得成熟如寂静之夜般悄如;我怜惜他不可能大器晚成,靠天赋写作注定耀眼而短暂,像一场又一场不得善终的爱情,像一个又一个生命最后的枯朽。从受众数量来说,从名气来说,他也许已经算不朽了,然而未能做到自己要求的不朽,是多么可悲的事,写作的绝望还在这里:写作者对作品的永不满意(就算满意也只是一时的)。
   他三十岁自杀,趴在死神跟前写下《再见,再见吧,我的朋友……》,他说,这样活着,死也并不稀奇,当然,苟且活,也不新鲜。也许思来想去,发现唯有死亡可免枯朽。我不知道他的死是否因为爱上了两样叫人绝望的东西。距我十五岁过去近七年,我再一次打开他的诗集,第一首《眼看天色已晚……》,他十五岁写下的题目竟泄露了所有生命的大悲哀——在世上我们都难免枯朽。不信,你看天色已晚。忽然我不再埋怨诗神的不公,而是重新让这些热烈而忧郁的诗句与我唇齿相依:
   “在世上我们都难免枯朽,
   黄铜色败叶悄然落下枫树……
   生生不息的天下万物啊,
   但愿你永远地美好幸福。”

共 20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题目是俄国诗人叶赛宁的一句诗句,文章内容是解读叶赛宁的诗歌和人生。叶赛宁的诗句“在世上我们都难免枯朽”,反映了诗人叶赛宁生命的大悲哀,在30岁时就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是种种因素作用于诗人心灵以至郁结为精神危机的必然结果。本文文笔老练娴熟,文章叙述引人入胜,解读的都是叶赛宁的诗歌代表作,文中更有着作者对诗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推荐阅读共赏。 【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3-11-24 14:57:24
  文章对俄国诗人叶赛宁的诗歌和人生有很好的解读,更有着作者对诗歌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秋觅
2 楼        文友:田浩然        2013-11-24 23:08:18
  欣赏了。学习了。问好。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 楼        文友:潮仙        2013-11-25 07:15:15
  他十五岁写下的题目竟泄露了所有生命的大悲哀——在世上我们都难免枯朽。不信,你看天色已晚。忽然我不再埋怨诗神的不公,而是重新让这些热烈而忧郁的诗句与我唇齿相依!学习了。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