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家乡的小桥(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家乡的小桥(散文)


作者:向上 秀才,175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06发表时间:2013-11-26 16:08:31
摘要:窄窄的河面上,横卧着老旧的木桥。桥墩是一根根树桩立在水里,支撑着桥面;桥面是一块块厚实的木板,铺在桥梁上,连接两岸;桥的两边有楼台亭阁一样的木栏杆,挡住过往的人们,以免不小心掉到河里。桥面很窄,只能容一两人通过。走在桥上,摇摇摆摆,有点像荡秋千一样晃荡。


   家乡在未修石拱桥之前,早就有一座小木桥横卧在河面上。供南来北往的行人行走,更方便了两岸的人们来往。
   小木桥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
   窄窄的河面上,横卧着老旧的木桥。桥墩是一根根树桩立在水里,支撑着桥面;桥面是一块块厚实的木板,铺在桥梁上,连接两岸;桥的两边有楼台亭阁一样的木栏杆,挡住过往的人们,以免不小心掉到河里。桥面很窄,只能容一两人通过。走在桥上,摇摇摆摆,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如果是第一次过桥,胆小的,会吓得抬不起脚来,得瑟得双腿软绵绵的,生怕晃荡得掉进河里。由于我那时年龄小,过木桥时,似没有害怕的空军。
   在我成年后,一次外出,徒步走过一座十来米宽的铁索桥。那座铁索桥,除了几个桥墩是钢架支撑和桥梁是钢缆外,桥面如小木桥一样是木板铺设。当我迈步踏在桥上,铁索桥像秋千一样的晃荡,桥下湍急的河水,如千军万马一样的奔腾,白花花的河水,激荡着汹涌的波涛。亦如苏东坡的《念奴娇》:“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吓得我双脚不由得颤抖,脑门直冒冷汗,心口怦怦直跳,双手死死抓住铁索桥两边的钢缆,顿时瘫在桥面上,再也迈不开步子。也许铁索桥的晃荡比木桥一样更摇晃,只要走过一次,习惯了摇晃,就会跟着木桥的节奏一起荡漾,就像踏着优美的旋律,一步一个音符,轻快地走过小桥。
   小木桥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木桩和木板风化得魆黑、腐朽,结构也变得松散,走在上面吱吱呀呀,像散了架的风车,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可谁也没有去维修破烂的小桥,让小桥担当摆渡的重任。
   后来有几个孩子,在木桥上玩耍,不小心踩断腐朽的桥板,掉进河里淹死了。他们可能比我大一点,但我记不清了,只知道他们是如我一样的孩子,从桥上掉下去,被水淹死了。幼小的心里特别的害怕,不敢到木桥边玩了。
   打那以后,老人和孩子就不敢过桥了。
   小木桥苍老得如同一头拉不动犁的老牛,无法承载它的使命——让人们安全地从它身上踏过。
   几个鲜活的小生命葬身在小桥上,悲痛着孩子的父母!也牵动着一个个父母的心,时刻担心孩子会从桥上掉下去,延续他们一样的悲剧;也牵动两岸的人们心,发自内心想重新修一座坚固的石拱桥,那样就不会担心孩子过桥掉到河里去了;也牵动村里每一位基层干部的心,为了老百姓,两肋插刀也要修一座新桥。
   那时还是集体,只要大队支书牵头,修座新桥是指日可待的事。大队里有的是修桥的工匠,不用到外面去请;唯一的困难就是爆破岩石的炸药、雷管,加上修桥的水泥和沙子。但只要大队支书如实的将群众的呼声反应到公社领导,政府会审批炸药、雷管和专款大力支持修桥。因此大队支书义不容辞地打了报告,跑公社,求见领导,得到公社领导的审批支持,鼎立相助。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在大队支书号令下,修桥就如火如荼地进行了。
   那时,可能是年龄小的缘故,不懂得修桥的困难,工程的浩大,不同于建一座房子那样的简单。何况那时全是人工作业,并无什何机械代替人工劳力,可想那时的难度是何等的艰巨!
   只记得叔父是全大队唯一的机手。修桥要围堰,要排水,抽水机就是修桥唯一的机械设备。叔父就负责发动抽水机排水,因此叔父就有许多空闲的时间,我也就天天黏着叔父在工地。
   工地上热火朝天。沉重辛苦的体力活,致使修桥的人们汗如雨下,身上的粗布衣服,溻得湿漉漉的。可谁也不言辛苦,那一张张朴实憨厚的脸绽放如花朵一样争艳的笑容,口里“咿呀嘿哟”喊着号子,把一块块笨重的石料,从三里路远的山上,一步步运到小河边。他们中也有极少数用独轮车运石料,一个在前面弓着腰,像纤夫一样拉着;一个在后面,肩上扛着短短的木挑,木挑两头用绳子系着独轮车的两个木柄,两只手扶着木柄,咬着牙拼命的推着独轮车往前走;大部分人是一根杉木杠子,两根铁丝绑着石料,两人合伙抬着笨重的石料,喊着号子,一步步往前移。人们的号子声,高亢洪亮,震撼山岳,;修桥的队伍像一条长龙,从石山上一直延伸到小河边,气势磅礴而壮光。这样的画面,斗志昂扬,激扬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永无止境无穷的力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每每回忆起来,有一种无限的感慨,鼓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吃苦耐劳,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人们搬运石头很辛苦,队里为了给大家打气,隔三差五就从饲养场宰一头猪,或许就从池塘里网些鱼,分给大家,作为鼓励。其实最开心的是孩子们,在那样的清贫的年代,一年里大概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鱼肉。真沾了修桥的光,让干部们才舍得把饲养场的猪宰了,像过节一样分给大家。而我那时觉得就像过年一样,高兴的看到家里分到鲜猪肉、池塘里连鱼、草鱼、鲤鱼,守着母亲在灶膛边煮熟,然后一家人坐到餐桌前津津有味的享受鱼肉大餐。如今回味,还留恋那样的味道,只可惜现在的鱼肉隔三差五就有,吃多了,吃腻了,再也吃不出那时的味道来了。
   记不清小桥是修了一年,而是两年,或者更久。
   当石拱桥飞架南北,如彩虹一样横卧在河面上。远远地观看小桥,宏伟而壮光。小河的中心有一个石墩,把小河分为两半,从石墩连接河岸是月牙形的石拱,半月形的桥洞下面是沉沉流淌的河水。小桥有两个桥洞,两个月牙型的石拱,构成小桥牢不可摧。桥面很宽,可以供两辆机动车来回通行,桥的两边用四四方方的石料砌成桥栏杆,桥栏杆的两头站立半人高的石柱,石柱的上面,工匠们独出心裁的凿刻成圆形的石球,连着石柱,桥栏杆就尤显得端庄而美丽。
   当小桥通行了,两岸的人们,奔走相告,高兴的来到宽敞的桥面上,来来回回的走着,以此种方式来庆祝竣工,通行了。也有坐在桥栏杆上,相互闲聊着,举着大拇指说,这是支书的功劳!
   站在新桥上,遥望破旧的小木桥,就如瘦骨嶙峋腐烂的带子,颤巍巍的颓靡在河面上,显得是那样的弱小。曾经的小木桥,不知横渡过多少的过客?穿越在历史的扉页里,经过年复一年的腐蚀,斑斑驳驳的如同垂死老人的脸,在世纪风风雨雨里奔袭,一点一点的被岁月剥蚀,尽剩残存的支架躺在时光里叹息。也许不久,小木桥就荡然无存了。那时谁还记得小木桥?
   后来我上学了,每天要来回的在小桥上跑上一趟。
   记得读五年级的时候(五年级是毕业班,为了升学率,老师不辞辛苦的为我们补课)。要整天的呆在学校里校里,于是每天在小桥上跑的次数就多起来了。天刚亮就得从床上爬起来,洗把脸,就得匆匆地往学校里跑。一天早上,我最先跑到小桥上,接着就有一个同学来了,他事先就叠好了一个纸船,来到桥上就把纸船放到小河里。陆陆续续赶来的同学们个个仿效,从书包里拿出本子,撕下一张张纸,折叠着纸船。大家一时兴起,竟忘了上学的时间,害得班主任老师气呼呼的跑到小桥上,我们才仓惶的逃往教室。
   班主任老师查明是我最先来到小桥上,做出的惩罚就是一天不允许我回家吃饭。我当时懵了,那一节课,什么也没有听进去,满脑子是老师惩罚我不允许回家吃饭,真的觉得自己冤,好像受到莫大的耻辱一般。最后我想不明白,我是第一个跑到桥上来的,但不是我在小桥上放纸船,压根我就没有折叠过纸船,更没有放过纸船。下课后,我找老师陈述事实经过,最后老师确认,就将那位同学惩罚了一天不允许回家吃饭。
   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村村通公路,小桥的桥面浇上厚厚的水泥,成了水泥马路。小桥的栏杆也用不锈钢从新焊接在石栏杆上,显得更加的美丽而壮光,也更为安全了,不怕小孩子玩耍时爬上栏杆掉进小河了。
   桥上,有如我小时候一样大的孩子骑着自行车自由的行走,像小鸟一样在蓝天下悠闲的滑翔;也有一些人扶着栏杆,优哉游哉的欣赏桥下沉沉流淌的河水,悠闲的拿着一杆钓竿,像张太公一样垂钓,闲情逸致的钓着快乐。
   家乡的小桥,连接南来北往的人们过往,也连接两岸人民的心!
  

共 31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家乡的小桥》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家乡的小桥有木桥和石拱桥两座桥,一座是让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让人觉得胆颤心惊的,使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入水溺亡的木桥,另一座是飞架南北,宏伟壮光,是人流连,使人欢呼雀跃的石桥,两座形态各异的桥在作者的笔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小桥本身的对比,也有人们面对两座不同的桥时不同心情和心境的对比,这是作者的智慧所在,懂得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文笔细腻。家乡的小桥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记录着几代人的生活,连接着两岸人的心……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满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满月        2013-11-26 16:13:05
  小桥连接着两岸人民的心,承载着两岸人的希望!
我的字很轻,落笔似雪落的声音,空灵,以柔情翩跹,翩跹!
2 楼        文友:满月        2013-11-26 16:13:38
  文笔细腻,欣赏佳作!
我的字很轻,落笔似雪落的声音,空灵,以柔情翩跹,翩跹!
3 楼        文友:满月        2013-11-26 16:14:06
  祝您生活幸福,创作愉快!
我的字很轻,落笔似雪落的声音,空灵,以柔情翩跹,翩跹!
4 楼        文友:履泽        2013-12-04 00:23:35
  家乡的小桥,看了让人很有感触啊。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