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切尔诺贝利:他依然没有撤离(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切尔诺贝利:他依然没有撤离(随笔)


作者:苍耳 童生,99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56发表时间:2013-11-30 13:42:49

【流年】切尔诺贝利:他依然没有撤离(随笔) 有段时间,媒体上连篇累牍地重新解读切尔诺贝利,这固然必要,但仅仅物理性或事故性地看待切尔诺贝利,那么我们距离这场悲剧的“堆芯”只能越来越远。这不能不令人悲哀和黯然。如果百分之八十的死难者本可以逃脱死神,如果更多的“辐射人”本可以健康地活着,如果……那么我们该如何重新审视切尔诺贝利?当然,如果不是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切尔诺贝利这个怪怪的名字,便如同传说中那人面兔身之讹兽一样,会慢慢隐没于记忆的荒野而不再狰狞毕露了。“讹兽”别名诞,据《神异经》载:“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二十五年来,切尔诺贝利对于我,只是一个遥远的地理名词,类似早年的一个梦魇,一个神秘兮兮的城堡似的存在物。它从不带有“现场”、“真相”、“正在”的意义,因为一切都被封存了。这看起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比如爆炸后的四号反应堆必须套上石棺,三十公里直径范围内必须划为绝对禁区,而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它曾被一只无形巨掌打上封条,包括所有档案、胶卷、病历、死亡证明、知情者的嘴巴。
   不管怎么说,从爆炸发生那一刻起,“切尔诺贝利”就一直在往下“切”,一直在锋“利”,并在二十五年后的今夜倒悬在我的头顶!当辐射尘埃随着大气飘散到东欧地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半个地球上旋转着“切”出创口时,苏联政府仍伶牙“利”齿地狡辩,刻意隐瞒不报。据戈尔巴乔夫回忆,爆炸发生后,他被告知只是一般失火,“过程跟煮红茶没两样,就像在红场摆个茶壶一样”。这种漫不经心的口吻和举重若轻的忽悠,怎么听起来这么熟悉?前党首戈尔巴乔夫这样说,就可以将历史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吗?那么,到底谁在骗谁?是下骗上还是上骗下,抑或上下瞒骗惯了而继续互骗?但他们上下一致地欺骗了整个世界。这是铁的事实。
   核事故发生两天后,莫斯科才派出一个调查小组抵达现场,但不知什么原因竟迟迟不提交报告;直至三天后,莫斯科得到瑞典政府发来的质询和数据,这才知道事情不妙,辐射云已随风飘散到瑞典,事情远非“跟煮红茶没两样”那样简单。此时的戈尔巴乔夫正忙于与西方军备竞赛,他必须设法捂住“切尔诺贝利”喷射的核尘埃。也就是说,对戈氏而言,倘能割除“切尔诺贝利”之两端而取其中,才符合政治家的最大利益,这样便接近“诺贝尔”了——他早该获“诺贝尔和平奖”了。但“尔诺贝”毕竟不是“诺贝尔”,铸剑为犁更不是铸犁成剑。
   一九八六年四月之末那个黑色礼拜,第一个赶往出事点的俄新社记者伊戈科斯汀,冒死搭乘直升机,盘旋于第四区上空,在距爆炸洞口仅五十米处快速拍摄,现场比墓地还要悲凄、荒寂,那喷射死焰的巨大裂口让人立马想到什么才叫“自掘墓穴”,什么才叫“世界末日”。机师连呼辐射读数太高,只能滞空四十秒。然而,伊戈科斯汀没想到的是,拼死拍下的十二张相片因辐射太强而完全变黑,显不出任何影像了——更不幸的是它成了一个可怕的征兆和隐喻:整个核事故真相也遭到另一种核辐射而全部变黑,报废般地被锁进无形的暗箱之中。二十五年后,我把自己想象成另一个伊戈科斯汀,我正在穿越的历史隧道突然灯火全灭,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的嘴巴被强行塞进一股浓浓的怪味——
   “嘴巴里有金属味道,一种酸味。人家说辐射没有味道,我们之后才知道,那是放射性碘的味道。”当年用仪器测试辐射的克伦班亚克上校回忆道。
   如果这时官员告诉你,根本没有什么怪味,你的鼻子一定有问题,你怎么办?如果你继续申辩:我明明闻到了一股怪味,为什么你们偏说没呢?他们会说你脑子有问题,可以送精神病院了。
   一个让我震惊的细节是:明明在现场和周围测出远超致命量几百倍的核辐射,而且还在不断升高,可是专家却宁愿相信测量仪出了故障,也不愿相信发生的高辐射是真实的。至于高辐射值导致测量仪破表时,专家甚至相信高辐射消失了。在专制思想操控下,科学、专家以及科学仪器也都变质变味了,甚至成为反科学的御用工具。
   然而,四月二十六日凌晨时分,第一批赶赴爆炸现场的六十九名消防队员,在未被告知真相的情况下毫无防护地投入战斗。一个半小时后,他们像命中的弹靶一样接连倒下,有的剧烈呕吐,有的失去知觉,有的面目全非,现场惨不忍睹。结果三十一名死于直接核辐射,其余的都患上了急性放射综合征:眩晕无力,间歇性呕吐,皮肤生疮化脓,整块脱落,骨髓退化,多个器官受损,以致心力衰竭。战士们以为面对的只是烈火,却不知道真正凶恶的敌人是看不见的,远比当年德国法西斯厉害千百倍,而最大的蒙面杀手却是背后高喊“同志们冲啊”的巨大阴影……事实上,苏联最高当局完全清楚,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远比真正的战争更为惨烈和棘手,否则他们不可能从阿富汗前线抽调顶尖飞行员,连续不断从高空朝反应堆裂口投下八十公斤沙包,指望用大量的沙子和硼酸把大火闷熄。一个飞行员每天飞行三十多次,每次飞行会吸收五到六伦琴辐射。在半年时间里,据称有六十万人参与到这场特殊的战争中,不计其数的无名英雄丧命于此。俄新社记者伊戈科斯汀追忆道:“戴面罩的士兵在四号机组抢险,每次停留不能超过四十秒,每人铲不了三次就得离开,那场面就如战争一样。”正是因为他们,才避免了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十倍的第二次爆炸。
   核事故第一天,在距核电站三公里的美丽小镇普里皮亚季,尽管四万多居民已吸收了超过正常值五十倍的辐射,但他们依然生活在阳光灿烂的蒙蔽之中。凌晨爆炸伊始,普里皮亚季从睡梦中惊醒;第二天他们被告知,只发生了小事故,核电站是安全的。没有人告知他们必须紧闭门窗、服用碘片以应对。直到四十八小时后,政府才开始疏散受到高辐射的居民,但仍然没有透露疏散的原因。此时河水已浑浊不堪,冒起怪味的水泡;两岸边大片大片的松林、白桦林被放射性气流灼成焦黄色。
   匪夷所思的是,事故发生第六天,苏联当局居然筹备了“五一”劳动节盛大庆典,想以此掩饰核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而显示“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当然,权威的《真理报》在第三版底部发布了一则消息,声称“危机已经过去,现在没有任何危险了”。尽管标题很小,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它足以给恐慌的群众吃一颗定心丸。被洗脑的群众是最听信“真理”的。在距切尔诺贝利一百三十公里的基辅,“五一”节那天,辐射值是正常值的几千倍,当局依然鼓动群众参加劳动者大游行——红旗飘飘、彩色气球、高呼“苏联万岁”的人流、鲜花的海、呼啦啦的鸽群、天使般的笑容……无论怎么想象也无法将这场面与地狱、死亡联系到一起。然而,冷面无情的畸形政治导演的正是一幕巨大的荒诞剧!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场庆典中遭受戕害并踏进地狱之门。记者伊戈科斯汀拍摄了“死亡游行”的画面,但奇怪的是,这些资料竟也从乌克兰国家档案中蒸发了。
   如此看来,切尔诺贝利绝不仅仅是一个悲剧现场,它其实是一个看不见的隐蔽杀手,一个没有命名的祭台,一个以花豹斑点式向外扩散的无主动词!那么谁是祭品呢?这是不言自明的。他们的亡魂至今仍在切尔诺贝利徘徊、呼号。如果换一种说法便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想想看,连遥控机器人清理核污染时都受不了强辐射(电子线路遭损毁),而他们在官僚特权集团“遥控”下,必须以血肉之躯与死神面对面打交道。他们死时究竟吸收了多少能量的核辐射,似乎无法测定也无人问津,但一年后这些死难者遗骸被重新装入特制的铅棺材,以免成为新的放射源,就足以证明一切了。主祭者当然是庞大的官僚特权集团,他们会颂扬并铭刻死难者的“英雄业绩”,但他们以及他们的亲族是不会充当祭品的。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乌克兰第一书记雪比斯基,他在庆典后不久就自杀身亡了。他忠实地执行了最高当局的命令,并身体力行地带着孙子和家人一起参加游行。当然,第一个听懂历史嘲笑的,也是雪比斯基,而不可能是高呼口号的群众。二十五年后他那巨大的绝望仍像核子云层一样笼罩着我。我想,他是被内心深处尚未泯灭的人性和良知击垮的。当然还有恐怖的幻象,连翩噩梦,以及对自己所寄身的庞然大物的不祥预感。
   二十五年后,我们仍然无法知道这次核事故死难者的准确数字——不计其数的受害者在莫斯科第六医院(当时唯一可治核辐射的医院)和其他不知名的医院悲惨死去,然而苏联当局却禁止医生在死亡证明上提及“辐射”死亡。他们要抹掉任何一点“非正常死亡”痕迹,以便掩埋真相,让后人查无实据。既然你们已经死了,就不能再往“社会主义苏联”脸上抹黑了。
   我本想把她们的名字一一说出。/无奈名单已被夺去,无从得悉。//我为她们织就一块宽大的裹尸布,/用偷偷听到的她们的只言片语。//我随时随地都把她们回忆,/哪怕新的灾难临头也不会忘记,//即使我历尽磨难的嘴被堵住,/亿万人民也会用我的呼喊抗议
   当然,官方有一个统计,二十年间共有四千多人死亡。而绿色和平组织研究发现,死亡人数在九万人以上,受害者达九百多万人,随时可能命赴黄泉。官方与民间的统计结果相距悬殊。如此看来,切尔诺贝利成了一个双面镜:正面映照的是光明、安全、辉煌,背面显现的是骷髅、残肢、亡魂的凄号。切尔诺贝利成了真正的人间鬼蜮:如今那儿的茅草长得比房子还高,灰蒙蒙的办公楼布满城堡般的裂纹,空荡荡的剧院偶有野狼或狐仙光顾,保持原样的车间仿佛史前遗迹——篮球架的网兜里仍吊着一个篮球,一棵树毫不客气地侵入布满桌椅的教室;至于那辆期待着开往远方的列车仍无休止地晚点下去,高矗的黄斑斑的塔吊和分辨不出颜色的旗帜(应该是唯一仍在飘扬的苏联红旗),巨型游乐摩天轮像寓言一样悬停在空中;只有成堆的外星人般的防毒面具、锈成废铁的庞大车阵和白色直升机,仍在叙说着那场一劫难平的悲剧。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对环境的影响至少需要八百年,而持续的核辐射将持续十万年。以我的感觉,在整个切尔诺贝利的图片中,电流般击穿我的是从废墟中偶现的布娃娃的头颅和断肢,她们一直保持着半生半死的姿势,仿佛是上帝专门派来为死去的孩子们显灵的见证。问题是,至今仍有受辐射而畸形的胎儿在不断出生……
   还是回到爆炸发生的那个凌晨时分。普里皮亚季小镇居民被巨响惊醒,他们纷纷聚集在城镇的铁路桥下,观看那冲天而起的烈焰——天空呈现出橘色、玫瑰红、钢蓝、钴绿等虹霓般的色彩,异常美丽。他们不知道反应堆重达一千二百吨的钢顶被掀开,八吨放射性的铀和石墨瞬间抛向夜空,相当于两百颗广岛原子弹。但事后不久,很多目击者都死了。这也许是有史以来世界上代价最昂贵的观看了。他们想不到最可怕的噩梦,竟然是从最绚烂的彩虹开始的。
   我承认我是吃了不少“讹兽”肉的。当然,你可以说那“讹兽”是神话传说,距今天太过遥远。然而,最近有关切尔诺贝利食人巨鼠的事儿在网上疯传,点击后令我毛骨悚然——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支九人科学考察小组进入切尔诺贝利,在探测取样时,蓦地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只见一头海狸鼠般大小的动物突然窜出来:那是一只长约五十公分的变形的大老鼠!暗灰色的毛皮,牙齿像鲨鱼一样锐利且长,尖足有两公分长,爪子像变形的铁钩子,没有尾巴,眼睛像两颗红宝石发出幽光。据称,它们是长期遭受强辐射后发生基因变异而生成的。不幸的是,科学考察小组接连遭到一群变形巨鼠的袭击,仅一人生还……无独有偶,我在网上看到地图上标示的核污染扩散区域,竟也状似一只巨鼠——硕大的鼠首位于白、乌、俄三国交界处,鼠腹以核电站为脐眼,基辅位于它的下方;连接它的颈部细如蛇形,鼠尾则翘向波兰方向……
   后来我也看到有关于食人巨兔的说法。不过,这样一来,便与人面兔身的“讹兽”扯上关系了:二者不仅相像,简直有点血缘了。我在想,现代社会是否仍存在产生寓言和神话的土壤?变异的巨鼠或巨兔带给我的恐怖,何以远超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泄漏所产生的恐怖?
   “当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时,他听到了敲门声……”
   尽管切尔诺贝利一直有人在那儿轮换着守护,但唯一始终没撤离的是“列宁”。事故发生时他没有撤离,五年后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他依然没有撤离。他永远被留在了既是故乡也是异乡的那儿。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一直不知道该核电站是以“列宁”命名的。为什么这个正式名称要被有意省略或遮没掉?难道这个专有名词也与核事故一起发生了“爆裂”?二十五年后,我看到一张列宁半身铜像立于电站正门的图片:在一片枯黄的茅草和杂树中间,“列宁”久经烈焰和辐射的双重炙烤,他的整个脸部黯淡得呈灰白色,眉头紧锁并积满尘埃,底座和其上镌刻的字迹几乎完全锈蚀了。令人惊讶的是,左边两角植有两棵光秃秃的水杉,其下端的树皮均剥落了;与之对称的右边却根本无树,只有一棵杂树长在铁栏外面。也许有人以为那不过是一尊铜像,一个象征,但任何一场革命、一个事件乃至一个时代,如果忽略了它独有的象征,将失却探寻它的内涵、影响力和秘密的切入点。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质言之,就是从列宁到“列宁”的过程,或者从冬宫到切尔诺贝利的过程。
   问题在于,“列宁”不能撤离。对前苏联当局而言,如果“最科学”、“最高效”、“最安全”可以给列宁增光添彩的话,那么酿成如此灾祸岂不是对列宁的亵渎和讽刺?至于构成对自身命运的不祥之兆则更让他们心怀忌惮。因此,永远封闭在切尔诺贝利对他们更有利。五年后这个问题演变成:“列宁”不必撤离——当苏共解散、苏联解体,列宁的遗存在各地遭到拆毁,远不如让他留在高辐射的切尔诺贝利。可以推想几百年后,唯一可以找到“列宁”的,也必定是在这里——爱恨交织的切尔诺贝利,而不是冬宫或红场。在寒冷的冬夜,以无情著称的“列宁”,想必流泪了。是的,他该流泪了。他的继任者斯大林采取更严酷的政策,将专政利器打磨得更阴暗,仅三十年代初乌克兰就饿死了七百万人!这当然包括切尔诺贝利草民。二十五年后我猜想,“列宁”不愿撤离,因为有些问题他仍想不明白,但有一个问题必定想明白了:不管什么体制、什么政党的政府,只要漠视人民,漠视人的生命,漠视人类生命赖以为生的生命,都与杀手、犯罪无异,最终将被觉醒了的国民所抛弃,“过程跟煮红茶没两样,就像在红场摆个茶壶一样”。

共 565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因为工作人员操作上的失误,导致核爆炸,受害区域涉及亚欧大陆,影响巨大。核爆炸发生以后,苏联当局者采取了刻意隐瞒与欺骗的手段,没有及时告知周边群众,也没有及时采取人员疏散的措施,对事故的影响程度进行有意无意的低估,造成大量无辜的人员伤亡。由于核辐射的影响不是一时所能消除,而是长期的存在,所以该事故所造成的影响依然还在延续,无数的生物,包括附近的居民都受到了核的辐射,一代又一代,损失巨大。严格来说,在当时的冷战时期,核电站是军事竟备、国力竞赛的产物,事故的发生原因固然值得深究,事故之后当局的处理方式更是值得深思,由此涉及到的体制问题这一深层次的原因无疑最足以引起世人的警醒。在政绩面前,在制度优越性这一不可破裂的神话面前,真相可以蓄意隐瞒与封存,人的生命也可以恣意漠视甚至无视。真相就等同于真理,生命也代表着民权民生,当局对事故之后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对真理的亵渎,对民生民权的淡漠。现如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遗址依然在原地矗立,长长的野草,变异的生物,灰尘堆积的设施,无不以无声的方式向后人诉说着曾经的种种,就像一座巨大的警钟长鸣不息,警示深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距今已有二十七年了,但它所折射出来的问题依然可以警诫来者——如果后人不从中吸取教训,无疑极易重滔覆辙。作者以详尽的资料,充足的数据,夹叙夹议间深刻洞悉事故背后的诸多问题,深度挖掘那些被封存起来的深层次的原因,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警示。推荐阅读。【编辑:喜有此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3-11-30 13:54:39
  直观悲剧发生的背后往往就是一辑深层的悲剧,外因是导火索,内因是爆炸物,外因诱发内因,又能暴露内因。
   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也但愿地球更和谐、更和平、更文明。
   拜读大作,向先生致敬!
2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3-11-30 13:56:16
  切尔诺贝利核爆炸,是事故,也是人祸。
3 楼        文友:秀尔        2014-01-14 00:11:18
  看了文章,感觉毛发竖起,核爆炸比战争可怕,希望世界和平。
开心,快乐永远伴随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