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颂词》

  《颂词》 ——自由诗


作者:双林诗文园地 秀才,235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60发表时间:2009-03-24 20:41:57
摘要:人性双重思想的对立和统一,一面是诗者柔弱的现实,另一面又是诗者强悍的内心表露,表里的对称性,现实的写意和浪漫情调的统一,正是诗人心灵的阐述和内心的思考。

当我高捧这苍白的文字
   欣慰朝圣在母亲的膝前
   我的母亲在苦难和痛苦中发誓
   她垂怜地向神明跪首
   -
   宁愿生下牛畜,也不养这孽障
   在她受孕狂欢的那一段
   临盆阵疼后产下的垃圾
   降生了一团贫弱无能的气
   -
   我是一团气,是万千女人中的母亲
   和可怜的丈夫的骨头上发的芽
   让母亲淘气的幼年到未开花结果的秋天
   充斥在虚无的阳光下叹息
   -
   但我毅然在成长的欲望中陶醉
   凭着我酷爱文字的虚伪借口
   把我妻子心中的红日拉起
   但太阳只是白昼的一朵浪花
   -
   在她失去后,黄昏和漆黑的夜纱
   包裹了所有母亲的贫寒的骨头
   时间静注如苏地悄悄前走
   炽热也温馨不了夜色的寒冷
   -
   但母亲生下的瘦骨,慢慢长成树
   像诗人的孩子,双手伸出利器
   划破冬天的冰幔,迎来春天的花香
   只是万千女人中的母亲还很可怜
   -
   诗人的母亲呵,满怀亵渎的心灵
   请咽下诅咒的毒液,在夏和秋天
   五谷充实了肠胃,让你的诗人
   把显贵的痛苦和苦难驱散
   -
   因为,他是一团燃烧的烈阳
   吸纳了太虚的一切阴柔阳刚
   昭朗偌大的真体呵,你不是
   冬天黯淡的光线,而是盛夏热情的光芒
  
   这首诗是对诗人苦难现实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透视。诗者,生产着劣质的食粮;诗者总陶醉在“成长的欲望中”,“凭着酷爱文字的虚伪借口”生存;诗者是“是万千女人中的母亲/和可怜的丈夫的骨头上发的芽”、是母亲生产的“垃圾”、是降生的“一团贫弱无能的气”。这就是现实,诗人假设让母亲想:诗者不能给母亲和社会创造幸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虚伪借口”里,“在虚无的阳光下叹息”,让“时间静注如苏地悄悄前走”即使再“炽热也温馨不了夜色的寒冷”.....所以母亲才“满怀亵渎的心灵”,“在苦难和痛苦中发誓/她垂怜地向神明跪首:/宁愿生下牛畜,也不养这孽障”。这就是诗人凭借残酷的现实,假设推及的苦难母亲的心理,无助无奈的思想,但没有哪位母亲会去那样想,诗人以假设的思维表达了对现实的复杂心情。这是这首诗双重思想的一面,诗人重在“抑”思。(未完待续)
   另一方面,诗人又认为:诗者能把“妻子心中的红日拉起”(“红日”是什么?不就是美好的愿望与理想的象征吗?);诗者又是“母亲生下的瘦骨,慢慢长成树”,伸出的双手是“利器”,总能“划破冬天的冰幔,迎来春天的花香”;“在夏和秋天/五谷充实了肠胃,让你的诗人/把显贵的痛苦和苦难驱散”,这就诗歌这种“劣质的精神食粮”的力量。在诗人看来,为什么“痛苦和苦难”是“显贵的”?因为真是它激活了人们追求的理想和力量。所以诗的结尾说诗人是“一团燃烧的烈阳/吸纳了太虚的一切阴柔阳刚/昭朗偌大的真体呵,你不是/冬天黯淡的光线,而是盛夏热情的光芒”。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定位于诗及诗人,也许这只是诗人的价值自慰,但没有哪位热爱艺术的生命不这样的追求,这是这首诗双重思想的另一面,诗人重在“仰”思。
   这首诗双重思想的矛盾对立和统一,一面是诗者柔弱的现实,另一面又是诗者强悍的内心表露,表里的对称性,现实的写意和浪漫情调的统一,正是诗人心灵的阐述和内心的思考,一抑一仰,诗的情感也就自然得以表现。希望朋友们提出批评意见,共同探讨.
   我感到:对诗歌的理解,要通过反复的诵读、依赖思的协助和阐述,这是很有道理的。反复诵读的过程,就是感受诗歌意象排列组合的过程,创造意象要靠大量的名词,作为诗人,名词的意义非同寻常,诗人就是精通名词的人。诗人靠名词创造了诗歌语句的主框架,从一组意象跳跃到另一组意象,之间有一定的幅度空间,就像弹簧的簧丝,丝丝间距才产生弹力,也许这种弹力正是构成诗歌内在韵味的要质,诗人善于组合名词,也就非常注意调和内在韵律,我们一味讲求平仄韵脚,表面上押韵的很,实际上节律很苍弱。反复读诗的过程,就是感受这种意象组合的弹性节奏,即诗歌的音韵美感——音乐美。
   阅读诗歌要依赖思的协助。语言是诗歌的建筑材料,意象是诗歌的建筑单位。意象是诗人的主观产物,往往其外延清晰,而内涵丰富又模糊。这就为我们阅读诗歌带来障碍,“红日”在自然科学中,外延内涵非常的明确,但在诗这种人文科学中,他的内涵就模糊化了,它丰富的含义我们必须借助诗的意境来思考认识。有人说,看不懂,但真正的好诗是没有看不懂的,只是现代生活的节奏,人们更喜欢直观的接受,大多是不必有思的动机,更不要说思的过程。现代社会对诗的消费水平极低,无论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里,也只不过是一种美的装饰、熏陶、摆设罢了.....谁还去探讨它深层的内涵.然而仅就为了那么一点苍白的"美”,我们还是需要认真“思”的,唯其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语境的含蓄美。
   有人对现代诗的理解说:诗是不必要解释的,说什么解释了反而破坏了诗的意境和诗的本意。我是不同意这种看法的,诗的理解要协助于阐释。我们都喜欢海子的诗,然而他的诗又不好理解,意象过于主观抽象,意境晦涩难懂,如果没有他那么多的阐释文字,我们是很难理解和把脉他的性格的“强”与“弱”的二重性。他的阐释文字不亚于诗歌本身的文字。有些诗歌的内涵确实离不开诗人自己阐释,有些又离不开读者的阐释。但不管怎样,阐释可以使诗的内涵意义更明确,使人更好理解,使诗的能动价值发挥的更好更有力。其实这一点,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更为重要。

共 21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是诗人心灵撞击的火花。作者剖析自己的灵魂,往往需要勇气。“语言是诗歌的建筑材料,意象是诗歌的建筑单位。意象是诗人的主观产物,”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有待读者欣赏。【编辑:东方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东方鹰        2009-03-25 09:53:59
  诗是诗人心灵撞击的火花。作者剖析自己的灵魂,往往需要勇气。“语言是诗歌的建筑材料,意象是诗歌的建筑单位。意象是诗人的主观产物,”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有待读者欣赏。【编辑:东方鹰】
让心灵亲近文学,以文学清净心灵。追求“淡雅”,醉心美丽的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