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读书走路(散文)

编辑推荐 【杨柳】读书走路(散文)


作者:砖头儿 布衣,10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1发表时间:2013-12-05 10:59:0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人家的解释就一目了然了:读万卷书是说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那行万里路却是一种激励:是说让自己的所学,体现在生活中,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而不至于将自己的所学秃废了。
   我家住在房县东乡一个叫石灰沟的地方,乡亲们也常叫石灰谷。前些年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是那里的特点,尺把宽的羊肠小道挂在出入这条沟的悬崖绝壁上,走起路来得处处谨慎,一不小心就有掉下悬崖的危险。直到2000年以后,人们在悬崖峭壁上硬是用人力凿通了一条通往山里山外的公路,行走才感觉方便一些。
   从读完小学到邻县的寺坪念高中、再到参加工作,来来往往算起来大约就是千把来趟,十几里的路程,几十年间的进进出出,在家门口也算是行程万里了。但真正走熟这条路,看懂家乡的山山水水,却还是在最近五六年间。
   出入石灰谷口,有一个地方叫石人牵象。“石人牵象”其实是房县东乡连绵几十里的一座奇峰,延伸到谷口的柳园铺,那鼻子、眼睛、肥耳朵、肩膀,看起来惟妙惟肖。俨然就是一头从热带森林里跑出来的大象,在河边戏水。对面有座孤峰,直插云霄,远远望去,犹如一尊巨人,兀立谷口。不知哪朝哪代,石灰谷主听说象鼻子下面是条龙脉,要将祖宗葬在那里,刚要下葬,一只鸽子从穴中飞起,刚好落在石人掌中,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石人牵象”。
   刚进谷口,就是这里非常有名儿的“下场”。“下场”的出名是因为在这里休养生息的历代谷主就地取材,将山上的野竹砍下,制成竹麻,用石灰腌渍,再用自制的水车木碓捣碎,做成纸浆,制作火纸的手工作坊。谷主们靠着制造火纸,运出峡谷,卖给方圆几百里地的山民们,用以祭奠祖先神灵,维持着充裕富足的生活。谷中凡是带“场”的地方,都是他们用于制造火纸的工厂。
   沿着溪流前行,大约三里多路,便是“中场”了。到了中场,眼前豁然开朗。仔细想想,那地方就像在这长长的峡谷中央,写着一个“口”字,一汪碧水正从“口”字中央流过,使十里长峡写成一个大大的“中”字。天生一块百十来亩的肥沃土地,养育着这里两百多在这里休养生息的的山民们。据说很久以前,这里就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山里丰厚的资源和勤劳的双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上场”较远,逆流而上,需走六七里地。
   谷中一顺色的野竹、松柏、铁匠木、金弹子、石榴红、还有那名贵的香樟、名叫雀梅的“老鸹丁”以及金钗等名贵药材,将谷内装点的山清水秀,悬崖绝壁、怪石参差,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给、美不胜收。
   连接中场和下场之间的“闻香台”,更是一段传奇的故事。据说谷里的山民们,在谷主的带领下,依靠谷内肥沃的土地和山上丰富的竹麻资源,历来生活相当殷实。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烹炸煎炒,香气缭绕谷中,唯有两场中段的一座小丘上香气最浓。大人们忙活,两场的小孩们就三五成群的跑到山丘上玩耍,挨近中午,左闻右嗅,哪里香味较大,哪里的晌饭就要好了,一溜烟就跑回家吃饭了。后来大人们知道了,也时不时的到此“闻香”,以此鉴别谁家节日酒席办的好坏。久而久之,就将那里叫成了“闻香台”。
   距离中场约莫半里的地方,是张家老屋场和出了名的老坟垭,提起来更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据说谷内尚无人际之前,张家进山老祖张应洪,发现了谷中这块宝地。就在山上插草为标,挽草为界,作为自己的领地。选择了一处群山环抱,绿水缠绕的地方,结庐而居。一个偶然的机会,老祖在谷口转悠,遇着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遂为夫妻。膝下所生三子,取名得一、得二、得三。一日孩子哭闹,老祖边哄边哼:得一得二你莫哼,你妈是个皮狐子精。不想被妻子听着,大闹一场,趁着老祖正生闷气的功夫,将得三领走,不知去向。?此后父子三人只得相依为命,守着几十亩土地过日子。幸亏进山老祖精通阴阳八卦,时常跑上百十来里,为人看看风水,生活过的也还不错。
   那天父子闲谈,得一、得二便问:父亲经常为人察看阴阳宅基,就没为自己瞄个地方?父亲经不住追问,就说在对门儿的洞天深处,到时候大开中门,将棺材迎着洞口,祭斋七日,铙钹一响,棺材会自会飞向洞中。?时值远在数百里外的山民慕名而来,请看风水。老祖出门之前,千叮万嘱:我走后须得十天半月才能回来,在家不可胡闹。
   父亲走后,得一、得二看着对门儿的悬崖绝壁,对父亲的说法将信将疑。恰好时间充裕,就将一口柏木空棺对着洞口,烧化冥纸,敬斋七日,铙钹响时,空棺自动飞入洞中。瞬时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将一副上好的棺材炸开,从洞中推出,悬崖上的洞口被雷电封去一半。掉落棺材的地方如今叫做“空丧咀”。
   十日之后,老祖看完宅基,匆匆赶回。走到对面一处山垭,发现龙脉被毁,知道家中孩子胡闹,出了变故。又累又气,瘫倒在地,不出半个时辰,气绝身亡。得一、得二追悔莫及,就地安葬,简碑述志,各谋生计,时乾隆十年。后于乾隆三十六年,率众多子孙立碑列传,现今两碑皆完好无损。后人就叫这个地方“老坟垭”。“老坟垭”气势雄壮,一般地方无以伦比。张氏子孙亦在数百里之内繁衍生息。数百年间,丁口约在数千人之上。不时常有后人前去烧香祭拜。
   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场的老房子,那是先民们在沿河两岸烧制青砖,按照地形地貌、依山傍水而建四合院。房子的山墙上都建有封火墙,木制的格子窗扇和墙上绘制的花草虫鱼等壁画,虽然显得有些陈旧。却掩盖不了古老的工艺释放的光彩,现存道光年间襄阳道书法高手为八十高龄的谷中老者题赠的“云液增年”巨幅寿匾,更说明了这个古老村落的文化底蕴。
   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经历算起来也是十几年长学,从小学的《锄禾》到高中的《海燕》,从科学社会主义到毛泽东思想,从小人书到四大名著,从唐诗三百首到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算是读了不少书,不过大都是走马观花,就像猴子掰苞谷,读过了大都忘了。幸亏从小就被老师逼着背那些“aoe”、“锄禾日当午”;直到高中时还背过高尔基的《海燕》,还有那些政治历史地理、数学公式等等等等,一年一年的日积月累,功夫也算没有惘使,到初高中时,在课堂上偷着看小说之类的课外书籍,也就不算吃力了。后来参加工作,单位领导让写个计划、总结什么的,急得发疯了。就到网海漫游,东拼西凑,剽窃活借鉴时注意一下衔接、对照文件精神东拼西凑,应付差事,去印证那句“天下文章一大抄”。也算把学过的东西活学活用了。
   真正了解家乡的本土历史文化,也是四五年前的事,上世纪80年代听老人们说,那万峰山的古庙宝堂寺,是房陵历代官民为纪念生于房陵、食邑房陵、采诗房陵、葬于青峰的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诗经》的主要编纂人尹吉甫的,我自己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能从榔口、青峰这样的荒山野岭走出大山、走到陕西,走出这样一个响当当的人物,那简直是传奇!直到2010年,房县的诗经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我查看了一些史志记载和专家论证,才相信这是真的。
   清同治版《房县志》载:“房县,古称房陵”、“尹公庙,城西南六里,祀周尹吉甫…”、“披览《郡志》,知房为尹公故里”、“宝堂寺,城东百一十里,在青峰东北。因石岩凿成,……尹吉甫像倒坐于石庭。有碑志”、“尹公墓地…计尹墓旧界山三百九十一丈五尺,今广八百七十丈。界内树二千四百九十二株,今增四千一百三十三株。总计尹山一千二百六十一丈五尺,树六千八百六十九株。第有此山,自宜申画界圻,严禁樵牧,以为前贤人之灵。亟如所请为记,而刻石于墓旁。”“《广舆记》所谓吉甫为房陵人,是也。及闻城东有祠墓”。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1947年版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明代《郧阳府志》记载:“房县青峰城东九十里尹吉甫祠墓在焉”。房县文物馆现存有“周太师尹吉甫之墓”石碑;房县榔口乡(现为尹吉甫镇)白鱼村(现合并为七星村)尚有宝堂寺岩庙遗迹,在“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的大型石雕龟驮碑上记载有“…古周朝名宦尹吉甫…此地灵人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房县志》“大事记”载:“周宣王(公元前827——782年)封尹吉甫为太师(房陵人)食邑于房,死后葬于房县青峰山。”《房县志》在“历代县人诗文选”中选载有“【西周】·尹吉甫《大雅·崧高》、《大雅·丞民》”及“尹吉甫之子尹伯奇写的《履霜操》诗歌。”
   古时供奉周朝太师尹吉甫的宝堂寺,现在家乡尹吉甫镇七星沟村。三进院,现存石窟,系悬岩峭壁上人工开凿而成,石窟座西朝东,分上下两殿,上殿石窟长5.6米,高2米,宽3.72米,走道有石雕护栏,正殿两边有配殿。下殿石窟长9米,高4米,宽4.8米,大门为石雕框,两侧有4扇1方米的石雕艺术花窗。上下殿之间,由下殿右侧倚山开凿台阶,用石雕护栏,通往上殿。下殿岩壁前寺院现仅存寺院遗迹,存有龟驮碑一,高3米,宽1米;碑帽为二龙戏珠浮雕,碑座为一翘首石龟,形象逼真;碑身刻有“宝堂寺立碑记”:“万峰山宝堂寺…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此地灵人杰…”。
   《诗经》里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代表两千五百年前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创造,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数最多的是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歌”,这情形古今并无二致。“关关雎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拢绣,姐儿见了低下头……”。“关关雎鸠声闻天,在河之洲又团圆;窈窕淑女你请坐,君子好逑万万年。”千里房县,不论走到哪都都能听到《诗经》中的有关民歌。《年年难为姐做鞋》,其歌词云:“关关雎鸠(哎)一双鞋(哟),在河之洲送(哦)起来(咿哟),窈窕淑女(哟)难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该,(我)年年难为姐(哟)做鞋(咿哟)。”据说当时在编辑《房县民歌集》时,由于思想上有些束缚,有些此类民歌就没有被收录进去。老家的歌词也和上述大相径庭“关关雎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找配偶;窈窕淑女走出来,君子好逑朝拢绣。”夜锣鼓歌也有“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家养女百家求,求到手了才罢休。”等句子。
   房县相关文史资料记载中,历代官员文人在赞誉房陵时则慕名提及周太师尹吉甫也很不少。清乾隆四年知县钟梦瀛在《房陵古迹古诗》曰:“我来房邑中,幅员廊千里……尽瘁不遑息,黾勉报圣主。作宰首贤才,高山勤仰止。吉甫文武略,清风穆如许。黄香步后尘,忠孝传双美。”清代贡生张开隐老先生所作《咏房州首镇青峰佳景》:“记得房陵古号州,青峰更见景多幽。山为文峰峦环绕,寺有清泉水长流。同治年间仙佛在,尹公墓侧断碑留。“古时房县城东关尹公祠墓联云:“龙岗凤岭长挺千秋名官,粉河玉水朗澈万古忠”。明代《万历郧台志》卷十“著述卷”记载《七言绝句》:“往日跳梁今按堵,三邊共说裴开府,当知文武宪群工,天为皇朝生吉甫”。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郧阳地区分卷》(原郧阳地区现合并为十堰市)主编、副研究馆员徐树棠说,房县民歌《年年难为姐做鞋》,歌词中出现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究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周朝采诗官把《年年难为姐做鞋》这样的民间口头传唱的山歌加以修饰成《关雎》民歌而流传千古呢?还是《关雎》那样的古老民歌,在鄂西北民间世代传唱,演变成今天的《年年难为姐做鞋》呢?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都可以说明至今仍在鄂西北十堰市所辖的房县流传的传统民歌,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在大山里行行走走半辈子,始终没走出房县。倒是在踌躇徘徊中慢慢的了解了尹吉甫这样一位古代先贤,循着他的足迹行走在这块热土上,读着尹公当年亲自采集和编撰的《诗经》,读着古往今来的社会发展变迁,读着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这无疑是我辈骄傲的资本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第二节诗经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和房县诗经文化园建设,到时候将建成浓缩的入口展示区、周肆、礼乐宗周、十五国风园、上古神话园、鹿鸣苑和后勤服务等七大区域,一定会让你顺利的穿越2800年的时光隧道,去领略周礼文化、社会风貌和民俗特色等古代先民文化精髓。试想,谁会不为之动情呢?

共 48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读书行路谈起,谈了自己家乡的路,家乡路中所蕴含的文化,传说,家乡的风土人情,尘世烟火,承载了家乡人们的沧桑岁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家乡的乡土文化,本土历史文化,读者古人留下的书籍,沿着古代先贤足迹行走在这块热土上,心中充满自豪感。期待家乡的美好明天的到来。散文抒发了对家乡的情愫,对家乡文化眷恋,对家乡的热爱,把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推介家乡,宣传家乡,让人眼界开阔,增长了见识,很有社会意义!荐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12-05 11:01:45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12-05 11:02:13
  散文抒发了对家乡的情愫,对家乡文化眷恋,对家乡的热爱,把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推介家乡,宣传家乡,让人眼界开阔,增长了见识,很有社会意义!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3-12-05 11:02:57
  祝作者创作丰收,佳作不断,创出佳绩!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砖头儿        2013-12-05 15:24:50
  谢谢柳琴社长的鞭策和鼓励!
4 楼        文友:铁禾        2013-12-25 16:24:06
  笔力甚好的一个作品,在冬日里不经意读到,心里有些暖,有些愉悦。好的作品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甚过一支烟、一杯茶。为作品献分支持一下!祝文友创作更进!
铁禾
回复4 楼        文友:砖头儿        2014-01-23 22:44:21
  谢谢铁禾老师嘉奖!因当地网络不畅等原因,砖头儿已有月余未来杨柳了。新年将至,预祝铁禾老师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