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从纸上碎到心里(读书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从纸上碎到心里(读书随笔) ——《骚动》读感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66发表时间:2013-12-05 20:01:51
摘要:《骚动》截取于生命历程中极小的一个片段。人物外表、性格,事件发生、过程,作者不做主观描摩,把它们原态呈现在那里,任由读者自己攀援着文字触角,抵达耿耿于怀的少年时代的“圆珠笔事件”。

【流年】从纸上碎到心里(读书随笔) 《骚动》截取于生命历程中极小的一个片段。人物外表、性格,事件发生、过程,作者不做主观描摩,把它们原态呈现在那里,任由读者自己攀援着文字触角,抵达耿耿于怀的少年时代的“圆珠笔事件”。
   短句如削、长句如线,语言重复、语速迫急,作者把一个12岁少年遭受“踩碎”时的慌乱、惶恐、激愤,倾泄纸上,枚枚文字,又从纸上弹跳起来,撞进我的心里,霎时,我少年时代的“圆珠笔事件”,鲜活而来。
   这是《骚动》自带的一份冲击力。这份冲击力,源自“真情实境”。人物、事件、场景、心理,作者非主观介入,把“圆珠笔事件”写成一个静物,让它静静地呆在原处。新小说派理论家格里耶认为:“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作者“奉旨行文”,把一个简单的事情,原搬“客观存在”,放到读者面前。读者“围观”,品赏玩味……于是,文本便获得了新小说“读者参与”的最大张力。
   确实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新生初来乍到,莫名其妙踩碎了一支圆珠笔,遭受群体性攻击,老师来了,以为她会主持公正,老师却敷衍塞责,草草了事。事情了了,被攻击的少年,却被羞辱、耻辱“踩碎”。在少年看来,圆珠笔是小丑,那个“蓄意阴谋”的他也是小丑。傻子都看得出,教室里上演的是恃强凌弱剧,老师还“装傻”,少年委曲气愤,想反抗反击,但畏惧他方人多势众,他弱小他害怕,他只能在心里狠狠咒骂。
   简单的事情、出众的描写,作者以日臻成熟的新小说写作,带给我一次丰富厚泽的阅读体验。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为会是一份主观文字,等我代入、置换,从故事中醒过神,才发现,作者已“不见踪影”,只有踩碎的圆珠笔、吵吵闹闹的教室、委屈怨忿的少年。
   作者隐在文字背后,退在事实幕后,复位复原的“圆珠笔事件”,每个人少年时代都有可能经历过,它被作者从心里搬在纸上,我被这纸上的故事,震到心里。作者是“我”,是那个无奈无助、激愤满怀的少年吗?这样的揣测没有意义,因为我已被作者深深地带入语境。它让我知道,如果没有深刻的经历和细腻的体验,没有遭受过刻骨铭心的羞辱和耻辱,这份文字不会存在。
   这份文字,属于少年,属于每一个少年被辱的人。事情过去几十年,“圆珠笔事件”投射给少年的心理阴影,如影随行“我”终生。这是这个文本,简单外壳下强撼的精神内核。
   新生被欺负,无人主持公道,眼睁睁“落入阴谋,掉进圈套”,屈辱,无可奈何,伤心,无可奈何。少年除了在心里用能想到的坏人、坏词咒骂,其它一概无可奈何。今天,长大的少年在讲述往事时,会是怎样的心境?“我向大家保证一切记述都是真实的真实到再不能真实的地步当然你完全可以不信我尊重你的感觉可是我还是要告诉你这些确实是真的没有掺假我没必要掺假。”讲述不带虚构成分,你爱信不信。这样的“保证”,仍旧透着曾经的急促和无可奈何。急促的与敷衍的,渴望辩解的与轻描淡写的,每个被羞辱、耻辱刺伤的少年,都有可能从一件事,在某一天,其纯净阳光的世界倒塌,踽踽独行于成人的路上。就这个故事,相信绝大多数当时在场的人,包括那个“阴谋”的他,早已忘记,但“我”比圆珠笔碎得更彻底更惨烈。有文本为证。
   说文本,就离不开语言。破坏“秩序”的语言和语速,是这个文本“新小说”最标志性的符号。中圈套的屈辱、被陷害的激愤,权威被颠覆的失望、公正被扭曲的绝望……要说说不清,不说更不清,圆珠笔碎了,少年也碎了。用破坏性的语言,讲述破坏力的事,对“圆珠笔事件”再恰当不过。
   只是个人妄言,文本还有点点精进空间:一是对“我”的个别语言,可做“去书面、去成熟”处理,尽可能使之口语化、少年化,使小说无限贴近“真情实境”,更生异彩。再则,文题“骚动”,有作者主观介入之嫌,如果换作“碎”,既与客观场景吻合,又在意境上更为开合,内涵上“吞吐量”更大。
   新小说写作虽师从西洋,但却暗合我国传统文学“一叶知秋”之妙。拒绝平庸,挑战因袭守旧,作者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我很佩服。
  
   作者:夏冰
   作品:骚动
   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381638.html

共 16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新小说派”领军人物阿兰·罗伯·格里耶说,小说家的主要任务是运用“非人格化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言,客观地、冷静地、准确地描绘事物世界。在他看来,“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 人物,作为表现某种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的“临时道具”, 以 “我”或“你”来称谓,主动让位读者为主人公。原玉《骚动》,便是这样一篇新小说实验性作品。读感作者,循着善感的触须,以犀利的剖读和自由的文法,还原发生在“我”少年时代“圆珠笔事件”的真情实境,在呈现原态真实的同时,透析“我”,由圆珠笔碎裂这一具象而遭受的羞辱、耻辱、不可抹去的心理阴影和精神创伤……有对文本内容的“反刍”,有对写作手法的梳理,有去文本的“虐脑”探究,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思”,更有对文本作者的褒勉与文本趋于完美的思考……从心里的伤到纸上的故事,再震回心里,一个动态的“碎”之循环链,读感作者处处留情,读者的心又岂如顽石?尤其是那些心路历程中烙有相似屈辱与伤害的沧桑者。某种不可言说的碎,以记忆的复位姿态,从沉眠中苏醒,灼热的精神之痛无以复加,比圆珠笔碎得更彻底更惨烈。于是,在原玉的实验写作和读感的通透剖析的冲击波下,读者也跟读感作者一样,终被强行代入故事,超值体验了一次丰富厚泽的畅读之旅。倾情荐阅。【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2-05 20:08:22
  感谢司药赐稿流年,让雁子有缘与司药雅品联姻,享受一份新奇、醇厚、沧桑又百味皆鲜的圣餐。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2-05 20:10:39
  原玉,雁子也认真拜读了。带我问好原玉作家。
   长句长,短句短,参差有致,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精彩,令人仰慕。
   沧桑,让心震碎。
   一个受尽屈辱、忍辱负重的少年郎,以怨恨的眼神,盯视着世界......他,恍然站在我的面前。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3 楼        文友:司药        2013-12-05 22:48:36
  细腻、深入,对原作作者、读书随笔作者双重关照,按语相当于再创作了。浸染编者深厚文学和人文底蕴的精良美按,为原作、为本文更增异彩。
   细读细品,药得雁子贴心贴文释读,深为感动。有说,文字是写给有缘的人看的,在流年,知遇雁子,实为幸事!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4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2-05 22:56:19
  感谢司药的知遇之恩,雁子定当继续努力,用心编按,认真作文,以不负司药美誉和青眼相待。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4 楼        文友:司药        2013-12-05 23:00:37
  认真作文,友善为人,一抱尽暖。
5 楼        文友:司药        2013-12-05 22:59:29
  仅看文字,药语会显夸张,但编辑中,你来我往的字词推敲、文感砌磋,我知道,我遇到了一个真喜欢文字的真性情之士。
   荣幸!必须言谢。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6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3-12-06 12:15:23
  昨晚,只因在Q群里跟雁子聊天,随着她的指引,往作者的作品中一站。进入了一种文字演绎着的搏斗剧场,使我看到了文字统慑的力量和气势,这一站真不得了,让我为之一颤,短短的文字,真有气吞万汇之势。只能用“深刻”二字来表达了。
   不过,别忙说恭维话,先在作者的作品下面的链接中找到夏冰《骚动》来阅读完,再说也不迟。
   阅读完《骚动》后,再又阅读到雁子为此文写的按语,顿时产生此篇按语行使了伯乐的角色。也就在此时产生了这样一种看法,作者司药是《骚动》的伯乐,编辑雁子是《从纸上碎到心里》的伯乐。三位一体,进行着高山流水的相碰、相捧,形成了专题的对应,使阅读者对此朝拜。
   再往下一看,跟帖交流中,见到作者和编辑知音般的拥抱在一起,一种理解万岁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自信和互信,顺理成章,让阅读者敬佩。
   一支圆珠笔的踩碎,本是一件不复杂的事情,却因处理时的曲折递进,演绎了一出关乎尊严的事件。作者的笔下的世界,进入人类精神的内核,从踩碎小事中延伸到人类灵魂,如中医针炙一样进入了神经的穴位。
   不能再多说了,作者与编辑仿佛在搞文艺理论的探讨,安详的对视。我必须知趣的退下。享受美好,也不能过于流连。
回复6 楼        文友:司药        2013-12-07 11:09:11
  喜欢读书,有边读边感的习惯。
   谢谢赏识。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