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朝的师爷

编辑推荐 清朝的师爷


作者: 布衣,30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211发表时间:2013-12-06 17:54:51

笔者自幼学,即喜爱睡前读书,积年成癖,若无一卷在握,则入睡艰难。近日长随枕边的是清雍正朝干吏,督抚河南的田文镜所著《抚豫宣化录》,此公为司牧河南多年,政绩斐然,被雍正誉为:“若督抚皆如田文镜,则天下允称大治矣”此书集田文镜主政河南时,所有的章疏,条文,文移,告示等原稿。《清史稿》称该书:有资于吏治,有益于民生。并收入《四库全书》,其中勘劾隆科多条陈最为精彩,此条陈出自入幕西席多年,每每遇大事陈奏,颇得上意的师爷邬思道手笔。例数隆科多自持拥戴之功,恃恩骄恣。所行不法,雍正执此奏折,发往部议,开行大狱,治其大不敬之罪五,而永远圈禁。自此雍朝吏风新振,同时更令田文镜圣宠日隆。可见邬思道盛名之下,洞烛帝王心术之能,据说后来田文镜因事与邬思道忤,退其西席。继而所上诸章,均不当上意,多次被责,不得已又重金复请。才又眷复如初。试想一介入幕师爷,在当时的作用。
   幕府西席之所以被称为师爷,是因为主官视其为师,而仆役下人称之为爷,二者合一,官称师爷。说到师爷,大家都会联想到绍兴师爷,实际做师爷的哪省都有,无非绍兴师爷不仅从业人多,而且父荫子承,引朋唤亲,又是手法娴熟,刑名钱谷,运筹股掌,更是名幕迭出,仿佛师爷就是绍兴人的专有名词了。与现今官员的秘书不用。虽然都是侍奉左右,但是师爷的地位更近于顾问,与主官没有上下隶属之关系。若是师爷精明强干,得到主官充分的信赖,授予权柄,遇到事情就能乾纲独断,比现在的秘书长还要威风赫赫呢。
   旧时一旦吏部开缺,新官就要物色可靠的师爷了,有自己聘请,也有亲朋同年推荐。但是都是依照级别选用西席。您要是封疆开府,决断不敢找个没跟过抚督的师爷,若是您父母一方,那些名幕,所开银奉想必也是一届道府的出息难能承受的。
   旧时一般府县的师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刑名师爷,一类是钱谷师爷,顾名思义,刑名师爷主管刑民诉讼,而钱谷师爷则负责辖内一切田亩税赋,到了道抚一级有专折奏事的衙门,就要多加两类师爷,一类是书启师爷,主要负责笔札应酬,文移告示,另一类则是红笔师爷也叫总文案,专职奏章奏折之事。师爷与主官之间属于东宾关系,无论刑名钱谷,书启文案,一律称为老夫子。而师爷则称主官为东翁。一旦官员确定了师爷,就要请师爷搬进衙门。要在后堂两厢为师爷安排一个单独的小院。环境要雅致幽静,曲径朱欗,因为师爷在衙门既不需要到签押房当值,也没有固定的办公时间,所有文稿卷宗都是在自己的小院书房构思拟办,而且如果主官请教高明,要屈驾移尊,亲自前往。所以当时的读书人,若仕途艰辛,都退而入幕府。依旧可以维持文人情操,古风卓群,何以像现在的御用,为求名利,被胡来唤去,揖让进退,风骨全无。至于饮食上,则更是随风就俗,醇腴适口,道抚衙门的师爷往往都有自己的小厨房调荤制素,不仅如此东翁还要指派机灵得力的书童伺候起居。至于师爷的待遇,都是秘而不宣的。只有师爷和主官知道。而除了正常的年俸,平日遇到时蔬瓜果应市,东翁借名荐新,请师爷打打牙祭,每月望朔之日,都有规定的宴集,年时岁令更是要蒸鹜炙鸠,华宴醇浆,另外师爷的双亲三节两寿,主官必定派人备办礼物,一声不响的以晚生侄辈的名帖送至府上。若是刀笔老道,常博上赏的师爷,主官更有在其老家盖房买地,等师爷告老之后,可以以飨天年。
   如此的丰厚知遇,作为师爷都会尽心竭力为主官出谋划策。不仅如此,那些幕府西席,无论刑名钱谷都各有绝活,不仅里里外外,周旋应承,为主官趋吉避凶,于政绩更能锦上添花,于过失则大事化小,据说当年有一名幕,经手一军门独子,闹市纵马伤人致死一案,按大清律,应抵偿赔命,文牍上表案情时,将“驰马”改为“马驰”,由此案情由罪在人,而成罪在马,其子性命得以保全。试想如此老道的手法,能不得主官厚待吗。除了刀笔老道,左右逢源之能,师爷还有另一作用,就是为主官打听消息。师爷不仅父业子承,更有亲朋学友,形成一个无形的关系网,府县州道,互通消息,彼此之间全有关照。可谓一发动而全身知,也因如此,上峰之意,往往都是通过师爷之间的往来而被下属掌握。而师爷更是恪守职规,绝无东翁之情,私下外露之行,因为干师爷,可以世袭罔替,世守为业,因此更加爱惜翎羽,不会干出有辱名声之事。否则一旦传扬开来,就没人敢请为西席,也就断了食禄了。有说师爷之间有一套为幕秘笈,称为幕学。但是实际全是经验的积累,而由前辈口传身教,使后继之人神而明之,知所趋避。师爷有不喝酒的,但是没有不抽烟的。无论水烟旱烟,都一枪在手。另外,所有的师爷没有用墨盒墨汁的。都一律用砚台研墨。若遇急情速件,主官在师爷书房坐等回折,师爷必定先抽上两袋烟,盘算腹稿,若火残烟散,仍未成竹于胸,则将砚台注好清水,举墨研磨,直到巧思成就,振笔直书,一气呵成。实际这就是幕府的一个秘笈门道。谁又能说不是经验之谈呢。
   幕府之风,由明迄请,雍乾最盛,到了同光中兴,张香涛力图新政,将幕府西席职责纳入体制,创立总办文案处,风行近三百年的幕府师爷也就随之消亡了。

共 20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师爷又称幕友、幕宾、幕客等,是人们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俗称。师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佐治人员,但一般并无官衔职称,也不在政府体制之内。作者根据历史资料与史实,以清朝为例,用释义、举例等方式解说师爷被古代主官奉为师的原因,对师爷在旧社会所起的作用、在社会的地位与价值作了总结,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欣赏!【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12-06 21:57:08
  文字让人认知了古时主官身旁的师爷这样的群体,有一定的意义,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