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峥嵘岁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峥嵘】荧幕童年(散文)

精品 【峥嵘】荧幕童年(散文)


作者:孝乡邑人 布衣,45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02发表时间:2013-12-07 08:17:01

小时候,业余文化生活少得可怜,没有电视,家家只有一台收音机,除了听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等名家评书外,唯有看电影是件令我们孩子激动的事情。
   七八十年代,我所居住的鲁中的一座小山城,单电影院就有十几家——文化宫、区电影院、人民剧场、颜山电影院是城区主要四家国营电影院,还有电机厂、山耐、水泵厂、酸厂、夏庄煤矿、54831部队等影院分布城区各地,我也都去过这些影院看过电影。那时的电影院,高台子,大门面,进去是宽敞的前厅,座位分单双号,左单右双,按位置进出影院内门(单号门、双号门),进门之后要严格按电影票号牌对号入座,电影开场之后,还有工作人员时不时查票验证,规矩得很。也有顽童想混票进场,大多不是被堵,就是因无座被赶出场。
   记得那时候电影票最便宜的当属学生票,只有5分钱。成人票,还得是看宽银幕彩色电影也就1毛5分钱的价格。学校组织的多,父母单位也时常发福利票。于是,看电影是经常的事情,也是一件维系我们这代人童年欢乐的难以割舍的情怀之一。
   看电影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改善精神生活,也是打牙祭的良机。唯有在看电影的时候,能有充足的理由问父母要几分钱零花钱,夏天时可以花三分钱买支香蕉冰糕(所谓的香蕉冰糕其实就是用香精调制的冰块),花五分钱就能买支上档次的牛奶或豆沙冰糕,亦或是去水摊子上买用各种食色与糖精调制的所谓饮料喝;冬天记得看电影时买的最多的就是小脚老太太小摊子上的美味小吃,地香豆、五香花生、葵花籽,还有一种用爆大米花粘起的小球,上面点缀着红绿两种颜色的“青红丝”,分外惹眼。
   几分钱,就会装满一上衣口袋,边看边吃,美滋滋,香喷喷。
   那时黑白电影少了,有也是战争的老片子,例如《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
   战争片也好,故事片也罢,基本都是我们愿意看的,没有题材挑剔之说,也没有情节好坏之分,看的是精彩,图的是快乐。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去影院不看电影,单坐在那偌大的影院中,就是一种天大的享受,更谈不上现如今的“巨资大片”、“贺岁大片”之说。
   有意思的是,很多男孩子看完战争片,会把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引入游戏中。我们小时候男孩子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叫“中国打美国”,一帮扮作正义的中国冠名以“咱好”(正面角色),一帮装成邪恶的美国冠名“他坏”(自然是敌对派),木枪小棍当做武器,犄角旮旯就是战场,“口技”是游戏中枪声炮声的独门效果,你争我夺,你撵我跑,有时候角色过于投入,满地打滚,上墙爬屋是寻常的事情,游戏气氛好不热闹。单听“中国打美国”这名字,你就能感觉出那个年代的特殊烙印。
   而女孩一般会把电影中的角色融于她们的专属游戏“过家家”中,俏皮可爱,情节生动,而且游戏语言都是活生生的普通话,有时候能为谁当妈妈,谁当孩子,争得面红耳赤。最终以轮流扮演,折中让步,才使得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装妈妈的必定会有模有样,不然,就面临着被换下来的可能,当孩子的却心不甘情不愿,不是撅嘴就是扛腮,心里必定在为矮人一辈而不服气。
   足见当时电影在我们这些孩子们心目中的分量。
   但大多数是看彩色宽银幕故事片。记忆深刻的是曾经在山耐电影院看过两场科幻片,一部是“译制片”《未来世界》。了不得的画面,满眼是机器人,故事情节已经忘记了,但现在只想起在那部电影中,一个好端端的人走来,把整个脸面拿下了,里面全是电子元件,神奇得可怕。
   还有一部是《珊瑚岛上的死光》,特别佩服那位驻守珊瑚岛上花白头的老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激光武器,一束激光过去,就能把一艘轮船摧毁。好奇的是老科学家的研究室,门全是电动的,一按电钮,门就开了,惊的瞠目结舌,感叹世界上竟有如此的高科技。放到现在看,那当然是极普通的技术,如今人走到门口,不按电钮,门照旧自动开关。时代变迁,科技也在进步。
   除此之外,还特别爱看喜剧故事片,《大李小李和老李》是宣传全民健身的喜剧,《瞧这一家子》是宣传计划生育的喜剧,还有《真是烦死人》、《小字辈》、《小小得月楼》等,到现在还印象深刻。
   ?最喜欢的要算反特片了,让人毛骨悚然的《蓝色尸体》,揪心胆寒的《405谋杀案》,达式常的《东港谍影》、刘晓庆的《神秘的大佛》,《冰山上的来客》中的“阿米尔”和真假古兰丹姆,《一双绣花鞋》中,那双露于帘后漂亮地让人毛发倒立的绣花鞋等等都已录入记忆的CPU,无法忘却。
   后来《少林寺》的上映,改变了我们电影喜好的规律,武打片开始占据电影市场主流。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录像厅,电影院开始维艰经营。到如今,电影又成为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品,但忙于工作,奔于生计,很难再走入电影院了。孩提时经常光顾的那些电影院,也随着城市的改造而大多消声觅迹。
   但现在想起小时候看电影,的确是我们最幸福快乐的事情。与如今丰富多样的娱乐生活相比,虽没有灯红酒绿、莺歌燕舞般的酣畅淋漓,但却有我们这代人钟情于那张雪白幕布上的特殊情怀。一部部缤纷炫彩的电影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像是车窗外急速后退的外景一般逝去,但永久驻留的是70后人对欢乐童年的深深眷恋。
   何况那个时代的许多优秀影片周正了我们这代人向善做人的禀赋,影片中的诸多英雄人物也影响了我们这代人独特的价值取向,沉淀于一生的轨迹中,不曾泯灭,或许这就是我辈人电影中的童年最大的人生收获。

共 21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少年,他们的文化生活,很大一部分就是守在收音机旁听相声、听评书,看连环画故事,再就是看电影。环境的熏陶,耳濡目染,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便逐渐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就是这样地被链接、被浓缩、被潜移默化。更重要的是呈现在当初那个时代的那些优秀的影片、故事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感情、价值取向……难忘的童年,难忘的电影,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造就了当今一代有为青年!今昔对比,我们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又不断缺失着什么……儿童们、未成年人在网络、传媒上又耳濡目染了一些什么画面呢?色情、暴力、恐怖、欺诈、犯罪……满目皆是,今非昔比,深思啊!作者以凝练浑厚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银幕童年”,文笔清新自然,夹叙夹议,使得文章内容饱满丰富,寓意悠长,足见文化教育事业对于那些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们来说显得何其重要!欣赏、推荐,问好作者!【峥嵘社团编辑:介非】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31208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月亮        2013-12-07 08:36:23
  读作者的文字,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坐在收音机前听刘兰芳的评书,那种享受是一生一世都不能忘的,还有露天电影的可爱也是不容忽视的,那个时代的象征,那个时代的美。
学不会旋转的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