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红楼梦》杂谈(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红楼梦》杂谈(作品赏析)


作者:风雨 秀才,145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84发表时间:2013-12-09 16:21:56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作品,不但冠于“四大名著”之首,而且,也可能是中国文学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品。

《红楼梦》也好,《石头记》也好,这部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稍有点文字功底的人,都知道荣宁二府的繁华奢靡,都知道大观园里的风花雪月,都可以对这部传世名著说上三两句话。对它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比较显赫的学问:红学;而红学又有对版本的拔疏,对作者及其身世的考证,对书里世界的现实对照,对其纯文学意义的讨论等很多分类。总之,《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作品,不但冠于“四大名著”之首,而且,也可能是中国文学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品。
   到目前为止,看过三次《红楼梦》。
   第一次是高中毕业的暑期,本来很多的时间,但东走走西逛逛,到开学,才看到黛玉葬花。开学了,书便放在家里,一直没有再往下看。虽然没有看完,但对《红楼梦》却已经知道得比较完整,一是看过一部《红楼梦》的戏曲片,知道故事的梗概,二是到处都是《红楼梦》的介绍,不看原著,也能了解一二。
   自认为是个喜欢文字的人,一直觉得没看完喜欢文字者必须看的《红楼梦》是个遗憾。所以,十多年后,到了机关,工作稍微轻松一些,又重新拿起它。一开始,读得很认真,可以称得上精研细读。但劲头没维持多久,看到黛玉病亡,便一点兴趣也没有,再次把它放了下来。
   后来,红学高潮再起,到处都是研究红学的书。觉得自己连一部《红楼梦》都看不完,还谈什么喜欢文学?便重新拾起它。这次,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一回家就靠在床头,终于从头到尾把它彻底看完了。以前一直以为,黛玉病亡了,大观园的一切就没有了声色。结果,一看小说,真应了那句“离了谁地球也照样转动”的话,活着的人依然按照生活的惯性、文学的逻辑生活着。
   于我,看《红楼梦》是完全“被动”的,是因为喜欢文字的人特别是那些大家学者文豪都说这书好,我才去看。在我这里,《红楼梦》只是一部小说。它的作者是谁,版本源头在哪,记叙的是何时之事,有什么现实对照亦或深刻影射,我都不关心。我只关心宝玉、黛玉、宝钗甚至王熙凤等人物的命运,只在读《红楼梦》时作出许多与看其他小说时同样的这样那样的“如果”与“假设”。如果再深入一点,我也只“研究”《红楼梦》的结构布局、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
   很奇怪,看了《红楼梦》,对《红楼梦》本身并没多少感慨,倒是生出一两点对“红学”的看法。
   不管你怎么研究,《红楼梦》是部小说。既然是小说,我们便只应该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它,去研究它的文学价值,再扩而大之,也最多是再去研究一下它的社会价值。但“红学”从一开始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对作品的文学性研究虽然有之,却很少。很多所谓著名的“红学家”,好象都并不太注重其文学价值的研究,而对其作者、版本、原型等莫名热衷,津津乐道。这样的研究,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知名度的扩展,也许是幸事;但对于文学本身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当文学研究步入考证的误区,文学还成其为文学吗?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大凡与文学稍微沾边的人,都要拿《红楼梦》说事。好象只有这样,才显出他的文学水准。但拿《红楼梦》说事,却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在“红学”这样深沉浑厚的学问面前,说事者自然要显出一点不同凡响的功夫,才会有所震动。于是,标新立异者层出不穷,甚至还有人创立了一门与“红学”并立的所谓“秦学”。这样的文学研究,与闹剧有何区别?
   所以,在我能搜罗到的红学著作中,我只喜欢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王蒙的《红楼启示录》,因为这两本书是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的。对其它的红学著作,我没什么兴趣,甚至反感。蔡元培先生本来是我很敬重的一个人,但他的《石头记索隐》让我大跌眼镜,使他的形象在我这里大打折扣。
   很喜欢曹雪芹“建造”的大观园,很喜欢他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特别是那是“水做的女儿”们。
   我是一名“细民读者”,喜欢风花雪月,卿卿我我,对所谓“公民写作”的宏大叙事不太上心。所以,看《红楼梦》这样内涵深刻、寓意深沉的作品,难以找到情绪与理智上的共鸣。我看到的《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一个大家族由盛及衰的描写,对一个类似现代“三角恋”情感历程的叙述。对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宝钗,我一直无法把他或她们划入到某个集团、某个阶级,把他或她们视为什么“孝子贤孙”与“叛逆者”。他和她们在我这里,只是三个性格不同的曹雪芹时代鲜活的人,虽有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吟诗作画、沐风赏月、葬花扑蝶,却依然讨人喜欢,让人欲舍不能。在我这里,贾母,是一位疼爱孩子的老人;贾政,是一位严谨刻板的父亲;王夫人,是一位阴鸷深沉的母亲;贾雨村,是一位缺乏品德的官僚;贾赦,是一位道德沦丧的世宦;王熙凤,是一位显才弄能的妇人;袭人,是一位体制下识体知位的丫头……
   我知道,我的这些见识,会让人们笑话。一个看不懂《红楼梦》的人,奢谈《红楼梦》,肯定是个笑话。而且,我拿《红楼梦》说事,已经犯了所有喜欢文学的人拿《红楼梦》说事的通病。但对《红楼梦》,我却还是要说:爱你,不容易;不爱你,更不容易!
   一直幻想:如果是曹雪芹写完《红楼梦》,该有多好。所以,对现在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所谓“完整”的《红楼梦》,坚决不认同。觉得:《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写的那八十回。没有结局的《红楼梦》如断臂维纳斯,比“完整”的要好得多,真实得多。
   鲁迅先生对《红楼梦》有一句经典的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仔细地对照了一下,很遗憾地发现自己从《红楼梦》里竟然没有看出鲁迅所说的任何一种感觉与事实。幸好,鲁迅先生早就知道我这样既不是什么“家”、也不是“才子”的人,在世间有很大的份量,为了给大家一点安慰,他用了一个长长省略号。看来,我的《红楼梦》感觉,只能到鲁迅先生的省略号里去排队了。
  

共 23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红楼梦,四大经典名著之一,也衍生了一门显学“红学”及汗牛充栋的“红学家”们。作者从历数自己断断续续的“被动”阅读经历入笔,转向对“红学”的个人看法,坦诚自己对红楼的真实解读,抒一己之管见。作者认为,除了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王蒙的《红楼启示录》从文学角度进行研究属于正途,那些所谓的红学研究、秦学研究偏向考证研究,完全背离了红楼梦作品的文学性研究,实乃文学圣坛一大憾事。作为细民读者,作者抛开了文学背景和专业欣赏的考量,而仅仅立足于小说本身,生发自己对曹雪芹“建造”的大观园和水做的女儿们的解读和欢喜之情。或许,距离鲁迅所概括的红楼之读感相去甚远 ,但,这份欢喜是真性情的欢喜,一位草根读者所喜闻乐见的,不掺杂其它。推荐阅读。【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12-09 16:23:42
  问好风雨。红楼之感,颇有个见。欣赏。
   不过,窃以为,你自己不必到鲁迅的省略号中去对位吧。
   在雁子眼中,你貌似才子。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 楼        文友:上官风        2013-12-09 20:28:59
  《红楼梦》是一本雅俗共赏的百科全书,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他/她感兴趣的地方,任何人都有权利,谈论自己的所思所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红楼梦》就无所谓高、低、贵、贱!
   “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3 楼        文友:静如画        2013-12-09 21:11:20
  《红楼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
   宏大的阵容,强大的气势,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环环相扣,接连不断的伏笔。
   读,需要思考,写,一样需要理解。
   作者用自己的口吻,写下了读《红楼梦》的读后感,实属不易。
   祝作者写作愉快,阅读开心。
4 楼        文友:世外仙姝        2013-12-10 10:07:52
  欣赏风雨的《红楼梦》杂谈。我也是《红楼梦》痴迷爱好者。学习了。祝冬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