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胭脂井的虚与实

编辑推荐 胭脂井的虚与实


作者:柳岸青青 布衣,47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6发表时间:2013-12-10 13:40:12
摘要:胭脂井的虚与实

原准备再也不去胭脂井了,说这话时,似乎有些亵渎自己从事的旅游宣传这一职业,心里总有种羞惭和畏罪之感。可最近还是去了,是因为我困扰于历史文人歌赞大小乔的虚里,与胭脂井现状的实中。
   胭脂井位于城郊,曾经是三国时代绝色美人二乔姐妹梳妆的地方,驱车几分钟即到。几年前去,是为了陪同一位媒体朋友。那是四五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既不妩媚也不热烈,透着春和夏的性格,从天空上洒落下来,铺在绿的有些昂扬的田野上,在泛绿的禾苗上闪着柔和的白光。远处的村庄还没有摆脱破旧迎新的格局,砖混、土坯瓦房点缀在四周,一条动工的马路正在铺设路基,那口千年古井就沉睡在天地之间那顷碧波中,沉睡在长满了杂草的田埂乱草间,沉睡在机械的轰鸣和周遭的一片静谧中,无人打扰,也无路去寻。我只能借助脑海中那张发黄的照片来判断它的方位。那是上个世纪天柱山旅游业刚开发时,文物专家和新闻媒体来时留下的,五六个人围在被铁栏围起的古井四周,摄像机的镜头正对着它,这似乎对它的命运是一种隐喻——将重见天日或重获新生。而就在20几年后,胭脂井仍然被尘埋在时间的深处,匿迹于凄凄芳草间。最终我还是想起了镜头中一个老旧的房屋,同时它也突现在我的眼前,仿佛是一盏夜明灯在指引着我前行。一个目所能及的地方,此刻却咫尺天涯,看起来很近,走起来却破费周折,给人一种辨不清方向的错觉。初夏的田野生机盎然,田埂上的大叶戟、龙须草、畔茅长势和禾苗一样好,一脚踩下去,又重新弹跳起来,暗示着它的坚强和韧性。从那时起,我开始从歌赞的虚幻中醒过神来,开始游离于虚与实之间,开始沉浸于感慨与伤怀、眼下的可知与将来的不可知之间。在田垄旁的一块巴掌大的地方,锈迹斑斑的围栏被齐腰深的草紧紧缠住,同时也掩住了那口老井,仿佛是一段不可泄露的深宫秘史,一旦掩上书卷,仍其落满尘埃,不再翻起。
   我没能写出有关二乔和胭脂井的文字,媒体朋友问我天柱山有哪些文化看点,我还是违心的说起了它。撇开它,又有几处值得历代文人反复咏叹的文化景观呢?人生,往往活在过去的怀想里,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活在期待与失望之间。在未曾到达一个地方,往往专注于一厢情愿的臆测想象中。胭脂井就是这样,栖息在肥沃的历史文化沃土中,同时也蹒跚在城市化进程里,距离我们很近,也很远。
   这是我第一次去胭脂井,其实在我的心里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记,不过,当时县城建设的步伐尚未行经这里,那片澄净的天空还属于老旧的村庄,属于四季轮番生长的作物,属于原本就有的蓝、绿、灰、白的色彩,属于农家屋顶上空升起的炊烟。浸润在一派恬静安然当中,望望远山和田野,听听县城隐约的马达,抬眼看看蓝天白云,不为尘俗所累,当地人这么想,长眠于地下的二乔大抵也会这么想吧!
   前些时日,我第二次去了胭脂井,随两个文友去,朋友把车子开得像他年龄一样飘逸,一溜烟便到了。胭脂井所在的村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原本处于一片旷野之间如今一侧被阵列的高大建筑包围了,于胭脂井而言,撩人且咄咄逼人,像紫禁城城墙那样醒目庄严,又仿佛一只硕大飞蛾散发着诱惑的激素,张扬与内敛,喧哗与静谧,盛气凌人与失魂落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有些老旧了的村庄蜷缩在城市的边缘,与田间的草垛、枯草,路上的烟尘,苍茫的远山、冬天低矮的天空一起构成了空茫的意象。那条横穿田野的双向车道修好了,漂亮、气派、壮观,只是少有人和车辆,我们的车一经过,顿时扬起一溜灰尘,冬天就是这样,从不蓄意掩藏和回避什么,就连行路也会感觉走在冬天里。胭脂井不远处的村庄布局没有变,只是砖混房屋多了,似乎迎合着美好乡村建设,向外人展示破茧化蝶的美好。井旁的两组砖瓦房换了模样——不是旧貌换新颜,而是在袒露着遗骸,在岁月风雨中兀立于萧索的冬风里。踏着蓖麻地绕着井口走了一圈,令我怅惘的是我没有看见标明建井相关碑刻,也没有看见融入二乔姐妹泪水和胭脂的井水。
   像第一次来一样,我仍沉浸在乔公庄园的想象当中,别致、气派、古典,与江南私家园林有些神似。庄内后花园中,幽竹修篁,盆栽花草,假山池塘,柳岸闻莺,游鱼吐水,鹅卵小径通往幽深处有一口井,二乔姐妹坐在井旁,对镜梳妆。就在阳光落进院落的那一刻,一切都变得鲜活美好起来,她们花环云鬓,满面娇容,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树上的鸟儿停止了聒噪,天光云影在井水中徘徊。就在这场虚幻的想象中,我努力复原着当初的一切,似在眼前,又在片刻烟消云散。而在这里见到的一切让我在这几年时间里几乎将它遗忘,它只会为迎合宣传的需要,在我的对外新闻报道文字中偶尔一笔带过。我常常想,二乔是属于历史的——这一点在2009年安徽、湖北、浙江三省的商标之争得到了足够的印证。虽然最终还是荣归故里,但在外人的眼中,二乔故里并不是某个地域的专属代名词。转眼5年过去,胭脂井还是鲜有人问津,而旁边曾经用于管理的房子也物是人非。四季的风雨轮番而过,一波波期待接踵而至,一次次希望之后又收获着失望。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希望与迷茫之中,生活在躁动与遗忘当中,陷入了强势思维与逆势导向的圈子里,在懂得与麻木间徘徊。这些年,一些因之炫耀的光环与浮躁多了不尽的牵连,与物质多了更多的瓜葛。而胭脂井仍包容着人们对它的漠视与荒芜,在蒸蒸日上的旅游大环境里,将曾经的荣光,漫漶在四季的天空下。
   在坍塌的砖瓦房边,一个妇人正在菜地栽菜秧,旁边一位中年人砍着松树的枝桠,见我们来,并没有抬头,质朴简单专注地重复着她们的动作。我试图打听一些有关胭脂井的话,最后还是咽了下去——我不想因为我的冒昧打乱了她们的宁静和专注。他们对外来人的态度——极其少见的冷漠,不似大山深处的乡村那些村民见人那样热情和神经兮兮。或许,这不是他们原本的态度,是城市化建设和固有的生活秩序中改变了他们。譬如,征地拆迁、危房改造、农田补贴,譬如今年该不该种田,不种田又做什么,譬如社会应酬,家庭事务,柴米油盐等等,让他们随着时代的洪流,心中藏起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也许,影响他们的远远不止这些。
   我们没有按原路返回,绕着颓败的房子往马路上走,透过坍塌的土墙,我望见胭脂井旁边的枯萎的嵩草,再走几步,连井口也看见了,接着又完全被房子隐藏了。很快我们便回到了停车的地方,胭脂井再次完整的镶嵌在了眼前,而那片田野,仿佛没有人来过一样。黄昏开始陷落,我掐一叶枯萎的草茎,仰望着天空,一只晚归的鸟划过头顶,经过井的上方,缓滞,沉重,发出一声低沉的唤叫,尔后,虚化成一个模糊的远影,直入原本宁静的核心。

共 26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胭脂井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有关二乔的传说刻在岁月的长河,胭脂井经历着风风雨雨,深埋在枯草中,沉淀着历史。作者徘徊在虚幻与现实,感怀二乔的历史,感怀乡村的变化,感怀胭脂井周围居民生活的淡然,感怀历史古迹留给人们的遐思。篇章文字婉约,将历史与现实很好揉和在一起,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好文,推荐共赏!【编辑:阳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3-12-10 16:22:22
  作者在虚与实里探索历史的痕迹,让鲜为人知的胭脂井走进读者的视野,让人感叹时光的变迁。欣赏作者灵动的文笔,期待更多佳作!
2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3-12-13 09:04:35
  这篇文章虚实结合,写得情感真切,不错!学习了!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