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影视戏曲 >> 【笔尖】无街灯(微电影剧本)

编辑推荐 【笔尖】无街灯(微电影剧本)


作者:红河军列 布衣,42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1发表时间:2013-12-18 15:43:43


   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八,辛酉日,宜嫁娶,忌开光。
   枇杷镇今天赶集,来的人和平时一样多。买菜的买菜,打油的打油,喝茶的喝茶。
   傍晚,镇东茶楼,麻将机轰隆;镇西茶馆,杯来杯往;镇中舞台,说书人演说正酣。
  
   1
   镇东茶楼888房,前窗临河。董三姐,马大姐,吴二嫂,叶小姐围坐。
   董:八啊,开叫没有啊,开叫了吱一声哈。
   叶:没呢。
   马:嚎啥呢,嚎啥呢?你们俩姐弟不要连手哈。
   吴:啥子俩姐弟啊,俩姊妹还差不多,是不是啊,叶小姐。
   叶:呸
   董:找骂呢。
   马:谁找骂呢。
   吴:谁承认谁呗。
   叶:管他三七二十三哦,本小姐和了,清大对,给钱给钱。
   马:谁点的炮,谁点的炮?是不是董三点的,是不是假打啊,不来了哈。
   叶:嘿嘿,本小姐自摸的,清大对哦,杠杠杠杠,杠杠杠杠,给钱给钱。
   吴:哦,停电了。
   叶:没给钱哈。
   马:电来了再给。
   吴:哼,本大娘居然干不赢一个小姐,还真不信这个邪了,上厕所,上厕所。
   吴起身用手机照着去卫生间,董起身喊老板点支蜡烛上来,马起身又坐下来端起杯水来喝。
   叶起身走到窗前,偶然看见河对面公路上,有一名穿红衣的女子骑车一晃而过。
  
   2
   镇西茶馆,后楼宽敞,河水近在眼前。楼中方桌,李二爷高坐,脸已喝红;赵黑柱打横,正要举杯;吴二歪对坐,爆牙裂齿;王三爷下首,又喝一杯。
   王:干了,干了,天都快黑了,再干两杯就准备散伙了哈。
   李:要得,喝完这杯,到镇中听张大先生讲六爷的故事哩。
   赵:干啥子,干啥子,吴二歪,整噻,要得弟兄亲,喝酒一口闷,干了。
   吴:喝不下去了哦。
   李:袍哥人家莫要拉稀摆带的噻,喝不了给我端过来。
   王:二歪,耿直点噻。
   赵:二爷都发话了,你狗日的还不干杯安。
   吴:干嘛,干嘛。哦,停电了。
   赵:停电了你还不是要干。
   王:莫要喝到鼻孔里去了哈。
   李:嘿嘿,谅你狗日的不敢倒在地下嘛。
   吴停下了正要往下梭的酒杯,王三爷拿出打火机点了一颗烟。李二爷大喊一声:“三儿,三儿啊,不懂嗦——把油灯点上来噻!”
   赵黑柱慢慢走到楼边,手抚在木栏杆上吹风,忽然看见河对面,有一位穿红衣的姑娘骑车一晃而过。
  
   3
   镇中舞台,位于一间大屋,前门临街,后门临河。舞台中央一桌,一椅,一杯茶,一块惊堂木而已。张大先生身著长衫,神态端庄而坐,侃侃而谈。
   台下有序排烈茶桌三排九张,每排坐满一桌,前排为中,中间居左,后排在右。前排茶客,外乡路人甲乙丙;居中茶客,三山熟人赵钱孙;后排茶客,本镇同志铁蛋、红兵加勇狗。
   甲:讲得真是精彩,喝茶喝茶。
   乙:故事特别精彩,喝茶喝茶。
   丙:好,喝茶喝茶。
   赵:来,你觉得好听不?
   钱:好听,老孙呢?
   孙:真实的故事当然好听。
   铁:这些外乡人真他妈傻。有啥子好听嘛。
   红:是有点傻,但六爷的故事精彩,俺都听八遍了呢。
   勇:小声点,看惹事非。
   甲:谁傻,谁他妈说我傻。
   乙:谁说的,站出来。
   丙:站出来。
   赵:算了。
   钱:不能算。
   孙:算了,强龙压不住地头蛇。
   铁:我说的,老子铁蛋,老子怕哪个?
   红:是啊,怕哪个。
   勇:算了,算了,耶,停电了。
   甲:算你运气好。
   铁:电来了打过就是噻。
   前排乙丙的站在了甲的两边,中间的钱孙坐到了赵的位置上,红兵开始帮着铁蛋满屋的寻找家伙。
   张大先生忽然将惊堂木一拍:“呔,那是何人?想打架嗦?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六爷手挽衣袖,冲了上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甲乙丙从前门出去,赵钱孙也从前门出去了。红兵走到张大先生面前,先生笑而不语;勇狗慌叫着要找李二爷,先生云不用。
   铁蛋慢慢已走出后门,看向远方,怔住了。只见一位穿红衣的姑娘骑车一晃而过。
   他慢慢进去,舞台已经无人,走到街道,有蜡烛的点上了蜡烛,有油灯的点上了油灯。娃娃些修房子的修房子,踢键子的踢键子,游戏早早就玩起;媳妇大嫂们端椅子的端椅子,端板凳的端板凳,正要摆开农门阵。
   忽然不知从哪个角落传一声三分疑似小水的声音“烧锅噻,婆娘,停电了你狗日的就不烧锅安?”
  
   二
   10月28日,农历九月二十四,丁卯日,宜嫁娶,忌入宅。
   枇杷镇今天不赶集,枇杷镇赶集的日子是农历“二五八”,要明天才赶集呢。不赶集的日子外来的人不多,偶尔有几个外来旅游的,买了票,逛了镇西的茶馆,听了镇中的书场,打两圈现代的麻将,再来点豆花腊肉筒筒笋,小日子安逸得很哩嘛。
   客人来了上菜的上菜,上茶的上茶。客来见喜,上上下下都热情,古镇欢迎您;客去随心,左左右右全温馨,朋友请走好。
   傍晚,镇东茶楼,麻机轰隆;镇西茶馆,杯来杯往;镇中舞台,说书人居然歇了场。
  
   1
   镇东茶楼888房,前窗临河。董三姐,马大姐,吴二嫂,叶小姐依然围坐。
   董:八啊,过来给我捶捶背嘛,这几天累死了。
   叶:累就别打了嘛。
   马:不打不行哈,三缺一怎么得行哦。
   吴:都怪狗日的吴二歪,死就死嘛,好死不活的偏要跑石桥上去睡。爆牙都摔成了几大半,凄惨啊,我可怜的二歪哦。
   叶:可怜个铲铲,他又不是你兄弟。
   董:是不是想认个兄弟哦。
   马:嘿嘿,不得行了,阴间去认吧。
   吴:呸,呸,呸,乱球说些。马上天就黑了,一会儿红衣女鬼又要出来了哦。
   叶:管他噻子红衣女鬼哦,本小姐又和了,小胡自摸,给钱给钱。
   马:叶小姐,你昨晚滚粪坑了安。
   董:滚啥子粪坑哦。
   吴:不是滚粪坑就是遇到鬼了,到是怪了,全镇就是三个人看见了红衣女鬼,你和铁蛋没得事,独独二歪死了。真是怪了。
   马:呵呵呵,是啊,铁蛋的点子高大家都晓得,这叶小姐为啥子没得事得,手气还好得很。叶小姐,来给姐说说,那天晚上你做恶梦没有啊?
   叶:嘿嘿,乱说些,啥子恶梦,我一觉睡到大天亮,然后就听见说吴二歪摔死在桥下了。不要精了怪的哦,给钱给钱。
   吴:哦,停电了,哈哈哈。
   叶:没给钱哈。
   马:电来了再给。
   吴:哼,居然又停电了,有点怪哈,叶小姐一自摸就停电。说完又起身用手机照着去卫生间。董刚要起身喊老板点支蜡烛上来,想了想,让马去。马端起杯水来喝水,说叶小姐去吧,正好你站起来了哈。
   叶站起身来,鬼使神差地又走到窗前,下意识地向河对面公路看了一眼。然后就叫唤起来着:嘿,快看,红衣女鬼又来了哩。
  
   2
   镇西茶馆后楼,河水近在眼前。楼中方桌,李二爷高坐,脸色沉重;赵黑柱打横,默默无语;吴二歪已天人永隔;王三爷还坐下首,举起一杯。
   王:二歪,这杯酒我敬你吧,你到阴间走好哈。
   李:二歪,我也敬你一杯,到阴间不要怕,找到六爷,有他在罩得住你的。
   赵:二歪,整嘛,兄弟伙再干一杯。
   ……
   李:唉,人生之事无常啊。
   王:是啊,十八天都还在,二十二就不在了。
   赵:十八天晚上就不在了。是不是上回喝醉了惹的事哦。都怪我,都怪我,不劝二歪多喝那杯就好了。
   王:也不完全怪你哦,镇上人都传言说是被红衣女鬼迷了嘛。
   李:啥子鬼哦,我才不信。
   王:耶,又停电了安,电站那狗日些干啥子吃的哦。
   赵:干萝卜噻,都是妈些电老虎。
   李:还算好,今年水枯呢。昨天二歪座夜,人家就是通宵送了电的。
   王:是啊,今年水枯着呢。能通宵送电,帮了孝家的大忙呢。
   赵:啥子哟,听说人家孝家派人上门去通了关系的,拿了酒肉还买了烟的。
   就在王三爷感慨世风日下的时候,就在李二爷满是怒火要站起来本来要骂人却让三儿把油灯点上来的时候。赵黑柱居然走到楼边,又阴差阳错地看了河对面一眼,然后大惊失色地狂叫:看哈,又有一位红衣女鬼骑车子过去了哩。
  
   3
   镇中舞台,位于一间大屋,前门临街,后门临河。舞台中央一桌,一椅,一杯茶,一块惊堂木而已。张大先生身著长衫,神态端庄而坐,一言不发。
   后排无人,中间无人,前排居中还是本镇同志铁蛋、红兵加勇狗。
   铁:我说张老师,今晚为啥子不说书呢,场子撑起来噻。
   红:是啊,说一段噻。
   勇:我要听书。
   张:段子没了,正在构思呢。
   铁:白天不是说了嘛,怎么晚上就没了呢。
   张:白天说的是老段子。
   红:是的,老段子,外乡旅游娃些听得有味道,晚上这些游客都走了,老段子就没人听了噻。
   勇:那就说新段子。
   张:新段子,谈何容易,古人云写本如十月怀胎得耐心,还要慢慢熬才熬得出好东西来的。
   铁:六爷的故事就没花多少时间嘛。
   张:你是坐着说话腰不疼。六爷的故事,那是欧阳二先生主笔,我、李二爷还有王三爷都参与了的。再说,六爷的故事那是传奇,一言一行早就深入了人心的,生活就是故事,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编书了。那故事就是把发生过的事情摆出来就行了嘛。
   红:对头,对头,六爷是传奇,是我们枇杷镇永远的骄傲。他的故事不晓得还要流传多少年啊。
   铁:肯定要代代相传噻。英雄永远是英雄。
   勇:六爷的故事好听,我要听六爷的故事。
   铁:勇狗你听个铲铲,没听说张老师在想新段子吗。张老师不如编编二歪的故事吧。
   红:二歪,算了吧,他一凡人有啥子故事啊。
   铁:人生即是戏,处处演春秋。二歪怎么死的,摔石头上死的,这本身就不一般。六爷睡石桥上摔不死,二歪同志不信这个邪,偏要跑石桥上睡,偏偏就摔死了,不是英雄也算狗熊嘛,至少作为反而教材教育哈娃娃些也可以的嘛。
   红:有道理,有道理。我小声说哈,我听说二歪死得不干净,死的前一天傍晚,镇东,镇西都有人亲眼看见个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从对门公路上骑车过去呢。你想嘛,她一个女娃娃家,天都快还在路上跑啥子?电视头的女鬼不都是穿红衣服的噻。
   张大先生将惊堂木一拍,说好,就写二歪。铁蛋心说吓我跳呢。忽然想起当天自己也好像看见过穿红衣服的女子骑车过去了的。于是下意识地就向后门看了一眼。却见勇狗疯一般地冲进屋来,结结巴巴地说:“鬼啊,红衣女鬼又来了”吼完从前门冲到了大街上。
   等铁蛋随张大先生慢慢走到街上,街上已经站满了人。有蜡烛的点上了蜡烛,有油灯的点上了油灯,什么都没有的“停电宝”用起吧,那“玩意儿”虽然不赖久,但亮着呢。
   娃娃些脸色惊恐,直往大人堆里扎。有一个大人逗他们一句“牛皮响,鬼叫唤”,吓得娃娃些哇哇大叫。媳妇大嫂些就骂这死狗日的讨厌哦,一张张脸也满是惊恐。
   叶小姐站出来说两回都是他亲自看到的,别人信不信不敢,反正他是不相信那是女鬼。大白天的。刚说完就遭来多次白眼。
   赵黑柱刚要站起身来附和一下,表明自己虽是生意人,但不怕鬼也不怕撞鬼,当然如果鬼子些愿意送点好处来,他本人还是愿意好好谈谈的。还没说出口就被李二爷一把按下了。
   忽然不知从哪个角落里发出五分疑似小水的鬼叫:“烧锅噻,婆娘,再不烧锅鬼又来了哈!”
  
   三
   11月1日,农历九月二十八,辛末日,宜祭祀,忌嫁娶。
   枇杷镇继续赶集,枇杷镇赶集的日子是农历二五八,今天就是二十八,正好是赶集的日子哩。赶集的日子本地人来得多,外来的更多,很多外地游客都是冲着赶集来的。古镇除了古朴外,人文也是一大亮点。
   买了票不亏呢,想喝茶的逛了镇西的茶馆,品着盖碗茶,听着书,那味道一个字:浓。
   听了镇西的书,不过瘾怎么办?没事,镇中还有,保证不重复,想听传奇的有传奇,想要怀旧的也行。那情景两个字:自由。
   这些都品尝过了啊,怀旧怀多了想从古代重新穿越回来啊。那也没关系,小镇虽无时光机,小镇也无过墙梯,但小镇之东,另有乾坤。
   镇东有楼曰“听风”,楼层有三:一楼除了门面,就是凤仪堂,几进的大房子隔出单间来,名字主要意思为有凤来仪,堂谐音为汤,实则就是澡堂子。主要考虑远方客人舟车劳顿,欣赏完美景,累了吧,脚也疼了吧。没事,没事,累了泡个澡。山下引来的温泉,泡起来那叫一个爽。要泡大池,有的;泡单间,也有的。要洗个桑拿,按个摩或是来个韩式汗蒸,也行。总之是只要你肯花钱,服务肯定到位的。
   二楼为茶道表演,美女上阵,动作优美,姿势也优美。停下看看,再品品茗,咱也风雅一回。想借着学茶道的功夫看美女也行,想借着看美女的功夫学茶道也行。中国人的大度就是不怕自家的东西被别人学了去,因为别人的东西不想学则罢,想学怎么也得学回来。二楼除了品茗,还有咖啡和酒吧,都是很文雅秀文雅的发。

共 731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镇中舞台,位于一间大屋,前门临街,后门临河。舞台中央一桌,一椅,一杯茶,一块惊堂木而已。张大先生身著长衫,神态端庄而坐,侃侃而谈。台下有序排烈茶桌三排九张,每排坐满一桌,前排为中,中间居左,后排在右。前排茶客,外乡路人甲乙丙;居中茶客,三山熟人赵钱孙;后排茶客,本镇同志铁蛋、红兵加勇狗。这就是小镇听书的正常摆设。小镇听书之风由来已久,男女老少聚集一起,听一段故事,喜怒哀乐灰飞烟灭,而他们自己,今天却成为作者笔下微电影的剧本人物,假如拍摄成功,也是有趣的故事中人……作品讲述了枇杷镇作为一个小镇,地域独特,人情世故自有公理。以说书人演绎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讲述了小镇上每天都在发生的似曾相识的故事,独特的叙事方式,有趣的戏剧冲突,丰满的人物形象,成就了这部很有意思的微电影剧本。推荐共赏!【编辑:子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书        2015-01-21 12:31:37
  该部微剧主要体现在人物台词、旁白等和作者的叙述上,两者构成了电影剧本的主要表现手段。语言诙谐,刻画入味,情节多有变化。很不错!学习赏读之。问好!
喜欢读些文字,喜欢看些闲书诗文,喜欢一些体育运动。余下,足以打发时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