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微型小说 >> 【心灵】半碗米(小小说)

编辑推荐 【心灵】半碗米(小小说)


作者:听海阁主 童生,74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2发表时间:2013-12-20 00:45:06
摘要:杜支书和赵木匠商议后,安排文书带着人,按照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村里若有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去世,由村里的乡亲兑些粮食,出些力气,共同将老人入土安葬。乡亲们家里粮食多的,舀半碗米,粮食少的,抓一把豇豆,实在太穷的,抱上一捆干柴。一切全凭自愿,有钱的出些钱财,没钱的出些力气,遇上类似的事情,从来没有人抱怨,更不会有人托懒耍滑,大伙儿都明白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谁没有个需要人帮扶的时候呢!帮人一把就是在帮自己!

风雪的刀子刮着房顶的红瓦片和淮草,呜呜地响。木头在爷爷的屋里烤着火,憋了一大泡尿,怕冷,偷偷地将房门开一条缝,架起了小冲锋枪,准备向外面的风雪发起攻击。一阵风夹着雪花溜着门缝袭来,小家伙连打了几个尿禁。木头不但没有懊恼的意思,心里反而美滋滋的,盘算着何时可以呼朋引伴出门抓野鸡野兔呢。雪好像还不够厚,木头把目光往远处抬了抬,整个分洪道白茫茫一片,看不见边际。站在陈族湾大埂上看宽阔的淮河河滩,还真有些居高临下的感觉呢。
   赵木匠戴着“火车头”,裹着他那件军用棉衣,双脚搁在泥火盆的边沿儿,眯缝着眼在藤椅上躺着。爷爷,爷爷,有人藏起来了!赵木匠被孙子拽着,顺着门缝一瞅,哪呢?白雪纷扬的分洪道上除了雪花在飘飘洒洒的舞动,其它所有的一切都是静寂的,连喜鹊、野兔都知道躲雪呢!赵木匠轻轻在木头脑袋上拍了一下,净瞎说,不准找借口到外面乱跑。木头用衣袖在眼角抹了抹,像是在擦眼泪,呵呵,其实不是,泥火盆里的木柴有些潮,烟很浓,熏的。
   木头挨了训,心里不服,抓起一本书卷成筒状,当做望远镜,趴门缝那儿盯着。
   爷爷,那人起来又趴那了。
   赵木匠坐在泥火盆边上自顾捡爆出来的玉米花,放在木头的铁盒子里,没吱声。
   木头急了,又跑过来拽爷爷。再撒谎小心你的屁股,赵木匠被木头从藤椅上拉起来,假装很生气的模样。
   门外的雪花比刚才似乎更急了些,分洪道里的田埂土塘子,早已分不出眉眼。有个人影闪了一下,又遁入雪地里,不见了。赵木匠心里一惊:真的有人?!
   木头,快,通知你杜爷爷,多喊几个人。
   干啥?木头有些迷糊,问。
   救人!
   赵木匠麻利的扎好绑腿,换上雪木屐,披蓑戴笠。外面杜支书带着几个人就赶过来了。几个人一边叙着情况,一边往分洪道的石子路上赶,看样子,要么是冻病,要么是雪盲。雪地上深深的脚窝被疾行的脚步声甩在身后。
   果然,一个人在雪窝里苦苦挣扎着。看样子,应该是一名逃荒要饭的老人,凌乱的须发,褴褛的衣衫,已经不能站起身来,只能在雪窝里艰难地爬动。
   很快,村里空置的场屋里生起了火,一张有些陈旧的木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赵木匠从村子的仓库里,拿出一床旧被褥给老人铺好。赵木匠的婆娘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姜片汤,老人勉强灌下去几口。屋子里有了火,很快就感觉到暖烘烘的,老人也慢慢缓了过来。附近知情的乡亲都纷纷过来探问情况,杜支书和赵木匠也坐在床边,询问老人尊姓,是哪里人,这边是否还有什么亲戚之类的。老人浑浊的双眼细细地打量着眼前的每一个人,始终没有说话。突然,大颗大颗的泪珠沿着老人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到被褥上,奔涌如开闸的水流,乡亲们怎么都劝不住。
   老人没有说话,是过往的辛酸太多不愿意多说,还是体弱年高已经失语?老人那难以抑制的眼泪,是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还是面对众多乡亲关切的目光心生感动呢?乡亲们纷纷猜测,议论不止。杜支书叫来了村里的赤脚医生小朗给老人做了个简单的检查,倒没什么大病,主要是受了风寒,年纪又大,需要慢慢调养。虽然只是萍水相逢,非亲非故,但到了徃流集,到了陈族湾的地头,断没有撒手不管的道理。支书老杜和赵木匠商议,安排村里人手多的轮班照看着,赵木匠和杜支书更是忙前跑后。老人看见乡亲们端来的熬得稠嘟嘟的米汤,眼泪就止不住,却怎么都吃不下。
   赵木匠带着木头来到场屋看望那位老人,杜支书也在一旁坐着,愁眉不展。已经好几天了,老人始终吃不下东西,这样一把年纪了,怕是撑不了多久啊!老人呆呆的望着赵木匠身边的木头,竟像是见到自己失散已久的亲孙子一样激动。艰难的从怀里摸出一个有些脏兮兮的但显而易见又经过反复包裹的红布包,吃力地递给木头。木头不知所措,望望爷爷。赵木匠轻轻地点了点头,木头便从老人的手上接过了红布包。木头还没来得及打开,就见到老人的手沉沉地垂了下去。杜支书和赵木匠看到老人的嘴角挂着微笑,安详的走了。令人不解的是,红布包里包着的竟然是一块青色的石头!?或许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乡亲们根本无暇细想。眼面前,老人的后事是首要妥善处置的。雪已经停了,天却阴着,有些沉闷,似乎还会有更大的雪。
   杜支书和赵木匠商议后,安排文书带着人,按照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村里若有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去世,由村里的乡亲兑些粮食,出些力气,共同将老人入土安葬。乡亲们家里粮食多的,舀半碗米,粮食少的,抓一把豇豆,实在太穷的,抱上一捆干柴。一切全凭自愿,有钱的出些钱财,没钱的出些力气,遇上类似的事情,从来没有人抱怨,更不会有人托懒耍滑,大伙儿都明白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谁没有个需要人帮扶的时候呢!帮人一把就是在帮自己!
   村口的大榆树,赵木匠带着另外几个老木匠挑一棵,伐了,在场屋前的雪地里连夜给老人赶做了一口棺材。兑来的粮食,给老人换了一套干净的寿衣,剩下的就在场屋前支好的大锅里煮成干饭,留给抬棺举重的壮劳力们吃顿饱饭。
   老人被安葬在村里那片公共的坡地上。那日,果然又下起了大雪,纷纷扬扬的,像是为老人举行一场特殊的葬礼。
  

共 20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半碗米》一篇让人感到的小小说。一场大雪纷纷扬扬的下着,把人们都赶到了火盆的周围,被尿憋急的木头将门打开一个细缝,突然他发现了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挣扎着,赵木匠麻利的扎好绑腿,换上雪木屐,披蓑戴笠。外面杜支书带着几个人就赶过来了。一名逃荒要饭的老人,凌乱的须发,褴褛的衣衫,已经不能站起身来,只能在雪窝里艰难地爬动。人们救他回家后,大颗大颗的泪珠沿着老人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到被褥上,奔涌如开闸的水流,乡亲们怎么都劝不住。尽管人们的关心,但老人还是走了,当地人按照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村里若有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去世,由村里的乡亲兑些粮食,出些力气,共同将老人入土安葬。小说表面上写一个孤苦老人的结局,是小说的明线。实际上在讴歌人们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大雪无情人有情,是一条暗线。笔墨流畅的文字,不凡的笔力彰显着作者遒劲的文学功底!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雨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春        2013-12-20 00:46:00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2 楼        文友:雨春        2013-12-20 00:46:35
  小说表面上写一个孤苦老人的结局,是小说的明线。实际上在讴歌人们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大雪无情人有情,是一条暗线。笔墨流畅的文字,不凡的笔力彰显着作者遒劲的文学功底!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3 楼        文友:雨春        2013-12-20 00:47:10
  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4 楼        文友:素心冰月        2013-12-20 17:55:18
  精简,精彩。
一路向西……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