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无麻醉手术和杏花山黑熊

编辑推荐 【绿野】无麻醉手术和杏花山黑熊


作者:萍踪屐影 进士,11031.5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74发表时间:2013-12-20 18:39:00

爱辉筑路营驻地在三十二站,马扎尔河畔,虽有地名,但已无人迹。所谓三十二站是指清朝北方黄金之路的第三十二个驿站。
   清朝政府于1887年开始筹建、开发老沟金矿。1894年决定从现在的嫩江县城为起点修建黄金之路,设驿站。第一阶段修复当时202年前的军事奏捷之路。那时的202年前,康熙为了打好抗俄侵略的雅克萨战争,从现在嫩江县城修驿路到雅克萨战争前沿指挥部——额木尔河口古城岛的岸边,共25站。黄金之路又沿着鄂伦春族猎民狩猎小道,延伸到漠河、老沟,新建6站,共31站。后来又增加二站,马扎尔河畔为32站,额尔古纳河东南西口子方向的八道卡为33站。全长约20000里,到达三十二站1900里。从老沟的里程看,马扎尔河畔设驿站是比较合适的。
  
   我们抵达三十二站时,乘轮船的同志们已经先期8天到达,架起了10座小帐篷。按民兵排,按分工需要划分帐篷。床铺也如同在老沟一般,全是“趟子绒”木杆通铺,地面是青草。先到的同志很辛苦,他们免了我们当天架帐之苦和忙乱。我很高兴。想起半个多月的行军,或称之为漫游行军到此结束,为人生平添了一道记忆的光环。于是,我又把一路所见,写了一首诗。
  
   兴安千里行
   山有情,岭有情,
   翻山越岭听涛声,
   林海百万顷。
  
   河水清,溪水清,
   小桥落日渡人丁,
   两岸绿青青。
  
   大路行,小路行,
   前后不见同路人,
   处处蒲公英。
  
   野兔鸣,归鸟呜,
   山间林地分外宁,
   声声语人惊。
  
   白桦屏,松林屏,
   遮云避日天“筑”成,
   长廊有“凉亭”。
  
   白天晴,夜间晴,
   太阳月亮放光明,
   赶路一程又一程。
  
   晨风轻,夜风轻,
   凉爽袭人由谁应?
   凛然慰生平。
  
   我坐在马扎尔河边一块石头上写这首诗,刚刚写出草稿,四家子公社有四、五个民工匆匆忙忙找来,报告说,小乌斯力大队某某病疼,在地上直打滚。我立刻着急起来。一路行军,民工们只有小感冒、脚上水泡发炎之类小病。我担心森林脑炎和其他森林疾病发生,担心半个多月有什么潜在疾病。
   小乌斯力某某长的干瘦,但一路没有掉过队,没有生过病,我更担心有不知名的森林疾病。
   某某是和四家子公社民工集体在半山坡为炊事班捡干柴、拉站杆时发病的。他满脸冒汗。我按他太阳穴,他说疼;按合谷,也说疼;按足三里,还喊疼。按腹、胸随便一处,皆喊疼。我的医疗常识不多。但这个状况显然不是民工中的赤脚医生能处理的,更不是小药可稳定的。
   指挥部在漠河,那里有医疗队,但没有电话,又有近二百里地距离,何以维持病人生命!急切之中,想起路过隔山的杏花沟时,迂到地区人民医院科主任于杰大夫。他和几个人刚刚从漠河赶到那里。我心中立刻升起了希望。
   我一边让民工请连长并两位赤脚医生来。一边让民工就地砍两根松木小杆,砍成二米六、七十公分长,削掉所有枝杈;又让在场的几个人解下裤带,按担架形式,等宽地或扣或绑地捆在木杆上。小乌斯力大队的几个民工再把各自的上衣铺在上面,形成一个临时担架。
   连长赶来,也束手无策。我俩商量一下,唯有我有条件冒瞢带人翻山找大夫。我一边让四家子公社8个民工抬着人先走,一边让赤脚医生携带止疼、救急之类药品,携带两个军用壶的马扎尔河水,和我一同追赶担架。
   三十二站东侧大山,我们称之为杏花山,不同于两边的兴华沟、兴华山。山路约10几里。民工们没有裤腰带,刚上山,因为裤子掉下来影响速度。我只好做了调整。请大家脱下衬衣或背心,取代担架上的裤腰带。我带头脱下已经很赃的白衬衣,绑在松木杆上。于是乎,大家都仿效,用衬衣换下腰带。
   一路顺当。开始,两人一组。看的出来,行军几十里,又要翻山,真是累了,又改为4人一组,轮班抬担架。
   我和赤脚医生先行赶到杏花沟。恰好,于大夫他们刚刚架完帐篷,正在院中用松木杆钉出来的“桌子”旁休息。5个人,内科、外科大夫都有。我喜出望外。心想有救了。
   我介绍发病症状。他们认定为急性阑尾炎,可能粘连。但麻醉药、消炎器具和用品等,甚至白大褂都要第二天运到。遇到这样紧急情况,如何是好?幸亏,他们随身带了手术器械。救人如救火,如何等到第2天。我说句“死马当做活马医。”把他们逗乐了。
   诊断结果比予想的还严重,有穿孔问题,必须马上开刀。简单手术“方案”中,没有麻醉药。怎么办?采取用人把住四肢等办法;没有消毒溶剂如何是好?怎么办?我忽然想起,参加南京军区临汾旅野营演习中,“战地”医生为一个战士开刀,用山间泉水当“药水”。这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其实,这种特殊处置都在他们的知识范围中,只是由我讲了出来。几位大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用眼睛在讨论。最后,于杰同志说,用这着吧。
   但他和几个大夫陷入沉思、不语、不动。我明白了。他们也和我一样,正在挨整。他们是“反动权威”、“臭老九”;他们还有说不清、道不白的乱麻七糟的问题,“罪恶”累累;他们人人愤愤怨怨,心中积压着怒火。我理解他们的心情。这种没有必要条件的手术,宁可眼睁睁地看人死去,谁也没有责任;动手术则有被专政关押的危险。
   我表态了。救人要紧。在这种无医疗设备和条件的深山里,出一切问题由我负责。如果真的出了问题,是我和病人的老乡强迫所为。小乌斯大队几个民工立刻附合。他们那种真挚的语调,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中。
   我要签字立据。他们不答应。这些人的思想境界何尝不想动刀!?
   没有手术台。民工几分钟就砍了六、七根小杆。于大夫他们把从漠河运来的用品全部派上用场。小凳子当手术台底座,小木杆铺在上面,权当手术台。但病人要脱光衣服,如何躺在上面?我和民工们齐刷刷地把上衣脱下来,铺上去。于大夫眼看大家衣服全部赃兮兮,那里敢开刀。他拿着我的衬衣开玩笑,说穿在健康人身上都会感染,“何况病人乎”?我摸摸我的衬衣,想起杜甫诗句“布衾多年冷似铁”,唯有笑了。
   于大夫他们不知道怎么商量的,拿出一床花被,双叠在“手术台”上,让病人上台,又让2个民工到山间溪水处提水。5个民工把着病人手脚按着头,手术刀开始动作。他们边手术,边说“在医院也是大手术”。
   手术非常成功。于杰同志他们创造了奇迹。泉水用了两桶半。于大夫说,山里没有感染源,水质没污染,成功性极大。讲的很有信心。我于心不忍。他们冒着政治风险救死扶伤,置个人得失于天外,是多么崇高的行为!我想,他们的手术刀还能割出资本主义吗?手术刀里还隐藏着“三特一叛”吗?不让他们娴熟高超的医术为人民服务,却要发配到深山老林中改造思想,多有意思!这大半就是中国的现实。我又想幸亏历史上这个时期的胡作非为,否则,于大夫这些黑河的权威何以在杏花沟落脚?小乌斯力民工何以生存下来!
   杏花沟还没有起伙。我们需要赶快走。留下两个民工,照顾病人,帮助医生们干些粗活;我又和几位大夫算算帐。当我问到那床满是渍血的被子时,他们都笑了,说不值钱,当“冒险”费了。我心中又是一阵激动与感动。这是些多么好的反动学术权威啊!
  
   人在着急的时候,不知道累,不知道疲劳。但事情一过,累冒出来了,疲劳也上来了。我带7个民工刚返上杏花山,有两个民工喊累,要坐一会。谁知道,坐下就顺势倒下,躺在地上伸腿休息要睡过去。屈指算来,千里行军最后一天,包括走回去的里程,大家都要走百多里,够疲倦了。但太阳就要下山,天要黑下来,当务之急是赶路。怎么办?我搞了点情况刺激,把上年听到黑熊进洛古河边防站的故事讲给大家,又推理说这座山也有黑熊出没。
   情况刺激,或叫形势刺激,是政治工作的一个手段,短时间内很有作用。民工们听说有黑熊,多数体重在500斤左右,立刻兴奋起来,又紧张起来,张罗快走。我又赶紧嘱咐大家,遇熊有几个怎么办,更刺激人们快走。
   从西坡下山的时候,太阳正在落山,正好有小风从山下吹来,有点凉意。我们8个人真累了,谁也不说话,闷头下山。拐了几个弯,过了山“二肋”,最小年令的民工忽然看到黑熊正往山上爬。他没见过熊,但断定是熊,惊喊“黑熊”。他只有17岁。我叫他小孩。听我说有黑熊,心里害怕,一路拉着我的胳膊走。
   我定睛一看,果然是只大黑熊,正呼哧呼哧走上坡路。虽然经过“蹲仓子”的冬天季节,才出“洞”,看样子还有五、六百斤重。无风天气,熊上山,额头长毛分向两边,不挡眼睛。那天恰好有风,吹的它“头髮”遮眼睛,盖前额,看不准路,只好走几步,用前爪拨拉一次“头髪”。
   这是突发情况,谁能料到?有两个民工自做主张,要向道两边跑。我立刻喝令他们听指挥,不能散开。两个民工跑到我身边,一左一右站定。其他人站在我身后。“小孩”紧贴我后背,喘气直呼在我的脖子上。也许“小孩”的惊叫传递给黑熊,也许我的喝令声惊动了黑熊,它抬头向上走了几步,停在那里,不时地立起来,两掌敬礼般地和我们打照面。忽而卧下又立起来,立起来又卧下,反复二、三次。
   那段山路坡度大,比较陡。我们居高看黑熊的“演出”,憨态十足,真真切切。距离只在八、九米之间。所有的人几乎都屏住呼吸,等待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有人想跳下路边找棍子。我制止了。也可能小动作引起黑熊的兴趣,它又向前两步。两步啊!虽然没有两米,可是危险接近了两米!黑熊又用后腿支撑立起来,嗅了嗅两只前爪。不知道为什么,当前肢落地以后,它不慌不忙地向它的右侧树林中噼噼啪啪地走去。
   相持有3分多钟。黑熊进林子里的声音远了,我才长长出了一口气,一块提心吊胆的石头落了地。“小孩”有精神了,不停地问这问那。其中一个题目是黑熊瞅我们半天,为啥自己掰道走了?我怎么知道!但还是想了想告诉他,黑熊立起身来,屈指一算,咱们8个人,人多势众,它赶快走。
   笑话把大家逗的乐了起来。这番黑熊查人数的“故事”被他们广为传播。许多同志都听过这个故事。其实,黑熊并不凶恶。一般情况下,人不伤它,它不会伤人。
  
  

共 40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始介绍了爱辉筑路营驻地的历史以及修建的基本情形,我们抵达三十二站时的大致情况,作者还即兴作诗一首,抒发了当时的感想,就在这时作者遇到了得病的当地民工,诊断出是阑尾炎,急需手术,在没有任何医疗设备,医疗药品的情况下,一帮被打成反动权威,臭老九的人,积极想办法,出主意,自制简易担架,手术台,并利用山泉水充当消炎药水,在重重困难之下,他们想的是治病救人,没去顾虑会遭受专政关押的危险。转而作者又描写了回转的路上怕遇到黑熊,结果还真遇到了,在人们极度紧张的恐惧时,黑熊却做出了让路,作者幽默的解释消除了同伴的畏惧。作者详尽幽默的创作让读者仿佛亲历了一次手术,亲历了遭遇黑熊,看到了那时的一群带着各种头衔的人才,在任何时间里都是舍小我,为群众的高尚行为。这是一种高风亮节的让人敬重的行为。问好作者老师,感谢赐稿绿野。【编辑 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宇蓝        2013-12-20 18:52:10
  欣赏这有请有意的好文章。 萍踪老师好 对文章的解读有不到之处,望老师指教。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