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问故乡(散文)

精品 【东北】问故乡(散文)


作者:南山竟然也有菊 状元,89822.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71发表时间:2013-12-23 19:17:31

一、置身历史残留中,而生出来的疑惑
  
   偶尔跟朋友谈论我县的文物古迹,顿时想起故乡赤卫,赤卫这个名字是文革时改的,原来我们村人都叫它博尔潜,后来我才从史料上查到准确的名称应为博斯乌浅,是达斡尔语的音译,山清水秀的意思。
   在此提故乡的少数民族名字,是为了说明它很早曾经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这个名字就是一个充分证据。只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少数民族被汉族替代了,这个村名也跟着被赶跑了。不过,现在,上了年岁的人,背地里唠嗑儿还是习惯地把这个村子称做博尔潜,也就是说,历史可以被部分遗忘,但是谁也无法抹杀它最后的痕迹,只要有引子,就会随时探索到它的原貌,至少能抓出它的一些影像来。
   在故乡南山阳坡的山根儿下,有一座将军坟,我从外观看过,坟的基础很大,它的一侧有个能进去人的洞口开着,听老人讲是狐狸弄的,有人进去过,里面很大,也曾经有过宝贝,不过现在好像都不翼而飞了。我想,能够有古代将军的坟墓,至少说明我们的村子是有很悠久的历史的。设想着我们村早年发生的战争场面该是何其壮观?两军对垒,拼命撕杀,到关键时刻,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最后将军不幸战死疆场,那次战争一定是充满腥风血雨传奇色彩的。将军就应该死在战场上,所以我钦佩这不知姓名的将军!可惜,我无从了解当时的历史真实,说不准,将来某一天就会有考古学者给我们揭开这个谜底,我敬待以观吧。(后来,我还真解开谜团了。)
   村子周围的田地里、山坡上,分布着很多无主的坟包,有的都平塌了,只能从腐烂的棺木看出是坟墓。也有濒临塌陷的坟墓,人行走时,不注意看不着,经常会“咕咚”地一下,就掉进坟窟窿里。胆儿大的自认晦气,胆儿小的会为此好几天心神不定。也是,本来这些无主坟已经很孤独凄凉,你再去践踏,虽然非故意为之,但毕竟还是对亡者的一种打扰。
   我想,这些坟里睡觉的人,如果有后代在村子里或者附近什么地方,决不会不经常来填土修缮的,所以,可以断定这些都是很遥远年代留下的坟墓。
   小时候,土地休耕的春秋季节,我经常跟小伙伴们到房前屋后那些收获过的土地上去发疯地玩儿。在那些柔软熟透的土地上随处可见一些花花绿绿的碎瓷片、残缺的铜烟袋锅儿、玉石的烟袋嘴儿等等,这些碎片儿上的图案很丰富,真是五颜六色的。可以清晰分辨出花鸟虫鱼的形象来,还有漂亮的淡蓝色的云彩卷儿。虽然大多数图案都是不完整的了,但是,仍然可以联想到它们原本的美丽来,管仲窥豹略见一斑,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残缺的美吧,一如断臂的维纳斯。
   我们总是跟得到宝贝那样,把它们带回家来,玩过家家。这些东西肯定不是现在的居民们扔掉的,那些地方到处都还有房屋的遗迹。
   我大一些的时候,曾经做过这样的联想:好多年以前,这里就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少数民族村镇,鸡犬相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安居乐业,过着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或者发生了族人间的战争,或者是外族入侵,也或者是发生了一场天灾,总之,村镇里的人不见了,只剩下满目的废墟空巷,斗转星移,原来的一切都颓废了。在这里生活过的人已经不会再回来了,可是,这里人们生活的痕迹却是无法被消除的。我们所见到的残留物,无一不能证明这里曾经繁华过的历史。而且,前少数民族村打下的基础,为后来的移民创造了很多便利,使后来者不断在此顺利繁衍生息,发展到今天的富足安康。
   根据遗留下来的那么多的碎瓷片儿,可推断当时人们的生活很殷实也很潮流。看到那烟袋嘴儿,可以想象到,须发斑白的少数民族老头儿老太太们,穿着青色的细布长衫,腰间别着或嘴上叼着佩玉石的长杆儿烟袋,悠闲地坐在儿女们烧得热乎乎的炕头上,围着暖洋洋的火盆,烟袋锅里的烟火一明一暗地闪烁着,唠着家常嗑儿,好不温馨的图画。
   那些耕作熟了的土地中,仍零散地分布着一座座荒芜的根本每人祭扫的老坟。每次我挖野菜路过那些坟茔,都会毛骨悚然。这都证明着他们的后人不存在了,要是存在的话,谁能忘记祖宗呢?无论哪个民族都不会忘记先祖的。
   经常有村邻们盖房或挖菜窖挖出坟墓的,有一家房屋底下压了三座坟茔,想想好吓人的。
   有一年一个姓李的村民,在夹障子挖沟时,竟然挖出来一个陶罐,送到县里被鉴定为珍贵文物。
   村子可以变样,人必有生死,可是村子不会彻底消失,它会以不同的姿态展现在各个历史时期,人呢,有死的,有离去的,可是毕竟还有陆续的来者。我们无数的后来人,会在这生生死死中感悟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找寻我们的根,因为,人有大脑就必然思考一些与我们有关的和我们感兴趣的事情。
   愿我故乡这村庄底蕴越来越丰厚,我在远方永远关注着你,思恋着你。
  
   二、读正史,终获水落石出的豁然开朗
  
   嫩江(墨尔根)境内的嫩江流域是达斡尔族人的故乡,十七世纪初以前,达斡尔人分布在外兴安岭以南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吉雅河)河谷与东起牛满江(今俄罗斯境内布列亚河),西至石勒喀河的黑龙江北岸河谷地带。十七世纪中叶,由于沙俄殖民者入侵黑龙江流域,江北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族人民受到野蛮的掠夺与屠杀,被迫内迁。清廷把迁至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居民编为杜博浅、莫尔丁、讷莫尔3个“扎兰”(队),由理藩院管辖。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又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按姓氏分为布特哈八旗,设副都统总管管辖,其中达斡尔原来的3个“扎兰”,分别编为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为便于统治达斡尔族人民,清朝统治者任命该族一些上层人物为佐领。由于清政府征调该族青壮年驻防东北及西北边境城镇,做为主力军参加了国内外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为清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少数还擢升为将军、都统、办事大臣等。而达斡尔族最初多数迁至的是嫩江流域的著名的“边外七镇”之一墨尔根。
   《布特哈志略》的描述:“气雄而势壮,土厚而民鸷,在地之蕴藏则有五矿之丰富,发长则有五谷之秀实,在山林则有材木可伐用、有虎豹熊鹿可猎取、有药草山菜可采可食、有禽鸟飞鸣可看可听,在江河则有渔业之利有运输之便,更有两岸稻田可资灌溉。其于人也亦然,有奇士、有勇将、有忠臣孝子,不观夫辽金元清四代之崛兴乎,必有达胡尔、鄂伦春健儿之踪迹驰骋中原大显身手,为功臣、为名将、勋业烜赫,图像立祠者斑斑可考,故世称深山大泽必生龙蛇,而天宝地灵之区精华所聚必生英俊。”
   史称达斡尔骑兵“八旗劲旅天下无敌”,又有“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说法,《黑龙江外记》称:“土人步射,随意张驰无多可观,然挽强命中是其所长,索伦箭所以利于战也,至小儿三四岁置马背,略无恐怖,七八岁便喜叠骑骣马,过十岁类能驰阪如平地,稍长则马上射生,以虚发为耻,性相近也。”说的就是这些驰骋疆场的北方民族健儿。
   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征剿噶尔丹至中日甲午战争(公元1894年)止,黑龙江八旗官兵经“朱批谕旨”征调达69次之多。特别是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廷对黑龙江八旗的征调几乎“无岁无之”。《黑龙江述略》记载:“仅道光咸丰之际内省军兴,奉调出征者四十四次,东三省本以马队著称,黑龙江省尤称上选,小儿能御生马,长而与马相习,临阵则器械粮食随之而行,近三十年内省出军,继以回疆之役,精锐之士或积功专阃或力战捐躯,其陆续凯撤归伍者,大率疲癃老疾,而吸食洋烟十居八九,新进后起不复知有战阵之方,士伍卒长亦不复知有训练之实,与内省旗绿各营偷惰气习大略无殊。”频繁的征调,使达斡尔人锐气尽失,往日雄风逐渐不再,英雄末路实可堪哀。
   同治十年(1871年),由鄂斯尔莫昆始设的博斯乌浅(今临江乡赤卫村),南山的海全墓,俗称“将军坟”的,就是清代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达斡尔族英雄的长眠之所。
   海全墓,当地俗称“将军坟”,位于嫩江县临江乡赤卫村南1.5公里一小山的东南坡上, 其东南距大西江水库约1.5公里。墓院中杂草丛生,墓门两侧各有一棵榆树,墓葬西侧、南侧、北侧各有一棵榆树,现有围墙,呈方形,东南方向为陵园的门道,门宽3米,有石刻龟趺弃于原地。周围有土筑围墙,近方形,边长约20米,有石刻龟趺弃于原地。海全墓发掘共布10乘10米探方4个,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并对墓园的墙进行了解剖。发掘表明,海全墓居墓园正中,其夫人墓位于东侧均为土坑,一棺一椁。海全以便服下葬,官服覆盖于下身,无随葬品,仅出土了1件雕龙的玉帽翎管,堪称清代文物的精品。海全夫人墓早年被盗,形制已不可辨。海全墓碑碑身已经断为两截,碑文满汉文合璧。碑身正面汉字为“御赠加赠太子少保照忠都统衔京口副都统达充巴图鲁海全谥号壮节”,背面汉字为“大清同治七年(1868年)十月初一吉日昭宣”。
   《清史稿》上记载,海全是达斡尔额诺氏满洲布特哈镶黄旗人,清中期著名将领,“咸丰三年将军英隆疏其才,昭属琦善江北军,破援寇於三汊河。游记马永泰、刘琮被围,海全驰入贼中,短兵接,手刃数人拔之出,” “趋和州,海全以马步数百人驰击歼贼三千,生擒五百人,”“陈玉成念不先覆江北军不足以解金陵之围,四月,合军攻江浦,连营四十里,德兴阿遣海全击之,毁其垒三,”海全英勇善战,步下马上功夫了得,且能以少胜多,与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交锋敢于主动出击,并捣毁对方工事,实是难能可贵。海全因战功卓著,被朝廷赐号巴图鲁,赏头品顶戴,官京口副都统。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随大将都兴阿侦察时遭到太平军埋伏,左胯中枪,数日后卒于军中,荫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谥壮节。丧事于军中操办,灵柩还乡。
   了解老乡海全的威名和战功后,对“无随葬品,仅出土了1件雕龙的玉帽翎管”的说法,解开了我从小的疑惑。从而也因为薄葬对“身前显赫,身后凄凉”的达斡尔将军的高尚道德更加敬佩。这其实源自民族的光荣传统,据《布特哈志略》称达斡尔人:“性情朴厚而质直,见义忘利为国忘家,虽武功显著官一品爵五等,图像紫光阁,而其子孙遵典袭授世职外,恒无余资遗产,身后萧条,赖国家赐银治丧。”
   的确是有清一代,达斡尔人为了国家的安宁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
   2006年7月,黑河市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古遗址,公布了十五处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子少保海全墓虽然因修建尼尔基水库而保护性挖掘,但也列入其中。其原有碑身、碑额、龟趺由于尼尔基水库考古发掘已迁移到嫩江中游左岸风景秀丽的白脸山上,斑驳的碑文和《清史稿》的文字,记录了这些达斡尔人骁勇的民风和辉煌的历史。
   虽然能征惯战的达斡尔英雄随着历史的尘嚣远去,我们只能在史料中体会他们的威猛与豪气,但这位海全将军却不但永远是达斡尔民族的骄傲,更永远是我家乡赤卫的荣耀,其彰显的嫩江流域文明,也理当不会磨灭!
  
   三、喜看今朝,达汉两族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我的故乡赤卫村,就在属于黑龙江省的嫩江左岸,嫩江的右岸则主要居住着被内蒙古自治区管辖的达斡尔族人。
   小时候,每年冬天嫩江刚刚封冻能走人和车马了,穿着白色厚羊皮袄和毡疙瘩(类似翻毛皮靴)戴着长毛狐狸皮帽子的达斡尔族男人们,就赶着大轱辘车,“咯吱咯吱”地从门前的雪路上接二连三地经过。他们是拉着杨木杆儿过来跟汉族村民交换粮食等生活用品的。
   没遇见汉人时,他们互相之间或者与自己车辕下的牲口们“哇啦哇啦”地说着民族话。如果遇到了汉人,他们立刻会说生硬的汉话搭讪生意。
   在交换的过程中,他们不黑,只要对方给点钱或东西,就能满足,还经常会在交换完毕时好客地拉着你喝两口儿。如果遭到拒绝,他们就会真的生气地说:“你真不够意思。”
   有的达斡尔人一边赶车一边举着白酒瓶子不停地往嘴里倒酒,村里的妇女们经常暗地里骂他们是酒鬼,可现在我才明白,在零下三十六七度的高寒天气里,他们走了那么远的路,不喝酒取暖肯定会被冻僵的。
   有一年腊月,父亲从外面回来,认真地跟我母亲说一个过来卖杨木杆儿的老达子耳朵冻掉了。我在旁边听着了,想象着没耳朵的达斡尔人,吓得浑身直打哆嗦,决心再也不到外边的寒冷中去疯了。
   由于那些过江来的达斡尔人长得一般都很粗壮高大,高颧骨小眼睛,又说着不懂的话,是孩子们眼里的异类,所以,不懂事的小孩子们一般都很害怕他们。如果谁家的孩子不听话了,只要说一句“让你不听话,等江西老达子来了,就把你卖了。”,绝对好使。
   其实,老达子人实在又讲义气,所以,很多老达子都和村里的人成了旧交和老友,甚至互通婚姻。达汉之间,你来我往,互通有无,其乐融融,一直成为着不断的佳话。
   两岸人民直至今天,都还继续着一衣带水的友好关系。
   说到我自己,还与老达子有一段特殊的渊源。
   大概是我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年夏天,我的父亲为了改变家境,去大杨树那个有森林的地方采木耳。不幸的是,他与同伴走散迷山。七天后,他虽然意外生还,但是,大腿上的伤口已经溃烂得很严重。是当地的一个叫图门的达族人给了我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才使他得以逃离鬼门关。
   父亲痊愈后,图门郑重地向我父亲提出要认我们家三个女孩中的一个为干女儿,理由是他们家三个都是男孩子,就缺少女儿,父亲毫不犹豫地就答应由我做图门家的干女儿了。
   记得父亲伤好回来不久,就抽时间带我去拜见了干爹干妈。干爹高高大大,是公社的领导干部。干妈略瘦小,如果不是她具有民族特征的外貌和倒着针做针线活儿的样子以及生硬的汉话,我真不觉得她跟汉族妇女有什么分别。三个兄弟各个虎头虎脑很可爱。
   一家老少对我亲如一家,在我离开他们家的时候,干妈还给我换了一身新衣服,我特别喜欢那件灰白相间的格子上衣。我想,如果,当年,我能跟他们长期相处,我也肯定能放下当时的那些拘谨感觉的。
   后来,干爹不幸患了癌症,不久就去世了。从干妈带着三个儿子到了更远的外地另谋生路时起,就跟我们家失去了联系。
   光阴荏苒,至今,转眼已经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不知道我的达族干妈和兄弟们可都还好吗?你们可知道,在遥远的陌生地,有一个你们的汉族亲人还依然记得你们和牵挂着你们吗?
  

共 554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问故乡》看完之后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作者从三个短文里仔细到位地描述了故乡嫩江县的历史和变迁。一、置身历史残留中,而生出来的疑惑这篇详细讲解了 博尔潜也就是现在的家乡赤卫的历史云烟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变迁,以及将军坟的故事,留给人很多遐想和猜测。二、读正史,终获水落石出的豁然开朗,此节详细介绍了嫩江(墨尔根)境内的嫩江流域是达斡尔族人的历史和来由以及达斡尔族人。骁勇善战淳朴的民风和辉煌的历史。让读者真正的大开眼界,并了解了一直被汉人称为老鞑子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威猛与豪气,和这位海全将军的故事,他却不但永远是达斡尔民族的骄傲,永远是我家乡赤卫的荣耀,其彰显的嫩江流域文明,也理当不会磨灭!三、喜看今朝,达汉两族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此节更是具有吸引力,手笔大气,y用父亲的亲身经历讴歌了达汉两族一家亲的团结和睦的凝聚力。问故乡你还好吗?达斡尔族的亲人们你还好吗?此文结构严谨,恢宏大气,极力讴歌民族大团结的精髓,铿锵悦耳,品味不尽,倾情推荐!【东北风情编辑;雪落黄河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1233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13-12-23 19:20:49
  如此与民族团结的紧密联系性的好文章似抛砖引玉,思想性和文采之高值得推荐值得品读!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2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13-12-23 19:47:36
  1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13-12-23 19:20:49回复评论 删除评论如此与民族团结的紧密联系性的好文章似抛砖引玉,思想性和文采之高值得推荐值得品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河边妹妹。问候啦。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3 楼        文友:孤独伊人        2013-12-24 09:25:10
  拜读佳作!问好文友!
4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13-12-24 09:31:43
  3 楼 文友:孤独伊人 2013-12-24 09:25:10回复评论 删除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文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圣诞快乐。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5 楼        文友:龙灏        2013-12-24 09:48:23
  写的真好,问安!
6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13-12-24 10:26:35
  一、置身历史残留中,而生出来的疑惑
   ————————————————————————————————
   这是第一个标题,也是不可缺的部分,不知道怎么没有了。请编辑老师帮我加上。谢谢。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7 楼        文友:林雨荷        2013-12-24 15:08:18
  祝贺南山老师文获精品!创作辛苦!圣诞快乐!
林雨荷
8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13-12-24 15:39:42
  5 楼 文友:龙灏 2013-12-24 09:48:23回复评论 删除评论
   写的真好,问安!
   ——————————————————————————
   谢谢光临,问候。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9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13-12-24 15:40:32
  7 楼 文友:林雨荷 2013-12-24 15:08:18回复评论 删除评论
   祝贺南山老师文获精品!创作辛苦!圣诞快乐!
   ——————————————————————————————
   谢谢。也问候和祝福着你。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10 楼        文友:彧儿        2013-12-27 08:53:34
  祝贺作品加精!问好同乡老师!遥祝安好!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