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美国新生上哈佛”发人深思

编辑推荐 “美国新生上哈佛”发人深思


作者:远山的呼唤 童生,805.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37发表时间:2013-12-25 08:47:12
摘要: 同样都是大学生,为什么美国大学生和中国大学生对待这样的事,所持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呢?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结果与一个孩子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等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曾经在《读者》文摘里看到一篇题为“美国新生上哈佛”的文章,感触颇深。
   文章内容大概是:一美国少年成绩优异,社会活动和实践能力极强,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上大学之前他做了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件事是,这位少年亲自下橱为前来向他祝贺的亲朋好友准备了一顿午宴。第二件事是,他向父母借了500美元,提前一个多月就上路。途中他用了32天的时间,一边搭便车,一边在道路旁的餐馆打工赚取零花钱,同时兼做社会调查—调查进餐馆的人支出的用餐费用情况。难得可贵的是,这位大学生身上所带的那500美元不仅原封未动,除去开支外,还净赚100多美元。
   真是一位让人敬佩的哈大学生。
   试想,如果是一位中国学生考上重点大学,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首先,家长及亲朋好友皆大欢喜自不必说。其次,摆上几桌,庆祝一番那是理所当然的事,问题是中国学生根本不会考虑亲自下橱,而其家长也不可能让他去做这样的事。按传统习惯,家长再有难处也会到酒家去摆宴。第三,至于诸如象这位哈大生沿途打工之类的事,中国学生压根都不会去想,因为从小到大潜意识里根本没有这样的概念。
   同样都是大学生,为什么美国大学生和中国大学生对待这样的事,所持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呢?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结果与一个孩子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等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的绝大多数国家里,一个小孩从出生、成长到长大,其所接受的教育与中国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比如,从学校办学的宗旨来看,西方国家除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培养外,他们更加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以、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甚至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这些能力比学习成绩还显得更加重要。再如,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来看,父母除了抓他们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在他们的眼里,实现个人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难怪,有报道说,哈大来中国选拔人才并不看重各省市地区的高考状元,人家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之外的其他各种能力。有一年广东某名校的高考成绩在第五名之后的某一位考生通过面试后被哈大录取,原因是该生综合素质比其他学生要强很多。
   看来,中国社会、中国教育界、中国学校和家长们真的有必要改变那种终身不变的定式思绪以及根深蒂固的各种价值观了。真的没有必要过度放大所谓状元的影响力,也没有必要把一个学校考上清华北大的人头数作为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应该多多学习人家的办学模式及办学思路或理念,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一种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更为有实用性的办学模式,切忌不考虑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而盲目地采用一刀切办学模式,这种主观主义或者说空想主义只能把中国教育的出路推向死亡。
   在中国,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当作“掌上明珠”加以精心照料和呵护。从小,孩子夜里就和父母一起睡,有的睡到十一二岁,才与父母分床。孩子一进入幼儿园,老师和父母给他们灌输的是,将来长大后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为了孩子的“大学梦”,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包揽了一切。哪怕是洗一双袜子,都舍不得让他们去做。相当多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这样的孩子哪有什么独立自主的能力,更不用说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了。另外,许多孩子心理素质极差,经不得批评,自尊心特强,唯我独尊,心胸狭窄,一点小事就动不动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令人痛心的是,常常有报道,在中国高校有些大学生只不过是芝麻点大的原因,不是杀别人就是自杀。在欧美,父母从孩子一降生就给他单独的小床,单独的房间,努力给他营造一个独立的个人生活空间。在孩子稍懂事一点,就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所以他们的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强。
   对于劳动与创造的认识,比如说,美国父母会这样教育他们的孩子:只有自己劳动才有饭吃,只有自己劳动才能赚到钱,只有自己劳动才能创造一切,只有自己劳动才有美好的未来。“Justdoit”这句英文,在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美国人民的奉行。还有,美国父母会这样对他们的孩子说:你如果想拥有一大片属于你自己的乘凉“树荫”,你就必须自己去种树。而且还要精心照料它,包括浇水、培土、修剪枝丫等,必要时还要给树施肥。这样,你才能让树长得枝繁叶茂,撑起一片“绿荫”。相反,中国的父母不是教孩子如何去种树,而是把自己多年来辛辛苦苦培植成材的“大树”,直接送给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从小就养成“坐享其成”的恶习。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长大,怎么能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伟大呢?所以在中国的文化里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就不足为奇了。
   金钱,在不同国家的人的眼里,具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人认为金钱的获取只能靠自己去劳动,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他们绝不会无缘无故随便把金钱或财产送给自己的孩子和亲人的。有这么一件事,欧洲某国的一男子娶一台湾姑娘为妻,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男方必须送给女方父母一笔“聘金”。但男方死活不肯给,在他看来,钱是不能随便送人的。为此女方父母十分不高兴。直到后来这名男子卖掉所有家产,为妻子买了一把价值二十多万元人民币的笛子时,这场风波总算平息。
   可悲的是,中国父母自打孩子出生起,每天就这么辛苦地工作着,平日三餐省吃俭用,为孩子积攒钱财。从孩子上幼儿园到成家立业,一切都得由父母操心。更有甚者,有不少父母到老了,连一口饭都吃不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美国父母只把孩子养到十八岁,十八岁后,孩子就得走出家门,自己去找出路。孩子没钱可以向父母借,但必须打借条,将来还得归还。这些孩子直向社会时,大部分都能混出个“人模狗样”,这主要得益于从小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国家的兴旺与发达靠的是一代代大有作为的青年人,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国要想在国际上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和地位,成为强中之强,青年一代必须肩付起这一伟大的历史史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共 25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造就国人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西方注重人才与能力的培养,中国只注重考试成绩;西方孩子独立自主性强,中国孩子几乎一辈子都在父母的保护与养育下生活,对比之下,带给人沉重的思索。作者有感而发,以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来关注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提出有益的建议与意见,用意良苦,言辞恳切,教益于人,值得注重,推荐! 【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3-12-25 08:48:41
  文字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注重,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 楼        文友:远山的呼唤        2013-12-25 12:14:08
  非常感谢您了,辛苦了,问好,圣诞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