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指间】蹉跎岁月(一):吃喝拉撒(散文)

编辑推荐 【指间】蹉跎岁月(一):吃喝拉撒(散文)


作者:能读懂 秀才,222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99发表时间:2013-12-28 12:24:16

人生在世,凡是到一个新地方,并打算在新地方长久住下去,总会或多或少的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所以,先要过的就是“吃喝拉撒”这一关。
   时间倒回去四十五年,一九六八年十月的一天中午,七八辆长途汽车在碎石子路上一路颠簸,两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在县城汽车站大院子里停稳。
   车站工作人员很快爬上车顶大声嚷嚷起来,大院子里转悠着不少拿着扁担绳索的农民,听到喊公社,大队的名字,立刻分批聚拢到不同汽车的车尾,行李很快的分发到农民兄弟手里,他们是生产队派来接人的。知青们推推搡搡的挤下车门,已 经是农村户口的前初高中学生们来不及关心自己的行李,此时此刻的首要问题是:憋了两百多里路的“坏水”要赶快放掉。停车场大院里的所谓“厕所”,也就是用 半人多高的砖墙围起来的一条长坑。几十号人一哄而入,顿时,红头苍蝇的嗡嗡声和着哗哗的水声,在被搅动起来的阿摩尼亚气体带领下,弥漫整个车站。我们几个 后下车,看着小便池“门庭若市”,正在懊恼,突然发现几位社员面朝围墙,背对人群,正满不在乎的服从跟厕所里的人们一样的那条自然规律,不知谁激动的嘟囔 了一声“万岁”,我们几个立刻冲了过去,一阵宽衣解带,乐呵呵的与贫下中农并肩“战斗”起来。自然规律嘛,不能抗拒,只要心中坦荡荡,略加遮掩,将表面文 章做好即可,到农村后第一关,“撒”,就这么轻松的过去了。后来农民同志传授两条“不”字“诀”:不看人,不迎风,受用十年。
   在村里的新家是两间土墙草屋,里间已经架好了三张竹床,每张床上都铺着厚厚的籼稻草(后来知道,籼稻草不会生虫子)。姑娘大嫂们行动利索,三下五除二,蚊 帐被褥铺挂妥当,“家”境油然而生。灶塘炉火熊熊,三个脸盆在灶边一字儿排开,锅盖一揭,满屋蒸汽。三脸盆热水就绪。此时,堂屋早就里三层外三层被围住, 大多是姑娘小媳妇,饶有兴致的看着我们这些“大码头”来的小青年是如何洗脸的。
   “哦哟!洗个脸要擦这么多肥皂?”
   “呀来!洗衣服那?”
   “这许多肥皂水就这么倒掉了,可惜,可惜啊!”
   “洗洗灶抹布也是好的啊!”
   “你们懂个屁,格闻到香气了?这是香皂,专门洗脸的。”
   “拿去给你家儿子洗水裤头最好。嘻嘻。”
   “......”。
   队长到:“走咯,走咯,都走吧。吃饭了。”
   村里有新人来安家落户,是相应伟大领袖号召,前来接受再教育的,是大事,开头一定要热热闹闹,隆重一些才好,所 以,第一顿晚饭是生产队请客。说是请我们六个知青,陪同的却有三十多位,全是青壮年汉子,一问,才知道,凡是牵涉到用生产队的钱吃喝,自然队里每个劳动力 都到场(这与现在“观念”是截然相反的),因为钱是大家挣的。“筵席”是摆在村里的旧祠堂,现在叫“社屋”的大厅里,几张八仙桌一字儿排开,海碗装满了热 气腾腾的大肥肉,鲢鱼块,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标准来看,很好了。生产队养的猪,家鱼塘刚捞上来的大头鲢鱼,没有任何化学催生饲料;记得特喜欢吃油炸豆腐 蘸辣椒酱,辣椒酱是社员自己家腌制的,油炸豆腐则是半个小时前,黄豆上磨磨出来的豆浆,点卤压制成豆腐,刚出油锅就端上桌来的。那味道,也只有那个时候的 人知道,并有福享受。
   新鲜劲过了,轮到自己动手烧饭喂自己了,闯吃喝关开始。头两天不用烦,灶台边的大水缸满满的,只知道拿着葫芦瓢下 去舀,现在空了,如何是好?站在门口看“西洋景”的一位老农指点:村东头水码头平整,去哪儿挑水安全。挑水?看着两个大水桶,心里犯嘀咕,商量一会,决定 还是两个人抬现实。来回四趟,水缸终于又满,肩膀头第一次受压就是为自己抬水。刚要淘米,那位老农又阻止:抬水不累?淘米还是去码头吧。接着,又指点如何 将明矾化开融入水中,这样赃物就自动沉入水底,上面的水就干净了。
   看惯了家人如何开炉门,等火上来,然后钢精锅里放米放水等一套程序,到了农村,看着偌大的一口锅,不知所措,幸好热心的大嫂们总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时的光临寒舍,经她们指点,才知道如何将稻草裹成“把子”塞进灶膛,如何搁水,终于明白了,大灶操作与小小的钢精锅完全是两个概念。一锅饭煮熟似乎并不困难,年 轻,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主要还是饥饿驱使,三顿饭一烧,哥几个都轻松过关,并掌握几门“绝活”:比如节省能源,那饭一开锅,就停火,过个十几分钟再来 个两把火,香喷喷的米饭就得(就是现在电饭煲煮饭,我还是这么着:一开锅就拔插头,二十分钟后再重新插上,两分钟就好。哈哈,一朝学会,终身受用),也就 此学会焙锅巴,说真的,离开农村后,就再也没有吃过地道的锅巴了;与贫下中农社员一样,从不炒菜,任何荤素,下锅干焙几下,立即放水煮,起锅后滴入几滴香 油,既节省能源又没有油烟污染。更有省事儿的:将菜放在已经干汤的米饭上面,回饭锅时,那菜就与饭同时好,筷子夹出来,盐一拌就吃。地地道道的环保烧法, 老外也这么干,我们四十年前就学会了。其实这也是“迫不得已”:一天农活下来,一进屋,立刻躺倒在稻草堆上,动也不想动,但饥肠辘辘,虽腰酸背疼,浑身无 力,尽快动手填饱肚子才上策,哪有兴致、功夫去忙烹炒。
   大概是水土不服所致,肠子罢工,蠕动不顺,头三天我们几个居然都没有大 解出恭。屋后就是村里的“净场”,十几个直径一米多,深约两米的大坑都是有名有主的肥料集散地。每天清早,男人们叼着香烟,陆陆续续在各家坑边就位,于 是,各种各样的“霹雳”声此起彼伏......。农民起得早,等他们完事儿了,我们几个欲解时,妇女们却拎着“净桶”来洗涮,这场面太尴尬,不敢贸然解裤 带,但憋着也不行,几个人一合计,决定到村外去“野战”。村口有一方圆几百亩的土坡山,山中间茂林修竹旁边就是村里祖祖辈辈先人们的安息之处,那儿绝对安 全,各自选定地点,又发现每个坟头上都有小土块压着几张黄草纸,不用说,这是冥纸,于是接连几天出恭时,连净纸也不准备,现场取,甚是方便。但是一个礼拜 后就被队长警告,只好放弃“战场”。后来村里一位老先生耐心给我们解释:到哪里都必须入乡随俗,这出恭是一样道理:战酣之时,偶遇尴尬,你只要微微扭过 头,假么假么的没看见,对方当然也根本没有看见你,不就得了?老先生说得好,所谓“尴尬”,其实是你心里胡思乱想,心中没有尴尬,面子上也不会有尴尬。其实意思明白:脸皮厚些,活着不累,这似乎有点不中听,但确实管用。
   在农村安家落户的基本生活关全部闯过,接下来就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

共 26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知青下乡,那一段岁月在许多文字里充斥着都是苦闷,所以,我很少看那个时候的文,但这一篇文,虽同样是知青下乡,却是妙趣横生。犹如一个长期关在房中的孩子被放到了原野一般。陌生的世界带来的是陌生的欣喜以及充满乐趣的探索。不论是吃还是喝或者拉撒,都是那么的趣味横生,叫人忍不住发笑。问好,推荐。【疏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