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小镇五章(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小镇五章(散文)


作者:周明金 秀才,102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96发表时间:2013-12-31 20:19:26
摘要:小镇的礼堂、教管站、卫生院、敬老院、一中等主要机构从无到有,它们它们各自不同的命运和坎坷经历。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和生命轨迹,有的是寿终正寝、有的半途夭折,更有的是人为祸害。有的让人唏嘘再三、有的让人惋惜、有的让人感慨!

小镇五章
   礼堂
   到过小镇的人,不知道礼堂在哪里是个遗憾!知道礼堂在哪里,不了解它辉煌的过去和美丽的现实是个缺憾!礼堂是小镇的建筑性的标志,是小镇最具代表意义的公共场所。
   礼堂建于1984年,10间。间长3米5,间宽14米。490平方米。其中主会场8间,392平方米。800个座位。主席台两间,98平方米。先是用于集会、观看电影和演出活动的场所;后来成了超生户集中学习的“计生学校”;再后来闲置多年无人问津;现在被一所民办中学利用,变废为宝——设为食堂兼饭厅。
   礼堂,从辉煌走向颓废又走向繁荣,成了各个时代社会潮流的记录者。
   初始的礼堂,朝气蓬勃。承载着每年中全镇N次“三级干部会”(乡村组首脑)、春季生产筹备会、计划生育动员会、教育工作促进会、农田水利誓师会、各级各类代表会、两季征购(提留)加压会、先进事迹报告会、各种表彰会……礼堂成了身份的象征。能到礼堂开会的,都是些在社会上头面人物,至少也是个代表什么的。
   我也曾到礼堂开过几次令我终身难忘的“会”:一次是代表先进单位发言。当时二十几岁的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主持一个村小学校的工作,一步一个台阶,成绩蒸蒸日上。主管领导钦点我大会发言,我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走上主席台的瞬间,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就是从那天起,小镇上下知道还有我这个人!
   一次是“先进工作者”表彰会。各行各业的先进工作者前排就坐——其中也有我。我风风光光的上台领奖;恭恭敬敬地从领导手中接过奖匾;亲亲热热地与领导握手;喜气洋洋地和领导合影留念!
   还有几次是镇党委、政府组织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每次走进礼堂,都感觉像似走进神圣的宫殿。
   礼堂也曾是小镇公共文化的主阵地。有一段时间,礼堂不再叫礼堂,而叫电影院。每天一部或几部电影轮番放映,吸引着周边两省三县无数男女老少前来购票观看。从早到晚,礼堂内外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高分贝的音响使小镇日日沸腾,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小镇经济创收立下汗马功劳。许多人从这里知道电影分为译制片和国产片。还知道电影分为喜剧片、戏剧片、探险片、科幻片、恐怖片、惊悚片、动作片、悬疑片、爱情片……这里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课堂,有的人从这里学得了日常生活以外的知识;有的人在这里获得了爱情;有的人在这里受到了伦理教育;有的人在这里坚定了理想与信念;也有别有用心的人从此走上歧途。
   随着录像业的飞速发展,礼堂暂时告别了电影的放映,改为“录像放映厅”。动作片、功夫片、武打片……使一批批年轻人趋之若鹜,礼堂的“客流”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各类武打片的耳濡目染,一群群血气方刚的青年便有了打斗的冲动,为情斗、为义气斗、为争高下斗,这里成了武斗场。为了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不得不关闭“录像厅”。礼堂归于暂时的宁静,失去了往日繁华。
   不再放录像的礼堂,临时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计划生育学习班”。所谓的“计划生育学习班”,是镇党委、政府对一些冥顽不化的超生户的亲戚、邻居、朋友组织起来学习(关禁闭)的地方。那时国家没有出台计划生育政策,地方政府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违背计划生育的处罚措施。各自为政,只要有助于计划生育,只要能控制人口增长,逮猪、拉牛、扒房、抓人,都算合“法”。当时流行语是:宁可错抓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当然绝无错抓之说,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十户联保制”、“亲戚自家株连制”。谁还没有个三亲六眷、沾亲带故?因此,礼堂人满为患。男女老中青,划地为营!
   我有一远门连襟,被张家牵连之后,又被李家牵连。一连参加三个多月的学习班,被“学员”们尊为“堂主”。
   后来,一老妇暴病身亡,“计划生育学习班”才被迫解散。礼堂成了那段历史的见证。
   随着政府的迁址,礼堂被闲置。空荡荡的礼堂成了麻雀们的游乐场、繁殖园。也成了蝙蝠的空中舞台。长期无人打扫,座椅上的灰尘厚度超过铜钱。脏兮兮、阴森森,让人生畏。都猜测着:礼堂已没有实用价值,会不会被拆掉?会不会作为小镇的建筑性标志被永久地保留?……猜测归猜测,政府一度花巨资兴建的礼堂,是不会轻易毁掉的。礼堂成了闲置的空巢任无情的风雨残酷地剥蚀!
   2006年礼堂连同原政府所在地一起被一位叫刘文军的有识之士购买,建成了一所“淮河高中”,礼堂也被改造成学生的食堂兼饭厅。近千人的出出进进,礼堂又恢复了以往的喧哗!
   今年应邀参加该校举办的“庆元旦文艺联欢”,有幸又走进起起落落、几经沉浮的礼堂。礼堂的舞台仍在,依然可供人们载歌载舞;座椅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就餐用的连体餐桌椅;临时摆设的嘉宾席显得格外地不协调。我坐在嘉宾席上,无心欣赏孩子们表演的精彩的文艺节目,满脑袋都是礼堂的成长历程,满脑袋都是礼堂的喧哗和热闹,满脑袋都是礼堂的衰枯和没落……一曲大合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把我拉回到联欢会现场,我情不自禁的笑起来:礼堂又将走向万紫千红的春天!
  
   教管站
   “教管站”全称应该是“镇教育教学管理站”。它的前身叫“镇教育教学辅导站”,简称“辅导站”。后来小镇教育不太平,经常有人“胡捣”,有关领导觉得是犯了忌:“辅导”——“胡捣”(谐音)。“胡捣”就要管制,改叫管理站也许就太平了。因此改为“镇教育教学管理站”,简称“教管站”——当然这是“戏说”!总之,“教管站”是管理地方教育教学的机构。领导着小镇中小学300余名教师,六、七千名学生;受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双重领导;是镇“七所八站”中的一个重量级的单位。核心领导叫“站长”。后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管站”改制为“镇教育教学领导办公室”,简称“教办”。与中学分割开来,成了只管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局直属、地方代管的单位,一把手叫“教育助理”,其他领导也被“精兵简政”,由十几人减少到几个人。现在又改叫“中心校”,与地方政府也脱离了关系。一把手也叫校长,似乎与各校校长等同身份,但实质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教管站”不知成立于哪年?只模糊记得初始的办公地点是在政府旁边一个小院子里,办公条件很差:没有专用的会议室,领导的办公室兼会计的住室。领导只有三人:政府一姓倪的领导兼管教育,人称“倪校长”,大概相当于后来的“教育助理”、“辅导站长”、“中心校长”之类的领导;一个是专管扫盲工作的领导;一个是会计。领导的工作很单纯,也很轻松:一年中只组织暑假、寒假两次政治学习暨业务培训。学习很隆重,内勤内宿。为了便于管理,一个学校设一个食堂,吃住在一起,生活费用由各村负责,标准很高。学习的内容很多,不光要学习国内外形势,政策法规,还进行师风师德教育,业务培训,教学交流,上示范课等。教师通过学习,真正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岗爱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习不流于形式,要写心得,谈体会,交流发言,以达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为了发展幼儿教育,“教管站”与镇直小学毗邻,是办幼儿园的首选,“教管站”只好搬到预制厂办公;预制厂倒闭后,地皮转让,“教管站”搬到政府出资购买的一民房内;后来政府投资兴建了可供领导办公兼有会议室的名副其实的“镇教育教学管理站”,小镇的教育才有了真正自己的“家”;可好景不长,不知什么原因,不久“教管站”又被政府出售,“教管站”的领导只好暂住敬老院;再后来镇直小学迁址,原学校办公室用作临时的“教管站”;接下来镇直高中改制,连同“教管站”临时办公的原镇直小学、镇政府一并收购,“教管站”只好挤进新政府办公楼,根据上级安排更名为“中心校”;“中心校”工作千头万绪,每天到“中心校”办事的络绎不绝。中心校长害怕影响领导办工,害怕扰乱政府领导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中心校”只好搬出政府大楼,租房办公。
   “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教管站的8次搬迁又是为了什么呢?常言说:家怕三搬。搬一处,“家产”遗失一部分,搬到现在,除了几个大活人,原有的物品所剩无几了!图书没了,书柜没了;器材没了,设备没了;办公桌子没了,凳子也没了;办公桌椅可以更新换代,原有的档案、资料又怎能失而复得?失去的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我从教32年,接受过七任站长(校长)的直接领导。教管站工作人员由少到多再到少;小镇的教育教学也由弱到强再到逐步走下坡路。哪届领导都不厌其烦的讲:要重视教育;要发展教育;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百事旺……又如何把教育工作当成中心工作来抓呢?辅导站改为教管站,“胡捣”的人没有了,教管站变成“中心校”,居无定所的教育机构,领导还能“笑”得出来吗?
  
   卫生院
   小镇卫生院始建于建国后百废待兴的五十年代初。当时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举步维艰。第一任院长陈怀德,凭着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对小镇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重重困难,四方奔走,八方求援,终于建起了“人民公社卫生院”(起初叫“人民公社卫生所”,后来升级为卫生院)。当时医疗设备极差——最先进的医疗器械就是听诊器;医疗条件落后——几间起脊的小屋是医务人员的办公室、药房兼病房;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严重制约着医疗的水平和工作效率。但卫生院在控制传染病、提高农民卫生服务质量、保障农民健康等方面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十年代末,逐渐形成了按行政村建村诊所、行政乡镇建乡镇卫生院和行政县建立县医院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使得卫生院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中居于中枢地位,与县级卫生机构和村卫生所上联下接、密切配合,组成有效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并与合作医疗、赤脚医生被世界卫生组织合称为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三大法宝”。小镇卫生院从此走上健康、规范的发展道路。
   到了七十年代,只有初中文化的本乡市民蔡福良,继陈怀德、霍兰芬、余胜光、唐时然之后,接任了第五任院长。他虽然是医药界的门外汉、医疗外行,但他是管理高手。具有独到的领导才能: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为了能请得来、留得住、安下心,他不惜一切代价为所有到小镇卫生院来工作的“人才”创造工作、生活、学习、进步的条件。解决了他们后顾之忧,使他们个个安居乐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不知是蔡院长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人性化管理?一批批像孙灵泉、何俊、李三民、王贺洲、姬庆权一样的北京、河南等医学院的高材生相继到小镇卫生院安营扎寨,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务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使小镇卫生院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两省(河南、安徽)三县(河南的固始、淮滨,安徽的阜南)十余个乡镇的患者都到小镇卫生院就医。病房住满了,住在走道上;走道上住满了,住在廊檐下;廊檐下住满了,住在小镇上亲戚、朋友家里。无论西医,还是中医;不管外科,还是内科、五官科、耳鼻喉科、妇科、小儿科……主治医生都是顶尖人才,就连县级医院医治不了的病症,到小镇卫生院也能“药到病除”。医生医术精湛,医院医风端正,医疗条件优良,医务工作扎实、服务到位,受到患者的高度评价。
   正应了“兴久必衰”的老话,进入八十年代,蔡院长患病退了下来。新一届院长是外乡人,又是行伍出身,本来他也只拿院长当跳板,无心“经营”卫生院,出现了管理走下坡路的不良现象。首先是人才的“流失”:随着张德义、潘纯义、钱信远、胡新如、梅士森等一批老中医相继退休,年轻的医疗骨干也纷纷另谋高就;其次是管理不严:造成诊医人员复职混岗、人浮于事,大锅饭吃的收不顶支;加上后勤人员不作为,院内杂草丛生,污水积涝,垃圾遍地,蚊蝇猖獗……小镇卫生院每况愈下。后来几任院长虽然集思广益,锐意开拓创新,但沉疴宿疾很难彻底根治。
   九十年代,小镇第N任胡书记全心全意为小镇人民谋福祉,创新现代公益模式,打造公益服务平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号召全镇人民每人集资6元钱(工作人员20-30元)改、扩建了卫生院,但以往的状况让卫生院失信于民,经营惨淡到了门可罗雀。
   2003年,小镇卫生院实行改制,理顺了医疗卫生工作的秩序。卫生院领导班子在管理上下功夫,强力打造了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治疗环境。从2007年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为主的专家门诊,建立了皮肤科、肛肠痔瘘专科、放射科、B超室……但还只能在控制传染病、提高人民卫生服务质量、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却发挥着作用。小镇卫生院现有获得国家注册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护人员16人。论学历,论职称,论资质,绝不低于七十年代。医疗设备不断地更新,医疗条件不断地改善,医务人员的水平能否不断提高?是否能重振七十年代的雄风?我拭目以待!小镇人民也拭目以待!

共 866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镇五章》一篇记录小镇主要场所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对小镇的礼堂、教管站、卫生院、敬老院、一中等主要机构从无到有,以及它们的兴衰的过程描写,来展示它们各自不同的命运和坎坷经历,让自己的文字为小镇写下历史行的一笔。从作者的文字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和感知作者走过、看过、听过的各个时代脉搏,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和生命轨迹,有的是寿终正寝、有的半途夭折,更有的是人为祸害。有的让人唏嘘再三、有的让人惋惜、有的让人感慨,纵观全文,笔墨流畅,语言质朴,以直观的笔法为我们画出了小镇的几个机构的肖像图,并用客观的心态去诉说,用独到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事实。沉稳的笔触,睿智的联想,给读者以深远的想象空间。彰显着作者不凡的笔力和遒劲的文学功底!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雨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春        2013-12-31 20:20:23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1 楼        文友:周明金        2013-12-31 20:32:52
  谢谢雨春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周明金        2013-12-31 20:32:57
  谢谢雨春老师!
2 楼        文友:雨春        2013-12-31 20:22:03
  纵观全文,笔墨流畅,语言质朴,以直观的笔法为我们画出了小镇的几个机构的肖像图,并用客观的心态去诉说,用独到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事实。沉稳的笔触,睿智的联想,给读者以深远的想象空间。彰显着作者不凡的笔力和遒劲的文学功底!佳作,推荐共赏!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2 楼        文友:周明金        2013-12-31 20:34:49
  谢谢老师精彩点评!敬请给予批评指正!以利我今后更好地写作。
3 楼        文友:雨春        2013-12-31 20:22:38
  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3 楼        文友:周明金        2013-12-31 20:35:17
  我会加倍努力的!
4 楼        文友:雨杨        2014-01-02 21:56:26
  好美的文字,祝贺学长!
回复4 楼        文友:周明金        2014-01-03 07:39:36
  谢谢关注!祝你马到成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