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剡溪岸边话“三头”(散文)

精品 【流年】剡溪岸边话“三头”(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39发表时间:2013-12-31 22:04:21

【流年】剡溪岸边话“三头”(散文) 【一】
   晚秋时节,山色空濛,岚翠漠漠,奉化山上香樟、古亭;奉化江中绿水、竹筏。山下、岸边是一座千年古城,它因山水而得名,叫做奉化。顺着奉化江撑船而下,转入一溪清流,那便是剡溪。溪水宽阔、清澈,倒映着树丛、竹林和江南特有的粉墙黛瓦。剡溪口上有个小镇,这个小镇叫做溪口。
   溪口是个千年古镇,古代称之为武岭。南淌剡溪,东踞武山,山水相映,虎踞龙盘。几百年前就有那算命先生曾经预言,这样的好山好水,一定会出个真命天子。这里也确实出了个搅动中国现代史的大人物,一个盐商的儿子——蒋介石。
   我们走进溪口古镇的时候,那西天上的太阳,还顶在山上,太阳给晚霞的边缘镶上一圈金边,彩霞明亮而通透。抬头望山,满目都是云盖般葱绿的百年香樟,奉化镇的香樟多,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格外疼爱女儿,女儿出生,父亲就开始酿造大桶大桶的糯米好酒埋在地下,这酒叫做女儿红,酿酒的时候,要在山上种下香樟树,待女儿出嫁时,要做成樟木箱。女儿红,樟木箱是少不得的嫁妆。
   走在樟木掩映的街道上,顺直前行,可以见到一座仙侣桥,据说这里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当年经常携手散步的地方。历史总是出人意料,谁曾想过一个小镇上的无赖顽童,日后会赢得大上海巨富家千金小姐的芳心。蒋宋的爱情故事,也堪称浪漫到老,颇多传奇。宋美龄的嫁妆里是没有樟木箱和女儿红的,她的嫁妆富可敌国,直接助蒋步入天下权力场的核心。
   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蒋介石在报纸上发表《我们的今日》:“我今天和最敬爱的宋女士结婚,是有生以来最光荣、最愉快的事。我们结婚以后,革命事业必定更有进步,从今可以安心担当革命的大任。我们结婚,可以给中国旧社会以影响,同时又给新社会以贡献。”老蒋从一开始就明白,他和宋美龄的结合,完全是一场政治联姻。
   就在上海滩上的蒋总司令踌躇满志,投入大美女宋美龄怀抱的当天,溪口小镇上他的结发妻子毛福梅却哭成了个泪人儿。毛福梅坚持离婚不离家,以蒋介石义姐的身份继续主持溪口蒋家家务,直到死去。这样的结果,不仅宋美龄觉得别扭,也弄得老蒋尴尬一辈子。
   一走进溪口古镇,你就会感受到蒋氏家族的强大气场,“蒋家土菜馆”、“蒋三房快餐”、“蒋成寿千层饼”、“蒋家书屋”、“蒋介石邻居旅馆”……仿佛这个小镇上,都是蒋家人。蒋介石生前没有给乡亲们带来多少好处,甚至还与民争利。当年蒋介石衣锦还乡,招手扩建他的故居“丰镐房”,隔壁卖千层饼的邻居周顺房主人却不愿意腾出自己的地盘。他是老蒋自小的玩伴,且与老蒋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从来不把老蒋看成什么“蒋委员长”,而是自小一起长大的光屁股兄弟。其他的邻居都搬走了,惟有这个民国第一号的“钉子户”,一直牢牢地钉在那里。老蒋也撼不动他的执拗,只好无奈地说:不迁就随便他去吧。直到今天,我们来访“丰镐房”蒋介石故居,“周顺房千层饼店”还牢牢地“钉”在蒋家大院的东南角上。
   然而,故去多年后,乘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春风,老蒋却给家乡父老送来不少他的老对手毛泽东创制的人民币。据说如今溪口镇光旅游门票就超过了十个亿。
   走进溪口古镇,人们就会告诉你:溪口镇上最有名的特产是“三头”:芋艿头、城门头、外加一个蒋光头。话虽幽默风趣,多少还有些对故去大人物的不尊,但却也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二】
   据《奉化县志》记载,溪口“芋艿头”,宋代已有种植,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传说宋代的时候,奉化的月岭山上住着一对母女,靠种地为生。一日家里来了个生了重病的小和尚。这对善良的母女,整天为小和尚煮汤熬药,救下小和尚一条性命。小和尚心存感激,就从他的包裹里倒出一堆圆滚滚、灰扑扑、硬笃笃的东西,对女孩说:“这是通天子,可以当饭吃,也可以做菜吃,你救了我的命,我无以为赠,就把这个送给你吧。”他告诉慧英姑娘,他的名字叫于乃。
   慧英按照于乃教的方法把“通天子”种在田里。过了半个月,田里开始抽出荷叶般的大叶子来。渐渐地于乃和尚的病好了,他每天跟着慧英挑水翻地,却没有丝毫要走的迹象。原来,他动了凡心,爱上了慧英姑娘。七夕那天晚上,母亲烧好了饭,只见月光都照进屋来,还不见慧英和于乃的影子。她心中一动,奔出家门对着山野大喊:“慧英!于乃!”
   慧英这会儿正跟小和尚坐在“通天子”叶下谈情说爱呢。母亲的叫声让他们惊慌失措,连忙手牵手躲进叶子深处,再也不肯出来,时间久了,居然双双变成了“通天子”根块。后来人们就把那圆圆的“通天子”根块叫做“于乃头”。不知哪朝哪代的文人觉得这“于乃头”不像是植物名,于是给于乃两字分别加上了草字头,就成了芋艿头。再后来,每年七夕之夜,当地青年男女形成了到芋艿田里谈情说爱的习俗。据说这样能恩爱有加,白头偕老。
   “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芋艿头是奉化特产,尤以溪口多产。溪口人管芋头叫做芋艿头。芋头,在江南并不是什么稀罕食物,普通的菜市场上都有售卖。但是见到溪口的芋艿头,还是让我大吃一惊。这里的芋艿头跟盈手可握的普通芋头不同,个大、滚圆,一个差不多有两斤重。我们在菜市场上看见一个大个的芋艿头,外表棕黄,顶端粉红色,放到电子称上,数字显示2.5公斤。
   卖菜的老翁告诉我们:溪口芋艿头,不同的吃法会有不同的风味,可烘蒸、生烤、热炒、白切、浇汤、煮冻。若烘蒸,其香扑鼻,粉似魁栗;若煮汤烧羹,又滑似银耳,糯如汤圆。芋艿头还可以防癌抗癌、调理消化不良、健脾开胃,女人吃了还能养颜美容。这芋艿头真是个好东西。
   蒋介石是溪口古镇的土著,想必他的肚子里也一定消化过不少的芋艿头。
   晚上,我们在“蒋家土菜馆”吃了个芋艿头烧什锦,乃是芋艿头配了海参、鱼肚、鸡肉、火腿、豌豆、胡萝卜等。果真是芋艿酥糯,配料鲜美。返程那天,我们队伍中的女士每人手里都提溜着几个滚圆的溪口芋艿头。
  
   【三】
   溪口“城门头”,说的是溪口镇的标志性建筑武岭城门,它是进出溪口镇的门户所在。武岭门,用略带粉红色的块石砌成。两层三间,飞檐翘瓴,城楼下是一个单独的大门洞。它雄踞武岭山脊,控扼古镇门户,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武岭门外,青山在望,峰岭相接,地形十分险要,远望城门,雄姿挺拔,坚不可摧。武岭门内,三里长街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源。
   武岭城门,以前是个只有两间小平房的尼姑庵,庵堂里有几尊泥菩萨,供善男信女们来此烧香拜佛。1929年,蒋介石扫平群雄,将国内大小军阀纳入麾下,建立起全国政权。他拨款给溪口老家,下令改建武岭庵为武岭门,并规定新建的城门楼,要有金陵中山门之巍峨,燕京古宫之气象。
   1930年,蒋介石衣锦还乡,欣然为武岭城门题字,其字苍劲有力,颇见功夫。武岭城门,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题字均为凹入式“阴刻”。新中国成立后,溪口人自然要清除蒋氏“遗毒”,却又割舍不下“武岭”两字,于是有人想了个简单却又巧妙的高招,将水泥涂抹在字面上,“武岭”两字就此隐匿不见了。三十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吹绿了华夏大地,吹进了许多禁区,也吹落了“阴字”上的水泥。今天,我们有幸站在武岭城门下,领略到于右任和蒋介石题写的“武岭”真迹。
   蒋介石为什么要修建武岭城门?这至今还是个谜。有人说似乎与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有关。
   王采玉曾经是奉化金竹庵的小尼姑。她十八岁嫁为人妻,喜庆地当年就为丈夫生了个大胖儿子。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她却眼睁睁地丧子、丧夫、丧父,女人一生的苦难,她在一年里全部经历。这简直是五雷轰顶,她被震呆了,一时心如死灰,于是决意遁入空门,去伴那青灯古佛,借此了却残生。
   一天,一位算命先生出现在庵堂,他打量着眼前这个面色清冷的女人,告诉她说:小师太,大富大贵之相啊,日后必生贵子,光宗耀祖。23岁的小尼姑脸上虽有些愠怒,私下却动心了,有堂兄来说合,她就顺手推舟还了俗,嫁到了28公里以外的溪口,做了蒋家新主妇,一年后,她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生下了顽童蒋瑞元,就是日后影响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人物——蒋介石。母以子贵,她也就成了民国大总统之母。
   蒋母王采玉笃信佛教,嫁到蒋家后,就成了武岭庵堂的常客。有一年武岭庵庙会,王采玉带着5岁的儿子蒋介石去点香。从此,蒋介石就喜欢上武岭庵,儿时常常去那儿玩耍。有一次,王采玉发现儿子在庵前的溪水里游泳,就手拿小竹竿,气呼呼地跑到武岭庵,揪着儿子耳朵,从菩萨后面把蒋介石揪回家中。到家后,蔣母一屁股坐在地上,伤心落泪,嘴里不停地念叨:小祖宗,你要是淹死了,可叫我怎么活啊!1925年,蒋介石回乡省亲。站在剡溪岸上,看溪水蜿蜒东流去,不禁感叹人生似流水般无情,他走进庵里,见壁上歪歪斜斜有一首诗:“万山不许一溪流,急得溪水日夜喧;待等流尽山前脚,滔滔溪水出前村。”这首无名诗,深深触动了他的心。许多往事,历历在目。
   蒋介石是个孝子,1928年他出钱修缮溪口祖屋,保留了祖上开盐铺的一切房屋和陈设。并专为母亲修了一道从一楼通往两楼的红色楼道。那楼道鲜亮小巧,可人可心。走遍大江南北,我从未见过这么细细窄窄的楼梯。那窄狭的楼梯,莫说男子,就是穿了旅游鞋的女人也难以上下。听丰镐房的管理人员说,蒋母王采玉是个小脚,三寸金莲。可见蒋介石的细心与孝心。其实,蒋介石的母亲早在1921年已经故去。距离蒋介石修楼梯已经7年了。老蒋这样做,不过是要表达儿子对生母的哀思而已。
   蒋介石修武岭城门,是为纪念母亲而修,还是另有它意?历史有时候像是个谜,有时候像是答案,总是在似是而非之间,让人留下感叹。
  
   【四】
   溪口镇上的“蒋光头”,不用说那就是中国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蒋介石了。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屡次下野后隐居读书,更在这里目睹了自己大半生的功业毁于一旦。
   蒋介石被称为蒋光头,并非源自共产党人的蔑称,而是出于他的同党中人对他的不满。无论是历史照片还是现在的影视剧,蒋介石的光头都是他的身体特征之一。蒋介石因何成为光头,诸人考证根据不一。其一是蒋介石年轻时经常逛妓院,弄了一身杨梅大疮连同头发都掉了个精光,所以他一直都是个秃子。蒋介石一生有过多个女人,除发妻毛福梅养下蒋经国外,其他均未生育,这成为他早年身患梅毒的反证之一。其二是来自遗传,据说他外公的头顶上就是块不毛之地。其三是说蒋介石年轻时头发多而密,他习惯梳分头,光鉴照人,是个帅小伙儿。1908年,他进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期间,学员一概光头,这对其造成了深刻影响。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督战围剿红军时,向全国提出开展“新生活运动”,自此改变形象剃了光头,以示所谓新生活军事化、艺术化和反共剿共的决心。从此,蒋介石就以光头形象示人,而国民党内一些对蒋介石心怀不满的人私下里谓之“蒋光头”。蒋光头之名,由此蜚声海内外。
   跟历史上的真命天子们一样,据说蒋介石的出生,也是惊天动地,与常人不一般。溪口镇上的老人们说,蒋介石出生那日,他母亲王采玉难产,折腾了一夜,蒋介石就是不肯从娘胎里出来。一直到次日凌晨,只听得屋外一声巨响,丰镐房附近一方巨石自动劈成两半。镇上的人都被惊醒了,惊得目瞪口呆。蒋介石也被惊醒了,啪嗒一声,从母腹里掉了出来——中国未来的大总统就此出生了。于是他父亲给他起名叫介石。那天是1887年10月31日。
   不管溪口镇上的老人们如何渲染,其实,关于蒋介石出生的故事,在史学家们的眼里,都是个善意的笑谈。在官方的记载中,1887年,在溪口镇盐商蒋肇聪的玉泰盐铺出生的这个小男孩,蒋家人给他起的名字叫蒋瑞元。按照族谱,叫他周泰。16岁到宁波读书时改名志清。后来,蒋志清在东渡日本留学时自己改了名字,叫做蒋介石。而他最喜欢的自称是蒋中正。
   史书上介绍的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蒋介石雅好周易,他的这套名字,典出《周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大意是:处逸乐之时,亦坚如磐石,确保节操,持守正道,吉祥。
   少儿时代的蒋介石,跟大部分小男孩一样的顽皮,甚至还有些无赖。他生活优裕,祖父和父母溺爱娇纵,养成了争强好胜、顽皮倔强的个性,他嬉戏无度,又喜欢冒险,经常闯祸闹事,弄得家中鸡犬不宁。据蒋介石老师毛思诚回忆:“公幼好嬉,尤乐水,门临清溪,时出游泳,山洪暴至,险遭灭顶之灾。去冬见檐前缸水冻冰,圆明如镜,喜极,扑取之,用力过猛,致身倒置缸中,久之乃得出,气息仅存。”那时的蒋介石才五岁,所闯祸事,足令蔣母胆战心惊。

共 819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奉化山下,奉化江边,剡溪口上,溪口古镇已经沐浴了千年的风雨,这个古称武岭的小镇:南淌剡溪,东踞武山,山水相映,虎踞龙盘。夕阳里,晚霞中,作者一行来到这个古镇,满目葱郁的香樟树,伴着女儿红传说的香醇,在强大的蒋氏家族气场下,我们亦跟随作者的所见美景,所闻传说,一起欣赏溪口古镇别样的美。 此文作者用了一个总括和分述,先是概括介绍了溪口古镇的方位,由来,然后借由最有名的特产“三头”,来话分三“头”,逐一细表。 溪口“芋艿头”已经有700多年的种植历史,由来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在芋艿田谈情说爱的习俗保持到现在,如果这样就可以“恩爱有加,白头偕老”。芋艿头可以成为三头之一,不仅仅因为有着美丽的传说,更重要的是它的营养丰富,味美色佳。 溪口“城门头”是指溪口镇的标志性建筑武岭城门,这座两层三间、飞檐翘瓴的建筑雄踞武岭山脊,控扼古镇门户。城门内,三里长街和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源。武岭城门的题字正面为于右任所写,背面为蒋介石亲笔书写。阴刻的技艺让这题字歪打正着地躲过了被“清除”的命运,一直到现在都被人观瞻。关于武岭城门的很多存在之缘由,现在依然是谜,而这谜是谜,也是答案,这种似是而非,引人思考,引人感叹。 溪口“蒋光头”,自然跟大名鼎鼎的蒋介石有关,他为何光头无从考证,但他的光头之名,却蜚声海内外。溪口是蒋介石的出生地,也是他的成长之地,因他顽劣不堪,有“瑞元无赖”的诨号。同时,他决断敢为、机智诡计的独特个性也在于他幼年的顽劣狡黠和蒋母对她的尊尊教诲。作者对蒋介石的一生用“北伐、抗日、内战”进行高度精准概括,溪口这个地方,对于蒋介石来说是他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他逃往台湾之前最后告别的地方,站在台湾阳明山,回望“雪窦山”,一生的荣辱,皆隐约在一片云雾中。 作者行走在溪口古镇,他不仅仅是行走在古镇独特的风景中,还行走在流动的历史中,行走在光怪陆离的传说中。正如他所说:“斯人已去,江山依旧。”也许此刻的美景终究会成为明日的回忆,但这份曾经经历的真实,还有那些跟“三头”相关的虚虚实实,都会铭记在他的心底,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得我们对溪口这个千年古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传奇,皆成渔樵晚唱。剡溪脉脉,逝水流年。溪口“三头”,可谓幽默风趣之余,言简意赅,主题鲜明。此文行文巧妙,将传奇故事与溪口风景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妙笔天成,相得益彰,令人读过受益匪浅。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10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3-12-31 22:07:14
  二哥,先祝福新年快乐哈!加入流年九月余,第一次按二哥的文,心里还真是忐忑。但真的以一个编辑的角度来看二哥的文,发现二哥的写得真好,哪哪都好,就不知道该咋写按语了。嘿嘿,二哥多包涵哈!
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12-31 22:18:19
  阿真,辛苦了。在这新年的夜晚还在认认真真地宦文,这份敬业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祝你新年快乐,家庭幸福。
江凤鸣
3 楼        文友:风逝        2013-12-31 22:22:22
  二哥,先占个位子,明天去老家回来再来慢慢拜读。真真按语好强大,真真敢于按江二哥的勇气与雄健的实力让我敬佩。等明儿慢慢品味学习哈!
   二哥,真真,新年快乐!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1-01 16:03:21
  风哈,真是乖乖女,回老家尽孝呢。祝你全家新年吉祥。
4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3-12-31 22:56:08
  蒋介石先生的家乡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2011年仲夏,我到过并游玩了两天,并在网络上发表了小文《江南之行》。有关蒋介石先生不同作者著述的作品,我也阅读过不少。传说蒋先生的故乡溪口,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园。的确,蒋介石先生的家乡溪口非常的美丽,因诞生国民党两位人主蒋氏父子,被称为“地灵人杰”。
   蒋介石先生的一生历程和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他伟大的母亲王采玉,培养蒋介石成才的故事,溪口人杜撰蒋介石出生到败退台湾的种种说辞,我从各类的读本中知道得不少。此次阅读作者的作品,使我获得许多未知的元素,得到更大的补充,填补了很多我视线从未到达的盲区。
   在上个世纪,蒋介石这个名字,是一个典型混蛋的形象,当历史真相大白的今天,尘封多年的历史,让来者有了重新的认识。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天石《还原一个真实的蒋介石》,此书一出版,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最后得到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客观的批示,蒋先生是一个爱国者,他领导下的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人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承担了敌后的抗战。
   蒋介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总统……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国民党称蒋介石为“中国的救星”,甚至是“世界的救星”、“千古完人”。
   中共方面,即使是领袖毛泽东,不同时期对蒋介石的评价也天差地隔。如1938年10月,中共延安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说:国民党“有孙中山先生、蒋介石先生前后两个伟大的领袖”,到了1945年,毛泽东则以“新华社发言人”身份宣布蒋介石是“人民公敌”。
   要写出科学、准确、全面的中国近代史,要提高中国近代史的科学水平,一定要给蒋介石、国民党一个正确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这对于建立和发展两岸的和平关系至关重要。蒋介石家乡溪口,蒋氏住宅等一系列物质文化遗产,早已成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世界各国的朋友来此旅游观光,一眼见到雄伟壮观的“武岭门”,就可略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从此走出,从此败退的沧桑。
   蒋介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会作出评价,在这里不再叙述。我们要说的是,本文的作者通过他文化的阅历、知识的阅历、人生的阅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历史人物传奇色彩的故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不是偏激的褒奖蒋介石先生,作者是用历史的眼光、现代的眼光、成熟的眼光,为我们描画蒋介石生前死后一系列因他的影响而产生的牵扯。过去,《金陵春梦》极大的丑化了蒋介石,一些读者以为蒋介石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真正的蒋介石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功底极其深厚的人。《金陵春梦》的描述中,“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弥天大谎全是一种政治化下的文人笔墨。
   作者笔下选取了蒋介石先生局部的事件,用流畅的笔墨作出反应,适当拉长,贴切的放大,使阅读者获得了一个历史人物活生生的观感,妙趣横生。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蒋介石作为抗战领袖动员几百万国民党军队,以全国为战场打击日本侵略的情形,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浓缩了的蒋介石的故事,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几多辛酸和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中国人大孝子的楷模。
   上个世纪,中华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大运动和大革命,都以蒋介石有牵连。这样一个世界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与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前苏联的斯大林等反法西斯英雄齐名的中国人,作者用与他牵扯的故事来挥洒笔墨,提升认识,给予阅读者一种文化渗透的亮光,给予阅读者品味历史片断的延伸,给予阅读者体会文字力量的神大。快乐的阅读着,快乐的感谢作者的创作。
   作者笔下多了成熟浑厚,而少了青涩浪漫;多了古典至美,少了时尚流俗的标记。将那些嫁来嫁去和爱来爱去等煽情灵魂挂空之作,排挤得远远的。问天索地之笔,探究历史岁月的烈烈风声,每个痴情的读者,面对这从容宽大笔墨的划过,怎能匆匆走过。
   按照平时阅读作者的作品标准,感觉舒服为第一享受。今天阅读此文,还是抱抱作者,摸摸作者身体为何这么强健?为何精神这么健康?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1-01 16:46:06
  谢谢洞天君关注,写下如此长贴,对史实做了许多补充,你的观点,我都同意。散文不是历史考证,多少有些艺术夸张,也有些野史小说家言。我写的都是生活故事,希望能从另一个侧面来告诉人们一个不一样的“蒋光头”。历史的云烟会随着时间慢慢散去,让我们渐渐看清除去感情因素后的某些真像。不过书写的真实,永远不是历史的真实,真像已经被故人带走。
5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01-01 09:36:29
  读了二哥的美文,让我想起了2003年我曾经到过这个地方,由于自己文采笔下功夫不对劲,写不出二哥如此好的美文,因而没有留下一言半字。今天读到二哥此文,就算再次游玩一次吧。
   蒋介石,作为一段历史,他是应该被记住的,他对历史是有功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与日军拼杀。如当年的台儿庄血战……
   二哥写文巧妙在并未一味写景,而是穿插着一些传奇故事,趣味横生,增强了可读性,耐读耐品。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1-01 17:02:47
  因为工作关系,我多次去过宁波到过奉化,也就多次踏入溪口小镇。溪口可以说是风景如画,但怎么看都有些妩媚过度,雄壮不足。因此,这里出产的“蒋光头”总让人感到豪杰气概里,掺杂着女人味。老蒋一生戎马偬倥,却也手不释卷,并非单纯的一介武夫。作为政治家,他算不上大独裁者,因为他从里就没有完全统一过国家的政令;作为军事统帅,他也说不上是个有远见的战略家,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在身边聚合起一个有智慧的参谋部。遇到对手毛泽东,只能说他生不逢时。就像周瑜感叹的那样:既生瑜何生亮!后者,比他对中国的国情有更清晰的认识,且掌握了更先进的精神武器,更具有战略眼光,更具军事智慧。如果给老蒋一个比较公正的历史评价,我个人认为他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毕竟他的北伐统一了中国,他的抗日,避免了民族沉沦。历史应该给他一个人公平、公正的位置。
6 楼        文友:述而游客        2014-01-01 10:42:35
  以游踪牵动历史,俯拾土著沉珠,旁引传奇凝彩,贯穿岁月凿痕,兼以还原了唯物观点的评述;古香古色,不失妩媚却还风趣幽默,伴着趣味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梁溪凤鸣又一次使游客流连倦返。
述而不作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1-01 17:10:45
  老哥哥,有你这样的点评,凤鸣放下心来了。谢谢。这个话题原本沉重。但我不像按常规出牌,撇开政治与军事的历史凝重,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写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再认识,是我这次写作的探索。我这样写或许比较讨巧,避开了那些众人耳熟能详的官方历史教科书,街坊闾巷、酒肆茶坊的野史传说,似乎更能揭示一个人性格与面貌的真相。不知老哥哥以为如何,起码我是这样想的。
7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01-01 16:24:5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8 楼        文友:孤独舞者        2014-01-01 21:19:34
  二哥的文,总是如此的大气磅礴,又内蕴深厚,令人读罢,念念难忘!
   通过二哥的游记,既能学到以前从未知晓的知识,还能随着二哥的文字畅游一番,呵呵,这真是很划算的一次阅读。
   二哥,新年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1-02 10:28:49
  舞儿,谢谢你的美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的梦想。借助现代交通工具,路肯定超过了万里,但书还读的太少。借你的鞭策,我继续。
9 楼        文友:风逝        2014-01-02 08:05:16
  说实在的,对于蒋介石这个历史风云人物的了解,以前仅仅限于历史教科书的介绍,顾问先生能够撇去历史人物的政治色彩,借助调侃幽默的笔法,还原了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不得不佩服作者取材的视角和渊博的学识,将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巧妙融合一起,将历史人物生活化,将枯燥历史趣味化,让读者对已经沉寂于历史云烟的领袖人物有了更深入长足、更真实直观的认识。
   感谢您的力作,丰富了孤陋寡闻的风逝的见识,也拓宽了知识的视野,更学习了您驾驭文字的高超技法。
   祝您新春快乐,佳作不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9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1-02 10:39:42
  回复风逝:我的父母都是军旅出身。小时候,母亲哄我睡觉的歌谣唱的都是这个样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狼肚里没有好心肠,要抗战啊,还要打老蒋,还要靠我们多多的打胜仗。”这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歌曲。母亲当年的反复吟唱,到今天奔六年纪了,我还能记得一字不差。可见“蒋光头”在我幼小心灵中是个什么形象。老蒋与共产党人的血海深仇也是历史真实,这个不能抹杀。但是,历史就是历史,除去了历史风烟的遮蔽,总会露出本来的面目。蒋介石一生,北伐、内战、抗日是个复杂的人物。不能简单的用好人、坏人来划定。他的功过是非只能从他一生的经历中去评说。历史是公正的。如果让我给他个一句话的评价,我会说:他是个旧中国最后一个代表性人物。
10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4-01-02 09:43:14
  聚自然风景、风俗民情、民间传说与历史风云于一体,不仅妙趣横生,拓展了读者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蒋光头”。过去的教科书都将他妖魔化了,愚弄了几代人,该是还历史一个真面目的时候了。二哥的睿智来源于一个独立思考的大脑,也来源于平时的博览群书。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0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01-02 11:00:50
  回复春光:春光,谢谢你的鼓励与鞭策。我这篇游记,也可以看做一篇历史散文。我先后三次去过溪口,听街谈巷议,查阅历史资料与奉化史志办的专家交谈。我想弄清楚,这个风光旖旎的小镇,如何会诞生蒋介石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蒋介石是中国由旧时代与新时代交接处的产物,他出生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是中国早期的“海归”。他手不释卷,深爱程朱理学,尤其崇尚王阳明。王阳明既是个读书人,也是个镇压少数民族起义的刽子手。蒋介石又是个军事统帅,具有典型的军人特征,谙熟他那个时代的战略战术。北伐、抗日均有功与民族,内战、杀伐又罪孽深重。他欣赏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却做不成真正的独裁者,一盘散沙的军阀体制让他难以得手。他也成不了民主先驱,中国没有民主的基础,他的帝王理念只会让他走父死子继的王朝老路。他是一个历史悲剧人物,败走台湾,或许是他最好的归宿。一个复杂的蒋介石,是复杂的中国近代史所造就。个人的功过是非,只能在那个历史背景下评判才算公正。除去历史的迷雾,撇开历史的恩怨情仇,一个真实的蒋介石,慢慢的开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他算不上一代豪杰,因为那个时代有比他更为杰出的毛泽东。他也不是个碌碌无为的懦夫,毕竟他北伐中原一统天下,带领中国打败了日寇,避免了民族的再一次沉沦。我想对他不能漫画式的贬低,也不能夸张的拔高。放在历史的天平上,他大概更像三国曹操——一代奸雄。这是我的一孔之见,估计也不大合适。再次谢谢春光的美评。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