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生死悲凉

精品 生死悲凉


作者:离在别处 布衣,42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9发表时间:2014-01-01 12:06:56
摘要:爷爷的老爷爷就在那儿了,也不知道隔着的是多少代了。到镇上找了一个同学的摩托车直接送到县城,然后正有上午11点的火车。二表伯母就说相亲的事,母亲也是没办法,这两间房总是要住的。老表向他借钱,你有钱,你不出,谁出。闹到。反正是过了一个坳就到了,母亲已说好亲事,16号就来相。明子15号就走了,工作辞了,也不知道那里去。明子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飞鸟,是一个又一个连着的村庄。近了广州,灯光渐渐的多了。明子不知道做什么,只等到了再看看罢。土砖房已是两间,

明子还在车间里做事的时候,接来了大姐的电话,手机里嗡嗡地响着,大姐说,你快回家啊。是叔叔快不行了。明子听不太清了,机器太吵。明子走出了车间,他又把号码拔回去。这回是听清楚了,大姐说,你快回来吧。叔叔过世了。明子嗫嗫的回应着。不回来行不?明子还没来得及说清楚。大姐就把他一顿臭骂。你那么好良心,小时候叔叔对你那么好,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时去婶娘家吃红糖么,叔叔总是拉着手问你的长短。临别的时候还要送你一两件衣裳的。明子走到车间尽头里主管的部门,想找徐主管说说请假的事。徐主管外号叫做徐光头,平时有事没事也就经常和员工开玩笑,下班了还要请手下们去吃烧烤。明子看见徐主管在办公室里讲电话,就耐心地站在那里等。徐主管终于是讲好了电话,叫明子坐。一听到是明子要请几天假,脸就阴沉下来。你要知道,最近的活儿忙。还有那样的事,请几天假,你的活儿给谁做去?明子陪着笑脸恳求着,你看徐主管,这样行不?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我三年没回家了,现在出了这样的事。还是亲叔叔过世了,不去也不行,您能批我七天假就好了。徐主管不答话,只顾着盯着前面的日历册子看,手里拿着一支笔。明子僵笑着,他知道也是自己的性格合不来,平时只顾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对了,不太会经营关系,也不会巴结人。徐主管平时请吃饭,一般不会请他的,就算有时朋友撮合着去了,也一言不发。比他后来的,有的都是组长了。他还只是个磨工。徐主管抬头盯着天花板看,要不这样吧。你干脆辞职算了。你的事情也没有人来做,我要重新招一个人。你要理解,厂子也不是我开的。明子在心里冷笑,什么理解。什么不是你开的。还不是拿着一个托词罢了。徐主管招呼过来那个美艳的少妇文员,告诉他明子辞工的事,叫她准备事项,下午记得收好明子的工牌。明子只得汕汕地回到宿舍拿草草的拿了行李,那些被子,洗刷带不动的只得扔在那里了。
   明子回头望了一眼所工作的地方,白色的瓷砖包着围墙里的三四幢厂房,在这里呆了三四个年头,大门一关就再也进不去了。怎么说呢,心里还是有些恋恋不舍的,但是却知道可能再也不会来到这个地方了。就算再出来打工又怎么样呢?广东大得很,又不是这一家有工可做。
   明子买了晚上的卧铺车票,一宿无事,只是明子一夜未曾合眼,因为下面卧铺的那个宿主不是说梦话,就是在磨牙。何况这次是回家奔丧,心事重重,只是在铺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明子回到家里还是大清早的,秋天里的雾气还很浓并且有丝丝的凉气。看见桥了,看见红色的电线杆子,看见村里的那棵大枫树。故乡扑面而来,并且一步一步走向清晰。小时候听戏文里说,衣锦还乡……富贵如锦衣夜行之类的戏词,现在竟也是近乡情怯。很多次想象着第一次回家时的样子,倒底怎样呢?那还是没出去时,一个乡下少年的梦境。他把梦想刻在前胸上,一定是开着宝马,坐着奔驰携妻带子的。现在却是如此场合。他感到很失落。回到家还刚看了一下母亲,回说父亲已是到叔叔那个村子里帮忙去了。大姐又过来了,明子记得的是,大姐和母亲吵了一架,那时就再也没有看见了,此时再见也苍老了好多。明子还来不及得换衣服,就被大姐拉走了。叔叔家的村子,是大枝村,明子的村子是小枝村。小枝村虽与大枝村只隔着一条山,两个村子的田都还是连在一起的,在山下的梯田里做事,互相骂还可以说家常的。大姐在路上就说明子个没完,怎么这个时候才到的,也不知道轻重,叔叔那么大的事,吃亏了走的。明子不应,只跟在后头急走。离那好远,就听到高音喇叭在那里叫,做法事的在催一个人做着什么。照例是满屋的挽障,堂屋里设了一个灵堂,有几个妇女在那里哭。明子事先备好的白布麻带系上。在叔叔的棺前,行了大礼。婶娘被别人从堂屋的侧室里挽扶了出来。脸色苍白,满面倦容想来是哭了好几天几夜都不只了。侄儿请请罢。婶娘开口说话,原来声音也是哑的了。明子去后屋里头坐了。坐到不一会儿,突然从外面冲出一个人来,方面大耳的,年龄还不过三四十来岁。呵,你好啊,是侄儿子,怎么现时才到的,几点钟来的?明子不认得他,不知他的来历,只得一一作答。后来声音又提高了的,简直是要骂架一样。你叔叔死得好惨啊,病得简直像是药渣子一样。那么长时间,你们也不来看一下。现在倒好了,人死了,看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明子莫名的被骂了一顿,正想要教训一下这个来历不明的人。姐姐过来了,拉了他一把。这个就是婶娘的幺弟弟,叫做培先,现在正是他在当家,特殊时刻,你就忍耐了他罢。昨天,叔叔的两个女儿还吵起来要打架了呢。原来明子的叔叔只生了两个表姐,并没有承孝的人。治病花了不少积蓄,两个女儿都很少来看,现在人去了。正在为花钱的事伤脑筋。哪个也不想多出,但是平分也是不肯。一个说是有钱的,应当多做一些,一个说是小时候爸爸要疼大女儿多一些,小时候偏心,大女儿应当是要多出的。扯闹不休简直要打起来。厨师已经进场了,中午饭,一家人就叫厨师做了几个菜在房间里吃了。那婶娘的兄弟又来了。好侄儿子,你这回来带了多少钱。明子正待是要发作,姓错名字了,家里面的事又关外人相干呢?何尝要这个当家的。那培先却陪着笑脸,本来呢?也不是关我这个外来的人的事情了。但是相关呢,我姐姐信得过我这个当家的,也就要当起来。姐夫死得冤哩,但是事情总是要处理,总是要出殡的。刚开始是我不对,还要请多多赔罪。说完,还真作起个样子赔罪起来。明子听着了,心理才是稍解。那培先又进里屋拿个帐本来算给明子看,一一说给明子听:请了道士多少钱;哀乐多少钱;叔叔生前去了县人民医院治了两次都还欠了一万多块呢!好侄儿子,这件事是没得法子,你就先出个5000来块钱当是先借给婶娘的罢。明子在心里冷笑,我道是无论如何一个人咋变得这么快呢?原来是借钱的来了。明子本是带着了一万多块现金来的,多年未曾向家里表示了,给爸妈也是个交代,办两件新衣裳。那培先却是在叽哩呱啦地苦苦哀求,痛哭流涕的叙说一遍,叔父如何受苦呢,受累呢。现在留下未亡人的婶婶,以后还有得哭头了。那两位表姐表姐夫,头歪过一边,只在那里装哭。还是大姐拉在一边上说话,你也看到了,也只是这回事了。总以为你是在外头赚了大钱,借他个3000元罢。明子拗不过,只得从随身的挎包里取出来3000块钱,借给他。
   丧事一切从简依旧,过了三日,亲朋好友都来吊孝,终于是抬上山了,明子这几日都是在帮忙,身心俱疲。早知不回就好了,这个冤枉劲,就钱就是大爷,没钱就是支使你做这做哪的。何苦还要费了这3000元钱,估计是有去无回的了。明子回到家跟父亲说起这事。父亲简直跳起来大骂,他这是哄骗小儿呢?何尝要你出个什么钱。父亲说起明子才知道许多故事,哪里是没钱呢?亲戚朋友的还礼钱都是好几万数,上半年还想着租个店铺,问爸爸干不干?后来病势进攻了,一病不起,才没有做起,好像还是付了三万无的定金。明子妈妈接口说,哪里有三万,好像还没付呢?是说好了的。办台白喜事酒。三万块钱拿不出?讹你的钱罢了。母亲又在唉声叹气。明子爸爸要去下枝村,把钱讨还回来。明子和妈妈把他拉住了,哪里还要得回来呢。明子嗫嗫地说,还是大姐说要给的呢。这个蹄子,帮着外人呢?妈妈说着说着又哭起来。父母与大姐向来是有嫌隙的,自从大姐与隔壁村子的歪头结婚之后,因为大姐家砌房子的事,向父母要钱,父母没钱给,于是与父母大吵了一架,还打烂着一个坛子。这几年来,何尝跨过家门半步,支言片语,何尝问候过一句。婶娘也不是个好东西,那样子的不讲道德,小气,知道我们这样的贫困人家,这点钱也来讹。你叔叔还在医院时就不知勾搭上哪一个了,等着这口气咽呢。床铺还没有冷呢,搞不好就收拾行李准备浪到下一家了。还说是兄弟,兄弟一死,就一笔勾消了,你把钱扔到水里还听得到一个响,哪个还承认你借了的钱,她浪到了那一家,你晓得找得到她?父母还是絮絮叨叨地骂着,明子听着怄气,走到自己的房间闷头睡去。
   第二天,父亲带着明子去上祖坟。就在村东头的那块地里,满目都是荒凉。新添了几冢新土,那花圈还在坟地里插着。父亲告诉我,这就是村头瞎子的。还记得瞎子么,就是一摸一摸的,说话还打结的,人可是好人呢,年年都送藕给我吃。可惜啊,好人寿不长,今年五月份就走了。他今年还种藕么?种着呢,死的时候,还叫村里的后生去藕田里挖藕,吃的全是藕的菜。这个坟又是七二爷的,这个坟又是信奶奶的……明子的父亲一一指给他看。走到下坡路的时候,极目远眺,正是最好的景色,可以看到全村也可以看到对过坳去。父亲说,你记着此地罢,我死后就要葬在这里。说完,又到路边折了一根松树枝条,在地上划了一个棺材长宽的样子。你要记着了,莫忘了。也不指靠你个什么了,但是我死后你一定要把我埋在这里,这是块风水宝地,躺在这里也安心。外面的还是葱葱郁郁的松树,后山一点也没变。明子伤感,几乎要落下泪来。爷爷埋葬在这里,父亲也埋葬在这里,而最终自已,也是在这一条道上去的。爷爷是喝着村里的小河里的水长大的,父亲也是,我也是的。父亲跟我说起当家的时候也是如此这般二十来岁的青年,转眼一瞬又是这么老了,小时候总看见父亲与这个争吵那个争吵,人生的意义也只有这个意思了,争破了头也还只是一堆黄土罢了。最后父亲又在训斥了,哭哭谛谛,有什么出息呢?重要是怎样想办法赚钱,把个家业重新兴旺起来,我虽是不要你管,但是你要顾好自己呀。
   明子在家里休整了一日。无所事事,便到外头去看看。多久未回乡了,看到村里的山山水水,已有今非昔比之感。山坡上的梯田,因为土地贫瘠,大都荒芜,茅草长得都到齐腰深,也是因为农村里的青年大量的外流到沿海城市做农民工,家里都是369部队的劳动力,没有人种田之故。(何谓369,也就是妇女,儿童,老年人。)北面的梯田有挖机在那里挖出崭新的截面,露出泥土的清香的气息。原来那面都卖给了一个资本家了,要种植山药蛋子。村里开了会,与那资本家商量过是200块钱一亩,贱得要死。本来也是有一些明大义的村民是高低不肯的,但是村支书来做工作的。如果是与资本家合作了,可以政府拔款修村门前的一条大马路,如果不合作,政府就不拔款。这不是逼良为娼,狼狈为奸么。中央口口声声解决三农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都坚守到哪里去了?原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看看村里唯一的乡村别墅就是村支书的,何等气派!路过大张口田地,也就是瞎子种藕的那亩水田。荷塘还在的,残枝败梗的枯萎的叶子摆在了一边,有两只翠鸟站在断了的荷叶茎上,摇来摇去,接近水面了,又俯身子喝了一小口水,荷叶茎被弄动了,涟漪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一吓,翠鸟一前一后的全飞走了,羽毛是略带点绿色的,煞是好看。明子记着小时候,夏天等荷花盛开了的时候,总要和小伙伴们来偷两只莲蓬,那瞎子就来撵人,追了好几个田埂。最后追着了,倒拎着,像是拎青蛙一样拎走了。瞎子并不打人,怎么样,下一次小伙伴们就闹得更凶了,瞎子照样要追,最终的结果就是,莲蓬被小伙伴们全部偷光了。还有村尽头的矮房子的莲奶奶家,也是去年过世的。门前用栅栏围着,也是好久没人住的了,大约是儿女都搬出去了。想起小时候,一群小伙伴们总在莲奶奶家玩耍,不是打牌,就是下象棋,输了的话就贴纸条在脸上,一条一条的。莲奶奶出来,笑呤呤的拿东西给他们吃。唉,往事一言真是难尽。明子不知道,人还没老,怎么尽都是回忆。小时候,听爷爷告诉他在祖祠里抓周,一家人都敲锣打鼓,敬告祖先。明子抓的是一支笔,可高兴坏了。以为是出状元的相。长大后却恰恰相反,明子打架,逃学,几乎样样都来。那时父亲是不太会管教人的,只说是你现在不学好,长大后总该要吃亏的,现在明子看来确实是已经吃亏的了。池塘里有几只好看的鸭子,在嘎嘎地叫着,鸭子是淑仁伯母的,他赶过来喂食了。看见了明子,先是哎哟,吃了一惊。真是稀客呀,你怎么回来了。大约三四年不见了呀,都长这么大了。这不是明知故问么,叔父死了不回来么。淑仁一边是赞扬一边是笑眯眯的。明子只得是回了个礼。又聊到了工资的事,那该是很高了的罢,总该是有几年了。没有多高的。明子回答。看那春花啊,打工才几年啊。房子也砌新的了,刷刷的就有几层楼高了。去年更是神气极了,过年的时候,开着奔驰宝马把爸妈都接到县城里去住了,听说是找了一个香港老公,有钱着呢。可是二爷家的春花?明子问。可不是嘛,不是他家的还有谁?淑仁又神秘兮兮地说,你可不要学她,她以前是卖的呢。那春花还是和明子一起长着大的,小时候青梅竹马。那个时候,冬日里没事的时候就组织村民热火朝天地挖塘泥,都是不要工钱的,就用白石灰一家一户在塘里面划了一个个格子间。待挖到齐腰深的时候,春花和他的小伙伴们就在里面捉蛐蛐。同年生的,现在变化却这么大,小孩子都怕是几岁了吧。淑仁以前就是村里的大嘴婆,谈性甚佳。又问明子找着了媳妇没有,应该要找到的了。有一次,和明子母亲说起这事,说要给明子娶媳妇啦,那三间旧房要分给明子。明子母亲把脸一沉,说,还是靠自己长本事呢,给他住了,我住在哪儿?男孩子性子淘,三四年就不回来了,我闭眼了,也晓得见得着见不着呢。我是吃亏吃亏在没生个女儿啊。谁还稀罕这两块地,巴不得永世不回来,远走高飞才好呢?明子又一想,这是明显的造谣生事罢了,明子不信母亲何尝说起个这个话。明子打住了她的话头,只得回家了。

共 680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明子,从谐音上来说,也许作者希望他“明智”。然而,他的善良却被人利用。首先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明子的姐姐,有着王熙凤般的架势——人未到,声先到。一个电话,让明子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没往下看,读者也许会说明子的姐姐是多么的重情重义。继续读下去,才知道她的自以为是,让明子失去了工作、白送了辛苦打工挣来的三千块钱给婶娘的小舅子。明子叔叔的死,让许多人的丑恶嘴脸展露无遗,小舅的阳奉阴违、婶娘的惺惺作态、姐姐的啃老一族、堂姐妹的相互算计……从村里人的变化,让明子感觉到,儿时的那些美好时光,早已被时间的车轮碾得变了样。从父母的期望,小舅的欺骗,让明子又一次踏上了求生路。想着叔叔的死,如灯灭;想着自己的生,渺茫茫!正好与文中的主题相扣——生死悲凉!文章人物众多,却杂而不乱。把工厂主管的冷漠、村里一些人的势利,写得淋漓尽致。不错的文章,推荐共赏!【编辑:风飞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101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飞沙        2014-01-01 12:11:18
  文章心里刻画不错,把外出打工人的心理描写得很好。每个人都渴望衣锦还乡,但文中的明子,却为了奔丧丢了工作,回乡后还得面对别人的凭空指责。真搞不懂那些人凭什么高高在上地对别人指手画脚?其实自己也做得有多好!
2 楼        文友:风飞沙        2014-01-01 12:14:00
  文中还写到了村里的一些弊端,比如村长何以会有别墅样的房子?把一些小干部对上面的指示故意曲解的陋习也点了出来,这也许是很多地方的通病。恰好需要作者这样的人来执笔,希望这个世界可以更加纯净。
3 楼        文友:风飞沙        2014-01-01 12:16:43
  温馨提示:文中“的地得”用得有点乱,发现的均做了修改。还有一些用词上也感觉不妥。比如:明子嬲不过,这里的嬲感觉不妥,我想作者想写的应该是“拗”,没征求作者的同意,我已经擅自修改了,望见谅!
回复3 楼        文友:离在别处        2014-01-01 21:55:38
  嬲,应当是明子很不情愿,他们双方还有其它的一些纠缠的一种心态,但是斗智斗勇,终是姜还是老的辣,明子终于败下阵来。明子并不愚蠢,他不想拿出来的,但是人家总给你说借钱的事,这个法子说,那个法子说,明子缠的没法,又无计可施的无奈。
4 楼        文友:风飞沙        2014-01-01 12:17:27
  感谢作者支持江山文学网,期待您更多的佳作。祝元旦快乐!
5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4-01-01 13:19:03
  问候离在别处,今天发文,好有纪念意义哦,冬安吉祥,万事如意,新年快乐。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6 楼        文友:内蒙古飞雁        2014-01-15 14:35:58
  别有味道的一篇文字,小说构思巧妙,剪裁合理,人物描写细腻到位,笔法生动逼真,语言流畅优美!推荐共赏!谢谢赐稿,值得一读,祝老师创作愉快!硬顶了!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