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我主江湖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湖】我看《道德经》之三(杂论)

  【江湖】我看《道德经》之三(杂论) ——“无知、无欲”谁能懂?


作者:云台文经 举人,372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41发表时间:2014-01-04 22:50:10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翻译出来就是: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惜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接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纵观《道德经》,特别是《道经》,无不劝告当权者如何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也许这是一部让当权者学习的经书,而发生错位的却往往是当权者不愿看,或没时间看,最后学习研究的反而是我们这些一介草民。一介草民学习这些,有没有用呢?有用,但作用显而得不到《道德经》教化的目的,有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当权者也会是一介草民,当他成为一介草民时再来看《道德经》,只会平抑他浮躁的心,让他看淡世事,忘却过去的浮华,对他个人有好处。我们平头百姓不也正是从《道德经》中学习认识这些思想的吗?但是《道德经》的作用可不单单是让平头百姓看淡世事,忘却浮华的。它是让当权者用另一种心志来管理,实现“无为而治”的终极目标。而实际情况则是一旦当权,《道德经》早抛到爪洼国去了。什么“无为而治”,什么 “无为无不为”,什么“弗居则弗去”,对他们来说,统统都成了废话。我好不容易做一次主,当一次家,还不能让我得瑟得瑟?那种前呼后拥、一呼百应的感觉是最舍不得丢掉的,那种特殊的待遇是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所以《道德经》在当权者那里是没有市场的。结果只有一个:盘剥、勒索、逼良为娼,最后官逼民反,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而与其截然不同的则是西方社会体制。据说西方少有穷人造反,原因在于社会福利水平相当高。一个懒汉,什么都不干也不会被饿死。他们可以定期去社会福利机构领取食物、衣服等生活用品,能吃饱,又冻不着,去造谁的反?没理由呀。当权者只要把社会福利搞好就OK了,至于饱了还想干什么,那是另一个层面的意思。毛泽东主席就深谙这个道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只要让农民有地种、有饭吃,中国就稳定了。这个道理现代人都懂了,不懂的是给了农民土地,让农民有饭吃以后,过一段时间又要想办法慢慢把土地收回去,让农民自己岌岌可危,慢慢就又走上了老路。所以中国两千多年来推动社会进步的除了农民起义,还是农民起义。说“社会进步”是给了面子的,实际上社会一直都是原地踏步,社会生产力没有被解放出来,科技进步更谈不上。
   《道德经》的真谛,在中国没有被学会,在西方却得到了一知半解,为什么这么说呢?西方做到了“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却忽略了“恒使民无知、无欲也”,至使“夫知敢,且勇而为之”,所以得不到“无不治”的最高境界。至于已经“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了,为什么还不能“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道德经》没说,我也不敢乱说,看来“恒使民无知、无欲也”的境界不好搞呀。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在于首先没有做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呢?也许是吧,看来《道德经》很善于先亮明观点,然后才加以论述呀。
  

共 13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首段作者为我们翻译了道德经中的一段原文,接下来的三段以这段原文的思想作为根基,继而开枝散叶进行一番探讨。正如作者所说,道德经虽诞生于中国,却未被中国统治者接受,反而在西方得到了一知半解。那些登上至高宝座的中国当权者,之所以能不畏艰险从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一路冲杀出来,不正是为了享受那种被人前呼后拥、一呼百应的感觉吗?当他们登上权力的顶点,欲望也随之膨胀到极点,如此年复一年,他们或他们的后代就渐渐忽略了百姓。百姓若是有朝一日吃不饱穿不暖,连基本利益都得不到保障了,岂非就只能造反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兴衰更替都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恶性循环,由此看来,若不解决实质性问题,从根源上将社会生产力解放出来,这个恶性循环势必还要阻碍着未来国家的发展。看来要做到开篇道德经中提到的那种境界,我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编辑:独臂西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独臂西狂        2014-01-04 22:53:36
  迟编致歉!很深刻的一篇论文,问好!
边城一浪子,书剑走江湖
回复1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4-01-05 09:56:35
  感谢百忙中编辑小文,其实咱也只是发发牢骚,没多大用。我现在明白了,道理不是人家不懂,是人家太懂了,甚至比咱懂的还早,所以人家又开始“举一反三”了。呵呵,笑谈。问好,冬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