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木马】农业文明的里程碑----教稼台(散文)

编辑推荐 【木马】农业文明的里程碑----教稼台(散文)


作者:杜石轩主 秀才,144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4发表时间:2014-01-07 06:27:56

教稼台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的漆水河畔,位居关中“四大名台”之首,是周人远祖,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是农业文明的里程碑,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当你乘车从西安或者咸阳出发,沿西宝北线西行,进入武功境内,经过昔日东扶风的县治所在地长宁镇,西汉大将韩信驻军的贞元镇,“扶眉战役”的指挥部,武功县佛教协会所在地----比卢寺,从崖坡高耸、山路弯弯的东坡下来,经过亭台楼阁、山水相依的武功县佛教协会所在地----龙王庙,在东河滩十字南行约100米,你就会欣喜地发现路东那古色古香的教稼台。
   下得车来,雕梁画栋的大门顶端,一块金字牌匾上“教稼圣地”四个字,便会进入你的眼脸,牢牢抓住你的目光,让你如获至宝、欣喜若狂。仔细一看,这四个字出自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国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的女婿屈武之手,字体遒劲、功力深厚、令人叹为观止。进得门来,但见绿树成荫,一地繁花,后稷的石像便展现在你的面前。和蔼的面庞,坚毅的目光,朴素的装束,让你悠然而生敬仰之情。后稷的母亲是帝喾元妃姜嫄,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姜嫄圣母,民间传说的送子娘娘。关于后稷的出生,还有一段离奇的传说,司马迁的《史记》里也有相关的记载。据说少女时代的姜嫄,一次去田野里捥野菜,忽然发现有一对巨人的足迹,出于少女天生的好奇,姜嫄不由自主地跳到上面玩耍,夕阳西下,然后若无其事提着野菜篮篮回家。时间不久,她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怀孕,生下后稷后的姜嫄,怕人笑话,于是打算将后稷遗弃。她先是将还是婴儿的后稷扔在了小巷里,希望牛马将他踩死,结果发现,牛马走到后稷跟前,都会自觉地绕道而行,生怕惊醒了他的好梦。没有办法,姜嫄将后稷扔在结了厚厚一层冰的湖面上,希望天寒地冻的天气,将后稷冻死,结果不少的飞鸟都纷纷地落在他的跟前,用自己的羽毛给后稷取暖。万般无耐之下,姜嫄第三次将后稷扔在了深山老林里,希望饥饿的野兽将后稷一口吃掉,结果山里来了一群伐木的人,叮叮咚咚的伐木声和叽叽喳喳的谈笑声,将周围的野兽早已吓得无影无踪。此时的姜嫄才意识到,冥冥中好像有神灵在护佑着自己可怜的孩子,母性的慈爱让她下定决心、一改初衷,将后稷抱回了家,精心抚养,并给他取名叫“弃”,以纪念其被三次抛弃的经历。孩童时代的后稷,就对农业显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知道授粉、杂交,懂得研制新的种子,据说“五谷”就是他的发明,鉴于他在农业上的突出贡献,大禹任命他担任“后稷”的官职,主管天下的农业生产,并将后稷封于“邰”,于是后稷成为有邰氏部落的首领,周人的远祖。
   穿过后稷坐像,来到教稼台前,该台成覆斗型,好像盛粮食的升子,寓意五谷丰登。东西南北四个门洞,寓意一年四季风调雨顺。西门洞的顶端镶有一块石匾,上书“教稼台”三个字,龙飞凤舞,酣畅淋漓,出自原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之手。上了三四节台阶,进得台里,你会发现,台壁上镶满古今的匾竭,琳琅满目,叹为观止。有道光十五年,武功知县邓兆桐手书的“教稼名区”的匾额,上面有淡淡的拓印,足见此匾历史悠久,十分珍贵。还有民国三十六年,武功知县刘章昆手书的“教稼圣地”四个字,古朴苍进,别有韵味。原国家领导人马文瑞的题词“发扬稼穑之遗教,开拓现代化农业”,显得语重心长、意义深远。著名昆虫学家周尧教授手书的篆体“德泽礼垂、稼学弥先”,也有自己的感触、自己的观点。“后稷邰封万世功,扶桑日上晓光红。漆水环绕川如画,绿野烟迷树几重。遐想当年耕稼忙,喜看今日稻菽丰。民食为天今古训,继往开来须重农。”这首诗出自武功县,民国时期“四大书法家”之首,光绪进士张尚谦的孙子,原陕西省农机校教授张钟秀之手,诗作浑厚深沉,写出了武功古镇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农业始祖后稷的敬仰之情。
   沿楼梯登上台顶,举目四望,武功古镇的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大饱眼福、心旷神怡。小华山顶端的姜嫄墓草木葱茏,肃穆庄严,那巍然屹立的牌坊,是奖掖这位华夏母亲的无言勋章。直插云霄的武塔,仍然可以看到飞翔的鸟儿在塔顶嬉戏盘旋,诠释着“武塔胡燕更奇观”的历史渊源。西原上杨虎城将军擎起“靖国军”大旗时修筑的城墙,以自己的的断壁残垣,使人回想起,曾经的旌旗猎猎,烽火硝烟,自豪于“武力为国家后盾,功名是吾辈前程”的铮铮誓言。漆水河畔的柳树,依然被唤作“左公柳”,在夕阳的余晖里,仿佛化为飘渺、轻盈的云烟,传唱着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复新疆的满腔豪情、金鼓声声。“二水塔影两河湾”的塔已经不见了踪影,然而漆水河、沮水犹在,虽然水量不大,但是已经流淌了千万年,还将继续流淌千万年。此时我突然感到,几千年前,后稷或许就站在我所立的地方,手抱稻麦,给慕名而来的人民群众讲解,庄稼的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存储以及育种的知识,目的只是希望多灾多难的父老乡亲,早日告别茹毛饮血、采果狩猎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刀耕火种中,体味劳动的收获,家庭的温暖。
   一年一度的“河滩古会”,据说就是源于后稷,每到天寒地冻的农闲时节,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来到这里,听后稷讲课,交流耕作经验、展示自己的收获并进行物与物的交换,带回自己没有,而又特别需要的东西。天长日久,河滩古会就慢慢形成,据有些老人回忆,以前的河滩会不但人多,而且还会见到很多少数民族的同胞,看到不少平时很难见到的动物,比如狮子、大象和骆驼。足见曾经的河滩古会是多么的热闹,影响多么大,涉及的地域多么辽阔悠远。
  

共 2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说,演说了人世的沧桑,时序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旅游、生态、休闲、养生等应接不暇的服务项目,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可供发展的巨大空间。本文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活跃了我们读者的思想情绪。欣赏问好!倾情推荐!【木马社团编辑:山形依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