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杨柳】造物心肠别(杂文)

精品 【杨柳】造物心肠别(杂文)


作者:香篝水沉销 秀才,1541.1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46发表时间:2014-01-10 16:10:01
摘要:抒发对孔子、屈原、李白、辛弃疾怀才不遇的感慨。

一、知其不可而为之——读《孔子》有感
   《孔子》这部书叙述了孔子从出生到去世的主要经历和他在政治、思想、教育上的主要成就。本书作者薛娜对孔子的很多言论都用现代白话文去解读,又加上了自己的观点,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深入浅出,读来亲切自然……
   初读此书,我既同情孔子的不幸遭遇,又感动于他的刻苦勤奋。他幼年丧父,年轻守寡的母亲颜征在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她自己含辛茹苦,却让儿子享受最好的教育。出身于大家闺秀,知书达礼的母亲对孔子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个伟大的母亲,就没有以后的千古圣人。当然,聪明好学的孔子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可惜的是,历尽艰辛的颜征在还不到四十岁就离开了人世。那年,孔子才十七岁。
   从古至今,愈是承担大任的人愈要经受磨难。失去双亲对孔子来说只是磨难的开始,而阅读此书,也让读者穿越了时空的限制,仿佛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仿佛来到了孔子的身边,和他忧思与共。当他“堕三都”失败,被迫离开父母之邦,在边境线上徘徊不忍离去时,我也禁不住为他的渺茫前途而担忧。当他周游列国,处处碰壁,仁政的理想难以实现时,我不禁为他的壮志难酬而满怀伤悲。当他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七日,子路责问,他依然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来勉励自己和学生时,我不能不为他身处生死之境依然保持高尚的品行而感染。当他重病在身,时日无多,却拒绝接受鲁君和季康子所送的药物时,我不能不为他的那种求大义,拒小惠的人生追求所折服……
   当读到他临终之前遥望天际,唱出“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唱出唱着,悲从中来,泪如泉涌时,我也禁不住泪如雨下,为他那不为世用的旷世之才深感痛惜!
   千百年来,人们学习他的思想,他的教育方法,他的人格魅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啊,他身上可学习的太多了!我们是难以望其项背的。那么,在他无穷的魅力中,最可贵的又是什么呢?这也许又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我认为他最难能可贵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最大的理想就是以“仁政”来治天下。然而,在那个混乱复杂的年代,他的理想根本就无法实现。他周游列国,到处推销自己,却始终没有人重用他。很多人对他提过忠告,比如老子、山野隐士、楚狂人等。但他却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来迎合世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他不推行“仁政”,而按世俗的要求来做官,以他之能力,无论在哪国,当个卿大夫都不在话下。如果那样的话,他也就随波逐流了,当然也不会成为万世师表。不过,时势发展到今天,依然是随波逐流的多。有人说:“你要适应社会,不要让社会适应你。”这也就成了那些人同流合污的理论。如果拿这句话来对照孔子,孔子不也是不会适应社会的人吗?只是到最后,那些适应社会的人都随着泥沙被淘走了,而绝世独立的孔子却能千古流芳。
   当然,孔子并没想着自己要流芳后世,他只是坚持了一种真理,一种信仰。他认为自己是对的。玉不被发现,这不是玉的罪过,而是没有识玉之人。玉也不会因此就变成石头来迎合世人。既然是玉,就要成就玉的事业。只要生命不绝就奋斗不止。因此怀抱救世的理想入世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不过,凭借他的智慧,难道不知道自己的理想与统治者格格不入吗?我想,他应该知道,这就是他精神的伟大:知其不可而为之!
   我想,以孔子之德高望重和文韬武略,再加上众多才能出众的弟子的辅佐,他如果以武力来夺取鲁国政权作为根据地,然后图谋中原,横扫天下,恐怕是无人能挡的。他为何不先夺天下,再施仁政呢?这就是孔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崇尚仁爱而不崇尚武力。我们可以从他谈论《武乐》时说“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来体会他的人格境界。也许,在他的思想中,无论打着多么正义的旗号来夺取天下,都免不了生灵涂炭,这不符合他的“礼”和“仁”的思想。如果以此来观照历代帝王,谁又能和他相提并论呢?更何况有很多都是为了自己做皇帝呢!
   虽然孔子是圣人,但作为人的感情依然直抵心灵。特别是颜回早逝时,他痛哭失声,一边哭一边诉说:“噫!天丧予!天丧予!”此后很久,他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当他得知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杀时,就在院子里哭了起来。当得知子路是被剁成肉酱后,赶快叫人把家里准备食用的肉酱倒掉,并说:“我怎么忍心吃这种东西呢?”
   孔子虽然离我们很远了,然而他的思想和人格依然穿越时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甚至会影响世界。他的光辉将照耀千古!
   “空谷幽兰,无人而芳;圣贤风范,万古永存!”
  
   二、一腔忧愤化为诗——读《屈原》有感
   我常想,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是忠奸斗争史。当忠臣占据上风时,政治就比较清明,人民生活就比较安定;当奸臣当道时,社会黑暗,忠良受诛,人民必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从整个历史来看,常常是昏君与奸臣把持朝政,可以说,总是正不压邪的时候多。
   读《屈原》一书,更加验证了我的上述想法。
   屈原主要活动在楚怀王的时代。楚怀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对内宠信王妃郑袖,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等一批群小;对外多次破坏联齐抗秦的战略,被秦反复欺骗却不思悔改,直至最后客死秦国。以靳尚、郑袖为代表的奸佞小人,置国家大义于不顾,勾结秦国,蒙蔽君王,收受贿赂,谗害忠良……他们把屈原看做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这些人结为死党,极尽诬陷之能事。昏庸的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放逐汉北。
   在政治黑暗,个人理想无法施展之时,有很多人选择了隐居。他们不问世事,只为保全自己。这些人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而屈原却不想像他们那样不问政事,因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他希望楚国强大起来,人民生活富裕。他梦想着怀王能够幡然醒悟,重新起用自己。面对眼前的现实,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强烈了。
   如果要实现个人的抱负,还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君不正,臣走他乡”。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在本国不得重用,就跑到别的国家去,像张仪、李斯、吴起、孟轲等等。孔子周游列国也是为了在其他国家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屈原为什么不走这条路呢?以他的声名、才学以及和齐国的关系,至少在齐国得到重用还是不成问题的。然而屈原在20岁时就写了《橘颂》,他借橘树只能生长在南方的特点,表达了自己一心为楚国的爱国情怀。所以,无论楚王对他如何,他却不肯离开自己的国家。
   身怀报国之心却遭放逐,又因爱国之情而不愿远走他乡或在山野隐居,那么,除了内心愁苦之外还能干什么呢?用什么来宣泄自己的苦闷忧愁和高洁志向呢?只有诗歌了!于是,他把自己的一腔忧愤熔铸在诗里,旷世奇作《离骚》由此诞生了!那些奸佞小人,他们想不到因为他们的打击却造就了一位伟大诗人吧!后李白有诗赞曰:“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由于楚王背弃与诸国的联盟,诸国联合攻打楚国,危难之时,楚王重新起用屈原,让他修复楚齐联盟。昏君总是在大厦将倾时才想到忠良,奸臣总是在享乐腐化时得以重用……但是一次次上当受骗的楚怀王却不接受教训,最终被秦骗到武关囚禁。在立新君的问题上,忠奸再次展开激烈斗争。虽然这次郑袖欲立其子子兰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屈原、昭雎费劲心机拥立的太子横(顷襄王)却更加昏庸,而且靳尚、子兰之流继续把持朝政。这些人罗织罪名,陷害屈原。屈原再遭流放,而这一次,也是与郢都的永别。
   离开郢都时,人们看到屈原的行李除了几件破旧的衣物就是一堆书简。他为官多年,却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而现在如果能当一年乡镇长,也胜过为民十载了。时势虽然在变迁,可贪官的本性却从没有改变过!
   第二次流放期间,屈原对统治者已失去了幻想,但对楚国命运却更加担忧。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光辉的诗篇,如《招魂》《涉江》《悲回风》《渔父》《天问》等。真正的忠臣就是这样,他们置个人的命运于不顾,关心的是人民的疾苦。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改变初衷。屈原将他的矢志不渝的情操化而为诗,表现了他不与群小同流合污的决心。“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涉江》)即使愁苦终身,也不变心从俗。而反观世人,还没有达到愁苦的境地就已经变心从俗了。在《渔父》里,屈原写出了自己流放的原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尽管如此,他卓尔不群的志向依然坚定。“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在《天问》中,他写道:“薄暮雷电,归何忧?阙严不奉,帝何求?”其兰草一样的品格不知激励了多少后世之人。
   然而楚国在昏君和奸臣的把持下,已经不堪一击了。强秦又趁机猛攻,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王东迁都陈。在汨罗江畔的屈原,听到此消息之后是万念俱灰。他对奸臣误国充满了怨恨,对楚国人民无限热爱,对暴虐强秦更是满腔怒火,恨不得自己也能驰骋疆场,与秦兵决一死战。然而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他还能怎样呢?五月五日,他来到江边,悲愤凄苦已无法诉说。他决心一死以报祖国,于是解下腰带,咬破手指,写下八个血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然后抱石跃入汨罗江。
   不知道屈原临死是否真的写了那八个字,但楚霸王项羽的确替楚人也替天下人雪了恨。长平之战时,秦人活埋赵国降卒40万;巨鹿大战时,项羽也活埋秦兵20万。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后不仅残害百姓,还火烧了章华台;项羽进入咸阳后也火烧了阿房宫。秦国灭了楚国,项羽也杀了最后一个秦王。如果屈原泉下有知,不知能否减少一点心头之恨?
   恶有恶果,善有善报。正因为屈原一生热爱人民,所以他生前就得到了楚国人民的敬仰和帮助。在他死后的两千多年里,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他。他的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浪漫主义的源头。梁启超称他是“中国文学的老祖宗”。而他那崇高的人格,为理想殉难的精神,更是每一个爱国者学习的榜样!
   只是,时代发展到今天,靳尚之流是否还大量存在?正直之士是否还在流浪?
  
   三、李白的理想——功成身退
   古往今来,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渴望建功立业,作为旷古奇才的李白自然也不例外。
   李白对自己的才能是很自负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就是他对自己才能的肯定。同时他也认为一定有实现抱负的那一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然而,他却不想走科举取士的道路。他通过漫游和广交天下名流来提高自己的名望,从而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而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羡慕隐士的清静无为,不问政事。“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那么,他如何来解决这种“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呢?唯一可行的就是——功成身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自古之人,都渴望封侯拜相,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千古流芳,李白为什么“功成”之后不享用,反而要“身退”呢?除了他喜欢自由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他在《行路难》(其三)中作了很好的回答:“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既要建功立业,又要保全自己,就要学范蠡,不学文仲!
   天宝元年(742年),机会终于来了,李白得到引荐,皇帝下诏进京。这真是喜从天降。他高兴得杀鸡煮酒,挥剑起舞。好像苦难终于到头了,于是挥笔抒写:“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到了长安之后,他拜见了诗坛前辈贺知章。当贺老看到他的《蜀道难》时,禁不住拍案称奇:“真乃谪仙人也!”于是贺老进一步举荐李白。但是,玄宗那时沉迷于和杨贵妃的淫乐艳舞中,召见李白不过是为了附庸风雅。他只在翰林院里给了李白一个闲职,高兴时让他写几首赞美贵妃的诗以助兴。说白了就是御用文人。李白建功立业的梦想根本就无法实现。为了打发时间,排遣苦闷,他和诗友终日醉酒取乐,吟诗作赋。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之一就是对他这一时期的生活的写照:“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
   此时,李白面临着一种痛苦的抉择:面对权贵,要么同流合污,要么洁身自好。而即使投靠了权贵,也不过是做了一条狗,或者是多了一个贪官,和李白渴望的建功立业背道而驰。如果不逢迎权贵,就会受到排挤、打击、甚至杀害。事实上,李白已经受到了高力士、杨国忠等人的打击。宫中的生活已经险象环生。“君王虽爱峨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愿望逐渐成为泡影,他感到了苦闷。“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然而他傲岸无羁的性格是不会向权贵低头的,他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天宝三年(744年)他请求离开。一个怀抱济世之才的人就这样离开了让人厌恶的名利场,从而去寻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共 828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1、知其不可而为之——读《孔子》有感:孔子单凭其强大的内心世界,就足以征服他人。事实上,如若我们不能适当地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就不可能了解任何行为,离开了这一行为的动机,行为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理解。2、一腔忧愤化为诗——读《屈原》有感:我们只能在那空旷浩瀚的流星中读到屈原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屈原的思想,读懂他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他那种长存于尘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虔读他的一腔热忱,遥想他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我一直都相信他是用文章来抒写自己的苍凉人生!文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都寄寓了你深绾于心的血泪,情浓于心的忠贞吗?3、李白的理想——功成身退:功成身退思想完全是一种欣然的态度,对于功成后身退的生活怀有一种期待。在这里功成后的身退是他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体现了诗人生命意义的达成和充分实现。这种相对于功成的另一种人生追求与功成一道构成了一幅圆满、完善的人生图景。说它圆满、完善是因为它在最大限度内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意义和追求。4、词里谁知壮士心:辛弃疾是封建时代的作家,他坚持恢复中原,却不能不把推行抗战决策的希望寄托于朝廷;他同情人民的疾苦,却反对人民对封建政权实行反抗;他怀有积极进取的热情,但在重重打击磨难面前又不免退缩矛盾。今天,我们惟愿“词里一颗壮士心,英魂常驻天地间。”作者文底深厚,推荐欣赏!【编辑:平凡的世界】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111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凡的世界        2014-01-10 16:11:32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2 楼        文友:平凡的世界        2014-01-10 16:12:10
  欣赏作者文笔。愿你佳作连连,精彩不断!
3 楼        文友:平凡的世界        2014-01-10 16:13:48
  问好作者,冬天快乐!照顾好自己!
4 楼        文友:香篝水沉销        2014-01-10 17:07:40
  感叹你有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领悟能力,虽只言片语却字字赛珠玑!
5 楼        文友:绿蒂        2014-01-10 21:32:13
  读古人 长智慧
回复5 楼        文友:香篝水沉销        2014-01-11 12:42:37
  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是无穷的!谢谢你的评论!
6 楼        文友:天天天蓝        2014-01-12 01:20:03
  拜读佳作,在文史与思辨的氛围里受益匪浅!
爱好广泛,待人真诚,追求真理,营造高质量人生。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