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荒原苍狼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荒原】我们的十月(散文·征文)

编辑推荐 【荒原】我们的十月(散文·征文)


作者:铁血胡杨 秀才,164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0发表时间:2014-01-13 07:07:28

【荒原】我们的十月(散文·征文) 【一】我记忆中的两次新中国国庆阅兵
   ——此文写2009十一国庆节前后
   再过几天就是我们新中国60周年华诞。共和国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士兵兄弟姐妹,届时将迈着矫健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的第十四次走过天安门广场,据相关媒体报道,此次参加国庆阅兵的大部分人是文革后和80后以及90后,有人担心他们没有经历过烽火狼烟难当大任,不过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们参加诸多抢险救援活动,使得人们对这群生长在没有硝烟且霓虹遍地的和平年代的年轻后生们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身上焕发的新气象如同战场上的英雄般,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雁归来的感觉,虽然汶川没有老山的烽烟。
   说起国庆阅兵,虽然新中国历史上已进行了十三次,但我只赶上了84年和99年两次。记得第一次观看国庆阅兵电视直播时是在父母所在单位的电视放映室,当时我还不到十岁,所以对那次阅兵的记忆非常朦胧,只有受阅方队那一身身整齐的装束,威武的大檐帽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因为在那次阅兵之前我所见到的中国军人的着装都非常朴素,红五星帽徽加红领章配一身草绿。如果我没记错这身军装我父亲也穿过,当然只是预备役。那时我只觉得父亲很帅。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之所以穿上那身国防绿,是为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做准备,当然后来因为中越关系阴转晴,战争的阴云被我们慢慢驱散,我们这儿的预备役部队也被精简整编,我父亲也就跟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话说当年电视机还没有走进家庭,因此能看得上国庆阅兵即使对我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也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虽然那年国庆之后我们家花四百五十二元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但因当时的电视机能接收的频道很少,且不能保证画面和音质的清晰,所以收不到许多电视实况。也许是因为我的外祖父母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且历尽烽火狼烟并九死一生的老八路的缘故,我相信我的身体里或许有军人基因,(当然我也晓得,即便有这种军人基因,长大后也不一定成为军人),再加上年少时和大人们一起观看革命样板戏和红色经典影视剧时所受到的熏陶与震撼,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开始对与军事和历史有关的书籍与影视剧就感兴趣了,特别是在94年我们家所在的居民小区安装闭路电视之后,每当电视荧屏上出现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我都会多看上几眼,CCTV1的军事科普栏目《军事天地》更是每期必看。
   当然在我们家安装闭路电视之前,我们一家人通过那台黑白电视也收看过几部当时在SDTV/CCTV/HBETV热播的影视剧,这不是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几张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拍摄于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老照片,二十几年前和父母一起收看的一部名为《凯旋在子夜》的电视剧部分片段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部剧所讲述的故事或许十有八九就发生在当年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红十字方队》里司旗的父亲,就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国而把生命永远的留在了西南的边关,那场战争使得很多和司琪一样的军人子弟过早的失去了父母,还未及弱冠的他们早早的经历和品尝了人生之路上的风雨与辛酸。当时《凯》剧的故事我因少不更事没有看懂,但从大人们关于此剧的议论里我对“解放军”一词和“保家卫国”以及“打击侵略者”两句话有了初步的印象和概念。
   光阴似箭,一转眼十五年过去,我已从观看84年国庆阅兵时的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长大成人,对纷繁复杂人间事也了解了二三,但我的军人情结一直没有忘记。这十几年间衍生了很多意识形态,让人们对这样纷扰的世界有些迷惑了,甚而,社会上对军人这一神圣的职业产生了怀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金钱至上,而精神世界却赤贫得可怜。
   由于99年国庆节观看国庆阅兵直播之前刚刚看过《红十字方队》,所以我对那次走过天安门广场的受阅部队徒步方队特别有亲切感,因为我晓得女军人方队的士兵就来自《红十字方队》,或许他们当中就有现实生活中的司琪萧红和江南。他们当中还有参加过98江淮抗洪抢险的,那一年我看见为了解救江淮地区受灾同胞的生命,那些差不多和我一样大的兄弟姐妹顶风冒雨地在一线抢险。在那年国庆前夕,我参加了中国央视军事频道《军事天地》栏目主办的军事知识竞答活动,没想到国庆阅兵结束之后没几天,我就收到军事天地栏目组寄给我的刊登着受阅部队的成长经历的《军事展望》月刊国庆50周年阅兵写真集,记得,当时收到那个小册子时兴奋激动劲儿就别提了,嘻嘻!据那期杂志介绍参加99阅兵的女兵方队带队军官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的名字分别是张莉莉和张薇薇,由于她们俩的身材长相与生活习惯几乎一样,因此教官在训练和生活中常常将她们误认。后来姐妹俩参加了2000年的中国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千禧年〈中国农历龙年﹞除夕夜,由她们演唱的一曲节奏明快旋律铿锵的《军中姐妹》,通过电波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把跨世纪中国军队中铿锵玫瑰的飒爽英姿世人面前展现。不知道这姐妹俩和她们女军人方队的战士们近况如何,她们当中或许有人参与了03年阻击非典以及08年江南雪灾和汶川地震的生死大救援了吧。
   日月如梭一转眼又过了十个寒暑好似弹指一挥间。如今岁月的风尘已染黄了那本记载着我们那一代人光荣之路的99国庆阅兵写真集的页面与图文,而与99国庆阅兵相关的故事我老是觉得其发生的时间仿佛就在昨天。虽然99国庆阅兵随着时间的流逝渐行渐远,但我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与我同龄的兄弟姐妹走过长安街的那个秋天。今年十一,我又将看到我们受阅部队再次挥舞猎猎军旗列队走过天安门广场,我期待并相信即将于十一隆重登场的09国庆阅兵,将会给我的记忆里再一次留下新的经典。
  
   【二】国庆阅兵不止是为了纪念
   二零零九年国庆节那天的阅兵庆典我眼含热泪看完,因为我除了听到我们受阅方队的兄弟姐妹的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还看到我们的80后90后们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眼睛里透出“坚毅”和“勇敢”,而去年在郴州雪灾在汶川地震的视频报道里,这种眼神我也曾看见。我在与阅兵相关的博文里曾经讲过我二十五年前第一次观看国庆阅兵的感受,后来我从有关资料中了解到那是一个人首次接触某些新鲜事物时的一种新奇感,当然那一年受阅部队的解放军叔叔、阿姨都和我父母的弟弟妹妹们差不多同龄,因此当时的感受除了新奇或许还有高山仰止一般的崇敬。
   十月二日的晚间不经意间我又看了一部与09国庆阅兵有关的中国央视新闻纪录片《青春中国》,了解了80后90后是如何从父母家人的掌上明珠锐变成为我们的家国铁骨脊梁的,不禁使我对这些没有经历烽火狼烟的兄弟姐妹肃然起敬,特别是那位已经获得新加坡绿卡的北京姑娘张元元,为了寻求归属感瞒着父母报名参加女民兵方队为祖国母亲庆生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如果让某些有了几个金元宝就加入外国国籍的电影明星听到也许会感到汗颜。还有那位大病初愈就报名进入阅兵村的某军校的羌族姑娘秦玉艳,她之所以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是想报答给了她和她的父老乡亲第二次生命的祖国,因为秦玉艳的家乡就是去年春夏之交让十几亿人惦记的山崩地裂的北川。我想若那些看着她长大的北川乡亲们得知这个消息一定会觉得很欣慰的,不管那些老乡们已在天国,还是在色彩斑斓的烟火人间。
   记得在09国庆阅兵开始之前,我曾看过相关资料,得知参加84国庆阅兵的一部分前辈后来参与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而像我们的先辈那样舍生忘死上了老山,而参与99国庆阅兵的我们的兄弟姐妹也在2003年和08年几次在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面前力挽狂澜,阅兵次次兵相似,次次阅兵兵不同;我虽不知道参加09国庆阅兵的兄弟姐妹在未来漫漫人生路上会不会遇到和他们的前辈类似的狂风恶浪和激流险滩,但我觉得阅兵村或许都是这群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们经受人世间风雨历练的地方,虽然从国庆60周年的阅兵村走出的中国军人参与的“战争”不一定都有硝烟。在09十一国庆60周年庆典结束之后,受阅部队的小伙子和姑娘们都会离开我们的视线,重回吹角连营为我们防范豺狼而枕戈待旦闻鸡起舞,观看国庆阅兵的我们也会重新面对生活中的纷纷扰扰与柴米油盐,但我希望我们别忘记他们,因为以大阅兵这种方式庆祝新中国的生日不止是为了纪念。写到这里我的耳畔不禁响起《我的祖国》这首曾经在我们的父辈们中间传唱,而在我们青春年少之时已耳熟能详,且在我们的华夏故国余音绕梁近六十个春秋的红色歌曲的悠扬旋律,六十年一甲子历尽风霜雨雪,我们中国人真的很不一般。
  
  

共 33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次阅兵,作者写于2009国庆阅兵式的前后。对于1984年阅兵式的回忆是以2009阅兵式引出的,如果对2009国庆阅兵有无限的憧憬,那是因为早在1984年,对军人的崇敬已深深扎根在作者幼小的心田了。对于军人情结的起缘,或许由来已久,那是因为作者的外祖父母是经历了战火洗礼的英雄,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会更多地关注军旅生活,那也是他的一个梦想。如果说1984年阅兵式只给了他一些懵懂的印像,那2009年的阅兵式,他则全程关注到许多细节,很多个体,作为战争年代最可爱的人,同样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军人同样担当着重任,非典,抗洪,抗震救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军人的身影。文作以饱满的感情色彩书写了对军人职业的崇敬,对家国诚挚的热爱,作者也道出了当下的许多人的迷惘,金钱至上,精神世界的赤裸。如作者意味深长的标题:《国庆阅兵不止是为了纪念》,从这些也看出作者深深的思考的痕迹,这是社会正能量的又一体现,也是我们民族骨子里抹不去的东西。好文推荐!问好胡杨!【编辑:雪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飞        2014-01-13 07:18:34
  两次阅兵,作者写于2009国庆阅兵式的前后。对于1984年阅兵式的回忆是以2009阅兵式引出的,如果对2009国庆阅兵有无限的憧憬,那是因为早在1984年,对军人的崇敬已深深扎根在作者幼小的心田了。对于军人情结的起缘,或许由来已久,那是因为作者的外祖父母是经历了战火洗礼的英雄,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会更多地关注军旅生活,那也是他的一个梦想。如果说1984年阅兵式只给了他一些懵懂的印像,那2009年的阅兵式,他则全程关注到许多细节,很多个体,作为战争年代最可爱的人,同样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军人同样担当着重任,非典,抗洪,抗震救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军人的身影。文作以饱满的感情色彩书写了对军人职业的崇敬,对家国诚挚的热爱,作者也道出了当下的许多人的迷惘,金钱至上,精神世界的赤裸,从这些也看出作者深深的思考的痕迹。这是社会正能量的又一体现,也是我们民族骨子里抹不去的东西。
回复1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1-13 09:25:50
  谢谢雪飞,我们的和平年代有多少军人为之舍生忘死,一想起这些我就感慨不已。
回复1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1-13 09:25:51
  谢谢雪飞,我们的和平年代有多少军人为之舍生忘死,一想起这些我就感慨不已。
回复1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1-13 09:25:51
  谢谢雪飞,我们的和平年代有多少军人为之舍生忘死,一想起这些我就感慨不已。
2 楼        文友:运河之子        2014-01-13 07:21:12
  问候胡杨,周一快乐!
喜欢写作,尤喜农村题材的乡土文学。
回复2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1-13 09:27:44
  运河大哥来了,问候。
3 楼        文友:雪飞        2014-01-13 07:22:40
  国庆阅兵,我们也会有好多的记忆,北大学生用床单做的一个横符,小平你好就让许多人记住了
回复3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1-13 09:32:30
  是的,或许,因为历史上有很多瞬间是属于永恒的。
4 楼        文友:思君不见下渝州        2014-01-13 08:27:06
  匹夫而有家国情怀,总是堪敬佩而又感叹的事
回复4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1-13 09:34:43
  渝州大哥好,谢谢雅评。
5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4-01-13 09:56:26
  澎湃昂扬的十月,可见胡杨心底的鸿鹄之志,读罢,感受到了一股正能量。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那么一方天地,与风月无关,与梦里乾坤有关。
珍惜当下,万事随缘。
回复5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1-13 12:06:29
  是的,小静。梦里乾坤写长歌吗。
6 楼        文友:雪域冰心        2014-01-13 21:05:57
  每一次阅兵都让人心潮澎湃啊。
回复6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1-14 10:20:20
  谢谢冰心,问候。
7 楼        文友:雪域冰心        2014-01-13 21:10:23
  如果按质按量比较,现今相比较于毛时代,那发展的速度可谓相去甚远啊。那时是白手起家,却能够搞出那么一个真正的强国。因为现在人没有了那份干劲,那份无私,那份奉献。
回复7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1-14 10:28:53
  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决不能做李自成第二。
8 楼        文友:云起鸿飞        2014-01-14 11:39:56
  胡杨骨子里有铁血,家国情怀似乎就是你的精神内核,那些耳濡目染的经典时刻,更是燃烧着胡杨心底的梦。阅读,品赞!问好胡杨,冬日快乐!
俗世里的耕耘者,文学里的筑梦者。
回复8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4-01-14 12:23:04
  是吗,飞鸿。或许因为我不想再让我们故国的土地,成为外国军人立功的地方。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