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雅韵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韵】千载香茗誉天下(散文)

精品 【雅韵】千载香茗誉天下(散文)


作者:山中树 秀才,236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27发表时间:2014-01-14 10:34:09
摘要:“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宜宾茶文化历史悠久,种茶叶的历史可追根溯源三千年,除五粮液飘香海内外,茶文化早已是世人皆知。宜宾茶品种琳琅满目,按色泽区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黑茶、花茶共五大类,以品牌种类则有“川红茶”、“叙府龙芽”、“叙府香茗”、“叙府珠兰”、“龙湖翠”、“鹿鸣茶”、“水上银针” 等上百个品牌,可满足天下人不同的雅趣和口味。

【雅韵】千载香茗誉天下(散文)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宜宾茶文化历史悠久,种茶叶的历史可追根溯源三千年,除五粮液飘香海内外,茶文化早已是世人皆知。宜宾茶品种琳琅满目,按色泽区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黑茶、花茶共五大类,以品牌种类则有“川红茶”、“叙府龙芽”、“叙府香茗”、“叙府珠兰”、“龙湖翠”、“鹿鸣茶”、“水上银针”等上百个品牌,可满足天下人不同的雅趣和口味。
   如果说川酒飘香海内外,那么宜宾茶则是誉满天下。茶,灵性之草木是也。一撮茶料入杯,沸水冲泡之后,枯茶叶渐舒展,如花般渐绽放,其香味渐飘散……悠悠三千载,戎州茶飘香。溯源宜宾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周年间。秉承千古品质积淀,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勤劳的宜宾人的传承和发扬,宜宾茶更是以其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茶文化和清爽醇美的独特品质,蜚声海内外,令八方宾客如痴如醉。曾到过宜宾的专家学者细数宜宾历史文化时说:宜宾白酒是这座古城的第一张名片,茶则是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第二张名片,青山绿水甲天下旅游业是宜宾的第三张名片,别有天地的土特产更是天府又一朵奇葩,当属第四张名片……
   一、茶史三千载
   听三江碧波一泻千里,看西南半壁茶香万卷。宜宾地处四川盆地南沿,与川、滇、黔三省交界,自古以来是蜀国南部经济交易中心和历史文化繁荣的集居地。宜宾依托长江之畔山青水秀,金沙江、岷江在古城汇聚形成长江,三江呈“Y字形”横贯全境,独特丘陵山地加上亚热带湿地气候,与古文化交相辉映,突显出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种茶、烘烤、研制、品茶、茶艺等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
   宜宾茶文化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僰道不仅多荔枝,且茶园芳箬,香茗,……皆纳贡之,西周时僰道茶即为贡品,战国时期,楚汉争夺巴蜀,促进了四川及至古僰道茶叶的广泛流传。唐朝,《膳夫经手录》记载,“唯蜀僰茶走南越,北临五湖”。
   茶的最早记载来源于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晋代郭樸著《尔雅》也记载有“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另外《诗经》的《七月》篇,也提到采茶。两汉之后,饮茶之风大盛,但更普遍的还是在唐朝。那时已经有“茶会”、“茶宴”,陆羽著《茶经》,更是集中了喝茶的理论,从此大开喝茶之风,陆羽受后世尊为“茶神”。由此得之,茶在很早以前就作为药物、食物使用,中国人是以善能喝茶著名的。从文献上的记载,至少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约,即煮茶应洗茶具,茶叶应有为盖器皿储藏。
   茶界在论茶时“言茶必曰唐”。唐代是一个相当开放的国家。由于政治稳定,经济富庶。在唐代对茶硑究有杰出贡献的人陆羽著书《茶经》,《茶经》提出了一整套品饮艺术对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及宫廷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也使品茶从酒,食合体中分成单独的个体,产生了茶文化。是品饮茶史上的重大革命,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后,著书《马可波罗游记》中称:“茶叶为神奇的东方树叶”,马可波罗写的游记传到欧洲,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古代外交道路,中国茶叶走向世界。
   宜宾茶不但畅销海内外,更有着深厚的茶文化,伴随商贸而来,古代的宜宾有不少的“茶马互市”的商贸市场,或以茶易马,或以马易茶,或以茶易土特产等,而宜宾的商旅马帮,背帮,担负了茶叶西进藏区,南到滇南,北上成都,东进巴渝的运输仼务。
   据《唐史》记载:唐代名茶达50多种,其中18种出自川茶,而宜宾(古戎州)名茶也列其中。如:“鹿鸣茶”产自珙县曹营鹿鸣村,“梅岭茶”产自兴文梅岭。按茶叶加工方式不同分,宜宾在唐代产“碾茶”,在宋代产“砖茶”、在元代和明代产“剪刀茶”。清代光绪年间的《叙州府志》中载有:县有白茶、苦丁茶、红白藤茶(《古宋县志》);塘坝产“黄芽茶”(《筠连县志》)。宜宾茶曾经有红、绿、青、黑、花茶五大类,多时达上百个品牌。
   “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僰道是宜宾最早的行政称谓,公元前1022年,僰人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僰侯,始建僰侯国,其时,人们就开始了茶叶种植业。
   在茶业兴盛的唐、宋时期,宜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茶马互市”特别兴盛,各地大力发展茶业,用以换取马匹、盐及其它日用品,形成了专门的“买马场”和“茶马交易市场”,茶叶的品种逐渐增多,筠连的黄芽茶、宜宾的明前毛尖等品种在市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除大宗的团茶外,还有品质优异的“上用茶”(即贡茶),产于宜宾县蕨溪黄山等地的龙芽茶便是其中之一。
   明代中期以后,四川的茶业转向加工生产砖茶(黑茶)。宜宾生产的南路边茶,更是成为了朝廷羁縻边疆民族的政治商品。解放后,宜宾的茶叶市场更加繁荣,城区经营茶叶的商店更是达到了100余家,宜宾红茶出口前苏联和东欧等地,红极一时,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据老一辈回忆,宜宾周边山区的农民,大部分都有种茶的经验,清末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从茶马古道和水路运走,据资料,民国时期,宜宾九县共有茶园4万多亩,茶商年均购茶约二三千担(每担约五十斤)。抗日战争前达到十万担,抗战中期,因交通阻,购量遂减,至民国33年(1944年)年购转消不及抗战前的50%
   民国时期除了农民自种茶叶外,民国四区(蕨溪)黄山有私营“黄山垦场”,种植茶叶,因受军阀控制,也种鸦片。宜宾市九县一区均产茶,并有大量野生茶树,如宜宾黄山茶场現有野生茶树多株,其中最高一株近15米,树冠近15米。
   宜宾市郊的方水井,一品楼、观斗山、黄角坪、南广、七星山的农民几乎家家世代种茶,茶农采摘茶叶后制成毛茶,在宜宾市场出售,由茶商收购,或运至成都、重庆等地,加工精制成沱茶、青茶、花茶等品种,远销国外。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宜宾茶叶种植,举办了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实行科学种茶,并开展群众开荒种茶,新辟了茶园、农场。1951年开工建设的宜宾茶厂,1952年建成投产,是宜宾最大的茶叶加工厂,当年产茶2359担,产值30万,盈利2.38万元。以后生产不断扩大,产量、品种不断增加。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在宜宾组成红茶生产组219人,设立茶叶收购总站、分站23个,沱茶组20个收购农民所产茶叶。
   1952年是宜宾茶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1952年起,宜宾茶叶由基层供销社收购。当年收购细茶1840担,粗茶5453担,以后逐年增加。1952年宜宾政府决定在蕨溪黄山垦场原址兴建“黄山林牧场”,1956年改成黄山茶厂,1984年实行场长负责,到1985年拥有罗锅坪、黄毛埂、罗元洞、斗蓬顶、黄山等5个分场。宜宾茶厂的投产,经过建国初期的政府投资,经济扶持,茶叶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水平大力改善。
   二、茶香三江岸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自古是西南边疆联系内地的交通要冲,是四川茶叶流向江南的重要港口。而宜宾地处云贵高原北坡、大凉山余脉,峡川、河流多,海拔在220至2008米之间,山川俊秀、森林丰茂、植被丰富,加上大娄山脉挡住了太平洋季风,这里四季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早在20世纪50年代,宜宾县蕨溪黄山便发现了上千年的野生大茶树,以后又在高县、筠连、屏山等地发现同类大茶树,经四川省茶科所鉴定,这些野生大茶树与云南野生大茶树一样古老。宜宾茶叶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每年采摘时间较四川其他地区约早半个月,因此有新茶上市早的特点。“煮沸三江水,茶香飘四海。”建城2100多年的宜宾市,拥有着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众多城市文化,而拥有3000多年茶叶生产历史的茶文化无疑是当中最清新馥郁的一支。
   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留连宜宾山川名胜,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词歌赋和咏酒饮茶名篇。“西来雪浪如庖烹,两涯一苇乃可横。忽思钟陵江十里,白苹风起縠纹生。酒杯未觉浮蚁滑,茶鼎已作苍蝇鸣。归时共须落日尽,亦嫌持盖仆屡更。”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诗《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对引人入胜的宜宾茶文化赋予了深刻的人文意蕴。南宋诗人陆游对戎州也是情有独钟,他自诩“戎州陆羽”,可见其对戎州茶的嗜好和研究造诣。清周顺侗《篿川竹枝词》描写了当时四川西南乡间茶户的生活: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少妇解当家。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白芙蓉。六水三山却少田,生涯强半在西川。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令宜宾茶俗丰富多彩,宜宾茶歌有《月亮出来茶籽生》、《采茶采得口儿干》、《采姐妹茶》等,如宜宾县商州的《薅秧歌》中唱道:“二月采茶茶发芽,哥哟莫想就吃它。等到三月清明后,妹儿上坡来送茶……”茶对联有“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等,历代文人对宜宾茶文化的偏爱及宜宾深厚的茶文化资源,为今天宜宾茶叶产业及旅游等相关关联产业的开发留下了宝贵的资源。
   据了解,宜宾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茶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历史文化韵味和鲜明的人文色彩,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宜宾的茶文化久负盛名,“川南饮茶之风始于周时,到汉时行栽培,迄魏晋而大盛。饮茶之风,浸染东南,唐宋之际文人饮茶风盛极川南。”唐宋以来,突出的民间茶俗与文人茶风,为宜宾的茶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茶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我国被誉为“国饮”,宜宾与茶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宜宾的种茶历史可以溯及先秦,公元134年,屏山始种茶树,明清学者顾炎武《日知录》中称“秦人取蜀,始有茗饮之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宜宾县黄山发现了千年古茶树,高数丈,两个人才能合抱,后又在高县汉王山发现千年古茶树,可见宜宾种茶、产茶、饮茶的历史不下千年。
   宜宾地理环境优越,茶叶茶形独特、味道香醇,深受人们的喜爱,历史上很多名茶都出自宜宾。如珙县所产的“鹿鸣茶”在明代以前就作为贡茶而闻名天下,明清之际筠连的“黄芽茶”、江安的“梅岭茶”、雷波的“黄朗毛尖”等在全国也很出名。
   宜宾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宜宾的茶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历史文化韵味和鲜明的人文色彩,宜宾的茶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宜宾的茶文化久负盛名,“川南饮茶之风始于周时,到汉时行栽培,迄魏晋而大盛。饮茶之风,浸染东南,唐宋之际文人饮茶风盛极川南。”唐宋以来,突出的民间茶俗与文人茶风,为宜宾的茶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留连宜宾山川名胜,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赞美宜宾的诗词歌赋和咏酒饮茶名篇,其中以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为代表,“西来雪浪如庖烹,西来雪浪如炰烹,两涯一苇乃可横。忽思钟陵江十里,白苹风起縠纹生。酒杯未觉浮蚁滑,茶鼎已作苍蝇鸣。归时共须落日尽,亦嫌持盖仆屡更。”这首诗对引人入胜的宜宾茶文化赋予了深刻的人文意蕴。黄庭坚谪居戎州三年,以茶会友,对酒长歌。留下一壁“曲水流觞”,至今仍名扬海内外,为宜宾的旅游文化平添了几分秀色,而今人也已将锁江亭修复,任游人品茗休闲,凭吊追思。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戎州也是情有独钟,他自诩“戎州陆羽”,可见其对戎州茶的嗜好和研究造诣。历代文人对宜宾茶文化的偏爱,为今天宜宾旅游产业的开发留下了宝贵的人文资源。
   宜宾的茶文化具有大众化和世俗性的特点。客来敬茶,过年过节先摆茶,种田栽秧要吃茶,结亲送礼要下聘茶,赶场遇见熟人要进茶馆喝茶,简直是无茶不成礼,无茶不办事,宜宾人热情好客淳朴的美德通过喝茶体现出来了。
   宜宾人喝茶喜欢进茶馆,人上一百,五颜六色。在茶馆里歇脚解渴的有;扯把子摆龙门阵的有;做生意谈交易的有;看曲艺听评书的有;借茶馆论公道、调节邻里纠纷的有;把茶馆作为民间帮会联络场所的有……宜宾茶馆成为了一个社会的缩影。
   今日宜宾茶馆,以休闲娱乐为主,多称茶楼、茶坊、茶苑,在装潢和服务上都各具特色,满足了不同爱茶人的消费需要,有豪华高品位的景盛大茶坊、碧水苑茶楼,紫薇茶楼……也有老协茶馆、麻将茶座,城市农家乐……茶馆文化日趋产业化、市场化,不变的是宜宾人对茶的喜爱,宜宾人总能从茶中品味到生活的滋味,享受到茶带给他们的清闲和自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宜宾实行名茶战略,传承千年茶文化,打造了上百个茶叶品牌。1978年宜宾茶厂生产的“早白尖工夫红茶”,参加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世界食品博览会,获金奖,成为川红工夫红茶的极品;叙府茶叶公司生产的“叙府龙芽”荣获“99国际名茶”金奖和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叙府牌绿茶系列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产品”,此外,宜宾还有“天宫碧绿”、“水上银针”、“龙湖翠”等在国际国内获奖的优质茶叶品牌。宜宾茶叶不仅质量上乘,而且种类丰富,红茶、绿茶、黑茶、花茶等都有出产,很多茶叶品牌不仅拥有很大国内市场,其产品还销往国外,扩大了宜宾茶叶的影响力。

共 858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有着3000年茶文化历史的古城宜宾,是茶叶之乡,每年的早春二月,当季节还处在春寒料峭之时,“早茶之乡”四川宜宾市已经飘出全国第一缕茶香。宜宾人爱茶、敬茶、种茶、 养茶,茶文化成为宜宾的一大产业支柱,更成为宜宾创建品牌、走向世界的一道不可或缺的产业链。春季广交会素有“宜宾无早茶,广交会无新茶”之说 。由此可见,宜宾茶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之重。作者以洋洋洒洒的笔墨,历数了宜宾茶叶漫长的发展历史以及茶叶在宜宾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其中还穿插着历代名人墨客对宜宾茶的赞誉和留下的墨宝。也诚如作者文中所言: 纵然岁月星移斗转,不变的是宜宾人对茶的喜爱,宜宾人总能从茶中品味到生活的滋味,享受到茶带来的清闲和自在。对于宜宾人而言,喝茶不仅是单纯的喝,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感谢赐稿雅韵文学!佳作倾情推荐!问好作者!期望拜读更多精彩!【编辑:冰山雪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115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山雪峰        2014-01-14 10:36:38
  一篇宜宾茶文化,囊括了宜宾茶的发展历史,让人从文字中走进宜宾,走进茶乡。拜赏佳作!问好!祝福雅韵写作愉快!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记住曾经绽放的万种风情。快乐休闲,感受友情,养心颐气,笑谈人生。
2 楼        文友:幽兰萦梦        2014-01-14 11:05:31
  树弟一篇有关宜宾茶文化的文字,令人耳目一新,更让人在阅文后,从文字中走进享有盛誉的茶乡——宜宾,领略宜宾灿烂的历史和悠久的茶文化。拜赏树弟笔墨丰厚的文字!问好!遥祝雅韵精彩无限!
人品若山崇俊杰 情怀如水共清幽
3 楼        文友:树阴凉儿        2014-01-14 19:09:15
  从老师文笔中了解了宜宾茶文化历史渊源以及茶文化的广博与深邃。美文欣赏,祝老师写作快乐!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