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诗书双璧,情趣泉涌

编辑推荐 诗书双璧,情趣泉涌


作者:烂笔头 秀才,1310.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52发表时间:2014-01-17 12:24:52

在诗、书、画、印文学艺术活动中,我喜欢诗与书。我以为诗、书最重要的共同点是:“诗中有画”,“书亦如画”,诗、书双璧,“柔情缠绵”,无不流露出诗人、书家的真性情,这对陶冶情趣、丰富人生有百利之功。
   自学生时代起,我就喜欢诗歌,因为它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中极富情趣与意味。1969年,福州军区《前线报》发表我的处女作《献上画卷献上心》时,我还是个地地道道的新兵“旦子”。虽然诗作登了报,可我根本不懂诗词的类型、特点,什么律诗、绝句,什么自由诗、散文诗,什么词、曲、歌、赋等等。要说我的处女作只是一时兴头来了,自得其乐地写下四小段并不讲究章法的自由体诗而已。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对古诗、新诗仍然说不出什么道道来。为此,我只谈谈对新诗创作的点滴体会,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尤其诚望遂得高士、大家的赐教!
   在我现有的500来首诗词作品中,估计“自由体”诗占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对于“古风”之类的诗词创作,我只是偶然为之。坦诚地说:我不喜欢写也不会写古体诗词,尤其那律诗、绝句和词,就象书写大篆、小篆和隶书那般费劲,作者务须特别认真、细心。故此,每当灵感之鸟飞来时,我往往只由着性子涂鸦几段长短句。然而静下心来想想,我觉得自由诗创作并不自由,它同样要受很多约束,为“吟安一个字”,也得“捻断数茎须”!
   日前,瑞金市诗词楹联协会组织部分文朋诗友参观叶坪乡,要求诗人为瑞金市第30届癸巳谷雨诗会创作出精品力作。在一整天的走走看看中,我心生几番感慨,下决心至少也得写一首歌颂叶坪乡的诗作。可没想到,该看的看了,该想的想了,我却一连十天、几十天都无法动笔写诗;而有不少文友纷纷“捷报频传”,交上了自己满意的诗作。我重负在身,苦思冥想,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生怕届时口诵旧作,惹得众文友嗤笑,而掉了自己的老脸!那么,我该写些什么?哪些才是叶坪乡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素材呀?
   叶坪,“这是一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诞生,人民民主权利制度在这里形成,‘八一’建军节在这里确定,‘毛主席’的称呼从这里开始。”这些的这些,多么不平凡不一般!是呵,毛主席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这里走出来;中国人们解放军从这里走出来;中国共产党从这里由弱变强、由失败走向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到了延安的宝塔山下、登上了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瑞金——北京,红都——首都,我该如何表现她呢?写她的淡雅素装还是粉浓脂黛?创作古体诗还是书写自由体呢?我缱绻缠绵在不可不写却又难以动笔的阵痛之中。思来想去,我还是习惯性地涂鸦吧,无论如何也得写出一首“自由诗”来!辗转反侧,思虑徘徊,我好不容易吟咏出《情寄叶坪乡》的自由体诗来。借此,特抄录几段如下:
   曾经多少回,我从酣梦中醒来
   我总想伏案辽阔的大地写一首诗
   这诗要写得比屋背的绵江河更长
   岸畔的青松翠柏点缀我的满腹经纶
   河里的飞鱼虾蟹翻涌我的情深意长
   噢,我脚下的红土地贫瘠且富有
   她是一枚金光灼亮的夜明珠
   她是苏维埃红色政权的诞生地
   她是“太阳山”上升起的红太阳
   嗨,我多么希望李白辛弃疾转世
   催熟我夹生的情感写首千古绝唱
   然后,把它装裱在祖国东南边陲
   武夷山西麓的红色乡村的墙上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忘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摇篮第一乡”
  
   曾经多少次,在节假日的闲暇中
   我总想铺开广袤的天际作一幅画
   画个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的客家女郎
   正在澄澈的河水里弯腰弓背地浣纱
   一副山茶花般的容颜俏丽且端庄
   引诱来多少蝴蝶蜜蜂载歌载舞
   唤醒了绵江两岸几多鸟语花香
   嗨,我多么想请来张大千刘海粟
   点拨我教会我如何构图如何润色
   让我手中的钝笔也能“鬼斧神工”
   点亮她的眉眼、画活她的魂魄
   然后,在画幅的左上角眉批
   湛蓝蓝的天空飘忽朵朵祥云
   红都叶坪乡的千千万万个红嫂
   英姿飒爽犹如一株株江南香樟
   …………
  
   啊,“共和国摇篮第一乡”呵
   我愧疚没多大能耐把你唱响
   倘若李白、辛弃疾幡然转世
   倘若张大千刘海粟九泉有知
   兴许他们真会助我一臂之力
   使我的诗文歌赋如疾风般见长
   到那时,我会再次走近你的身旁
   斟词酌句地写就最新最美的文字
   浓墨重彩地画幅最新最美的图画
   将它镌刻进华夏各族人民的记忆
   将它镶嵌在首都天安门红墙上……
   初稿出来后,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它尽管还需润色、雕琢,可我以为它总算抒发出了我想表达的诗情画意。一时间,我就象在沙滩上偶然拣到了一个七彩斑斓的贝壳那般,迫不及待地要将这则信息告知亲人、好友,希望和他们共同分享我的喜悦。QQ朋友很及时地把意见反馈过来,他们充分肯定了这首诗。北京《新国风》诗刊的赵钧锤先生反馈说:从“整体上看,是一首好诗!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我与他素昧平生)。山东文友梦琳反馈说:“已将你的诗作推荐到北京作家报。”由此,这更加鼓舞我创作出了另一首“古风”(8段),题目是《东华山念想》。那么,这首《情寄叶坪乡》的自由诗具备了新诗的那些特点与长处?我以为至少有这么几点是较为明显的:
   一是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为文最根本的东西,无论那种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都是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的。高楼大厦之所以能顶天立地,皆因它有坚实稳固的基脚。好作品的真情实感见诸于字里行间,读者从中很容易感受到作者的脉搏跳动,以致感同身受地分享到诗人抒发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激励与鼓舞。诗、词、歌、赋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它在材料的运用上最节约、最优良(其材料指的是文字与词句),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诗歌尤需具备浓郁浑厚的真情实感,其真情实感是诗的灵魂,所谓“意境”也就是出自于诗人饱满的情怀的;只有这样,诗人才能真正表达出所要讴歌、鞭挞的主旨与意图,其作品也才能算是成功的。
   二是豪情奔放。小说、影视剧,极其注重引起受众产生荡气回肠的感觉,而诗歌则追求具有豪情奔放之感。在这首诗中,我把“辽阔的大地”当作书桌,把“广袤的天际”当成画布,把自己想作的长诗比喻成千回百转的绵江河那样;我还想将这首红色诗歌“镶嵌在首都天安门红墙上……”这些豪情奔放的诗句,充分地抒发了诗人真挚的感情与志向,歇斯底里地要把“共和国摇篮第一乡”传扬到天南地北、四海五洋。我曾经认为:“诗歌,尤需情感的张狂、奔放、流泻与含蓄。”兴许,读者通过诗人的这种表达方式而最容易感到诗歌的张力与深厚。“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乃是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呵!
   三是结构精巧。自古以来,诗歌都是文学作品中最华美最精干的部分,被称之为文字的“瑰宝”。它最讲究惜墨省纸,就象过去“竹简”时代那样斟词酌句,丝毫不泛用一词一字。由此,诗歌的结构也就相当注重精巧、独特。在《情寄叶坪乡》的创作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她的独特造型,这就是段落结构的平行与对称。我们中国文字的构架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建筑设计等,都很崇尚平行、对称。比如北京的故宫,乡村的厅堂,民居的门窗,以及南方客家人的墓葬造型等等。中国有很多文字都是平行、对称结构的,比如:品、垒、磊、鑫、森、林、众、淼等,枚不胜举。由此,我也学着运用平行、对称的结构来写诗和书法,我以为它不仅是一种规范的造型美,而且还是诗人、书家便于抓住作品主旨与精髓的基本技巧。往昔,我有过这种结构的诗作,曾获得社会与读者的广泛好评。譬如:荣获“作家报杯”金奖作品《爱之长河——一位女税官的情书》(长诗),譬如荣获第10届中国诗人诗歌节屈原杯诗歌奖作品《拜谒,红色圣殿》,譬如荣获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金奖作品《情山咏——小平故里行》等等。为进一步阐明笔者的观点,请允许我再抄录一首短诗以飨读者,它曾于2008年荣获南中国作家研究会金奖,其诗作题目是《爱的誓言》:我要把爱埋进土地
   埋进梧桐山的沃土
   愿它长出枝叶摇曳的梧桐
   伴随年轮建造凤凰栖居
  
   我要把爱埋进大海
   埋进蓝色的黄金海湾
   愿她化为相濡以沫的游鱼
   形影不离地吞吐潮涨潮汐
  
   土地是永恒的
   大海是不枯的
   爱的花草虫鱼
   与日月同辉
   (草于2013-4-11;改于2013-4-18;2013-5-2三稿,2014-1-17定稿。)
  
   烂笔头“诗魔”
   宋元浩“不惑”之年易浩为昊,天生与贫瘠的红土地有冤亦有缘,饥饿、伤痕嵌刻着苦涩的青春;秋色渐浓,浪得虚名,“烂笔头”播誉远近,“知音”、“催促”者濒至;“烂笔头”何为?朝颜著文称“红色金矿开采工”噫!他融七情六欲于文字,天缘地缘人缘文缘,诗、文、书、艺几经猎涉,散文、小说、影视、歌赋偶得灵秀;涂鸦四十载,成文五百万字,国内外120余家报刊及70多部大型辞书可觅“烂笔头”踪迹;百余篇(章)作品被国际国内评为一、二、三等奖或金、银、铜奖,及特等奖、特别奖、创新奖,《祝福红土地》(组诗)荣获“百年学术成就奖”特等奖和“世界重大学术成果奖”特等奖;享有“全国百佳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杰出书法家”、“中华知名艺术家”、“共和国诗词名家”、“共和国之星”、“中国当代散文家”、“中国红土地作家”等称号;已出版发行专著:《苏维埃迁都前夜》、《惊梦红土》、《谁与我同醉》、《爱的天宫地府》,以及多部合著。
   “烂笔头”秋来岁深,然志弥坚,键击寒暑,吟咏朝夕,乃喜怒哀乐、功过得失俱于此,祈盼大海容纳矣!

共 38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为坪乡写诗为主题,讲述了几个方面的内容,说了作者对诗歌格律的掌握情况,说了作者的创作情况;然后,重点讲述了这次坪乡活动,讲述了作者的创作经过,展示了作者为坪乡写的诗以及得到的反馈;后来,文章分析了该诗的几个特点,这些分析含蓄地告诉了我们写诗的要害因素。该文能给读者以创作的启迪。【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1-17 20:25:41
  一篇随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创作过程和结果,而且明白了创作的一些道理。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