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曾经的乡亲(散文)

精品 【心灵】曾经的乡亲(散文)


作者:峨东老农 童生,999.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9发表时间:2014-01-19 14:15:51
摘要:听说荣金死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副望远镜。或许他是想投入大山的怀抱,也许是要到山谷间翱翔,再不就是他从望远镜里看见了对面悬崖间的一处风景,而想去探寻?所以我一直认为,他是无意中掉下去的。因为我知道,他对生命有着无限的眷恋和热爱!

(一)“和尚”
   “和尚”不是真的和尚,他是我的一位老师——小学时的老师的绰号。名字我不记得,只隐隐约约知道他姓李。听老年人叫他“和尚”,我从来不敢如此称呼,我叫“李老师”。之所以记不清楚,是因为他没有正式教过我,只给我代过一次课;所以记着他,是由于这一节课上让他“逮”住了我。
   想来那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处于淘气贪玩的年纪。那时的孩子一阵也有一阵的“流行”,当时正盛行自制“链子枪”。先用硬铁丝弯成枪的形状,用彩色包皮线缠好,将报废的自行车链子,截下每一小节,顶出内轴穿成一串当作枪膛,一头用自行车辐条的挡头顶住,插上火柴,用笔直的辐条作枪栓,套上橡皮筋提供弹力,冲击火柴头,就会发出极大的声响。当时拥有一支这样的“手枪”是很荣耀的事。时任班长的我,自然不能“落后”。经过一天的紧张努力,我做成了两把同样的枪。一把放进书包,一把揣进怀里,第二天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进了校园。
   第一堂课,恰巧课任老师有事,由“李老师”代课。记得老师先教我们学了课文,领读几遍后,让学生练读,老师就回办公室了。虽则上课,心却一直在枪那里。机不可失,老师刚出教室门,我就急忙掏出“手枪”,装上火柴,朝天“叭——”地放了一枪。枪声清脆洪亮,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忘乎所以之下,早已忘记了老师的存在。当时教室正好与老师办公室一墙之隔,很快,李老师跑了进来。
   “怎么回事?”教室里鸦雀无声。
   “谁打的枪?”老师似乎会算,没人告诉就知道是放枪。
   好在李老师年纪大,脾气好,善于谆谆善诱。
   “谁打的枪,自己站起来……”他的语气并不十分严厉。
   班长的“觉悟”高。我自觉站了起来。
   “上课打枪对不对?”
   “不对……”
   “以后改不改?”
   “改……”
   “知道错了就行,把枪交出来。以后注意!”老师没收了枪,回办公室去了。
   李老师前脚一走,我又拿出另一支枪。装上火柴,扣动扳机,“叭!”又是清脆的一枪!
   这下好了,忽啦一下,来了好几个老师。
   “谁?”
   “我!”
   可想而知,马上被老师“提溜”进了办公室。
   一阵“审讯”后,站到墙角“面壁”自省!
   罚站一上午。快放学时,李老师叫过我去,“我给你讲个故事——
   “有一个碗,如果里面的水不满,每天加上点水,碗里的水就越积越多;如果碗里的水满了,再加水就盛不下了,里面的水就得往外淌……
   “你当班长,明白这个道理吗?”
   “明白,”我赶紧点头。其实当时并不明白什么意思。
   多年后,我才理解了老师的用心。他是通过这个故事教给我“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这以后,李老师再也没给我代过课。后来,通过当过民办教师的父亲,知道了有关李老师的身世。原先李老师曾经是“道士”,在村里的道观修行过。由于他这段特殊的身份经历,自然被划入“黑五类”行列,1958年被打成“右派”。他的儿子们取名“爱国”、“爱民”等,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但政治运动中,却被人为地演绎成了“爱国民党”之类。于是,在后来的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的命运就注定了必将充满坎坷与悲惨。历次运动都把他当成斗争的对象。批斗,游街,扫街,劳动改造,李老师吃尽了苦头,直到70年代末才得以“平反”,整整度过了20年的“右派”生涯。李老师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在当时就是很有文化的“先生”了。教我的时候,是刚刚落实政策,被安排到学校当了老师,并担任村里小学的校长。人们叫他“和尚”,实际是老年人的误解。
   再后来,听村里老人讲,他“落实政策”刚一年就去世了。人们说起他的语气,都充满着惋惜之情。这种感觉一直压在我的心头。二十年的苦难都熬过来了,却不能享受一年的好日子。俗语说,“没有受不了的罪,却有享不了的福。”李老师的经历,多么相似。有时我想,人在苦难的时候,即使身处逆境,往往有坚强的支柱,那就是对未来充满的信心,等待着历史给他一个“说法”,这样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一个人活下去的勇气。一旦冤屈申昭,就失去了精神的寄托,人往往也就坚持不住而失去了生命……
   这些断断续续的想法,如飘忽不定的思绪,长久地在我的脑海里飘来飘去,就像时刻督促我应该写点什么。但愿此文能表达我对这位受尽苦难的善良老人的怀念!
  
   (二)“老婆”
   “老婆”是个人名。是一个男人的名字。并且是一个嘲巴男人的名字。换句话说,一个嘲巴男人叫老婆。
   在老家,傻子被叫作嘲巴。叫“老婆”的男人是真的傻子,不是像雷锋那样被人“称为”傻子的“傻子”。
   “老婆”和我是同村。家相距二三百米,也称得上是邻居,虽然不是毗邻。我只知道他姓陈,但不知道叫什么,因为没人叫他的真正名字。提到他时,都说“老婆”。我小的时候,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这样叫他,大了以后,逐渐明白他的乳名叫“老婆”。由于他是嘲巴,也就没人再那么认真地叫他的学名了。现在想来,起这样的名字,可能是因了民族的传统:起个贫贱的名字,或是男人女名,养起来泼辣,健康,长命,好养活的意思,就像很多人叫“狗剩”、“石头”之类。
   记得他时,我还小。最常见到的是“老婆”张着大嘴,笑呵呵地看着小孩玩游戏。他身材高大,总穿着一身灰色的衣裳。他总是凑到小孩旁边玩,开始时,看见他就害怕,总以为嘲巴就是坏人,会时不时地打骂小孩,因此躲得远远的。时间一长,从未见过他打人的情景,反而见他对待小孩都是笑嘻嘻的模样,比一般人还好,虽然嘴边常流着斜涎。仔细观察,并不可怕,时间长了也就不再害怕,反而觉得他挺友好。我慢慢大了,“老婆”也就渐渐见老。我到外地上学后,见到他的机会变少,后来回家就听说“老婆”死了。常听村里人说起他,总是怜悯的语气,这也是山村民风淳朴的表现,总是对人示以友好可怜的态度,哪怕是对待一个“嘲巴”!
   等到我有时回家,偶尔上坡的时候,经过山后的羊肠小道,就看见路边山地里有一个小小的土堆,得知这就是“老婆”最后的归宿。这个在世界上活了40多年的男人,如今静静地躺在这里,不知寂静中还会不会继续被称为“嘲巴”?
   不知怎么,想起“老婆”,我总是联想到一般人对待傻子的态度。人们往往嘲笑他们的傻气,总以自己聪明而窃喜。我就想,会不会从“傻子”们的眼里,正表达着对世人的嘲弄。熙来攘往的名利客,你争我夺的是非场,古往今来,多少人为此奔波,为之忙碌而不能自拔,甚至还沾沾自喜!或许在“傻子”们冷眼观来,世人反而显得多么可怜,可悲,可笑!但人们自己却不觉知。这时,我就不再认为他们是嘲巴,而应该称之为智者!嘲巴自有嘲巴的乐趣,他们无忧无虑,与世无争,既无害人之心,亦无防人之意。这也是一种境界。
  
   (三)李家
   本村李姓,爷爷行医,挣钱置地,成为村中大户。一九四七年土改时,遂划为地主,被土改,被批斗。
   爹爹识字,偷偷记录了谁家分了他的房,谁家分了他的地。等到从家中搜出了“变天账”,在当时的环境中,这还了得!于是父亲被枪毙。
   文革中,他,不知哪来的钱,竟买到了一个小收音机。在那段特殊年代里,以阶级斗争为纲,有人举报,这个“狗崽子”,竟然偷听敌台!
   于是,又被批斗,接受改造。如此一来,惟有唯唯诺诺应事,夹起尾巴做人。久而久之,形成了近乎傻的样子。言谈举止,为人办事,都与常人不同。以至于光棍一人,艰难度日。
   多年来,村里人见其可怜,给他吃物,亦不敢要。你若固执地给他,他更固执地不要。你将东西扔到地上,口里说:“这东西坏了,我不稀要,扔掉算了……”
   他见你真的弃之不要,这才捡起来,口里嘟囔着:“扔了可惜,扔了可惜。你不要,我要了吧。”拾起来或吃,或用。善良的乡亲只能用这种办法接济他,令人感慨不已。
   由于没有女人做饭,自己又不会做,只能用现成的粮食换馒头吃。一般人换干粮,都是吃一次换一次,他却不,而是一次换一箢子,吃不完就馊了。邻人劝他,他仍转不过弯来。说:“换少了,呆秤!”收获的粮食,舍不得晾晒,怕晒干了折分量,结果粮食都霉烂了。
   我很是感慨,时代能成就一个人,也同样能毁掉一个人。平民百姓在历史面前,确实是一介草民,历次大的运动,个人显得多么无能为力。最近回家,听父亲讲这人已经去世,一个在山村曾经辉煌的家族随着历史的烟云渐渐淡去。“富不过三代,”感叹之余,我更感到惋惜:“瞎了这一家人,也可惜了他爷爷的医术!”
  
   (四)荣金
   他实在不该是这样的结局!
   麦熟时节,回老家帮助父母收割小麦。在枯黄的麦田里,多了一座新的坟茔。疑惑间,询问才得知是荣金去世了。惋惜之情油然而生,童时伙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犹在眼前。
   荣金是家族中的侄子,论辈分称我叔叔,年龄却比我大几岁。他从小生性聪明,体壮胆大,是儿童时代我们当之无愧的孩子头。打小领着我们游戏,玩耍,直到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乡里当了老师。工作勤恳,成绩卓著,再到结婚生子,妻贤子秀,生活之路幸福顺畅。这在小山村里看来,也着实令人羡慕!
   然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实在是不该发生的意外让他生了病,身体状况受到影响。
   一年的秋天,荣金到岳母家帮助收秋。晚上9点多钟,从岳母家归来,走山间小路,要经过村东头的玉米地。玉米还未收割。路边的地里有一座孤坟,被四周的玉米秸秆环绕着。
   凄惨的月光下,荣金急促地走着。到了那片玉米地边,忽然,旁边的凸坟旁呼的站起一个人,身穿蓑衣,头戴苇笠,直直地立在哪里。
   “谁?”荣金本能地问道。
   那人不作声。
   荣金又问了一声:“谁?”
   还是没回答……
   “哎呀!”
   荣金惊叫一声,狂奔进村……
   受了那次惊吓,荣金得了病,可能是医学上说的“癫痫病”。虽然事后得知那人就是村里的一个老头,是在看护自己地里的棒子,突然站起来也只是以为有人要偷他的玉米。但事已无补,荣金的身体已经受到了损伤。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那时当地治疗癫痫病的医院还很少。听说山西有个专科医院,他父亲带他到山西去治疗。没想到在火车上又碰到了“车匪路霸”。
   他们乘坐的车厢两头被一伙人截住,用刀逼着挨个抢劫旅客的钱财。看到无人幸免,他父亲主动对劫匪说明情况:
   “我们是从山东来看病的,听说你们这里有一个癫痫病医院,我领着孩子慕名来治,”他父亲指着荣金说,“我们只带着1000块钱,给你们200块,剩下的钱给我们留下看病行不行?”
   本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没想到劫匪听了以后,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我们这里真的有这个医院,就在前面,”劫匪看看荣金,知道没有骗他,说,“你们这点钱不够我们塞牙缝的!不要你们的钱。到站以后,专门派人送你们去医院!”
   下火车后,还真的有人让他们上车。劫匪的车哪敢坐呀,谁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可不坐也不让,只得硬着头皮上车,走一步说一步吧。劫匪一直把爷俩送到医院前。这才放下心来,看来不是想害他们的。父亲稳稳神,再次拿出钱来给他们,“你们买条烟抽,就算给你们车票吧!”
   劫匪挥挥手,“不要!”然后扬长而去。
   我回老家时听到这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实在不敢相信。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盗亦有道”吧。
   经过多方治疗,荣金的病情大有好转。慢慢地已经能够继续给学生上课,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没想到后来仍出现了意外的事情。周末,荣金到家乡的山上游玩,不小心从崖头上摔了下去,据说曾经被挂在悬崖的树上,由于山上无人解救,最终还是掉下来不幸去世了……
   想到荣金的不幸遭遇,就不由不想起小时候的事情,那时的他多么健康快乐!他是有名的“孩子王”,特别喜欢玩,摸鱼,打鸟,掀蝎子,都是一把好手。他还学习好,经常给我们传授学习经验。我清楚地记着考学复习时,他曾对我说过:“每天学习的知识要像演电影一样放一遍,坚持下来就忘不了了!”我一直按照他说的去做,效果确实好。他从小身体棒,力气大,听说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运动会上曾创下铅球记录。就是这样一条硬汉子,我怎么也不相信真的就没了……
   听说荣金死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副望远镜。或许他是想投入大山的怀抱,也许是要到山谷间翱翔,再不就是他从望远镜里看见了对面悬崖间的一处风景,而想去探寻?所以我一直认为,他是无意中掉下去的。因为我知道,他对生命有着无限的眷恋和热爱!
   据说,师范的铅球记录至今仍无人破……
  
  

共 511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曾经的乡亲》一篇来自心海深处的回忆性散文。文章用沉稳的笔触给我们带来了四个栩栩如生地人物形象:“和尚”不是真的和尚,他是我的一位老师——小学时的老师的绰号。名字我不记得,只隐隐约约知道他姓李。听村里老人讲,他“落实政策”刚一年就去世了。人们说起他的语气,都充满着惋惜之情。这种感觉一直压在我的心头。二十年的苦难都熬过来了,却不能享受一年的好日子。“老婆”是个人名。是一个男人的名字。并且是一个嘲巴男人的名字。换句话说,一个嘲巴男人叫老婆。我有时回家,偶尔上坡的时候,经过山后的羊肠小道,就看见路边山地里有一个小小的土堆,得知这就是“老婆”最后的归宿。李家,多年来,村里人见其可怜,给他吃物,亦不敢要。你若固执地给他,他更固执地不要。你将东西扔到地上,口里说:“这东西坏了,我不稀要,扔掉算了……”而荣金他实在不该是这样的结局:受了惊吓,荣金得了病,可能是医学上说的“癫痫病”。虽然事后得知那人就是村里的一个老头,是在看护自己地里的棒子,突然站起来也只是以为有人要偷他的玉米。但事已无补,荣金的身体已经受到了损伤。散文情感沉稳,笔墨流畅,字里行间携带着惋惜之情和同情之心,笔力不凡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雨春】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12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春        2014-01-19 14:16:54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2 楼        文友:雨春        2014-01-19 14:19:01
  心海深处的记忆,充满情感的文字,值得欣赏!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3 楼        文友:雨春        2014-01-19 14:19:49
  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4 楼        文友:江山水墨        2014-01-19 20:22:47
  欣赏佳作!
祖籍江南,军垦二代;喜欢胡杨,喜欢雪山,喜欢沙漠......
5 楼        文友:雨春        2014-01-21 10:21:17
   恭喜你佳作成精!心灵因你而更精彩!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