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绿野赏析】文秀哲思,禅心飞跃

精品 【绿野赏析】文秀哲思,禅心飞跃 ——读蔡飞跃散文集《绿叶菩提》暨采访蔡飞跃老师


作者:烟波放钓 进士,7151.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3发表时间:2014-01-21 07:07:31

【绿野赏析】文秀哲思,禅心飞跃
   一、文秀哲思,禅心飞跃
   读蔡飞跃散文集《绿叶菩提》暨采访蔡飞跃老师
   “如果这世间真的有轮回,我绝不会排斥老一代的见解。不以标新立异而欺世,不以时尚而负担。谦恭地把老一代对事物的判断当做生命的灯盏,永远高悬在人生旅途上,让它照耀我背负理想智慧的行囊,越过失意的沟坎,悲伤的浅滩,登上一级高过一级的人生台阶……”这一段话是蔡飞跃老师在他的散文《如果这时间真的有轮回》中的一段话,通过这段话可以感觉出蔡老师的为人和他的文章一样,谦恭、低调、随和、亲切,在质朴的言谈中将睿智的思想隐于字里行间,使读者在其朴实的语言里领悟着人生的真谛。读蔡老师的文章,纯净,简洁而隽永。就如《白莲寺问茶》,这“问”字,给人的就是一种非常平易的感觉,全然不像一个散文大家,更像一个虚心的智者,正因为他的这种旷达心态,所以读他的散文过程,就好像在聆听一位见识广博又和蔼可亲的长者在谈话,他的朴实谦逊,实际上已将充满智慧的思想隐于无形。
   “世界上绝不缺少美的事物,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蔡老师的慧眼总能从寻常可见的生活状态或者事物中去捕捉到深具内涵的不平凡,如“春饼不能摊大,问题在于单薄;蛋糕可以做大,优势在于厚度”,这是老师一次坐公交车的寻常经历,通过路见城市的变化而得出的感慨。这样的文字在他的散文中比比皆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凝炼后形成自己独树风格的语言表达出来,以启迪人的思想、净化灵魂,感觉犹如一缕清风吹拂,一泓清泉淌过心房。
   这样的感觉在《绿叶菩提》这一辑中随处可见,他从字里行间只所流露出来的佛学哲理,他把充满智慧的佛家哲学情怀引用到散文中来,在他的散文作品中,处处均可见到佛与禅的踪影。我不知道蔡老师是不是佛家信徒,但我知道学建筑出身的他特别喜欢走访古居,特别是古建筑风格最浓的寺庙佛堂,在走访中不免与僧人谈禅,久而久之,这些充满着生命和谐之音和智慧的佛家哲学在无形中影响了他,这一些都直接地反映到他的散文作品中,如“人生无常,如意不如意就像菩提花也有隐蔽来去。人生的序曲是几阵啼哭,人生的落幕是一声叹息。智者顺理而行,愚者逆理而动……”、“树上不小心跌落一片树叶,这片面朝上的菩提叶蕴含着生死轮回的妙谛。”如这样的妙音通过他的散文透着禅心,从蔡老师的作品中透出老师对佛与禅的深刻理解。在充满了佛理禅心的文章中,轻描淡写几句就能给人于不少人生的感动和启迪,他的这些说理,都是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然后再去给其他人以启迪。在这些佛学禅理的影响下,发表了大量有关于此的文章,如《绿叶菩提》、《给心灵留一点距离》、《烛照性灵的初光》、《村野韶光》等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用各种方式展现了佛与禅的魅力,在那淡淡的叙述中让人感到他所要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或谈自己的走访,或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他将禅的机锋与日常生活悟为一体。
   在《绿叶菩提》一书中,蔡飞跃老师将佛理与诗意浸透到感悟中,寓情于物,情景交融,抽象与具体,历史与当世,都在文中结合到了非常的完美。特别是在“飘绿的脚印”与“壶边的茗烟”。我喜欢品茶,也喜欢寻幽探秘,所以在收到蔡老师赠送的三本散文集中,我一下子就先被《绿叶菩提》吸引住,特别是开篇第一文《白莲寺问茶》,文中语言优美如斯:“铁观音之色,如绿榕如梦痕;铁观音之韵,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文章读完,仿佛人亦跟随而去,在古趣盎然的白莲寺里,盘坐在绿荫蓊郁的榕树下听法师说禅,于是心静如水。
   如果说,《绿叶菩提》中第一辑“飘绿的脚印”更多起笔于对名山古寺的探访,除了前面提到的《白莲寺问茶》,还有《白莲寺晨步》、《石船山》、《旧照里的天心洞》等等,文章以老师的亲身走访,从对古寺历史的探究,乃至从中最后得到的感悟,就如文章连续提到的“白莲寺”,此寺因“沈佺期在白莲寺聚众造反”的真实事件而闻名。他在《白莲寺问茶》中对这段历史事件如此感慨:“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成了反清复明的一个震撼人心的段落,如凝固的弦律,感天动地。昔日聚义的盛况早已雨打风吹去,仅留下一串回忆,只有在不经意间扑入眼帘的沈公‘栓马石’,才让人感受到这是一段被岁月湮没的古寺风流。”文章没有过多地去对历史往事就行评点,而是以一种荣辱皆有因、前尘往事化青烟,尽成因果,这正是佛家深修的境界吗?蔡老师的文章不浮于表象,而是透过表面继续深入思考,将现实生活与佛家的禅悟,道出自己的感想,最后又回归现实,“没有人打扰,草无忧无虑地生,树无所顾忌的长,碧绿着我的心情。外面的手机很精彩,人很容易迷失,但如果心有所系,便能气定若闲。”这正是蔡飞跃老师的禅悟。
   读完了这本《绿叶菩提》,合上书,此时已是更深夜静了,从窗口望去,皓月当空,我审视起素日里自己的那些烦忧,发现往往不过是纠缠个人的是非成败名利欲望,有什么值得计较呢?人生苦短,珍惜尚恐不及,何苦自寻烦忧?“感激、感恩,珍惜、慈悲!”这是我从蔡飞跃老师的这些文章中感悟出体味到的,而这一些,恰恰是一颗禅心的内涵,诚如老师所言:“顺其自然把握人生机遇,正是对旷达人生的皈依。”禅不在深山,也不在寺院,正所谓一花一世界!禅意栖居于人的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在诗意地欢唱,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浮躁中淡定下来,在智慧的引导下,慢慢地从身边的平常中去倾听禅与心的对话。
   老师的文章虽离不开烟雨红尘,但所表现出来的空灵脱俗已掠过尘世的浮华,以简单的句子、平稳语调、充满佛家哲心的思想去书写人生,所以总平添了几分飘逸,也平添了一份禅心,把人一种豁达的胸怀气度通过文字,让人从中读出一种真爱,一种平凡,一种幸福,一种感觉,一份禅意,让心在浮躁的尘世中变得宁静、淡定。
  
   二、访谈录:
   一个热心的文化传播者
  
   ——访著名散文作家、泉州市作协副主席、丰泽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蔡飞跃先生
  
   蔡飞跃先生,1958年出生于福建南安水头镇,现居泉州古城,高级工程师,1984年至1985年因公赴非洲贝宁共和国援建棉纺织厂;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散文诗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泉州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丰泽区文联副主席,丰泽区作协主席。主编《刺桐花读书报》,执行主编《作家笔下的丰泽》和文学季刊《丰泽文学》。《散文百家》、《福建文学》、《散文选刊》、《美文》分别推介作者的散文小辑。《散文海外版》、《都市文萃》转载过作者的作品。8次选入漓江出版社《中国年度最佳散文》,6次选入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精短美文100篇》和《中国散文诗精选》等书,散文《熏沐在宋元大港岸上》荣登2006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已出版散文集《紫陌行吟》、《红尘笛韵》、《白园滋味》、《绿叶菩提》等四部,四次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散文诗《非洲热风吹皱我的心湖》等四章选入河南文艺出版社《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
   与蔡飞跃先生对话,你能感受到一种由朴实敦厚带来的感动,他的语言,于朴实无华中闪烁着智慧;脸上的表情,于安静从容中显示着波澜不惊。作为一个在文学创作上已经取得相当成就的散文作家,他的为人却相当的低调,谦和和宽容、在相处的时候总能让人感到莫名的亲切,那是一种被都市人急功近利的浮躁所湮灭了的朴素之美。在中国文化义工走进革命老区百县文化公益行泉州站即将逐步展开之际,作为中国文化义工网的记者,我领命前去采访丰泽区作协的蔡飞跃主席。
  
   今年是丰泽区作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作为丰泽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的您在这个时刻有什么感受?
   蔡飞跃: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世界文化的多元性,2013年8月26日,泉州从苏州、西安等10个入围名城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元寺有一副对联这样说:“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由此可见泉州历史文化的深厚。丰泽区虽然是建区才16年,但它是泉州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主港后渚港也在今日的丰泽区。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地域文化的建设方面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紧紧抓住带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发挥文联和作协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文化交流,激发出丰泽区文化的区域竞争力,扩大了丰泽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丰泽区作家协会在成立后经过十年来的努力和积累,可以说在本市各县(市、区)作家协会中活力最强的协会之一,特别是“丰泽区散文作家群”不仅仅在本市、本省已渐露头角,就是在国内散文圈内也小有名气,中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先生在贺信中对丰泽区作协成立十周年来的成就给予了肯定,对丰泽区作协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和期望。这十年来的成就离不开协会会员的齐心协力,更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鼎力支持,就像泉州市文联原副主席、市作协名誉主席陈志泽先生所说的,区委、区政府把最有能力的干部派到了文联来,所以丰泽区作协才会有今天这样生机勃勃的大好景象。
  
   我们常说,一个群体的发展和团结与否,常常是与领头人有着离不开的关系,作为丰泽区作协的领头人,你是怎样起到这个作用的?
   蔡飞跃:如果说完全没有关系,那我说的是假话。比如中国文化义工这个组织,紫秋主席也是付出很多的心血,我作为丰泽区作协的负责人,对于怎样将这支队伍带好,我是有所考虑的。说来,在我上任之初,我就已经将自己与这个集体紧紧地绑在一起了。在这十年里,我们作协上下一心,外引内联,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脉,通过与国内外较具影响力的报刊和名家搞好对接,通过组织与邀请各地作家来交流和采风,建立各种创作基地,通过召开地域文化研讨会,举行读书会,通过各种会刊、报刊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培训,立足于丰泽,从本土文化入手,通过各种征文活动对进行本地历史和现实的题材进行研究和发掘,像前不久才开展的“魅力丰泽、美丽社区”和“追寻海丝起点史迹,打造丰泽文化品牌”等等,这一些活动对活跃作协的创作氛围都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谦逊地笑笑说)而我个人承担起的也就是一个协会负责人应该肩负起的责任而已,这没有什么,不值一提。
  
   据了解,您的散文和散文诗创作,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您在散文这块园地已辛勤耕耘了将近30年了。请问您的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大体分几个阶段?在创作风格上有何不同?
   蔡飞跃:我是学建筑的,目前还在建筑行业讨生活,我的文学创作大体上可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我赴非洲贝宁共和国援建纺织厂,那是我的散文创作的摸索阶段,90年代中期,逐渐吸纳现代手法,作品技巧有所提高,算是一个过渡阶段。90年代后期,我的创作慢慢的逐步有了自己的风格,因为吸取了“人文思想的光辉”,作品的骨骼才坚硬起来。我主要写散文,偶尔也写一些散文诗,但都还没有真正入门。可以说,现代意识和现代技巧的双向充实,促成了我的散文和散文诗的成长,这也许是我近30年文学创作之路最概括的一个总结。
  
   您是一个传统的纯文学作家,对现在的网络文学您持什么样的态度?现在的网络文学与传统的纯文学,您有什么看法?
   蔡飞跃:首先,网络文学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尽管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但这并不会影响到网络文学的兴盛。虽然很多传统作家对网络文学有所抵触,但这也只是一个认识的阶段。我认为,网络不是衡量文学的尺度,它是一个载体。在我们的历史上,文学的载体就已经改变过了很多次,从最早的绳子、石头、竹简、锦帛、纸,到现在的网络。载体可以变来变去,但文学的精神和品质是不变的。网络的最大特点是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充分参与进来,让写作获得了自由。网络文学不乏好作品,许多网络文学经出版社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当然,事物都具有双面性的,有好的一面,就有不足的一面,网络文学也是这样,它因为众多的爱好者参与进来而兴盛,却也因为入门太容易,从而导致一些网络文学粗糙、质量不高,一些网络写手只图作品数量,在写作上不去珍惜文字,不去字斟句酌,这种随意的写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
   特别是一些写手为求迎合某些大众的口味,作品中充斥着暴力、黄色等等灰暗面,对社会、对读者起不到积极引导的作用。网络作家也是作家,一个作家最重要的还是要凭良心。良心是什么?是人的内心对人间是非所作出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它不仅具有道德方面的含义,更具有良知、良能等人性方面的含义。所以,不论传统作家,还是网络作家,我认为都要做到具有诚实和社会公德心。这些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去开展却不容易。一位伟人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被制约的一种动物。因此,作家们在进行创作时就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扰,一旦妥协就会脱离“诚实”的轨道,随波逐流。
  
   对“中国文化义工走进革命老区百县文化公益行”这一文化活动,您是怎么样看待的?
   蔡飞跃:我了解“中国文化义工走进革命老区百县文化公益行”这个公益活动是丰泽区作协会员杨新榕的介绍中得知的,从他带来的“天津蓟县的启动仪式”视频和其它资料上,通过紫秋主席(紫色女人)让我明白了“中国文化义工”“自发、自愿、自费”的原则,我没有想到作为一个女人,她有这么了不起的志愿,有这么博大的胸怀与大爱。我想,领头人如此,那么她所带领的这支团队必然也是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具有奉献精神的队伍。现在的这个时代,现在的很多人在为人处世中往往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去回报,更别说去奉献了。所以,“中国文化义工”致力于传播大众文化的作为与我的初衷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去获取人生的价值和快乐!“中国文化义工走进革命老区百县文化公益行”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文化公益活动,它既给老区带去了文化的精神食粮,也宣传了老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中国文化义工”这个公益的网络组织开展的这个公益活动,我是很关注的,这项为老区“求美、求知、求乐”文化需求而开展的文化公益活动活动,主题鲜明、贴近老区群众文化生活,这是符合党在老区工作的原则方针的。“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曾经是附在老区的一个“文化痼疾”。为此,走进革命老区,援建“爱心书屋”,这是一件“文化惠民”的公益活动,对提升老区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您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作家,更是一个热心于文化传播的长者,我们邀请您出任中国文化义工的文化顾问,与“中国文化义工”联手,共同致力于大众传统文化的传播,您愿意吗?
   蔡飞跃:任何对净化社会风气,宣扬道德风尚的行为我都是认可的,并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参与。我称不上德才兼备,也达不到顾问的“阅历”和标准,但我愿意在今后,“中国文化义工”走革命老区的时候,尽我的能力一同去为老区人民做点什么。
  
   采访回来后,我还一直回味着与蔡老师的这一席深谈,他是一个热心的文化传播者,为了传统文学后继有人,不遗余力挖掘新人、培养新人,据我了解,在他的推荐下,丰泽区作协接纳了许多文化青年,并在他的扶持下不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这样的一个德艺双馨的老师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敬重、去追随、去学习!
  

共 609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 在《绿叶菩提》一书中,蔡飞跃老师将佛理与诗意浸透到感悟中,寓情于物,情景交融,抽象与具体,历史与当世,都在文中结合到了非常的完美。特别是在“飘绿的脚印”与“壶边的茗烟”。文章对蔡老先生的绿叶菩提艺术进行了综合性的解析,其中心思想是老人家还有一泓平淡如水,这厮这里的情怀,凡是看得开,随机缘而动,不可逆势而转。凡是看它的根本,不可浮华只看表面现象。文章紧紧抓住主题,同时解析其他。如文字的美妙,语言的谐永,哲思哲理的情怀等等。解析文章本身也是文字娴熟,语言简练,主脉清晰。访谈录,围绕主题不离其中。开头便是对当前文化名城的看法,作家协会的团结,散文散文诗的看法,网络文学的发展等等问题进行了交谈。访谈亲切和谐,畅谈如流。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对我们广大读者也起到良好的教益作用。推荐阅读好文章。问好烟波弟弟。【编辑秋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122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飘零        2014-01-21 12:46:09
  这是一篇作者对蔡飞跃老师的散文集《绿野菩提》一文的赏析和暨采访蔡飞跃老师的纪实。文章解析脉络清晰,语言优美简练。采访围绕对当前文化名城的看法,网络文学,对散文和散文诗看法等,主题突出!欣赏美文,问好烟波弟!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1-21 15:26:54
  此篇文章评析条理清晰,语言优美历练。欣赏美文,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