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北】黄土坑往事拾零(四)“小喇叭”轶事(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黄土坑往事拾零(四)“小喇叭”轶事(散文)


作者:天之骄 秀才,106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7发表时间:2014-01-25 11:13:12

“小广播”是黄土坑边住的老杨太太的外号。叫她老杨太太,其实也不太准确。那个年代的人显老,吃、穿都不好,天天干农活,风吹雨淋日头晒,又没有条件讲究皮肤护理,加上结婚早,四十多岁就满脸皱纹,孙男孙女一大帮,在我们年轻人的眼里就是老太太了。老杨太太嘴好说,是村里有名的义务信息员,谁家的事,她都知道,黄土坑是她新闻发布会的地点,因为这里春夏秋都是人们聚堆、干活的地方。大家给她起个外号叫“小广播”。
   “大喇叭”当时是我们村支部书记。他姓郭,是个地地道道的大老粗干部。在“土改”时期入的党。他大字不识一萝筐,一个心眼是坚持原则,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他自己总结过:跟着党,他当上了村干部;跟着党,他说上媳妇。他长的没有象模象样的,可是,媳妇特别漂亮。村里老一辈的人都知道他老婆是怎么来的,土改斗地主那阵子,他打地主最积极,把一个老地主打告饶了,哀求地对他说,把我小姨子给你当老婆吧。他一分钱没有花,娶上了一个白白胖胖的俊媳妇;跟着党,他有饭吃,大炼钢铁的年代,他把自己家的锅砸了炼钢铁,全家人到队里大食堂吃集体伙食;社教开始后,他跟着党,斗走资派,当上了村书记。由于他经常在村里大喇叭里讲话,大家都叫他“大喇叭”。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问,他们两个人和“黄土坑”有什么关系啊?怎么能扯一块去?别急,听笔者慢慢道来。
   “小广播”老杨太太,是“黄土坑”的常客。一个是她家离“黄土坑”近,来去都方便。另一个是她可以让大家听她讲自己掌握的信息。特别是夏天,天火辣辣的热,“黄土坑”边有几棵大榆树,长的又高又大,是纳凉好地方。她叨着自卷“喇叭筒”烟,在大树下一坐,脱坯或者拉土的人就围过来,听她演讲最近南北屯和本屯的新闻。“小广播”的演讲,人越多讲越来。——讲老赵家儿子说媳妇了,说老梁家猪下崽子了。——讲昨天晚上,谭二木匠喝多了,上人家小媳妇炕了。——说陈大姑娘结婚不让老爷们碰了。讲谁家晚上的“音乐”好听了。别看她没有文化,讲话嘴特别“溜”,多少人都能被她吸引住。她到“黄土坑”了,大家少干不少活。靠张嘴,她当过村妇女主任,和郭“大喇叭”共过事。这一段光荣的历史她也没少“白话”。她最善长的就是讲男女之间的私生活的事,那时候农村太封闭,太封建,所以大人小孩都愿意听。特别是村领导的绯闻,她传的神乎其神,好像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一样。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农村首先进行的是“破四旧”“立四新”,然后开始揪走资派。走资派被斗下台,“大喇叭”当上了支部书记,他根红苗正,是响当当的造反派,是村里最有影响的人物,说话好使。文化大革命是群众运动,村民说揪谁,就给谁戴上纸帽子游街。“小广播”老杨太太嘴好说,好传瞎话,当然得罪不少人。有人写出来大字报要揪斗她,说她和现在的支部书记“大喇叭”有“事”。纸帽子都做好了,“破鞋”也准备好了,就等明天开批斗会游街。“小广播”这下子可闹死心死了,坐不稳,站不安的。她怎么广播自己清白也说不明白。她又到“黄土坑”来了,准备当着众人的面表白一下自己。快吃晚饭的时候,电线杆上的大喇叭有音了,先是东方红乐曲,然后是毛主席语录。过了一会儿,支部书记郭“大喇叭”开始讲话。他一搭音,大家都知道是他,他有点口吃,再加上没有文化,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
   郭“大喇叭”开始说了:“刚才,我…我…听王二楞说,明天…要开批斗会,批判谁…谁…,就是“黄土坑”坑边住的“小广播”……“小广播”……”
   “小广播”老杨太太一听顿时傻了眼,马上断电,不广播了。
   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又继续说:“小广播”嘛……这个女…人,我了解…了解…,土改的时候,是咱们村…的最打眼的姑娘…姑娘…。那个时候,我是…民兵连…长,她是妇女主任……我们在一起干过…”
   电线杆上的大喇叭筒说到这里,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没有声了。
   “小广播”老杨太太指着喇叭:“你说啊?……你说啊?……”。她急得直跺脚。
   “…..工作”过了一分多钟的时侯,大喇叭才响:“工作…”两个字才蹦出来。
   “对于“小广播”…这个人,我…最了…解,我知道……她的底,她也知道…我的根…。我们在生产队的更房里还脱过……”
   “大喇叭”又卡壳了,没有了声音。“小广播”可气蒙了,骂开了:“我跟你干过什么,我和你脱过……?我上大队非挠死你不可。“小广播”刚要走,广播又响了:…脱过玉米……
   “小广播”这个骂啊:你他妈的“大喇叭”啊,你这说话比我生孩子都费劲啊。你颠三倒四,没有事也让人弄出事来。
   郭“大喇叭”最后说:“……所以嘛,你们斗“小广播”,我不同意。人家…清清…白白…的。我是代表……党…说的。”
   “大喇叭”救了“小广播”,成为了一段茶余饭后的佳话。
   “小广播”一屁股坐在地上,自言自语:你啊,就这一句话还是人话。
   从此以后,“小广播”就很少广播了。“大喇叭”由于工作上不胜任也被免了职。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绿了农村的大地。我再一次回村之后,郭“大喇叭”当上了豆腐匠,自己做豆腐卖。因为,党再也没有发动运动。
   “小广播”老杨太太还是在“黄土坑”广播。虽然她的声音有些苍老,大家还是愿意听她“白话”。她也很少讲东家长,西家短。“白话”的是勤劳致富的信息。
   时代在变,黄土坑边的人也在变,这就是我的土里土气乡亲啊!
  

共 21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浓朴的乡村小说,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独具匠心,首先从题目上即可看出作者重在写“小广播”的殊人之处,开篇提携,统摄全文,渲染气氛,作者把握了小说里鲜明的人物个性,用大量的语言、心理、神态和对话刻画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典型的乡村人物,其次在“小广播”同“大喇叭”曲折起伏的故事和矛盾中折射出五六十年代人们率真纯朴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转型后人物整体面貌的辗转。整篇文章充满对于人生的隐忍和最后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用乡土文学去记忆那些被历史描摹的人和事,很有意义。作者文字亲切自然、叙述通俗晓畅,用醒目的时代烙印去书写浓烈的生活气息这正是地域文学所反应和倡导的。感谢作者赐稿东北。推荐!祝福!【东北风情编辑:明天过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天过后        2014-01-25 11:23:28
  作者你好,我觉得这篇文章更倾向于小说。望交流!祝福!
人生没绯闻, 生活真郁闷!
回复1 楼        文友:天之骄        2014-01-25 12:08:02
  感谢文友的编辑与点评,见解独到,文思敏捷,笔犀词美,欣赏你的风格。说的很对,原来是一篇很长的小说,入散文集子动了一下,成为今天这样的稿子。辛苦了,祝你周末快乐。
2 楼        文友:呼兰河        2014-01-26 10:44:29
  欣赏美文 , 黄土坑的趣事多多。作者笔下的故事更多。把乡下的人文趣事都用丰富的语言展现在读者面前了。学习 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天之骄        2014-01-26 11:56:25
  祝你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