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杨柳】写景 抒情 语言(杂文)

编辑推荐 【杨柳】写景 抒情 语言(杂文)


作者:香篝水沉销 秀才,1541.1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20发表时间:2014-01-27 16:12:21
摘要:谈写景、抒情的方法和语言的特点,另附例文分析和“的、地、得”的用法。

一、谈写景
   写景也就是对景物的描写。这方面的理论文章已经很多了。我再写,有点画蛇添足。但看了网上的一些文章后,我觉得还有写的必要。如果能让读者从中学到一点半点,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先说说怎么选景。首先是依据中心,也就是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景物。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不在于表现景,而在于表现人物的感情,也就是用景物来衬托心情。这也有两种方式:正衬和反衬。比如你高兴时就选择能表现心情愉快的景物,烦恼时选择能表现心情低落的景物。这是正衬。但有时候,心情好时,看到什么都高兴。所以枯黄的衰草,飘落的秋叶一样能表现心里高兴。而情绪低落时,即使看到美景也高兴不起来。如《长恨歌》中:“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山青水碧,景色再美好,也无法安慰失去贵妃的痛苦。这就是反衬。
   选景要注意景物的代表性。什么是“代表性”?比如人太多,不能同时都出现,就选几个代表。比如人大代表,各行各业的都有。你不能只选这一行的,不选那一行的。不然人家也有意见。选景也是这样。所有的景物可分成两大类: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有生命的有植物、动物和人。一般不说人,那么可选的就有植物、动物。(其实也离不了人)这样,就可以把景物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无生命的事物。选景时就要兼顾这三类。假如你漏掉一类,如果它们会说话,一定会提意见:“主人,为什么写了别的景物,却不写我啊?”
   既然要有代表性,你就不能在某一类上写得太多,除非你要重点表现这一方面。
   另外,选景还要注意季节和环境的特点。春天与夏天不一样,白天与夜晚也不一样。同一个地点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也不一样,等等。
   下面看李白的一首短诗《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表达的中心是思念远方的妻子,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地点似乎是树林或院外。
   选取的景物:风、月(无生命的),落叶(植物),寒鸦(动物)。三种都有。
   再看《西厢记》中的名段: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表达的中心是张生和崔莺莺送别时难分难舍的痛苦心情。季节也是秋天。时间是早晨,地点是树林。
   选取的景物:碧云、天空、西风、霜(无生命的),黄花(植物),大雁(动物)
   再看现代白话文。《少年闰土》第一段中写到的景物:天空、圆月、沙地(无生命的),西瓜(植物),猹(动物)。
   例子也不需要再多举了。读者自己也可以找些文章来对照。
   景物选好了,怎么写呢?至少要注意两点:一是写出特点,二是新颖。“特点”就是这个景与其它景的不同点。比如“碧云天”中“碧”就是云的特点,“碧云”也是天的特点。“金黄的圆月”中“金黄”是月的颜色的特点,“圆”是月的形状的特点。“新颖”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别人写了多遍的,虽然好,也不必再写了。如“河水清的像一面镜子”。好是好,但不知有多少人写过了。你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河水里倒映着白云的影子。既写出了河水的清,也有了新意。
   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能表达感情,前面说过,这儿不再详细叙述了。
   景物选好了,还必须按顺序写出来。方法很多,比如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由近及远(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等等。
   古人写诗文,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推远拉近再推远。也就是先由近及远,然后由远及近,最后再由近及远。这样往返两趟。在这个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如“拉近推远”,“拉近推远再拉近”。
   下面我们从具体例子上看一下:
   诉衷情近(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
   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
   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诗人伫立江楼,先远望水光山色,再近一点是“断桥幽径”,更近处是渔家人的烟火。这是“拉近”。下阕“残阳里,默默朱阑静倚。”写残阳是“推远”,写“朱阑”再次“拉近”。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呢?写远是为了境界的开阔,用来衬托愁绪的无边无际;写近,是为了突出观察的重点。同时,在反复回旋的过程中,表现情绪的不安定以及对愁思的层层叠加。这样起到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二、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作者的感情。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和直接抒情。借景借事抒情又叫间接抒情。直接抒情里方式也很多,可以借想象,借梦境,也可以用一些修辞手法等等。
   借景抒情也叫移情入景,也就是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表现作者的感情。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用小船远去,只看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表现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
   借事抒情是在对事件的叙述中表达感情。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对李扬爱情故事的叙述表达对他们爱情的哀叹等。
   直接抒情是直接抒发内心的感情,但一般也要有所凭借,或在写景之后,或在叙事之后等。否则,没有景,没有事,情又从何来?如上面李白的《三五七言》,在写景之后,直接抒情:“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再如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在列举了历史上五种离别场面后,最后抒情“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有时候作者把情藏于诗句的描写中,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柳永的《玉蝴蝶》中的最后几句:“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作者写了双燕难以传信,又推己及人想到远方的人在江边等他,可“过尽千帆皆不是”,最后只是一场空。最后通过写看到的孤雁、斜阳,听到的雁鸣表现自己的孤寂情怀。特别是一个“尽”字,写出了伫立的时间之长和内心的无限忧愁。但这些感情都藏在描写之中,读者只有细心体会才能领略到。
   要注意的是,直接抒情不能太多。有的人不去描写具体事例,却反复地抒写内心的情绪,抒情显得空洞无物。这是直接抒情的大忌。
  
   三、语言
   关于文章的语言,好多人论述过,综合别人的观点,我认为,好的语言一般具有三个层次:文词简练、准确生动、意蕴深厚。当然,并不是说每句话都要具备这三点;也不是每篇文章都要有这三点。能有其中一点就很不错了。但所有的文章,文词简练是必须具备的,这是第一个层次。再好一点,追求语句优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生动词语。而到了最高境界,正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语句不再追求优美,而是深刻的意蕴,也就是在平常的文字中隐藏着深刻的道理。一篇文章中,有时有那么一句就足以震撼人心了。
   语句简练,就是不重复,不多用一个字,尽量用最俭省的文字来承载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比如《红楼梦》,够长的了,但描写怡红院外面的景色却只有八个字:“红墙护院,绿柳周垂。”如果是我们写,至少也要写那么一大段。可仔细一想,这八个字已经完全写出了景色之美了。红色的院墙,绿色的垂柳,颜色对比鲜明,垂柳四周环绕,给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再如柳永的《迷神引》中的句子:“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虽只有九个字,却包含了无限地感慨和忧思。“帝城赊”:离京城很远,代表不被皇帝重用,远大的抱负得不到实现,怀才不遇的愁苦跃然纸上。“秦楼阻”:和心爱的女人分离,“相见时难别亦难”,只有忍受相思之苦。“旅魂乱”:自己浪迹天涯,寂寞无依,独自承受羁旅愁怀,真是“梦魂不到关山难”啊!这九个字里蕴藏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作者把这么丰富复杂的情感用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表达出来,真是惜墨如金啊!
   准确生动,至少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词的准确,有时候只需一个字就把句子写活了。比如我们常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还有《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药》中的“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中的“按”等等,都是一字见风流的典范。所以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可见用词的辛苦。杜甫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写文真正达到了“炼字”的地步。比如“风急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中的“过”,非常传神地写出了鸟一掠而过的速度之快。我们写文章,写完之后,有时简单浏览一遍就完了,好多该精简的地方都写得啰里啰嗦,用词上也没有仔细进行推敲。因为我自己也有这个毛病,所以我的体会也比较深刻。
   二是运用修辞手法,比如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反问、设问、通感等等。例如:“微风过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句话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荷香的美妙。本来荷香是闻到的,而歌声是听到的,作者却用听到的歌声来写荷香。这就使句子新颖生动。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朱自清《绿》)
   作者把水比作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写出了异常喜爱的感情,就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让人读来倍感亲切。读这样的语句,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如何在平常语句里写出深刻的哲理,这需要严肃的态度,认真的精神,独具匠心的思考力。这种功夫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冰冻三尺,水滴石穿,方可运用自如,左右逢源。我想,鲁迅就是语言深刻的典范。比如“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等等。深刻的语言不需要多,如果一篇文章里有那么一句,就会满壁生辉。南木博文里有句话“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就让人回味无穷。“高高山顶立”代表了作者志存高远的人格追求。“海”指世俗。“深深海底行”则是在浮躁的社会里保持一颗淡泊的心,与世无争。简单的语言却给人无限地启迪。再如,紫霞的《青竹》里有句话:“沉默是竹的本意,抒情不是我的主题!”也是言简意深的语句。紫霞有两句诗:“感谢你遗落在我的沧海,我用沧桑的心把你珍藏。”诗句通俗易懂,但却表达了深刻地思念。相反,有的作者喜欢用大量的语句来抒情,而且喜欢用让人难懂的语句来显示深奥,结果弄得语言晦涩难懂。季羡林早就批评过这种现象。他的语句简洁明了,如同“野老话家常”。当然我们是无法和这些大师相比的,但至少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追求的方向,“虽不能之,心向往之。”
  
   四、例文分析
   下面通过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来对照一下以上的理论。这是我写的麦田系列中的一篇,之所以选自己写的,并不是说我写得怎样好,而是自己对自己的文章体会更深刻。
   五月的麦田
   进入五月,一场新雨之后,麦子像比赛似地疯长。雨后的阳光更加强烈,更加耀眼。每一株麦穗都在阳光下傲然挺立着,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它就要成熟了,快准备收获吧!
   我依然常常到麦田里走走,沿着熟悉的小路,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呼吸着饱含麦香的气息。一切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又是那样富有变化。在不知不觉中,麦秆已从墨绿变成黄绿;麦穗也渐渐透出金色。远处的树木给麦田镶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又如一个个保护神,守望着将要出生的婴儿。白色的蝴蝶在麦穗间翩翩飞舞,常常成双成对地追逐,仿佛可以听见它们的对话:“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芒的麦穗……”“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麦香会让你沉醉……”飞累了,就停在麦穗上相偎相依,给麦田增添了无限风情。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掐麦穗的情景,我们掐下麦穗,放在掌心里揉碎,吹去皮,把圆鼓鼓的麦粒放进嘴里,吃得又香又甜。然而,此时此刻,我却不能再那样去做了。因为没有付出汗水,就不应分享收获,哪怕这种享受微乎其微。不过,徜徉其间,麦田给予我的又远大于此。尽管,我没有洒下一滴汗水,却获得了灵魂的净化与超越,这一刻,世俗的烦扰,案牍的劳形仿佛都远去了。这一刻,不需要心灵的倾诉,只有与自然的默契……
   望着遍野耸立的麦穗,心里又不由得涌起一股惆怅:麦田在经历了寒冬的艰难困苦之后,终于走向成熟。我又有什么是成熟的?麦子熟了一茬又一茬,我也过了一年又一年,然而,生命只是年龄的累积和岁月的流失,只有长度没有厚度。即使走过百年,也不过是一年一年的重复而已。想到此,感觉自己还不如一粒麦,一粒就要实现梦想的麦——麦熟一晌,人活一世!
   我真想把自己的梦揉碎了,撒向每一个麦穗,让它们带着我的梦走向千家万户;抑或再成为一粒种子,我就可以躲进种子的梦里,做着不需要再有梦的梦!
   一、本文中心:通过写在五月的麦田里的所见所想,表达对麦子即将成熟的向往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梦想。
   二、写作特点:先总述,后分述,最后总结抒情。
   三、麦田景色;
   1、选取景物:小路、阳光、空气(无生命的)。麦秆、麦穗、树木(植物)。蝴蝶(动物)
   2、写作顺序:推远拉近。先由近及远,写眼前的小路、麦子等,再写远处的树木,然后再回到近处,重点写蝴蝶给麦田增添了情趣。
   3、移情入景: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表达对麦田的喜爱之情。
   四、回忆小时掐麦穗。通过回忆,表现儿时麦田给予的欢乐。而此刻不再掐麦穗,只在其间徜徉。用对比和想象说明麦田此刻给予我的是心灵的快乐,对麦田的喜爱更进一层。
   五、联想感悟:麦子就要成熟了,就要实现梦想了,而自己的人生却只有长度没有厚度。
   六、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麦子成熟后,有两个去向(或作用),一是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二是继续当一粒种子,再长出新的麦子。我的梦想就是能像它那样走向成功,如果不能圆梦,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生根发芽,做一粒有梦的种子。
   结尾的抒情,一是语言简练,二是运用暗喻,让它蕴含更深刻的意思,能给人思想的启迪。
   以上是我结合对写景、抒情、语言的理论认识所做的实践。当然,这只是我的粗浅地尝试,但它代表了我的写作追求。以后,我会继续按照这些理论来严格要求自己的。
  
   五、“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作为结构助词时都读“de”。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区分它们的用法。
   一是看后面的词:“的”的后面是名词。如“我的房子。”“地”的后面是动词。如“他飞快地奔跑。”“得”的后面是形容词。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二是看句子成分。“的”的前面是定语,“地”的前面是状语,“得”的后面是补语。有句话说:“地”前为状“得”后补。
   我们在使用时,只要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就基本上可以看出该用哪个字了。
   例句:
   1、我的盒子非常漂亮。(“盒子”是名词,用“的”)
   2、他认认真真地做作业。(“做”是动词,用“地”)
   3、他累得精疲力尽。(“精疲力尽”是形容词,用“得”)
  
  
  

共 595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了作者的文章,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写作知识课。作者详细地从《写景 抒情 语言》三个方面给我们讲述了应该注意的事项。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结合解读名家名句的心得体会,一一解剖了在名家的作品的非凡之处,给我们带来的经验,谈了该怎样写景,抒情,语言的精炼,生动准确,并从自己的例文分析,结合对写景、抒情、语言的理论认识所做的尝试,给我们展示了好的范例,最后作者还给我们讲述了“的、地、得”的用法。读了作者的文章,受益匪浅,答疑解惑,受到很大启发。文章循循善诱,条理分明,论证准确。精辟深刻,很有教育意义。 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01-27 16:17:08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01-27 16:17:44
  读了作者的文章,受益匪浅,答疑解惑,受到很大启发。文章循循善诱,条理分明,论证准确。精辟深刻,很有教育意义。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01-27 16:18:25
  祝作者创作丰收,佳作不断,江山红火!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香篝水沉销        2014-01-27 19:30:25
  感谢你的精彩点评!祝你新年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