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心灵】《爸爸,我们去哪儿?》(赏析)

编辑推荐 【心灵】《爸爸,我们去哪儿?》(赏析)


作者:江山水墨 秀才,139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54发表时间:2014-02-04 09:22:28
摘要:这本书充满了智慧,在生命的伤痛与困境面前,微笑像鲜花一样盛开,幽默成了对付痛苦的最好利器。这是一封很长的信,收信人是作者两位残障儿子,一个连话都不会说,另一个只会说“爸爸,我们去哪儿”。他们甚至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如果说家庭有个残障儿,就是遇到了一次世界末日,那么这位倒霉的父亲,一生中竟然接连遭遇两次。

【心灵】《爸爸,我们去哪儿?》(赏析) 我经常会说“哀莫大于心死”,但有时即使“心死”也未必“哀”;在2011年里,在所有水墨读过的书里最让我感动、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就是法国著名作家让-路易.傅尼叶的《爸爸,我们去哪儿》。这是本小书,仅用了一个上午就读完了,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非常非常仔细的看完了;几次的眼眶湿润让我感到了父爱的伟大!本书有两位知名的国内作家作了序,正是因为他们的序,才选下了此书。先来阅读一下他们为此书所作的序:
   ……陌生的还是这本书,一本字数不足3万的书,究竟会是什么样的货色。出版不满一年,为什么能够感动50万名读者。因为对感动这个字眼的怀疑,我情不自禁将书翻了一遍,结果却是,真被深深地感动了。
   三言两语,说不出感动的原因。为了阳光一般的父爱,为了不离不弃,为了面对困境激发出的勇气,书中太多情节,让人动容,让人莞尔。更重要的,它以非常健康的气息,通过全新视角,让正在日趋麻木的我们,重新审视世俗生活。
   这本书充满了智慧,在生命的伤痛与困境面前,微笑像鲜花一样盛开,幽默成了对付痛苦的最好利器。这是一封很长的信,收信人是作者两位残障儿子,一个连话都不会说,另一个只会说“爸爸,我们去哪儿”。他们甚至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如果说家庭有个残障儿,就是遇到了一次世界末日,那么这位倒霉的父亲,一生中竟然接连遭遇两次。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父亲必须得像个父亲。作者并不想让读者过于悲伤,但是在阅读的时候,还是会潸然泪下。那一天,我太太从外面打电话回来,听着老公的异样语调,连连追问为什么。我无话可说,坦承正在读这本《爸爸,我们去哪儿》。太太非常意外,她想不太明白,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才能让一个整天在家胡编故事的男人感动。——叶兆言
  
   有些感动还是不说出来好,说也难说。
   有的故事怎么有能力重复?那只是属于写出这样故事的小说家的能力。
   有的不幸,有的命运,有的沮丧,有的苦痛,有的一天一天的日子,一年一年的煎熬,有的可怜盼望、可怜绝望、可怜想象、可怜满足,真不是那个“故事”之外的人可以想出,还是应当看看小说,看看这不凡之作。
   一个爸爸来告诉你。
   他们生了一个残障的孩子。接着又生了一个。
   你能够说些什么?你能够想些什么?你日复一日只能做些什么?这样的苦难你还可以期盼什么、庆幸什么?
   这个爸爸都说给你听。很真实,很内心,很黯淡,很幽默。很黯淡的幽默就是黑幽默。很黯淡的幽默里我们很想流出泪水,心里绽放出的却是异常鲜艳的爱,烫乎乎的温暖,我们看见过多少母爱,唱着她的歌,可是这一会,我们无比地想喊:爸爸!爸爸!
   爸爸,我们很傻很傻很傻,我们是没办法,我们只会说,“爸爸,我们去哪儿”其实我们哪儿也不想去,我们就想在你的身边;如果,下一回,我们还有机会黯淡的诞生,那么,仍旧会遇上你这个爸爸吗?
   爸爸,我们很对不起你。爸爸,谢谢。——梅子涵
  
   爸爸,我们去哪儿?
   我们上高速公路,逆行。
   我们去阿拉斯加逗熊玩,然后被熊吞掉。
   我们去游泳池,从高台上往没有水的池子里跳。
   我们去圣米歇尔山。在流沙上散步,然后陷进去,一直陷到地狱里。
   即使有更痛苦的遭遇,还是要笑着活下去的“不成长”故事
   面对生命困境的最好礼物,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
  
   这是一本小书,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可合上书却让人无法忘怀;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让人读起来笑个不停,可笑完了以后,还是想哭。这是70岁老人傅尼叶关于两个儿子的回忆,他一辈子不肯谈论这两个孩子,但到了暮年,还是想给孩子们留下一点痕迹,因为他们自己,不可能有这个能力。
   原来这是父亲献给两个残障儿子的礼物!
   当生命遇到挫折与悲伤时,这位了不起的爸爸打破了我们对悲伤的惯有看法,他选择了直率地嘲弄自己的遭遇,正如他所说的:“幽默,是对付痛苦最好的武器!”原来我们可以不流泪,以另一种方式越过生命的伤痛与困境!虽然这位了不起的爸爸不想让读者哭泣,但读着通篇看似轻盈的叙述,却字字精准地刻划出的身为两个残障儿父亲的痛苦挣扎。当然还有他对两个儿子的永远没有说出口的爱!
   让-路易·傅尼叶,大学时修习古典文学,本应成为严肃学者的他,后来却成了法国知名作家及电视剧编导。他曾获得多项国际艺术电影大奖,从1992年起,傅尼叶开始文学创作,作品逾二十部,包含散文、小说、剧本,他幽默诙谐的笔法,令众多法国读者为之着迷。虽然经常受邀上媒体谈论作品,但关于自己的两个孩子,一直是傅尼叶避言谈起的话题。直到他七十岁,也就是2008年,他才出版《爸爸,我们去哪儿?》,首度写出身为两个残障儿父亲的心声。他说:“过去不提,不是因为怕丢脸、怕被人用异样眼光看待,而是无法面对说了之后难以承受的痛楚。”
   让·路易·傅尼叶,在法国文坛和电视圈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在一身的光环背后,隐藏的却是他多年来避而不谈的两个残障儿。迟至四十年后的今日,他决定送给他的孩子这本书,用来表达他的歉意,以及永远没有说出口的爱。
   为人父母,都可以体会到,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最初的渴望,但是如果是生了一个长不大的残障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觉得是来到了“世界末日”。傅尼叶生了两个残障儿子,他的心里该有多少话想倾诉呢?在面对伤痛的时候,每个人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每个人不同的心灵。傅尼叶一家勇敢地面对,还坚持生了第三个孩子,是一个正常的女儿,这是一个现在看来很平常的结果,对于遭受两次创伤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决定,换了任何人,我不敢想象也不敢断定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勇气。
   《爸爸,我们去哪儿》与其说让人大为感动,不如说让人大为感慨。此后,傅尼叶把自己的痛苦细致而强劲的渲泄出来。他采用经过形式简化而清晰分明的语句,将内心的情感有节制地释放,几乎让人听到内心有个发条在动。他罗列本应从儿子那里得到的幸福,又用一句话将其付之一炬;高高昂起了头,以尖锐而辛辣的自嘲使那些可以让人痛苦的东西变得可笑。句子里的快乐和痛苦、严肃和诙谐交替,就像扭紧的琴弦拉出牵动人心地颤音。结尾更是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惨淡悲凉地结局,至此整本书像一艘漏水的大船,呈现出缓缓沉入海底的庄严。
   表里如一的人生活当然更轻松,傅尼叶内心的悲伤和幽默谈吐之间产生了很强的张力,这使他的这本书就像他的命运一样悲壮。我们可以想像他内心那把火,他对幸福强烈的欲求,这种欲求就是他的父爱——就因为他父爱这么强烈,他才感觉到自己那么不幸。他太喜欢小孩了,不然他也不会接连生下两个有残障的儿子之后还有勇气要第三个(第三个是正常的女儿)。他尽量在生活中表现的那么幽默洒脱,就算对最好的朋友也隐藏下内心的悲苦。他一直生活在这种表里不一的生活中,他的书里不乏愤世嫉俗的话,有些甚至有点刻毒。但是他的父爱巨大到让人无法不感动。
   无论本书的语调有多么轻松,傅尼叶的不幸也是不能被掩盖的。他也并不想掩盖,只是对它发出鄙视;这样也能解释他为何不仅拒绝同情和怜悯,还要把它们扔到那些对人生痛苦缺乏想像力的鼻尖上。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感动上,它在让人感慨之后,更教人鼓起生活的勇气。他不是让人如何以新的方式理解痛苦,而是告诉人们如何与缺陷相处。书中的父爱是让人感动的,但傅尼叶的做人方式更有价值,看完这本书,人们会相信与他相处,一切不幸都不再可怕了。
   《爸爸,我们去哪儿?》这本类似于日记的小书,更像是一位父亲的心情札记,碎裂而不拘的记录着一段段的旧事。“我们听天由命吧,或者干脆撞墙算了。”当儿子第十次问到“爸爸,我们去哪儿?”时父亲感慨到;“一个残障儿,两个残障儿,怎么没有第三个呢……”,你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在抱怨吗?想想吧,一个经历过两次世界末日的人怎么会心里没有郁结呢,可是读下去吧,你会发现它既不是絮絮叨叨的自怨自艾,也不是充满攻击性的冷言恶语,而是一个父亲的自嘲,一个自嘲的父亲的黑色幽默。他说他年轻的时候一直渴望与众不同,结果他的儿子们跟谁都不一样,给了他最大的与众不同;他说他的儿子们脑袋长草了,所以他不需要像别人家的父亲一样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诸多事宜进行规划或者操心,而他的儿子也永远不会变成坏人。
   要有怎样厚实的内心壁垒才能把苦难的困境转化为戏谑的玩笑?并安然若素的行走其间。没有煽情,也不需要同情,却能让人在所有的嬉笑调侃里体味到最深的父爱,那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深远!
   写这本书的时候,傅尼叶已经70岁了,大儿子马蒂约已经在脊骨矫正手术后离世,小儿子托马也基本上在医疗教育中心长期接受治疗,如果痛苦是真切的,是沉重的,就像一扇锈迹斑斑而无比厚重的铁门,根本不想去开启。傅尼叶希望两个让他感觉像E.T的儿子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他是鼓足了一生的勇气去推开记忆的大门,他是担心两个儿子太轻了,就像两只小鸟,就像两片叶子,一旦丢了,就很难再找回。他用自己的笔,让两个孩子化身为可爱的精灵,用时而幽默、时而轻松、时而妒忌、时而无奈的笔描画出残障孩子的生活,他们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傅尼叶希望自己的追忆可以让自己不那么愧疚地面对儿子,希望自己的记录可以获得儿子们的原谅,希望自己的幽默可以抚平长久岁月的忧伤。从傅尼叶的文字里获取了自己需要的勇气,面对伤痛,面对悲伤;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共 37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爸爸,我们去哪儿?》一篇经典书籍的赏析作品,作者首先给我们引用了叶兆言、梅子涵为该书作的序,让读者首先对该书用了比较详细地了解,接着作者在引用书中的精彩片段后,首先说明了作者创作该书的原因:原来这是父亲献给两个残障儿子的礼物!顺便介绍了作者简历:直到他七十岁,也就是2008年,他才出版《爸爸,我们去哪儿?》,首度写出身为两个残障儿父亲的心声。与其该书说让人大为感动,不如说让人大为感慨。无论本书的语调有多么轻松,傅尼叶的不幸也是不能被掩盖的。他也并不想掩盖,只是对它发出鄙视;这样也能解释他为何不仅拒绝同情和怜悯,还要把它们扔到那些对人生痛苦缺乏想像力的鼻尖上。这本类似于日记的小书,更像是一位父亲的心情札记,碎裂而不拘的记录着一段段的旧事。最后作者还介绍了原著作者的创作背景。该文以一个读者的独特眼光赏析着,让人领略了原著的精髓,笔墨流畅,语言沉稳而客观,笔力不凡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雨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春        2014-02-04 09:24:11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新年快乐!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1 楼        文友:江山水墨        2014-02-04 14:07:13
  谢谢老师的点评!也祝福老师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雨春        2014-02-04 09:24:31
  该文以一个读者的独特眼光赏析着,让人领略了原著的精髓,笔墨流畅,语言沉稳而客观,笔力不凡的作品,推荐共赏!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2 楼        文友:江山水墨        2014-02-04 14:08:31
  其实这本书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读者去关注,去体会作者书中所要表达的那份爱,也许在我们现实社会里更需要这样的爱!
3 楼        文友:雨春        2014-02-04 09:25:16
  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3 楼        文友:江山水墨        2014-02-04 14:08:51
  谢谢江山,感谢心灵!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