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雅韵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韵】过大年(散文)

精品 【雅韵】过大年(散文)


作者:山中树 秀才,236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34发表时间:2014-02-05 12:41:12
摘要:钟鼓喈喈银蛇欢舞辞旧岁,鞭炮声声万马奔腾抱春归;梅花朵朵傲雪迎霜枝头笑,年味浓浓万家团圆过大年。大年是一杯盛满陈酿的美酒,几千余载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炎黄子孙举杯畅饮贺新岁,金马奋蹄迎新春,新桃旧符换新颜,南江北土佳时节,欢欢喜喜过大年。大年又称除夕,农历每年末最一天(二十九或三十)为过大年,大年是一曲古老悠扬颂歌,从很遥远的年代开始,中国人习惯把春节视为一年之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雅韵】过大年(散文) 钟鼓喈喈银蛇欢舞辞旧岁,鞭炮声声万马奔腾抱春归;梅花朵朵傲雪迎霜枝头笑,年味浓浓万家团圆过大年。大年是一杯盛满陈酿的美酒,几千余载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炎黄子孙举杯畅饮贺新岁,金马奋蹄迎新春,新桃旧符换新颜,南江北土佳时节,欢欢喜喜过大年。大年又称除夕,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二十九或三十)为过大年,大年是一曲古老悠扬颂歌,从很遥远的年代开始,中国人习惯把春节视为一年之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一、年味
   中国人崇尚过大年,崇尚大年春节一家人团团圆圆坐桌边的那份亲情、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以至于每年年关将至的时候,不论是漂泊海外的游子,还是客居异乡的游客,仰或是常年在外打工的漂泊异乡打工族们,都会不远千里万里回到家乡,与父母家人吃个团圆饭,喝一杯新年祝福的红酒。张灯结彩迎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
   马年春节进入倒计时,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走出家门购置新衣、备办年货,欢欢喜喜过大年。“过年货都办好了吗?腊肉、香肠、干鲜自己做还是订做?……”,亲朋好友相见已成为时下流行的问候语,离年三十还有个几天距离,大街的路灯上,全都挂上了一串串火红灯笼,那红红的着色,就好像马上要燃烧了似的;夜晚那满街琼楼玉宇、火树银花灯光璀璨,更加渲染了大年红红火火的氛围。
   做年糕、包年饺是家家户户过大年的头等大事,性急的人们早已包好了过年的冻饺子藏在冰箱里,有的人家会别出心裁准备各种糕点,家庭主妇还分别包有钱饺和糖饺,谁吃到钱饺,便预示着谁在这一新年里将财源滚滚;吃到糖饺的预示着在新年里也将甜甜蜜蜜和和美美;包好了年饺便也觉得有了年味,接下来便是蒸煮各类色彩斑斓的年糕、猪儿粑、糯米黄粑、小馒头和烹制各种宴请的熟食;大街上随处可见拎着大包小包喜气洋洋的红男绿女,街边孩子的嬉闹声不时入耳,远远近近小鞭噼啪炸响声,清晰可闻,空气中弥漫着新年的喜庆。
   三十的年夜饭,必是一桌丰盛而又热闹的举家团圆的盛宴,杯盘交错,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看着春晚的精彩节目,笑语连连,歌声阵阵,看着儿女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父母便也开心地絮叨着来年新的年景和希翼,在推杯换盏,酒酣耳热之际,兄弟姊妹们便畅想着新年的憧憬,环绕膝前跑前跑后吵闹着要压岁钱的小孩子,更加凭添了一份热辣辣的的喜庆和年味,一份浓浓的举家团圆的温馨和祥和,万家灯火承载着千家万户满满当当的幸福、美满和祝福。
   又是大年春节新的开始,祝福在你我他之间频传,在心底潜滋暗长着一份起点呼唤、一种征程的期盼、一种速度的超越,一种激情在心底撞击,呼之欲出;听,新年的脚步已渐行渐近,新年沉醉的不仅仅是心,更有美好的希望和期盼!
   进入小年,人们就谈论要过大年了。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商场里也有了拎着大包小包的人群,街上也到处摆起了中国结、红春联的摊儿,耳边偶尔也传来鞭炮声,大年真的临近了。在童年记忆里,似乎天天盼过年,对年充满了好感。
   生于上世纪60年的我,像许多这个时期出生的孩子一样,过着并不富裕的童年,那是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物质出奇贫乏,买什么都要凭票,而且似乎家家户户都没有钱,大多数人是长脸细脖子,瘦瘦的。但过年,就和平时大不同了,过年就有了平时没有的鞭炮礼花,就有了平时难得有的大鱼大肉,就有了第一次穿的新衣新裤,甚至还有红纸包压岁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亲戚作客或长时间和小伙伴们玩。过年,就是偶尔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大人们也往往能原谅,一笑了之。
   在少年的记忆中,过年也是有意思的,长了一岁便感觉成熟了一节,一心想圆大人梦,过年的日子好逍遥,不必放牛割草、埋首做功课或帮着大人做家务活,可以轻轻松松上街,邀几个伙伴或同学回家,作一回主,一边吃着糖块花生,一边谈论着未来。而如今对过年的感觉,却是淡得多了,过完年就觉得自己又老道了一岁,已全然没有童年、少年时过年的喜悦和激情。
   过年似乎成了一桩例行公事,只有当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听着似乎到处都是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歌声,目睹红灯笼高高悬挂,我才觉得自己要赶快行动起来,加入到过年的人流中去。同事们也说现在年味淡了。从物质上而言,现在过年都比过去要丰富得多,也丰裕得多。许多家庭都有了私家车,走亲访友也更方便了,只是过年少了一种期待,也少了一种氛围。我想,这和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有关。
   虽说现在年味淡了,但大家和我一样依然对过年怀着恭敬之心,单位也往往在年前发上一笔奖金或补贴,让大家“欢度春节,和谐过年”。因为大年的本义是五谷丰登,在中国这个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里,无疑是百节之首,是时间的灵魂,大年具有神圣性和神秘性。大年过得好与否,好象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能关系到人这一年,甚至一生的好与否都与年份相关。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年是上天赐给子民的假期和欢乐,于是,我们仍然要张贴新春联,高悬红灯笼,仍然要频频向夜空绽放烟花,大碗套着小碗的吃喝,拎着礼品走亲访友,因为,这不仅是过年,也是祈盼和祝福。
   二、除夕
   泱泱华夏,文明古国,无论是塞外北国还是江南水乡,人们都将过大年、迎新年、闹元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庆祝一番。通常国人把新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叫做“春节”。中国地大物博,北方与南方因温差不同,风俗习惯有异,也有的地方把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时节立春至雨水称为“春节”,时移世易,不同年代、不同经历的人们对过大年和春节存有各自的情怀与记忆,但永恒不变的是那种喜悦、热闹和年味。
   临近过年这几天,新闻稿件采写、报告总结、资料报表特多。那天下班回到家,听老婆电话不停地在催促并询问远方的儿子几时是回家的归期,我才知道,大年三十距离越来越近了。腊月的冬天,寒冬远走异国他乡,四川盆地少雨无雪,天气安分静好,一冬暖阳如春,阳光似乎依恋着西南半壁这块净土。植物依然绿茸茸的点缀着寒风霜雾,冬眠的林木守护着山峦溪谷的葱茏,今冬没有什么雪花霜冻的迹象,也就少了许多落木萧萧的凄婉和悲伤;也没有那飘飘扬扬的雪花,也就少了人们被冻得面目可憎时的语言和那无味骂天怨地,更没有08年那场大雪带来林木的疮痍满目,有的只是一些值得记住的人、事、物和那过年的味儿,亦或是梦,不管是喜欢、不喜欢的,还是信或是不信的,一切随大年的到来变得和颜悦色。
   聆听声声爆竹,笑看朵朵烟花,恭候新年的人们都在期待中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新年”正悄悄穿上了春装,踏着悠闲的步履姗姗而来,春天也把阳光的正能量倾注给大地,沿着坡弯洒满了五彩缤纷的花环,大道两边田野里早早地绽开起了黄灿灿的油菜花,把我们从冬天的距离拖曳新年的起端。除夕,就是农历中一年的最后一天,通常被称为年三十。
   关于除夕,有很多传说,有一种传说广泛流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到了年三十,家家户户便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挂大红灯笼来惊吓夕兽,以求安宁。后来这种习俗流传了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除夕之夜,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习惯。但无论是天南海北,还是都市村野,只要有过年的传统,好多习俗也大同小异。
   除夕、新年是年轮岁月沉淀的一首诗,旧历除夕恰似一坛滋味醇厚的老酒。一进入腊月的门槛儿,那股醉人的酒香便扑面而来,人未醉心却先醉了。临近除夕的日子里,无论是城市街头巷尾,还是乡村集镇农庄,平日悠闲的街面上蓦然走来行色匆匆的人流,临街商铺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汽车站售票处排起了一条条长龙……过年的氛围不经意间便浓烈起来。“爆竹一声除旧岁,新桃旧符迎新春。”
   青少年时期,随着一串串爆竹在空中炸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母亲把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全家老少欢天喜地一边享用着丰美的年夜饭,一边急切地等待着央视“春晚”的娱乐盛宴,一年一度的中国式“狂欢节”——春节,才真正进入了倒计时。不过,这些年,人们对年的热情确实减了许多,但笔者本人多多少少还是对年有点恋恋不舍。不是穿新衣,也不是美食伺候,只是出于对一种像用开水泡了多次的铁观音,喝着淡了茶味,但却不忍心倒弃,还想再从中泡出点其他味道来的感觉的渴盼。我们在岁月的年轮里成长,同时,也在时光的流逝中远行。
   光阴似水般年复一年地冲刷淘洗,传自先民的古风乡俗和那些温暖的情感整合仪式已然渐渐淡漠了。究其原因,无非归咎于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以及汹涌而来的全球一体化浪潮。但是,节日毕竟是节日,那首传唱很久、红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迟暮老人企盼亲情团聚的心声,呼唤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伦理的复苏与回归。
   中国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禁忌有关的,并且与丰富的神话传奇故事联系在一起,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宗教信仰也对节日有着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还有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意义而融入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深沉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伴随大年的脚步声声,在华夏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龙的传人普天同庆贺新年。春节好比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胎记,同时又是我们这个民族情感的凝聚点,还可以将其视为有声有色的文化风景或动人心魄的文化朝圣。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生命的里程碑,是我们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寄托所在。我们应该在淡定中存有一份自信和坚定,那么,斑驳古韵的春节文化必将在悠扬的春风中再续新曲,深厚优秀的历史传统也将在清明和谐中又颂高歌。
   三、守夜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笺,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图案的新衣。漫天烟花空中舞,过年习俗放鞭炮焰火空中响,流传着古老的传说。
   我国最早的时候,“年”其实是鬼怪,最怕火光和暴响,人们便在除夕午夜之际,用燃放竹子,来驱“年”。被称为“放驱魔炮”,简称“炮仗”。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吉祥喜庆风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里面就有火药,那可是老祖宗的发明成果转化成漫天烟花空中舞。在瑟瑟寒夜,冰雪交加,街道巷户能听到此起彼伏的串串鞭炮,天空也会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烟花。
   那些年月,喜悦好奇忍不住,大人们会带着孩子跑到街边,加入观赏焰火的人潮里。过大年除夕和正月十五当地政府都要组织人力物力在戎州城市的三江口岸鸣放礼花鞭炮,带着速度上空的大型烟花,成片成片在空中绽放出各式造型,或流花落云,画作彩锦;或金银闪烁,红绿交织,流星散花般定格。声声礼炮旋即释放出火一般的热焰,劈里啪啦震天响,咚咚咚的光芒刹那间渲染半边天空,观看烟花焰火的人们人山人海,人们笑闹着分享大年春节的喜悦。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走出了计划经济的窘境,燃放烟花焰火完全市场化,烟花爆竹的品种花色也多了起来,家家户户告别以前观赏,进而自买自放乐在其中。每逢大年春节的夜晚,城市乡村焰火冲天,礼花朵朵鞭炮齐鸣,人们沉醉在大年春节欢乐的海洋里,伴随烟花升空炸响,惹引着孩童们的好奇和惊喜,缠着家长“还要放,还要放……”那可得多少银子消受呢?好在我是看客过客,不出分文,享受着年夜上空的多彩姿色,感叹着当下的大饱眼福。
   回想起我少小过年,也有心生好奇贪玩的时候,自己得到的几元压岁钱省着不用,花着心思,胆怯怯地向着大人索要一元二元的,非买一挂普通鞭炮,小心拆下来,一根根地点燃,转身就跑,蒙上双耳,只听得单调“啪”的一声,就欢呼着,兴奋着,那样简单要求,温饱求乐,同样有着趣味,有着年的感受,与现在物质条件相比,却不逊丝毫快乐。漫天烟花盛放最精彩处,瞬间而辉煌,人们会不由自主发出祈愿: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愿年年岁岁景同此。
   时光流水可以催人老去,青春不返,但我们乐观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可以积攒出好心情,幸福不会远,火花烈焰祝吉祥,年年岁岁景同此。美丽的心情使人永远保持一颗清新,无邪的心灵。不是天真哟,新年,你好!

共 60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无论相距多远,一颗心总是向着家的方向跳跃,前行的步履总是朝着家的方向迈进,因为那里有期盼的眼眸,有思儿的泪水,有亲人的呼唤,有温情的绵延。过年,其实就是盼望着人气融洽,盼望着儿孙绕膝,盼望着合家欢聚,盼望着共享天伦。作者一篇洋洋洒洒的过大年的文字,年味十足。三个章节表达着三种不同时期的三种不同的情感。懵懂少年盼望过年是为了吃好的,着新装,长大成人后盼望着在父母膝下承欢,人之中年后则盼望着高堂父母健康长寿。所处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心静也迥然不同。一篇流自心底的呓语文字,读来亲切感人,感同身受。感谢赐稿雅韵文学!佳作推荐共赏!问好作者!期望拜读更多精彩!【编辑:幽兰萦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206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幽兰萦梦        2014-02-05 12:43:15
  树弟的一篇洋洋洒洒的过大年的文字,年味十足。一篇流自心底的呓语文字,读来亲切感人,感同身受。新年之际拜赏树弟真挚感人的文字!问好!遥祝马年精彩无限!
人品若山崇俊杰 情怀如水共清幽
2 楼        文友:山中树        2014-02-05 15:55:08
  祝福兰姐新年好!小弟给姐姐拜年问好,祝福姐姐马年开心快乐每一天,身体好\心情好\胃口好\家人好!快乐幸福在马年!
一网情深,相约天下文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