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乡的寺院

编辑推荐 家乡的寺院 ——思乡系列之八


作者:梦奇 童生,69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47发表时间:2014-02-05 12:55:39
摘要:通过家乡两座寺院发生的故事,抒发心灵安静的话题。

天上楼台山上寺,
   月中钟鼓寺中僧。
   我们的村庄是被群山挤到边缘的一片平坦田园,从村的背面起便是绵延不绝的群峦了,虎木狼林。
   群山围成山岰,一岰一平地。平地内有田园、水池、果树和茅屋,或形成一座山村或据有一座寺院。山径蜿蜒着将岰串起来,只要你顺着山径行走就可以将山农的乡间歌谣和僧侣的梵歌串起来听,一路上时而炊烟时而青烟,一不小心将会迷住你的心窍。无论是村庄还是寺院,都被山高高托举着,远离尘嚣,为时尚所遗忘,固守一副道骨与仙风。
   南方湿气重,升腾到山上成了云,化为雾,叔公们所演绎的山村和寺院的故事更是云里雾里的,让人遐想。
   最常被提及的有两座寺院,分别是紫云山深处的青莲庵和龟山的福清寺。
   青莲庵是座小古刹,千百年来格局基本没有变动过。靠山建有一排五六间的单层粉墙黑瓦房,庭院里铺着青砖,庭前是由青石砌成的矮墙,石上长满绿苔。墙根下便是一口半圆形的池塘,池内的青莲随着季节枯荣,池外连着水田和菜园全归寺院所有,田园里种植着僧尼们的赖以生存的作物。庵的门楼在左侧,土木结构,散发着古典与精致,门朝西开,厚重的木门,启合时都会发出吱吱呜呜的声响,整个山岰都听得见。门框顶部悬挂着木质匾额,镌刻着“青莲庵”三个清瘦的大字,要是撤去这块匾,就难以辨别是民居还是寺院了。
   庵内住着三位尼姑,主持是明慧老尼,一袭灰布的僧衣、芒鞋、僧帽配上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有一种天然的威仪。时下她也正为二十年前收养的一个弃婴发愁着,当年的婴儿如今已成年了,尽管有二十度春秋的钟暮鼓晨钟的告诫,却依然无法抑制青春的潜滋暗长,厚重的寺门已然关不住萌动的凡心了。于是佛龛上香油也添得不那么及时了,香案擦拭得不再那么干净了,对此老尼看在眼里,除了深深叹息之外,能做的只有下山委托媒人玉珠老人替她寻找个婆家了。
   我们村里有个小伙伴叫乌崽,父亲早逝,老母亲带着他和三个姐姐过着艰难的日子。老母亲期待他能早日成人,尽快撑起家庭这片天,家庭穷,娶不起老婆,老母亲自然将目光落在三个姐妹身上,期望用一个女儿换回一个媳妇来,这种做法叫“以姑换嫂”,在三十年前的农村很常见。保媒的也最乐意揽这种活,因为一份脚力和口水付出,往往有二份的佣金入账。
   在三个姐妹中老大长得黑不说,五官安排得还不恰当,嘴与眼的距离被拉远了点,要命的是那满脸无法洗净的雀斑,本应该青春焕发的韶华,属于她只有腼腆和羞怯,见到镜子她会本能地绕着走。除了干农活外,她很少出门,找婆家的事更是延宕再三。老母亲为此操碎心了,请镇里算命先生“瞎子庆”给她的八字算一算,结果说这丫头天生就有佛缘,所以这次换媳妇的事也就没指望她了。
   可是一切都会有意外,当两方供求汇聚到玉珠老人的供求信息中枢,一经组合配比,最合适的竟然是大姐。
   大姐出家的前一夜,老尼姑来了,伴随木鱼鼓诵了一夜的经。大姐跪在她父亲的牌位前幽咽地哭了一整夜,没人能劝得开。第二天,天还没透亮老尼就将她带走,从此一头扎进寺门,再也没有回头过。
   几乎是同时,小尼姑也完成了脱梵入凡的过程,成了人妻人媳,悲与喜真的仅存乎一念之间,真是造化弄人!
   小尼姑自幼生长在青山绿水之中,除却僧衣,换上花衣,清秀可人,加上温良恬静勤劳,全村人都赞不绝口,乌崽对她更是恩爱有加,不久便有爱的结晶,给沉寂的家庭平添了喜气和活力。
   以上为庵的琐事,事发二十多年前。
   下列的事就有点久远了。
   从家乡出发向深林里扎,翻过三重大山,展现眼前的是一处较为平坦的岰,叫龟山岰,岰的西北角是一座始建于北宋的禅寺,名为“福清禅寺”,乡亲们更愿意将其称为“龟山寺”。寺的规模宏大,顺着山势建有五进殿阁,左右有三层高的钟鼓楼,院内有放生池,庭前立有七座舍利塔,寺的左右及背后三面被千年古松柏所环抱。以寺为中心,方圆数十里地界内的上千亩茶园,池塘,沟渠、茶坊和农棚都是寺产。独特的地理环境培育出一种叫“龟山青”的茶,茶性清洌,有祛火化瘀明目平肝的奇效,相传宋代乡里出了一名进士在朝庭里当太师,为了讨好皇帝把家乡的“龟山青”引进皇宫,从那时起就成了皇家的贡品。
   到了明代中页,寺里每年派往京城进贡的和尚总是去的多回来的少,有些年份索性连领头的和尚也一同叛逃,面对凡间的繁华,他们动了凡心。对此老方丈也是鞭长莫及,眼见寺中僧侣的日渐凋零,只能深深作叹。
   又苦撑了二三年,寺中实在派不出进京纳贡的和尚了,只好停止进贡。
   一年、二年断贡并没引起注意。终于有一天,皇帝也许是由于上了虚火,突然想起有三年四年没有喝到龟山青茶了,命太监一查发现福清禅寺已五年没纳贡了。“兴许是寺院毁于火了?!”皇帝叨念着,漫不经心地举起朱笔在名册上将“福清禅寺”圈了一圈。
   与此同时,福清禅寺从大雄宝殿开始着火,大火从白天烧到夜里,僧侣们老的老幼的幼,只能眼看着大火蔓延不断退缩。
   入夜后,山下的村民望见山顶上的云底被火烧得通红,怀疑是寺出了事,连夜组织乡亲举着火把上山探察,当赶到时整座寺只剩下冒着青烟的残垣断壁,自此福清禅寺历经了百年的颓废,直到清中叶才慢慢缓过神来,逐渐修复到现在的规模。
   以上是寺的往事,明代中叶的那场大火着实烧过,至于与皇帝圈朱笔之间的关联难以考究,应属演义。
   寺院的存在已逾数千年,我总认为它们是人们安放心灵的所在,世间总有部分人,或人生的部分阶段需要将心灵托付给一方净地,作片刻的安歇,如同海上的锚地。
   家乡的庵因平淡而绵延千百年不曾有所劫难,寺却因茶香而僧逃,火焚。从家乡一庵一寺的兴替中揣摩得与失、动与静、炫与晦之间的取舍,真是让人把握不透,凡世与梵界概莫能外。

共 22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介绍了家乡的一寺一庵,介绍了地理环境,介绍了他们所在的位置,更重点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故事。家乡尼姑庵的换人故事,尼姑主持收养的女儿要出庵,渴望尘世爱情;一家的大闺女,八字先生说她有佛缘,于是两个孩子相互替换,谁苦谁福?福清禅寺,这里产贡茶,因为没有力量进贡了,因为贡茶,寺庙起火了,是祸是福?文章讲述的寺庵故事,也写出了祸福转化的道理,让人感概让人深思。【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奇        2014-02-05 15:01:33
  二段故事,有点深沉。感谢江山腾出空地!
2 楼        文友:阳媚        2014-02-05 20:09:37
  两则小文看似平凡的故事,却有着深刻内涵。时代里的悲哀,人生的坎坷,封建思想的作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人性的贪婪毁掉了一个寺院,一方净土被大火吞没,祸与福一瞬间。好文笔,赞!
3 楼        文友:海客        2014-03-24 08:34:29
  古老故事,传达一种无奈与苍凉。妙文!
4 楼        文友:连中        2015-01-24 15:24:28
  这篇文章好,拜读,问好老梦。
闲暇时借笔消遣心情。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