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音】 家祭 外二篇(散文)

编辑推荐 【心音】 家祭 外二篇(散文)


作者:溪水竹风 秀才,2213.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12发表时间:2014-02-12 15:55:4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逝的时光如同家乡门前的河水,潺潺而过,绵延长流,一去不返。逝去的亲人,宛如故乡挺立的山峰,高山仰止,松柏常青,永不磨灭。自从家父过世之后,每次回到老家,心里总有一种“家乡山水依旧,却已物是人非”的失落感。每次坐在饭桌前,再也没有父子把酒而酌场面;每次与年过七旬的母亲絮叨家常时,谈及最多的话题是父亲。
   转眼之间,父亲仙逝快三年了。但内心总是感觉仿佛一切恍若昨日。按照老家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父辈亡故,孝子理当守孝三年,待“三年满”举行家祭之后方能“卸孝”。
   家父过世这三年期间,恰逢旧历的一个闰年。按照老家传统风俗,父亲“三年满”的家祭仪式应当提前办理。母亲为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我们兄弟提及此事。父恩莫忘,母命难违,为父亲举行“三年满”仪式,告慰父亲的亡灵,寄托我们的哀思,慰藉年迈的母亲,自然成为我们兄弟六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完全遵照传统习俗,“三年满”是一个极其隆重的家祭活动。应当邀请本家、舅家、姨家、姑家的所有亲戚,同村的父老乡亲、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们前来参加,还要邀请鼓乐队、戏班子、开膛会、摆宴席,而且要举行“接灵、守灵、送灵、化灵”等一系列的祭奠仪式,前前后后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不过,现在不少人家办“三年满”已经渐渐偏离传统的初衷,尤其是一些为官者,借此机会大肆收受礼金,大摆宴席、铺张浪费,把办红白喜事变成了敛财的手段,显示自己权利和地位的一种方式。
   据典籍“守孝三年”之礼仪源于孔子的学生为其守墓。孔子七十三岁而卒,弟子为其庐墓,时间为三年。《礼记》说:“父母没,斩衰三年,则父母重矣,此身犹为父母之身矣。”由此可见,为过世的父母“守孝三年”是中华民族缅怀亲人的重要传统礼仪之一。如今伴随时代变迁,现代人不能完全辞却工作和事务在家“守孝”,为官之人更不能像古代官员那样离职“丁忧”。
   其实,这三年既是守孝,也是心丧。故而,真正的孝行,应当是尽孝于在世,守孝于内心,继承传统孝道之内涵,而非张扬显摆之表象。基于此,我们兄弟征得母亲同意,决定为父亲举办一个遵循传统、程序到位,但又十分低调的“三年满”的家祭活动,以告慰父亲的亡灵。因为我们知道,父亲一生勤劳朴实,为人低调。这一定契合父亲的本意。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家祭的日子就选定在2014年的元旦,正值农历腊月初一。家乡的腊月,有几分清冷,清晨起来,薄雾笼罩,霜露落草。
   依照传统习俗,我们请了一个由5人组成的乐鼓队,先将父亲的“灵屋子”由花圈店,接到家里。说来奇怪,当我们正从花圈店出发时,我看到一片金黄色的祥云,掠过家乡的后山,那里埋葬着我的父亲,这片祥云就掠过父亲的坟头。当我们把“灵屋子”安放在家中,然后,在锣鼓队的陪同下,从坟地接回父亲的“亡灵”时,天上的那片祥云竟然飘然而散,渐渐地淡化而失。
   色彩艳丽具有中国传统古建筑风格的“灵屋子”摆放在我家堂屋的中央,整个房间的气氛顿时肃穆起来。锣鼓非常有节奏的敲击着,清脆的喇叭吹奏出各种曲调,时而低沉、时而缠绵、时而哀婉、时而激荡,我们兄弟一一跪在父亲的灵前,磕头、烧纸、点香,表达孝子的缅怀之情。
   看着我亲自为父亲拍摄的“遗照”,慈祥的父亲眼睛始终直视着我们,仿佛正在于我们进行心灵的沟通。父亲一生可谓命运多舛,刚刚出生抗日战争就开始了,父亲又是“遗腹子”,祖母怀上他不久,祖父就去世了。真算得饱受“国破家碎”之痛苦,饱经人间之沧桑,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一生经历的酸甜苦辣,着实一言难尽,难以言表。
   如果按照传统规矩大办“三年满”,父亲的“灵屋子”要在家里放上一夜,还要请乐鼓队、戏班子和阴阳先生做祷告仪式等。我们属于简朴的家祭方式,不想铺张浪费,更不想借此向亲戚朋友收取礼金礼品。因此,整个程序拟在一上午完成。尽管如此,鞭炮一放,喇叭一吹,锣鼓一响,再加上“灵屋子”往堂屋里一摆放,即便没有通知,左邻右舍也自然能够看出我们在为父亲举行家祭,于是,纷纷有邻居前来送礼,都被我们兄弟婉拒了。不少亲戚也闻讯赶来参加祭奠活动,众人相继来到父亲的灵位前,鞠躬祭拜,燃高香,烧值钱。
   众人拜祭完毕,一位“阴阳先生”——我们当地称为“活祭仙”手握铜铃,立于父亲灵位前。急促而有节奏的敲击着铜铃,口中念念有词,为家父祈祷。待“活祭仙”在家中祷告完毕,在锣鼓、喇叭和鞭炮声中,众人将“灵屋子”送到后山,父亲的坟前。“活祭仙”又是一番祷告,这才父亲的亲弟弟,我们小叔点燃“灵屋子”开始“华灵”。同时将父亲坟头的花圈,也一一焚化。
   时值暖冬,久未雨雪,天干物燥,容易起火。我们不敢大意,大家每人准备了一根湿树枝,围在四周,以防火焰蔓延引起山火。“灵屋子”慢慢化为灰烬,或许在阴间,一栋新宅子转眼落成,家父在那里住得十分安逸。当然,我知道这毕竟只是世人的一种期待和心灵慰籍吧!
   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愿望就是:父亲安息吧!愿父亲在天国保佑母亲健康,为儿孙祈福!此时此刻,我也希望母亲和家中的其他兄弟们,能够从丧父的痛苦中真正解脱出来,因为,生老病死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规律,逝者已超度,活者需继续,三年一过,就要如鲁迅先生说的:“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此时此刻,我忽然想到陆游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略作修改借用过来《家祭》的结尾吧:
   死去原知万事空,心悲或见九州同。
   每逢传统竭拜日,家祭无忘慈父恩。
   呜呼哀哉!我敬爱的父亲。请原谅儿孙们,给您做了一个如此简朴的“三年满”仪式。但我们觉得如此“家祭”更符合您一生简朴的风格。三年满了,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可以贴红纸黑字的对联了。此时此刻,我脑海里想到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是:慈父过世三年满音容宛在
   下联是:儿孙铭记百世亲永志莫忘
   横批是:孝道常心
   父亲,春节咱家大门口就贴这副对联,您看行吗?
  
  
   祭春
  
   马年的这个春节期间,对于我及身边的亲戚、同事而言,颇为令人纠结,颇为令人感叹,当我耳闻目睹身边相继发生的诸多红白之事,心灵深处,不由得对生命的意义,对季节的轮回,对世事的无常产生新的反思、新随感。
   春节,从古老传统意义而言,原本就不仅仅是除旧迎新,也有祭祀拜祖的内涵。而在这个马年的春节,更让我感觉到这种时令与生命的纠缠,天人合一的悲欢。在我的书房台历上,清楚明白的印刷着:“2014农历甲午年,1月1日元旦,1月31日春节、2月14日元宵节、3月8日妇女节、4月1日愚人节、4月5日清明节……”如此等等,直到下一个来年。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暖春。从除夕到初四,不少地方气温竟然在摄氏20度以上。原本这样暖春,会令人心情舒畅,会感到春暖花开的气息,并由此增添春节的喜庆。然而,身边发生的诸多事情,却令我的情绪一直跌宕起伏,甚或茫然。
   首先是元旦期间,我们兄弟为家父举办了一个简朴的“三年满”家祭仪式,以告慰父亲的亡灵,寄托我们的哀思,慰藉年迈的母亲;接下来在元月中旬收到一位年轻的同事喜得千金,初为人父的喜讯;之后却收到老家相继发来的噩耗,堂妹夫的爷爷过世、四弟的岳母病逝、大嫂娘家的二妈走了,春节前夕回家,几乎成了奔丧。而这期间,收到的更为不幸、更为惋惜的信息,是与我同一办公室的同事,突然遭遇车祸而亡,年仅四十四岁,英年早逝,令人痛心。总算又有一个喜讯,三弟媳的娘家侄子新婚大喜,邀请我们前往孝感喝喜酒,青春帅气的新郎满脸的欢喜,高挑俊俏的新娘难以掩饰的微微隆起的腹部,让我感觉到这家亲戚今年将双喜临门。然而,就在昨天,竟然又收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在东风公司铸造一厂工作时的一位同事突然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而颇具戏剧性的是,这位去世的老同事,竟然是那位刚刚喜得千金的年轻同事的老丈人。对于这位年轻同事而言,一月之内真可谓“悲喜交加”。面对如此一系列接踵而来的悲欢离合,不由令人诘问:马年的春节,到底怎么了?
   似乎马年的这个春节,总在缅怀与祭祀中度过,总看到眼泪与哭泣,眼前不时弥漫着香表、烟火和炮竹的气息;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生死离别的悲痛与伤感,根本没有任何心情去看冯小刚导演的春晚。甚至也没有任何心情与同事、同学及朋友们聚会。只是向大家发去一个简短的原创藏头诗,以表达对马年春节的祝福。
   然而,马年的春节,更多的则是告慰。昨天下午,当我与另外两个同事,去探望喜得千金的年轻同事,并前往殡仪馆拜祭他失去的岳父时,他正在外面办理有关今日岳父火化与殡葬的有关事宜,只见到他孤单的岳母一人在那里为丈夫守灵。而那一刻,当我看到老同事的妻子,花白的头发,消瘦的脸庞和难以抑制的悲伤时,眼泪几次在我眼圈打转。所能够表达的也就是向老同事烧上三炷香,让同事的夫人道一声“保重身体、节哀顺变”。
   偏偏这两天气温骤降,不少地方突降大雪,怕是这个温暖的春节过后,将会出现“倒春寒”。此情此景,即便我这“局外人”都感到心灵的震撼和压抑,想象“当事人”又是何等的心境和何等的摧残。
   然而,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降生或离去,我们每个人又怎能置身度外?其实对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轮回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亲历者、感知者和思考者。
   我始终觉得自然有四季,人生也有四季,生死离别犹如春去春来,我们能够知晓其规律,但根本就无法左右、无法控制其进程。生命的诞生,是一种奇迹。男女的爱情结合,精卵的激情融合,孕育幼小的胚胎,经过母体十月的培育分娩出一个鲜活的生命,人生的春天由此从襁褓中开启,并在成长发育中,演绎出春夏秋冬的生命交响曲。与此同时,生命的失去则是一种必然中的一种偶发。人人都会逝去,但人海茫茫,芸芸众生,很难有排定先后的顺序,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奈何桥头骨肉分”。昨天还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或许转眼之间就在今天灰飞烟灭,不由得令人扼腕长叹。很多事情似乎是命中注定,而又运命难测。有个成语叫“身不由己”,意思是“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行为不能由自己支配。”其实仔细想想,每个人的生也罢,死也罢,更是如此,生不由己、死不由己。正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少年夭折、英年早逝、寿终正寝、长命百岁,诸如此类的词语,充分告知我们人生有定律、生死无常规。
   此前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叫《致春天》,是这样开头的:“光阴荏苒,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变幻。这是宇宙苍穹赋予地球日月的时空概念与万象关联。”而此刻这种“致春”心境更多地变成了一种“祭春”。
   只是这个春节期间,相继发生的事情太过密集、太过突然,甚或太过离奇了。尤其对我身边的亲戚和同事而言,我想每个人都会自己的一番纠结与感叹,思考与怀念。马年的这个春节,似乎在一开局就为我们诠释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哲理和内涵,向我们昭示这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悲欢、人生的珍贵与生命的脆弱。
   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感觉是思绪万千,而我的笔下却是难以言表。马年的这个春节,真的令人阿门!
   祭春,春祭;祭春节,祭青春;祭祀传统之春节、祭奠亡故之生命。让我对春节、对生命又有了些许新的感悟和感知。我们更当珍视传统、珍爱生命。但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够健康长寿,但愿今后的每一个春节都年味更浓。少却悲伤和眼泪,多些欢乐与笑容,更多出健康与幸福的好心情。多么希望自然的四季如春,人生的青春常在。
   告别马年的春节,新的四季又将开始,新的生命又将诞生。自然界四季一轮回,人生六十年一甲子。其实四季的轮回与人生的轮回,多少还是有颇大的差异。春夏秋冬,春去秋来,秋霜冬雪,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时令的循环往复,风景再现。很多相信人生的阴阳转世,下辈子的转生投胎,这或许是广义上的人生法理。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生命的个体而言,人生是一趟无法往返的行程,一旦起航,便是回头无岸。向后看,只有回忆和怀念,向前看,才有梦想和希望。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无论职位高与低,无论富有与贫穷,无论男女与老幼,活在当下,就是春天,健康生活,就是美满。
  
  
   祭均生君
  
   浓浓的雾霾笼罩着江城武汉,一轮冬日冷冷地挂在天际。大自然营造出一种沉闷而迷离的气氛;殡仪馆里肃穆、简朴与庄严,哀乐低沉而委婉。无需言语的表达,无需情感的掩饰,此时此刻凝重的现场,完全衬托出参加张均生君葬礼的人们的心境,恰如这副挽联:“彩落萧辰悲夜月芳留梓里已青风;犹似昨日共笑语不信今朝辞我别”。没有想到均生君会在五十五岁苍然而逝,原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如此之宝贵,而又如此之脆弱。真可谓: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功名利禄,转眼过眼云烟,神马都是浮云。

共 64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摘:“祭祀是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的法则详细记载于儒教圣经《周礼》、《礼记》中,并有《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经书进行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是祭祖日。祭祖也是汉人宣告自己为炎黄子孙最直接的方式。”作者的一组祭文以饱满的文字和热情阐述了沿袭至今的民族风俗;弘扬和光大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同时,也有力地鞭挞了一些为官者,借此祭祖的机会大肆收受礼金,大摆宴席、铺张浪费,把办红白喜事变成了敛财的手段,显示自己权利和地位等不正之风。文章内容丰富,意境绚丽多彩,文字通俗易懂,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刻画出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好文。极力推荐阅读!【编辑:梦平啸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平啸月        2014-02-12 15:57:55
  文章内容丰富,意境绚丽多彩,文字通俗易懂,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刻画出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好文。极力推荐阅读!问候作者?
江山永远是我家!
2 楼        文友:梦平啸月        2014-02-12 15:59:41
  小编不才,编辑不当之处,敬请作者海涵!
江山永远是我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