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大米事件

编辑推荐 【绿野】大米事件


作者:萍踪屐影 进士,11031.5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21发表时间:2014-02-12 21:26:30

粉碎“四人帮”,全国各地喜气洋洋,许多地方举杯庆贺,白酒、色酒一时成为抢手货,嫩江也大半如此。从上到下都有一种“解放”感,“解脱”感。县委顺应时代,冥思苦想,在改善群众生活方面作文章,做为一种欢庆形式。恰巧,有位同志从辽宁省带来一条信息,说辽宁省委庆祝粉碎“四人帮”,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决定增加豆油供应量。但省内大豆无多,准备用大米兑换大豆。这个消息对嫩江县无疑是一条喜讯。县委书记王忠外出开会、学习,主持工作的同志当即召开计委、财贸办、粮食等单位领导和我开会,研究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会上决定时任革委会副主任的“老领导”和粮食科一位副科长赶赴沈阳。在那里,证实了信息的准确性,并协商由嫩江县供应群众的50余万斤菜豆兑换同等数量的辽宁大米。这是1977年春天的事情。
   大豆换大米的消息传出去,群众十分拥护。那时,粮食定量供应,每月每人供应大米只有2斤或更少。米的质量也低,基本属于粗粮或线米,很少见到真大米。嫩江是大豆之乡,秋天随便到大田地里弯弯腰就可以检出18斤菜豆的供应量。县委的决定在政策范围之内,是正确的决策。我和财办等几个同志参加第二次换大米会议,明确了兑换原则。其中还规定,群众有不同意兑换者,仍然是正常供应。会上讨论国营农场参加换大米事宜。操作依然由老领导和粮食科副科长负责。
   第三次换大米会议是“老领导”一行第二次辽宁之行回来汇报会。会议除研究具体操作等项议题之外,集中探讨政策问题。财办和粮食科的同志都认为这种活动没有动用国家粮食,交换属于群众性的串换;国营农场的大豆是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之后的余粮,不影响国家利益。恰在这个时候,王忠同志外出开会、参观回来。“主持人”让“老领导”即刻向他汇报。“老领导”虽然主抓这件事,但他讲不明白。于是乎,请粮食科副科长一同汇报。他们找到王忠的时候,王正在招待所理发。听说此事,连连说好,表示赞成,并原则上同意铁道兵等几个军办农场也参与换大米。这样,议论过的大米数量近90万斤。
   几个月以后,省委忽然派来由纪检委组成的专案组,专题调查王忠同志严重违反粮食政策等问题,颇有煞气。我却一无所知,蒙在鼓里。大约专案组进入嫩江县四、五天,财办主任找到我,问及专案组找我谈话否,我才恍然知晓。专案组也没有找他谈。专案组找粮食科副科长反复谈话,要他讲“真实”情况。此人第一次、第二次······均如实报告。他向财办主任谈了令人怒发冲冠的“惊人”一暮。
   原来,专案组第一次同王忠谈话后,王找到“老领导”和粮食科副科长,问明换大米细节,又如实地向专案组补充了换大米过程。不料,主持人找“老领导”谈话,问及专案组同他的谈话,明确要他办几件事。这位“老领导”当即找到专案组,重谈兑换大米问题,推翻他原来“供词”。这一手“回马枪”杀的王忠不知所措,副科长眼前一片黑。但专案组无论给副科长什么压力,他都拒实而谈,不肯改口,吃了点苦头。王忠没有参加换大米的会议讨论,印象不深,依然依他知道的情况一说到底,不肯按“诱供”改口。两人都定为态度不好。
   这分明立足于整人,是一种政治斗争的表象。不讲实事求是的恶劣作法和背景令人拍案而起。财办主任是山东人,长我10几岁,颇有性格。论理,我俩都是大豆换大米的当事人,应当是被调查人之一。大半害怕我们如实端出事情的真相,扣在谈话名单之外。我俩都有点气愤,要打抱不平,要仗义执言,伸张一下正气,一同找到专案组。但谈话名单上没有我们,回答曰“需要的时候”再找我们,拒绝“上访”。
   我又找到“主持人”,和他谈调查大米事件的社会反应和几点认识、几点建议。说的设身处地,讲的入情入理,摆的实实在在。有什么用?政治斗争按需要而取舍,有时并不要事情的真相。
  
   当时的黑河地委不赞成省委把大豆换大米的过程做为“大米事件”,也不赞成专案组的作法和结论,硬是把这件事的处理拖了下来。但专案组的负责人是省委某书记的妻子,怎么能容忍此案被搁置起来!哈尔滨的“坏消息”不断地传到嫩江。黑河又有何种变化!1978年12月初的一个星期天,王忠夫妇步行到我家。他们原意是想从我这里知道一些黑河消息。恰巧有几位黑河同志正在我家作客,没待王忠夫妇开口,几人即刻为“大米事件”发表批评省委的言论,又明确相告,黑河地委几位主要领导都保护王忠,认为换大米没有错。
   岂知,此时此刻,“大米事件”专案组一定要搬倒王忠,抓典型,一定要纠王忠保护伞、黑后台。20几天之后,1979年1月8日,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对1977年动用粮库大豆兑换大米事件作出最后处理,撤销王忠同志党内外一切职务。当天,王忠同志正在主持县委常委会议。办公室秘书请县委副书记曹庆国接省委电话。他返回来,在王忠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王忠同志神色顿变,宣布散会。
   原来,省委常委会讨论大米事件,当即直接通知嫩江县党组织执行,撤销王忠职务。王、曹回到办公室,立刻给地委组织部长、地委书记打电话。黑河均不知道有此事发生,认为按组织程序“不可能”。几分钟以后,组织部长打来电话。他询问省委组织部,证实确有其事,只是没有通知黑河地委,没有下达文件。
   第二天,《黑龙江日报》刊登了对大米事件的处理意见。那篇报道中,写明对当事人的处分。粮食科副科长拿着报纸到财贸办。他和财办同志又到我的办公室,高声大嗓地冲我喊,他了不起了,祖坟冒青烟了,省委常委会讨论他小副科长处分。他知道黑龙江省还有个他。一时间,机关的好多同志挤到我的办公室,争看报纸,为省委的一次荒唐莫明其妙。
   大约一个月以后,地委通知嫩江县上报王忠等同志的处分意见。党内处分要有党员大会讨论记录和支部、党委讨论意见,时间要求写在省委讨论之前。这个通知,以组织的力量公开造假。王忠同志已经不明不白地到黑河地委组织部待分配,没参加支部会。粮食党委机关支部大会犹如炸开了锅,几乎变成声讨、谴责、批判省委的会议。他们罗列各种理由,拒绝按报纸处分意见讨论副科长的处分。党委的同志只好请党支部第二次再讨论。会上,副科长认认真真地给大家行礼鞠躬,请大家处分他,按报纸公布的处分处分他。
   这套过程,几乎是闹剧,白纸印黑字或白纸写蓝字,是政治腐败的记录,是滥用权力的真实,哪里有执政党建设的痕迹?哪里有党章所阐述的光辉!哪里有共产党人的形象!黑河地委唯有下级服从上级,奉命讨论给王忠处分。文件中写有“根据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字样,表明了黑河地委的不满与反抗,又分明告诉黑河地区的同志们,黑河地委没有讨论、上报处分王忠。王忠的处分讨论不是由下而上,由基层而领导机关,是自上而下,他们奉命行事而已。王忠是一月初见到处分报纸,地委书记是一月末调离黑河地区。也许是“工作需要”吧。三个月以后,省委才确定新任黑河地委书记人选。这就是历史!
   二、三十年过去了。嫩江人民还没有忘记大米事件,没有忘记王忠等人蒙冤的处分,没有忘记政治腐败带来的恶劣影响。人们似乎习以为常,该怪不怪,该惊不惊了。对今天黑龙江省现职或调离的部分省委书记、省长因腐败而“双规”而判刑的诸多传闻,或电视、报纸报道腐败问题,如同每天要吃饭、睡觉那样平常、平淡。似乎一切都成了必然,一切都是积累的结果,一切都是对离开党章原则的惩处。
   人大办公室主任
   我在嫩江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从1975年1月29日任职为副主任计起,到1980年11月9日任职为县人大办公室主任止,工作近六年。我很感谢县领导对我的信任、放手和支持,给了我很大的舞台,很强的载体。我做了我应当做的努力、奉献,我也展示了人生,展示了人生的价值。回忆起来,无愧于那段时间,无愧于那段时间的使命,也无愧于那段时间的人生。
   六年中,我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展示出来,仅主要活动就列出35个提纲。除前边讲到14件事以外,诸如接待日本技术合作代表团、朝鲜政府冶金代表团等外事活动,协助革委会一位副主任主抓原新生医院改造为县委、县革委会办公大楼,建设正在使用的1200多平方米的宾馆楼等基本建设,率领办公室同志亲手建设门卫房和北围墙,以及到北京汇报、谈发展项目;到上海回访知青、插队干部等等,都十分有意思。但考虑到篇幅和有些不必要的公开,权且只留下14节的记录吧。
   我是在“文革”后首届人代会,也即县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定位在县人大。时间为1980年11月9日,出任办公室主任。这项工作调动一时成为城乡的议论话题,引起诸多猜测和轰动,甚至新当选的六位副主任也有些莫明其妙。我不知道政治背景,没有人讲实话。还在会议召开前半个多月的时候,我调人大的消息已经悄悄地在机关中传开。有几位同志主张我找县委书记谈清楚,弄个明白。
   我谁也没找。县委书记等人曾在加因县社教的时候是我的领导,应当对我有所了解。他们调到嫩江县任职10几个月的时间,对我的工作应当历历在目。在人代会上,有的科级干部提名选为副县级干部,我却调到人大办。这种安排无异是一种令人无法张口的“处理”。他们有他们的认识结论,有认识结论的过程,有结论的环境、条件和特殊性。我的调动完全是一种政治因素。我人生崇尚古人的豪情,不肯低眉处事,不肯贴耳做人,更不肯附炎趋势地浪迹仕图。我和德祜等同志有工作上的交往,有工作过程中带来的认识和感情,没有“送礼”、“串们”之类的俗套,更没有拉拉扯扯的需要。我与人都是君子之交,走君子之路,没有“地下航线”、“第二条道路”、“第二手”。我想,还是做人要紧,还是做正直的人,磊落的人,快乐的人吧,决不在做人问题上后退一步。我把想法告诉了苦苦劝我的几个同志,即使从此没有施展才华的地方,我也心甘,我也不做求人情式的游说。
  
   那时,到我办公室最勤的是原革委会办公室两位副主任。他们冥思苦想地帮助我寻找调动的原因。现已故去的宋成芪同志时任副主任,主管行政后勤一摊,找出我“虎”的二、三事。其中之一,1980年11月份召开中共嫩江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们对伙食有些意见,指名道姓要成芪说清楚。他是会议生活组组长。如何说清楚?我代检讨了,请大家有意见给我提。农村的一些代表真的以为我是大会主管后勤的头头,加上他们还不大了解我,在选票上划×。我只当了候补委员。第二年才转正。直到这个世纪,接替我任政协主席的同志,还议起这件事,颇多赞语。
   第二件事是一封“情书”。1976年,县信访办两位老同志要抓某人的“双”,把一封从办公室邮给办公室某同志的信截获,正式交给主管文秘、综合的剧主任李念彩。李惦量来惦量去,不知如何是好,找到我汇报。我正在抓基本路线教育,听到此事也颇感棘手。这是一份有份量的信件,是两位老同志冒着违法的风险截获的信件,带着火药味。但此事似乎只能平息下来、压下来,但又如何通融?恰在此时,一位副书记到我办公室。我和念彩实话实说。这位副书记也听到一些议论,甚至接待过告写信人的“上访”。信件由他处理,把我们解脱了。殊不知,此信转递过程被写信人知道了,带来诸多说不清、道不白的麻烦,直至政治上的小动作。
   其三,那时,每年年末办公室系统都有一个调整工资和一个调整级别的指标。办公室下属五个单位,基本由成芪管理,请他提名安排。两个指标分给两个单位。办公室办公会研究之后,我俩向革委会主管办公室的主任做了汇报。不料,两天后,主管主任建议把两个指标安排给一个人。我有些犯难。县领导建议的人员和我有多年相交相处,从感情上,我完全同意。但摆到桌面上实在不平衡。我只好建议,来年再“平衡”,指标仍按讨论的方案执行。从此,多年有人怨无人谢。20多年以后,成芪躺在病床上离开人间以前,还讲我们当年“虎”,还讲一个会议、一封信、一个指标的“三个一”;只知道讲政策,讲调动积极性,不知道用权力交人。
  
   其实,那段时间到我办公室“看望”者颇多。我渐渐看到“政治”二字的险恶与力量。我工作调动没有人谈话,甚至组织部门的“通知”都没有。我按人代会程序任职上班。黑河地区机关一些同志听到这个消息为我鸣不平,纷纷打电话询问德祜和立然。直到12月2日下午,立然到我的办公室同我谈话。这时,我正式任职,自动上班已经24天。
   谈话不大和谐。他原来不知道没人和我谈话。我没有任何质疑,也没必要质疑。我商调回嫩江只是想报答我的母亲,报答嫩江县这块大地,无政治上的分寸之想。他讲不清安排我工作的合理性和必需性。但有两点引起我的重视。一则是班子中有的同志认为我的问题很多,列举了一大堆,结论为不适宜在新的党委或政府中任职。另则是加因县图书馆某馆员是德祜同志爱人的姐姐,云云。我哪里知道?

共 78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大米事件是当时由于没有细粮,用黄豆和部队兑换大米,已解决当地居民没有大米吃的问题。但是,作为当时的政治气候是不允许的,他们企图借机整人,上纲上线,诱导口供,这分明立足于整人,是一种政治斗争的表象。不讲实事求是的恶劣作法和背景令人拍案而起。岂知,此时此刻,“大米事件”专案组一定要搬倒王忠,抓典型,一定要纠王忠保护伞、黑后台。20几天之后,1979年1月8日,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对1977年动用粮库大豆兑换大米事件作出最后处理,撤销王忠同志党内外一切职务。文章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之气候高兴而上学借机打击陷害领导干部的事实。文章虽然侃侃而谈,却反映出当时的一些实际问题。推荐阅读。问好王老师。【编辑秋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飘零        2014-02-13 11:32:43
  文章详细地叙述了兑换大米的过程和由此引发出一些问题,最终做出处理!欣赏!问好作者!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2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14-02-14 09:30:07
  1 楼 文友:飘零 2014-02-13 11:32:43
   文章详细地叙述了兑换大米的过程和由此引发出一些问题,最终做出处理!欣赏!问好作者
   ——————————————————————————————————————
   赞同姐姐的评价,王老的文章多是如此蕴含厚重历史的。读来颇受教育。祝王老师健康。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3 楼        文友:萍踪屐影        2014-02-15 18:10:50
  这都是当时的政治事件,谢谢大家推进阅读,节日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