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爱情都去哪儿了?(随笔)

精品 【家园】爱情都去哪儿了?(随笔)


作者:周文英 布衣,34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2发表时间:2014-02-13 13:59:55
摘要:恋爱、结婚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农村女青年,珍惜却难嫁,农村男青年,真正的剩男,城郊男青年,才是抢手货。


   (一)农村姑娘,抢手却难嫁
  
   小娟是北京一家首饰店的营业员,正忙碌着,两个客人在挑选金项链呢,电话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她不想接,但仔细一看是家乡的区号,犹豫一下还是接了,电话是母亲打来的,她说我忙,有空再打就挂了。
   晚上十点钟,小娟和几个姐妹吃完宵夜,回到宿舍,才想起上午接到母亲的电话。想打不想打地拨了过去,母亲找她,肯定只有一件事,让她回家相亲。说实在的,俗话说: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她也想有男朋友,闲时花前月下,聊聊我我,快乐有人分享,烦恼有人分担,可每次一回家,左邻右舍,七姑八姨就像蜜蜂一样围笼来,让她喘不过气,可从他们嘴里说出的高帅富一见面全是歪瓜劣枣,她向母亲抱怨那些人把她当破烂王了,怎么啥样的人都敢给她介绍,母亲说,不怪左邻右舍,她们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没见过世面,说她在北京几年,眼光高了,以后看有城里的才说,乡里的一律不见。
   小娟知道母亲的小九九,她们家两姐妹,属双女户,母亲从小就打算给姐姐招个上门女婿,将来给他们养老送终,可姐姐去江苏打工,找了个安徽的对象,因为男方家在城郊,条件比这儿好许多,不要说男孩不愿入赘,就是姐姐都不愿回来呢。当初母亲嫌远不同意,姐姐以死抗争,宁可断绝母女关系也要嫁到安徽去。
   小娟也知道,本村就有几个小伙想给她当上门女婿,因为都在一个村,嫁和娶几乎没什么区别,本队的菊娃娘几年前盖房子时就开玩笑说,把小娟给她家建强号下了,让小娟妈看给她娃盖的两层咋样?建强他爸是木匠,现在农村盖房子的人多,一年到头没闲过,挣钱不少,建强与人合伙买了台挖掘机,自己开,一年工资加上租金分成也有上十万的收入。
   他们家不是村里最先盖楼房的,但他们家的楼房却盖得最扎势,里外磁砖,屋顶架了个太阳能热水器,像城里人一样专门修了个洗澡间。
   建强比小娟大两岁,聪明勤快,爱对小娟一家献殷勤,小娟虽然觉得建强人不错,但她觉得离得太近了不美,她不喜欢建强妈那幅自满样,好像她家是豪门似的。
   小娟今年刚过二十岁生日,按说不急着婚嫁,但对象没定下来就仿佛成了公共财产,大家都有机会抢。
   母亲虽然没给她明说嫁出去或是招个上门女婿,但她知道母亲的底线。不能离开本县。最好能在城里安家,以后就是她们不带她和她爸去城里住,老两口头疼脑热,去城里看个病,去姐姐家转个车,在城里也有个落脚地。
   宿舍里有个小姐姐,每次接到家里电话,就是父母向她要钱的,她的一个弟弟在上大学,一个妹妹在读高中,她虽然连高中都没读完,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父母和弟妹对她当掌上明珠,但她知那都是冲着她的工资来的。
   小娟和那个小姐姐常常感叹:为什么生我?结论又都是绝对的统一:替父母还债的!
   小娟不想回母亲电话,她不愿去想那些烦心事,但如果不打,又怕第二天上班时母亲再打过来,母亲毕竟是母亲,亲情没错。
   她拨通了家里的座机,刚响一声母亲就接了,说姐姐要带小外甥回来,让她请假也回去一趟,两姐妹也是两年多没见面了,大家都想呢。
   两天后小娟回来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媒婆登门,是少不了的插曲,首先来探口气的是小娟妈的堂姐,说有个侄子在城里,有两间门面房,父母做服装生意,住房两套,父母答应结婚时把新房装修了给儿子媳妇住,但嫁妆要么是十万元,要么是相当于十万元的车。
   小娟妈对男方家势还满意,但一听说嫁妆就来火了,按农村现在的规程,象小娟这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材有身材,这两年在北京也算见了世面的,不用说男方都得拿出十万聘金,至于嫁妆,女方多少自便,哪有给人家提条件的?
   第二个来登门的是王华叔,王华叔和小娟妈是同高中同学,现是一个镇的一把手,他儿子当兵回来,握着一张安置卡,虽说现在还没“正式”工作,但那还不是迟早的事,几年前王华叔能找到路子让娃当兵,几年后就能找到路子给娃安置。
   王华叔话说得十分中听,可以说每一句都说到小娟妈的心窝子里了,小娟妈一口应承:她没啥意见,也没啥要求,只要两娃同意。
   尽管两家父母谈得十分投机,可王华叔的儿子就是不愿回来和小娟见面,勉强被他爸招回来,答应和小娟见了一面,王书记在镇上摆了一桌子,招呼两家人吃了一顿饭,但两个核心人物仍是路人甲和路人乙。
   有一天竟有五个媒婆大撞车,大有你未唱罢她抢台之势,小娟妈一看这阵势,摆出皇帝招附马爷的姿态:城里有房、八万元以上的小车、十万元聘金,三选二,符合条件的再谈下一步,五个媒婆一盘算,那至少不得几十万呀,一个个落荒而逃。
   二十天假,是小娟费了很大的周折才请到的,眼看就到回京的日子,她的亲事没有半点眉目,她脑子里突然冒出“待价而沽”、“有价无市”这样的词儿,无奈地笑笑,如果她是套房子,那该多好呀,身价只涨不跌。
  
   (二)农村小伙子,真正的剩男
  
   当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等关心GDP、CPI等指标的时候,农村大妈们却在乐此不疲或是无限忧虑的统计着四邻八乡的男青年,某某村,18到35岁的光棍多少条,某某村,又是多少条,精确得如同自己钱包里的钞票。
   这是农村式八卦,其趣闻及娱乐性并不比明星的绯闻差。家有当婚男或待嫁女的,自然对这一指标关心,知己知彼,方能从容应对。家里没有适婚男女的,谈别人家的事,一则是可以当乐子,二则无意促成了某男某女,那就等于做成了一笔大买卖,中国自古有贵媒人贱媳妇的说辞,如今农村青年找对象那么不易,你给他介绍个媳妇,就等于是帮他八辈子祖宗,其父母对你的感恩戴德可谓今生来世,礼数定是不少。
   曾几何时,农村娃也渐渐少了,一般家庭是两个,初中毕业,除非个别不爱读书的,否则不管男孩女孩,父母都一视同仁地供给上高中,上大学。因为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再加上农村姑娘去外地读书、打工,几乎没有人愿意再回到农村。
   农村青年多光棍就成了必然,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剩男。
   小玲十六岁初中毕业,十七岁去山西姨家当保姆见世面,十八岁回来时,已有了两个月的身孕,这让小玲的父母脸面扫尽,对小玲一顿暴打,算是对她的惩罚教育,也希望打掉那个孽种。
   一星期后,小玲的男朋友,带着父亲和伯父还有三万元的聘礼,希望明媒正娶小玲和未出世的孩子。小玲母亲对男方家人劈头盖脸一顿狂骂,小玲的父亲要对送上门的猎物施以拳脚,山西客落荒而逃。
   半个月后,人们一早起来,发现村里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有关小玲污言秽语的段子和不堪入目的照片。村人的指点和议论让小玲一家人慌了手脚,急找村里一位长者帮忙撕毁,小玲哭闹着要跳井要上吊。
   小玲的父母没料到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找见多识广的大伯请主意,大伯劝:女大不中留!小玲已怀了人家的骨肉,现在被男方这样一闹,她名声坏成啥了,就是在咱本地找,找个好的也难,还不如顺水推舟嫁到山西算了。
   小玲拨通了山西男朋友的电话,转告了父母的意见,愿意嫁到山西去,一个月后,山西青年用一万元聘金悄悄地,没有一丝喜庆和欢笑地娶走了小玲。
   又过了三年,小玲回来了,带回了一岁半的女儿,还有一本绿色的离婚证书。老公在省城打工,被她捉奸在床,三天后,他俩就各走各的路了,她只要了孩子,没有财产,也没有抚养费。
   小玲回到娘家一月,就陆续有媒婆上门提亲,小玲一家人也放低姿态,对待媒婆和左邻右舍都十分和气,感动得大家不计较她已婚已育之嫌,甚至有媒婆夸:能生娃,说明小玲没啥毛病,不像谁谁家,娶个媳妇两年了肚子还是平平,还有谁谁家,就因为没娃,一家老小总是吵架。
   半年后,邻村一个小伙子用五万聘金,象初婚一样的礼仪娶走了小玲,两个村里的光棍们一边祝福一边调笑,说头婚男娶了二婚女,小伙伴的嘲笑还没褪去,小玲老公用快为人父的喜悦给予还击:孤独才是可耻的!
  
   (三)城郊小伙,不愁娶
  
   农村包围城市,上山下乡,城市和乡村的地位,就象跷跷板,三十年这头高,三十年那头高。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对城里人谦称是乡下人,对乡下人又骄傲地宣布他们是城里人。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城郊农民呼呼啦啦全都变成了城市居民,他们的土地,被政府征收,每家每户都分得一大笔钱,旧房拆了,盖成了高楼,留一套最大的自家居住,其余出租,以前的农田变成了商铺、工厂,村里这样那样的收入,到了年终家家都有分红。村里的小车也像过去的自行车一样普及了。
   似乎是一夜之间,城郊成了乡里人的向往,也成了城里人的羡慕。
   年底,结婚的人特多,应了大伙的嬉言:娶个媳妇好过年。今个这家给儿子娶媳妇,明天那家出嫁女,后天有老人过三年。在巷子里架上大锅,热气腾腾的大烩菜,十三花,现在待客,都是请的专职厨子,他们带着大锅,桌椅板凳,主家买的一次性碗筷、杯盘。本家亲属自需张络招呼来客,喝酒上茶,爱玩的三五一桌,扑克麻将,大家图的就是那个热闹。
   有天小超给娃过满月,又是一个前三天后三天的铺排。小超差两个月才十九岁,媳妇小梅还不到到十七,娘家是邻村的,他俩从小青梅竹马,又都不好好念书,早恋、早婚、早育。
   小超两口子都没到法定年龄,领不了结婚证,大家公开称呼他们:未婚爸爸,未婚妈妈。调笑间有人忍不住用方言演唱:假如我有一个孩子的话,那你就是孩子的妈……我是未婚爸爸你是未婚妈妈……,笑晕一大片。
   小超说本来不想这么早要娃的,他俩还是娃嘛,只因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老有人给他俩介绍对象,小超媳妇是独生女,她爸妈想给招个上门女婿,小超爸当然不同意他去上门,他受不了爸妈的压力和苍蝇一样的媒婆轰炸,与小娟商量,把生米煮成熟饭,两家大人就没话说了。
   小梅是邻村的,三层楼宽敞,小超家六层楼,有车,他说两边都可以住,两边都是家。
  

共 39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拜读了周文英的随笔《爱情都去哪儿了?》深感情感现实的无奈。随笔分三个段落,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城市和乡村的年轻人在情感的世界里有地狱的区别和传统文化的差异,在男婚女嫁的现实生活中,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喜悦和沮丧,俗话说: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是人在成长中所具有的生理需求和人之常情,在各地区和城乡的世俗的影响下,男婚女嫁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以进步,有些地方也还延续着古老的传统习俗,这给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也带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文章汇集了不同形式的成家事例,很自然的男婚女嫁在笔者的作品中凸显了人们的观念的不同和利益的差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有情人幸福、美满、快乐、健康!很现实的题材,值得一读!欣赏了!推荐赏阅!建议加精!【编辑: 伊 蕊】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22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周文英        2014-02-13 15:04:06
  感谢伊总精采编辑,辛苦了,问好。祝福!
2 楼        文友:伊蕊        2014-02-13 21:28:25
  随笔很注重情感的说理,文中列举现实社会的地域与文化的差异,对情感和婚姻的定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情感世界的复杂变幻,确实是人们值得关注的议题。欣赏了!问好文英!祝元宵节快乐!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回复2 楼        文友:周文英        2014-02-14 11:16:19
  再次感谢伊总鼓励!祝元宵节快乐!
3 楼        文友:伊蕊        2014-02-22 17:26:26
  祝贺作品获精!问好文英!创作辛苦了!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回复3 楼        文友:周文英        2014-02-22 22:02:02
  丰收果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伊总的一半,感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