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温故知新话过年(散文)

精品 【海蓝】温故知新话过年(散文)


作者:清泉之韵 进士,8876.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0发表时间:2014-02-14 08:08:54
摘要:摘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相隔数年,回乡过年。时过境迁,令人想起了许多少时的情景;温故知新,又想起了故乡曾经的那些事那些人。伏案执笔、历历在目,思如泉涌、犹在昨天……

【海蓝】温故知新话过年(散文)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弹指之间,我在人世历经了将近六十个冬春的轮回。真可谓“峥嵘岁月欺人事,浩荡乾坤入客愁”啊!悠悠岁月,人一生有多少往事值得回味。
   立春过后的第一场雨,将江南大地冲刷得洁净如洗,焕之四望云物,光明而清新,虽阵阵寒风掠过巍巍武夷,她却带着新生、发展、繁荣的消息,几乎传遍了这崇山峻岭的每一个细胞。层层叠叠的山峦渐渐从沉睡中醒来,盈盈地凝着春的盼睐。
   二十四小年刚刚过去,不日就是农历新年了。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过年的习俗千百种,热闹喜庆各不同。然,故乡赣南客家众多,风俗相近不离左右。
   客家男人在小年之前总要将这一年所有的农事做磬、完成,尤其是秋收之后的农田,一定要全部翻耕一遍,这既是松土追肥的重要一环,也是借霜雪灭虫保墒的基本做项。客家女人,为了全家过好这个春节可没少受苦。日历一旦翻开农历腊月,她们就会搁置手中所有的农活,一门心思为不久将至的过年而全力以赴。
   在客家女人眼里,过年是她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它既是彰显家庭一年财富丰歉的象征,更是展示其是否勤劳贤惠、粗嫩在手的基本标准。
   冬至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宰鸡杀鸭,上街卖肉,开始忙碌于过年腊味的制作。客家人有过年相互窜门拜年贺新禧的传统,当邻里乡亲,抑或是远道而来的客人登门拜年落座后,主人家厅堂的饭桌可不能空。所以以猪牛鸡鸭鱼乃至飞禽走兽制作而成的腊味显得尤为可贵。
   客家人对于腊味的制作多有讲究,除了对家禽野味拔除干净,晾干,在这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上等的酱油、食盐、烧酒、八角、辣椒和胡椒等调料,然后将天然晾干的家禽家畜,飞禽走兽的肉放入陶缸,按照数量的多寡放入大小不一的陶缸里浸泡。通常在一周之后将浸透的肉块、内杂等一一捞起用竹篾窜起来挂在竹篙上,暴露在太阳底下任由北风劲吹,太阳暴晒。在这个时节,当你走进客家的村庄、屋场,那浓烈的胡椒、辣椒、香草、八角等混合而成的酱油香味就会扑鼻而来。
   在客家,腊味是拼成“七星盘”的主要原料,“七星盘”的大小,腊味是否可口,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富足,女人是否贤惠和拿灶的标志与象征。生活富裕的大家族,将这种腊制荤腥沉入新鲜上等的茶油陶缸里去保鲜,往往到了次年的年底,如果您做客其中也能品尝到腊味的美鲜。
   进入腊月,山乡农家已是:
   粮食满仓鱼满塘,栏舍盈盈六畜旺;
   糯谷细长黄闪闪,桶桶蜂蜜溢馨香。
   古往今来,推砻碾米,蒸饭酿酒、晒饭干、打粄粉、煎豆腐、煎草果,做冻米糖等是备料的重要环节。天资聪颖,善良贤惠的客家女人,到了腊月就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劲,她们将一担担黄橙橙的糯谷倒进谷砻,靠着腰劲和臂力推砻展米,就是身强力壮的男人,一天下来也不过三四担谷子,而很多客家女人往往能够超过男人。糯米乃是香甜米果制作的重要原料,少了它,所有的果品都无法实现。可见女人们一到过年要承受多少人们难以想象的苦辛。
   进入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这一项强体力劳动渐渐淡出家庭,取而代之的就是砻谷机和碾米机,尤其是到了今天,只要花上几块、十几块钱,那乳白色泽光鲜的糯米就能自动流入箩筐,再过粉碎机,那一袋袋白色糯米粉就立刻呈现在你的面前。
   蒸酒饭可不易,这样一道程序可离不开男人的参与。将一担担糯米倒入几个高大陶缸里,放入清水浸泡个七天七夜,待到缸里冒出气泡时,逐缸进行换水漂洗,然后将漂洗得清亮的糯米倒入饭蒸,待到酒饭被蒸熟呈晶体状时,再用清水冲洗至散状,放入酒酵,用稻草和或者谷壳等做成窝状,存放在灶门前,大约一到两周,这粘稠成晶体状的酒酿,在整个屋子里就氤氲飘香。
   糯米饭干。它是制作炒米糖第一道工序。将二比一的糯米和拌入谷壳,上饭蒸蒸熟,然后倒在竹撘子里扒散开来晾晒,至八九成干时,收起倒入石舂长时间的捶打,至饭干为扁状,过筛后,在日光下暴晒至八成干在存放数天,放入滚烫的沙锅里炒成米花,再拌入熬制成晶体状的蜂蜜,在特制的方框内压实,乘热用快刀切成糕状即成。这种喷香爽口的炒米糖乃客家过年时待客的重要零食之一。
   打粄粉。这是客家“草果”“蟹花”和糯米粄等甜食米果制作的重要原料。将糯米浸泡两天两夜,经多次换水至糯米发亮即可。石舂里用木槌捶打成粉状,然后用细筛筛出晒干即可。当制作“草果”“蟹花”和糯米粄时,按照数量的多少,用井水和成半干状,心灵手巧的客家女人便能在案板上,油锅里制作出色泽微黄,喷香扑鼻的各种米果,让客人品尝美味的同时,也是向客人展示其艺术天赋最佳时机。
   煎豆腐。此乃客家人储存来年春夏两季豆制品的重要手段。冬至过后,家家户户都将秋季收获的上乘豆子挑到专门加工豆腐的作坊加工成豆腐,十斤豆子为一桌,通常的家庭都在三桌以上,人口多的家庭也有四桌、五桌的。将印有双喜字的豆腐挑回家后,农家的女人要朝着东方点燃香烛,感谢上苍风调雨顺才得以五谷丰登。待油锅的油温冒出袅袅青烟时,将方块豆腐切成片状或者是条状,放入油锅煎炸至微黄即可起锅。待全部煎炸完毕,主人就会小心翼翼地在陶缸里放一层撒上一层盐,然后又放一层……由此类推至全部放置完成。此后的日子,尤其是春节过后漫长的春季,当蔬菜处在青黄不接之时,这种油炸豆腐就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扫屋除尘,使之窗明几净,才能除旧迎新,去晦存真。腊月二十四小年过后直到除夕前一天,是客家女人扫屋除尘的最佳时段。我们客家人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都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据前辈说: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清理环境,打扫卫生,清洗擦拭各种器具、器皿,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还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曾听当先生的公公说过,他告诉我: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魂六魄,其中就有一个名为“三尸神”的魂魄,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渎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很多的传说后来成了民俗,成为人们避讳祈神的好习惯。倘若没有这样的一个传奇故事,民间传说,也许在乡下,在农村就不会有现代一年一次的大扫除的自觉行动。今年的春节我在故乡所见所闻依然如故,尽管旧村改造大部分已经完成,而且村村寨寨都配备了清洁工、保洁员,然而,每家每户过年大扫除的习俗依然如故。
   贴门神的风俗延续了几百年。据说,客家人自中原大规模向南方迁徙在此地建家立业以来,就将中原一带贴门神的习俗在南方盛行起来。和其他地方的做法一样,画有关羽、张飞像的画,在左右门页各贴一张,后来,人们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贴在整个大门上。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这种门神在文革十年中全部消失,待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只后曾一度有过出现,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不断改善,文化教育事业全面普及,这种陈旧习俗也渐渐淡出不再受到乡村百姓的崇敬和热捧。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自古以来就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在张贴,故渐渐地被称为“春联”。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据考证,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佛堂、庙宇和办丧事时却用的是黄纸。
   从我小时候起迄今,贴春联的习惯都在除夕之夜,待到年夜饭吃罢,等到母亲或者奶奶将厨房和桌面捡拾、清洗干净之后,再洗干净手,用干净的抹布或者是毛巾将手擦干,还要将门框里残存的尘埃擦拭干净,然后用米糊或者是淀粉熬制的浆,从门脑开始,按自右到左的顺序依次贴上。待到次日初一起床后,人们出门第一眼便能看到随风飘曳的大红春联,给过年增添了不少吉祥和喜庆的气氛。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春联也在变,那些涉及天地神灵和虚无主义的内容也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歌颂改革开放好政策,和谐安详新社会内容的新型春联。就在我春节后到老家去跟长辈拜年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家的春联,其上面书写的内容是与其家庭的生活水准相匹配的。比如:我的二叔是我们家族负有一定声望的长辈,这十几年儿女们经过不断地打拼,都取得了不菲的业绩,儿孙满堂的他,觉得自己的家庭今非昔比。从二叔家客厅里的陈设可以看出,它与我们城镇那些发了家的居民无异。他家客厅里乳白色的高档瓷砖,洁白的高档墙漆及豪华的天花板吊顶,显得阔绰而大气;几幅来自深圳大芬村的油画,配上清一色的红木家具,将整个客厅点缀恰到好处,不同款式的名牌电器,给客厅增加了不少现代化的气息。虽不能说金碧辉煌,但也儒雅而大方。在我即将离开二叔家时,我回眸他家大门的一副对联就很特别:
   上联:忆往昔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下联:看今朝丰衣足食,年年有余。
   横批:换了天地。
   字体遒劲有力,内容寓意新颖。
   也有这样写道的:
   穷而有志思壮举,十年致富不为迟。
   横批:继续打拼
   春风氤氲中国梦,祖国强盛万象新。
   横批:同喜同梦
   设置香案供桌于祠堂或者是公厅,为客家子孙世代传承。供桌通常为临时性设置也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祠堂、佛堂的屋场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主供奉甚少,到年终岁尽时对佛主、神灵来一次大酬谢,此外,天地桌的另一项功能就是接神、祭祖之用。天地桌的内容与佛堂祠堂的香案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在上古时代都以“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为主,也有用一张用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接神之后,一直要朝敬至开正之后的年宵,在元宵之夜将其与香火一起焚烧。
   客家人将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渐渐淡出神坛,取而代之的是朝敬缅怀先人为主。从我的爷爷开始到我上了大学,每年的小年这天,祖宗的画像便会高高地挂在祠堂的正堂,同族的子孙就从这一天开始,就像文革时期向毛主席像做的“四先仪式”那样,早晚朝敬,并且轮流值守接续香火,也要延续至正月十五年宵节结束。尽管过去了几十年,祖宗的画像在文革中被毁不复存在,然,祭祀祖宗,传承美德仍是我们客家儿女值得延续的事情。

共 1291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跟随着作者历经过年的种种,我们从中不仅看到社会的变迁,更让人们看到了精神层面的提升。很多我们熟悉的环节淡出人们的生活,更有新的方式融入其中。无论怎样,社会的变化在年的中国最大的节日中渐次展开。年,这个在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里,作者有对过去无限留恋的难以言状的情绪,也有对新生活无限的欣喜。用充满激情的文字将心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过年的某些过往时时会触动作者和读者的心,使你欢乐,使你怀念更令人深思。作者在自己生活的特定环境中,将情感表达的炙热与真挚,并形诸笔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215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4-02-14 08:10:13
  浓浓的年味里飘散的是纯朴的生活年息。流畅的文笔饱含生活的情意。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1 楼        文友:清泉之韵        2014-02-14 10:48:46
  谢谢社长给予的美评,辛苦了你哦。顺祝元宵节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