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散文】岁月,给西街一个深深的回眸

精品 【绿野散文】岁月,给西街一个深深的回眸


作者:烟波放钓 进士,7151.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71发表时间:2014-02-17 20:09:35

前言
   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明代郑和宝船统率下的远洋船队,也是在这里扬帆启航的。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和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传入泉州。泉州素称“海滨邹鲁”,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富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泉州又是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
   泉州是一个既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本色,又是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经济产值连续十五年在全省排名第一。而众多的名胜古迹使泉州赢得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赞誉。正因为泉州对历史文化很好的进行保护和传承,才在众多的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被评上“东亚文化之都”
   而在泉州这个遍地古迹的城市,西街可以说是泉州历史文化最为集中的一个地方。以前的泉州有这么一句话形容:“南北一条街,东西两座塔”,所谓“南北一条街”指的是繁华的中山街,“东西两座塔”说的是就是位于西街开元寺的东西塔。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西街早在宋朝时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是泉州市区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街区,保留有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如刚才所说的著名的东西双塔、千年名刹开元寺就都在西街。
   西街,地杰人灵,墨翰飘香,走在其间,令人感受到是浓浓的泉州味……
   (一)岁月,给西街一个深深的回眸
   季节的流年里,时光如水淌过。春风送暖,染开了一季的芳菲,行走在古老的西街上,从一路遍植的刺桐花中,感受着这条古街的新美。
   走在西街,在我的脑海中总会记起一个也不知是真是假的传说。小时候,随大人来开元寺赏游,烧过香,拜过佛后必定沿着曲折的廻廊寻到东西塔下闲坐,从底下往塔上看,塔尖高耸入云。大人指着高高的塔尖告诉我,泉州的地形就像一条正欲入海的鲤鱼,有不怀好意者担忧鲤鱼入海后的泉州将会更加发达,因此就施法布下了一道无形的天网罩住鲤鱼,不让它游入海洋。云游经过的观音菩萨拨开云头看见这里地杰人灵,人们安居乐业,好一片繁荣的气象,却被一张天网阻挡了。因此,观音菩萨降下云头化成一个游方和尚,施佛法从富甲一方的大善人黄守恭那里,化下他的一块桑园建成开元寺,在开元寺里建起东西双塔,塔尖直耸云天撕破了天网,从此后,鲤鱼东游出海化成了龙,泉州也就更加繁荣了。
   当然,这个传说是人云亦云编出来的其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岁月让西街的历史有了多彩的梦;历史让西街的人文有了更丰富的颜色。或许,人生就是在行走间欣赏着不同的风景,从这些别样中去感受着不同的心得吧!是的,但凡每一个神奇的所在,无不充斥着难以计数的故事和传说,比如这条西街,有走出了众多名士的甲第巷,有三朝元老的三朝巷,有一塔一井一亭的井亭巷……说不完的故事造就了西街的传奇,这条古街区,将泉州千年来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浓缩了。西街是泉州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是具有泉州特色的建筑博物馆,在这里有泉州古建筑特色的五塔巷三十五号二落五开间的廖宅、有会通巷五十八号三落三开间严宅的古民居,有泉州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塔,有朱熹写下“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开元寺,有泉州特色的风味小吃润饼皮、面线糊、有碗糕甜粿上元圆……一条古老的街道,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佛教、基督教、道教、儒教,这些不同的宗教文化象老泉州人一样安然、和谐、自在。
   走在曾经繁华过的西街,从喧嚣散尽后去品味生活平淡的本源,从行色匆匆的奔波中去感慨酸甜苦辣的馨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所有的一切在行至水穷尽时,抖落沧桑又是一个峰回路转。古老的西街,厚重的历史,浪漫的情怀,不论走遍千山万水,不论看尽起起落落,在这里总能寻出一些情怀让人回味,总有一些沧桑引人感叹。古老的西街应该一盏饮后回甘的香茶,应该是一曲余音袅袅的南音,应该是一首空前绝后的诗篇……
   繁华落尽是沧桑,沧桑抖落焕新彩!岁月给了西街一个回眸,经过历史积淀的西街在人间烟火中升华,带着恬淡与感悟,持久而永恒。
   (二)甲第、三朝、井亭巷
   甲第巷,顾名思义就可以理解出这是一条贤人名士辈出的古巷,从这条墨翰味道浓郁的巷名里,就可以解读出泉州这个历史文化古城浓厚的文化气息。
   春风暖阳中,一个人漫步在悠悠的小巷中,享受着小巷独有的清静,时间仿佛已经凝固,将人的思绪带回到那些名士辈出的朝代。由西街漫步走进甲第巷里,眼中所见都是现代城市里已经很少见了的瓦房龙脊、残垣断墙的旧宅院里疯长着野草藤蔓,与这古巷老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巷外边那随处可见充满了现代气息的现代化建筑,这样的一种新旧交会,好像有一双大手将各个时代的历史,都揉进了一条悠长的老巷之中。走在这条古巷之中玩味着历史的余韵,甲第巷中最出名的名士无疑是盛唐时期的欧阳詹,宋代理学宗师朱熹对欧阳詹有这样高度的盛誉:“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欧阳詹,这位唐贞元八年与著名文学家韩愈同榜的进士、国子监四门学助教开了闽中甲第之先河,从此后,泉州古城呈现了“家诗书而户弦诵”的景象。这也正是后来朱熹来泉讲学,在欧阳詹故居题联盛赞的由来,甲第巷名称便依此得名而来。 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斯人已骑黄鹤去,古街古屋今犹存,而欧阳詹故居遗址纪念碑在这条幽深的小巷中依旧矗立着,仿佛一代大儒的眼睛静观着古巷千年沧桑,审视着泉州文化的传承延续。据资料记载:“欧阳詹40多岁客死京师,三个儿子或移居南安、莆田,或中进士上京城,故居慢慢荒废。在甲第巷中,欧阳詹的故居为三落四间张的“手巾寮”厝。在古宅门口,随处可见悠闲端坐的白发老人,这些老人神态安详,目光随和地看着巷子中往来的后辈小生。“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经过了一辈子的沧桑,这些老人也如同这古巷一样到了心平气淡的境界了。
   居资料记载:“甲第巷内走出了众多名士。在欧阳詹故居附近,有一王姓人家,其家门春联“家居甲第流芳远,衍派鳌城寿福多”已沿用了400多年。这不仅是普通的家联,它寄寓了甲第巷百姓对一位抗倭英雄的缅怀。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有个爱将名叫王世实,是镇守鳌城(永宁)的指挥官。嘉靖四十年,倭寇不断从海上进犯,世实指挥永宁卫城军民奋勇抵御。永宁赶走倭寇胜利后,王世实回家乡探亲,告诫家人应勤于耕读,以振家声。他配合当地私塾动员亲属及邻人子弟就学,并请来兴化陈愈老先生为甲第巷诸生传道授业,甲第巷一时弦歌不断,文风日进。世实的儿子及一个侄儿都科举进士。隆庆元年,王世实随俞大猷广东会剿,在广东龙眼沙海的一次激战中,王世实当先冲锋奋勇血战,身受重伤,殉于沙场,年仅49岁。历史的箫声虽已远去,这位英雄的业绩却为泉州百姓世代景仰。”
   甲第巷里的“翰林第”、“进士第”的牌匾已在“文革”时被废毁。在欧阳詹故居不到50米处,便是“翰林第”的主人、清代泉州著名书法家庄俊元。庄俊元在泉州当绅士30年,掌教书院,体恤乡邻,做了不少好事。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泉州书坛的影响。庄的墨迹遍及泉州的各大小寺院道观,为泉州宗教文化、名胜景观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他的行书潇洒遒劲,法古辟新,很受泉州书界推崇。
   甲第巷秉承着千年的文化遗风,古代人才辈出,近代同样如此。近现代就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庄长恭,有国家级“彩扎行业老艺人”陈天恩;有开泉腔新歌剧先河的中国南音学会会长王爱群……
   自北向南,缓缓走完甲第古巷,犹如走过了时间河流。在甲第巷与新门街交接处,是一座小石桥,桥碑上刻了“甲第巷桥”四个苍劲古字,石桥下河水缓慢流淌,这河水也陪伴甲第巷流淌了千年。
   甲第巷出来,从西街往东走过新门街,三朝巷就处在著名的千年古刹泉州开元寺紫云屏后的一条小巷,北接象峰巷,南连古榕巷。南宋时立有一座“三朝元老”的木牌坊,以表彰在孝宗、光宗和宁宗三个皇帝时历任丞相之职的泉州人留正。于是牌坊所在的巷就叫做“三朝元老巷”,简称三朝巷。留正,字仲至,谥忠宣,南宋永春昭善里留湾(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乃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生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七十八岁。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是名符其实的“三朝元老”。泉州士民因他历官三朝,在他居住的地方立下了“三朝元老”坊(今已废),巷名因此而来。
   泉州的古韵千年至今,令让人魂牵梦绕的泉州迷人古韵,行走在现代高楼林立的城市丛林里,寻找着在密如蛛网的小巷里深藏的年份古朴和素穆。古老的三朝巷自然是其中之一。三朝巷前有“古榕”后有“象峰”,抬头一望,还可以看见开元寺里的那对东西双塔,黄昏日暮时,夕阳的金辉映着古塔,衬着这千年老巷,岂不成了一幅优美的水墨写意!三朝巷原本叫三朝铺,属于平民布衣旅人暂住之地,隔着不远有条旧馆驿,在过去那里住的都是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所以两条巷相隔不远,但建筑形式却大不相同,一条是小门小院,一条是大门独院。
   三朝巷出来从西街还是向东行走,在泉州的老西菜市场西侧就是井亭巷。井亭巷位于泉州市旧城区中部,从西街至花巷许厝埕路段。因为该巷北端有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建造城心塔一座,玉泉井一口,并建有一亭,就取名为井亭巷,如今亭子已不在。
   “玉泉井”名字的来由有个有趣的说法。泉州古城因为形似鲤鱼而别称鲤城,人们以人有肚脐,推断鱼也会有肚脐,其位置应在中心点,又因为脐也是圆形,向下凹,所以把位于鲤城中心的一口古井说成是“鲤鱼脐”,这口井俗称“城心井”,又叫“玉泉井”。井亭巷又名“高桂巷”。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南宋太守王十朋有关。王十朋,南宋温州乐清人,字龟龄,号梅溪。公元1168年任泉州知府,割俸钱,兴馆学,布上恩,恤民隐,兴水利,疏塘渠,讲经询政,善断诉讼,颇有政绩。在肃清门内建贡院,肃清门外建“高桂坊”,位于高桂门外。因此,井亭巷又称“高桂巷”。
   井亭巷历来文人雅士辈出,历史上出过众多的解员、进士,现代也有大学校长、教授等社会贤达,或许因为如此,整条井亭巷便沾染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如今,井亭巷原有的老房子已有不少整改为新居,新与旧交错,共同见证着它的过去与未来。
   (三)西街的历史名人
   古城西街的记忆,从红砖古厝绵延成片的胭脂红晕渲染开来。拉开记忆舞台的幕布,佛国圣地开元寺、古城原点定心塔、刺桐地标东西塔、幽幽小巷旧馆驿、混血清新番仔楼,鳞次栉比地跳出来。再定一定神,台上已是各代风流人物,细数今夕是何夕,对坐畅谈这幸存的记忆。
   以文章华国开启古城“家诗书而户弦诵”,海丝起航为泉州港注入繁华生机,市井十洲人的热闹刺桐城,挺过兵荒马乱的大元,熬过海禁和倭寇侵扰的明朝,铁骨铮铮的闽南汉子,漂洋过海率先打开“走出去”的风气……
   春风吹醒了遍植泉城的刺桐花。城市记忆的大舞台,更因有了西街这份幸存的记忆,愈发红火。从记忆到延续,从幸存到昌盛,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欧阳詹(唐756——800年):一个成功的北漂诗人,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
   诗酒大唐,那是属于诗歌的年代,而当时的泉州港,也慢慢崛起为全国四大港口之一。在这个文化繁荣的极盛年代,也出现了泉州最早的北漂一族,从西街走出的欧阳詹,便是其一。欧阳詹早年贫困,直到贞元八年,春闱开科,他和韩愈等名士同登“龙虎榜”,才算混出名堂,成为隋代科举制度开创180年后,泉州甲第登科第一人。勤勉的北漂成功逆袭,欧阳詹开始挥洒醉卧长安的诗人风流,赋、诗、记、传等各种题材作品148篇。他45年的岁月里,是伴随着诗的一生。
   “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欧阳詹是开八闽文化之先的诗人。自他开始,福建文士开始向慕读书,儒学风气开始振兴而且绵延不绝。传到杨时、李侗辈,分河洛之派;传到朱熹,正学大明,道统有归。蔡清说,没有欧阳詹的影响,泉州不可能成为“海滨邹鲁”。
   名士已逝,古巷犹在。西街甲第巷因欧阳詹得名,也矗立着三落三间张的“手巾寮”欧阳詹故居。人们会怀念,是欧阳詹开启了古城“家诗书而户弦诵”的诗意景象。

共 86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唯美的语言,厚重的文笔,犹如仙女舞动着琦璇的彩带,撒下粒粒珍珠垒成的世界。笔者在用无与伦比的豪爽之情唱着“我的家乡是最美”的歌谣,他的歌声里有着不可替代的自豪与骄傲。灵动的篇幅,引发而出的优美之音是那般地紧扣人心!令人不得不人对这座有着遍地古迹,人杰地灵的城市“泉州”,充满着浓浓地眷念与仰慕之情。笔者如数家珍般地把泉州引到读者眼前,感动之余,为笔者拥有着这样一个独天得厚的环境,成为其中的一颗明星而深深敬重与仰慕!因为笔者的文韬武略,才思敏捷,深厚底蕴,才令我们有了对泉州更深度地了解,才拥有机会游览泉州的无限风光,品味泉州的古风古韵里的平仄。欣赏,问候!极力推荐。烟波哥,辛苦了。【编辑 琳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218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璃        2014-02-17 21:14:11
  哥,俺此生如果还能拥有梦想的话,那就是来你的城市……嘻嘻嘻 不知道哥哥会不会还能亲自给俺当导游呢……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