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派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派】 走过天山 (散文)

精品 【墨派】 走过天山 (散文)


作者:王中方 童生,802.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45发表时间:2014-02-23 11:28:07
摘要:曾经亲历的异域风貌,那些耳闻目睹的风土人情,无不缅怀和珍惜。追忆逝去的时光片段,写下此文,只为留住岁月痕迹。

曾经亲历的异域风貌,那些耳闻目睹的风土人情,无不缅怀和珍惜。追忆逝去的时光片段,写下此文,只为留住岁月痕迹。
  
   【黯然离去】
  
   在口岸卸完货已是下午8点,西方地平线上的太阳依然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夕阳在诗人眼里是那样的慈祥和温厚,带着心碎的留恋和惋惜缓缓坠入黄昏,而此刻夕阳就像个疯癫的婆子,没皮没脸挥放着她的泼辣,似乎要将黄昏赶出沙漠。
   就要离开口岸了,我与那位敦厚的哈萨克斯坦朋友道别。我们相互挥手致意,只是都没有说出“再见”。是啊,再见的含义包含再见和不见,同是天涯人,相聚是缘相去也是缘,就像天空的云,偶然投影在你身上,瞬间就会消失,然后各有各的方向。
   回程的路上,我似乎没有以往那种卸完货返程时的轻松和满足,多了几分担忧和茫然。一路往西,畅想着将要得到的丰厚的利润和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尽管历经艰辛和恐惧,仍然不曾泄气,一如既往地实践着“人为财鸟为食”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而现在,我的目标在哪?
   小于姐姐在乌市,他之前联系过,姐姐说,好不容易来新疆一趟,无论如何也要到她家,姐弟也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所以小于主张两车共同往乌市空放。
   我知道喀什这一带没有适合我们车返回内地的货,去乌市也有一千五百公里路程,但总比空放回家近多了。去乌市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但我不甘心。
   进入戈壁又跑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一个小城。吃早饭时我向路人打听到停车场的位置。我说,咱们停车。
   我不知道要不要解开我的“结”,如果要,只是我主动往前再迈一步。之所以在此停车,是给自己留下时间,留个缓冲。
   这里有他少年停留的时光,印象出奇的深刻,每一间房,每一个人,山东邻居,四川邻居还有维族邻居都记忆犹新,当然,还有更深的记忆是少年离开时的那份彷徨失意和心碎。回家,意味着回到更冷酷的环境,因为那个家对他已经失去了爱和温暖。也许这里也贫瘠也荒凉,而他觉得毕竟还有可以依靠的人在身旁,然而,他所期待的依靠最终没有留他。
   他怨,他恨,毅然烧毁了从万里之遥背来的所有的书,那些书曾经寄托他的美梦和祈盼,但是那一刻,已经化作灰烬化作青烟飘向空中。
   亲情的冷漠使他灰心到了极点。
   后来回家后的冷漠和残酷,心灵的伤害和身体的摧残使年幼的他一度万念俱灰,两度轻生,偏偏又两度重生,以至他蔑视和怨恨所有对他冷漠的亲情。
   或者,年幼是无知的,也许年幼的他不懂得大人的思想,他所认为的冷漠也许就是大人的理智和无奈。
   尽管结局遗憾,但也有值得追寻和留恋的很多记忆,留恋的是那些生命的印记,追寻的是曾经年轻的时光。
   这情怀时常萦绕于心,然而当机会来临,彷徨和矛盾就像魔鬼压在心底不能散去,不能确定是相见还是退缩。
   日久年远,相隔久了,亲在而情还有多少?相见,也许冰释前嫌,咀嚼如潮水涌来的苦涩甘甜,或者,相对无语,心底各有隐痛而无法突然面临早已陌生的面孔。
   也许回避是最适宜的选择。
   这种心理始终困扰着我,我也一直没有给小于说我有一个亲人在这儿。临近这个小城愈近,心情愈不平静,然而又似乎抵挡不住某中召唤。当我们两车开进停车场,小于又说:“为什么要在这停车啊,瞎耽搁!”
   我以需要休息为理由,小于也就勉强停下了。
   没想到停车场居然也有配货站,小于很兴奋,不顾疲劳沿配货站转了一圈。开了一夜车我想休息,便开了房间自顾去了。
   下午我爬到旅馆平房上往城区看了又看,似乎没有寻到曾经熟悉的角落。
   翌日清早,小于还没有起床就说:“哥,趁早起床赶路吧,离乌市还有一千多公里呢,我姐早在家望着我们了。”
   “不着急,”我说,“不是有配货站吗,也许能配到去乌市的货,赚点油钱也不错啊。”
   “行吧,都听你的。”
   其实我已经决定走了。不见或许更好一些,心早已静了就不必去搅乱它。三十多年都过来了,曾经贫困,曾经疾病,曾经磨难不是都挺过来了吗?就让这沉默保持下去也许更好一些。
   我的心思全然不在配货上。在小于独自去配货站的当儿,我再次爬上旅馆平房,企图寻到曾经的熟悉的痕迹,但是仍然一无所获。
   小于转了一圈回来,我刚好从房顶下来,小于不满的说:“这鬼地方,没有一点去乌市的货!”没有正好,就算有,我也不想带,没心情。
   休整一天一夜,外甥精神饱满地开着车,望着我有些疑虑的说:“小舅,你不会生病了吧?精气神哪去了?”
  
   【辗转乌市】
  
   新疆公路并不全是坦途,从南疆翻越天山山脉进入北疆,我们来到干沟。这是一片光秃秃的山岭地带,地势陡峭沟壑纵深,枯死的老树桠上蹲着几只乌鸦,平添几分凄凉和荒野气息,乌鸦“嗖”的飞开,“呱呱”叫唤几声,会使人感到毛骨悚然。车流缓慢前行,在一个陡峭的山壁旁终于停下。
   前方车辆可能出现状况,大家纷纷下车张望。小于好奇心强,说:“哥,咱到前面看看。”挽着我手臂朝前跑去。
   我渐渐有一种胸闷的感觉,而且这感觉愈来愈强烈,我立刻停下脚步,不由得想大口喘气,可是我感到咽喉像被堵住似的。小于的脸色也煞白煞白的,跟我一样长大嘴巴吸气。
   渐渐的呼吸轻松一点,旁边的司机告诫我,这里海拔四千五百米,本来就缺氧,你们偏偏跑几步就更加缺氧了。打火机都打不着你们还敢跑!安静呆着吧。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的高原反应,那种张大嘴巴吸不进气的感觉叫人有一种将死的恐惧。
   乌市货运市场庞大,但货源不甚理想。在一处少数民族配货区域我们见到耳目一新的景象。这里的货源不是写在黑板上,更不是电子屏幕,而是全凭吆喝,咋进来我以为到了菜市场。穿着民族服装的配货老板站在门前用似是而非的汉话吆喝:“伊宁,伊宁,吐鲁番,吐鲁番,托克逊,托克逊……”原来他们不会写汉字,这样吆喝着,有去伊宁的司机就和他们谈货谈价。一个礼拜后我就是这样定了一车去伊宁的货。
   扫描了一圈,小于决定我们一起去他姐姐家。他的司机和我外甥执意不去,就给他们开了旅馆。
   我随手招来一辆“黑车”。这儿的黑车很普遍,完全没有内地黑车的遮遮掩掩。
   小于姐姐住在一个部队干休所,黑车拉着我们转了十八个圈跑了将近两个钟点才到。开车的是五十岁的汉族男子,很彪悍的样子,人很和气,一路上给我们讲了很多惊悚事件,使我们对这个城市产生很大的戒备心理,以至于后来几天我和小于都不敢单独出来走动。
   小于姐姐和她女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抱怨弟弟为什么不把另外两个人也带来,“都是老家人,来到这儿就是我娘家人,哪有什么远近?”小于姐姐操着谙熟的老家话,朴实的话语使我心里暖意浓浓。
   以后几天小于姐姐陪我们在市区玩了一些地方。看到他们姐弟情深,留恋不舍,我有心独自先回,可小于死活不让,直到第六天小于终于同意和我一起回停车场,小于姐姐才勉强答应,说明天去“大巴扎”买些新疆土特产让弟弟带回分给老家亲戚。这样,我们又在小于姐姐家多住了一天。
   乌市“大巴扎”就是一个大型民族农贸市场,但凡来乌市出差的内地人总要到这里买些新疆特产,体验一回“赶巴扎”的乐趣。
   走进农贸市场是一个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大门楼,门楼上方是维汉两种文字写着“大巴扎”三个字,很有异域情调,很气派。进入市场就是一间间商铺,商铺像超市,货架上全是一筐筐土特产,红枣核桃葡萄干以及不认识的果干琳琅满目。商铺地面上铺着红毡,码放着纸箱和蛇皮袋包装的没有开封的果品。每一间商铺都有很多顾客。往里走,热气腾腾的小吃目不暇接,香味夹带浓郁的膻味扑面而来。
   我们进入一个顾客较少的商铺,老板热情招呼。小于外甥女顺手拿起一颗大核桃掰开就吃,并招呼我和她舅舅随便品尝,那口气就像是她家开的商铺似的。我有些不解,更不好意思“品尝”,维族老板大方的说:“随便吃吧,好吃就买不好吃就走,没关系的。”小于姐姐也说:“这里东西都可以吃,维族人都这样,没事儿。”说着她也拿起果干吃起来。
   这着实新奇。既然“都这样”,咱也不能破了人家规矩,那就“品尝”呗。
   维族商贩的大方和内地商贩的“抠门”形成强大反差,这也给我们增添了很大的购物乐趣。想起刚到和田的那天早晨,当我们四人坐在饭店,那个维族人抱着哈密瓜到我们面前也是这样说“好吃就买不好吃就走”,结果我们买了两大口袋,尽管后来烂掉了大部分我们仍然没有怨言,而且佩服人家做生意的手段。这里老板的口气与和田卖瓜人的口气如出一辙,这确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依仗“货真价实”这一基本诚信人家才会说“好吃就买不好吃就走”这样的敞亮话,既然“好吃”是没问题的而且价格合理你能不买“就走”吗?“尽管品尝”是小恩小惠,都是为你买他的货做“诱饵”,这样的商贩何其精明!
   无拘无束中我“品尝”了十多种果品,小于吃得上瘾,指着一件没有开封的印着大红枣图案的纸箱说:“老板,这纸箱里的红枣我想尝尝,可以吗?”老板说:“可以,这是特级大枣,”随即用小刀划开封口,里面红枣比鸡蛋还大,而且粒粒饱满,匀称,分明是经过精捡细挑的。当然,品质好价格也是最贵的,老板说,这些红枣五十元一公斤,并且让我们继续品尝。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维族人肯定精通这句汉族人常说的话,结果,我和小于平分了这一箱品质最好的红枣,尽管早前已经买了不少。另外我们又买了一些果干,小于姐姐买的更多,这样,四个人就拿不完了,小于外甥女只好跑到外面叫来的士才运走我们的货物。
  
   【草原一瞥】
  
   返回停车场,看到“阔别”几天的外甥,想到这些天他们两个在这陌生的环境一定很失落的样子,心里一阵愧疚和心疼,尽管每天在电话里嘱咐他们要吃好,并且不要去停车场外面溜达,好在他们听话,一切平安。
   隔天,小于配到一车回内地的货。无奈只有一车,小于打算放弃,我说,很难有两车一起的货,只能有一车算一车了,说不定我很快也能配到,然后你在路上等我,咱们不是还在一起吗?在我执意劝导下,小于定了这车货。小于走了,我心里同样空落落的。以前我们只是认识,这是第一次在一起跑车,半个月了,他由当初的“王哥”改为后来的“哥”,这里面的情意都会让我们回味很久,记忆很久。“没有不散的筵席”,不管这“筵席”是大是小,只要盛满真诚,待散时,都会让人缅怀,因缅怀而珍惜,因珍惜而美好。
   又隔一天,无奈中我定了回成都的货。之所以说无奈,是因为这车货的装货地点太远了,要从乌市向西再跑一千公路到昭苏草原;放弃就意味着继续等待,而等待究竟是未知数,跑向草原,虽然遥远,毕竟看到回家的希望。
   好在恰巧配到一车伊宁的货。在少数民族配货区域,在此起彼伏的叫唤声中,我似乎听到“伊宁,伊宁”的叫喊,寻声找去,果然与一个大胡子的伊斯兰信徒对上了号,是一车发往伊宁的服装包,到达伊宁口岸。去昭苏必经伊宁,正好顺路,又赚了往返油费,也算满意了。
   装上服装包上连霍高速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翌日早晨我们抵达伊宁,并进入通往哈萨克斯坦口岸。
   半月内两次进入口岸,两度仰望国门,恐怕很少有我这样幸运的人。很快,我们进入口岸,顺利卸完货,然后经省道向三百公里外的昭苏县驶去。
   昭苏地域辽阔且富饶美丽,大片农田充满视野。这样景象只有在和田见过,而这里与和田不同的是,和田是夏季的庄稼夏天的气候,而昭苏则是春季的庄稼春天的气候。一望无际的是春天的油菜花,虽然已是落花时节,丰满的角的顶部依稀剩下点点花朵,由于面积广大给人的视觉仍是一片花的海洋。蜜蜂穿梭其间,远处可见养蜂人的栖身之所和一片蜂箱。南方的天山山峰上白雪皑皑,给这里凉爽的气候又增添阵阵寒意。
   油菜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油菜花开的季节养蜂人从内地举家迁徙这里,待花落时节又举家赶往外地,寻找另一个花源。他们常年随花源奔走,过着吉普赛人似的的生活,其中的甘苦不为人知。我这次的货主就是一个浙江养蜂人,他们要赶往成都郊区,那里茶花正开。在后来半个月的接触中,我见识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艰辛,不禁为之动容。
   按照养蜂人电话中所指,距离他的养蜂场还有近百公里,要走过一片草原到达天山脚下。
   真是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疆域之辽阔,不到昭苏不知道中国县区之广大。从伊宁一路往南跑了一百多公里,南方天山雪峰始终不远不近,遍野庄稼和草地似乎都是一个模样,似乎没有终点,路到底被甩在后头还是堆积在前头?
   庄稼渐渐稀疏,大片葱绿的草地出现,草地绕过一片水泽地带向远方伸展,极目至天山脚下——我们已经进入昭苏草原,草原深处有几个圆形尖顶蒙古包,牧人骑马执鞭,牧群散落其间。和煦的阳光普照草原,天空清明,映现着大地的沛然万象,澈如水晶。
   草原的美令人感动,无不洁净,无不纯粹,无不如实。
   公路穿过草原,雪山已经近在眼前,前方又是浩瀚一片的油菜地。公路上车辆稀少,一个中年男人站在路边向我们招手,是养蜂人。终于到达目的地,我们将车停在一个妥善位置,老板忙活着布置午饭,我才意识到已是晌午,感慨着昭苏地面的广大,差不多有我们半个省的区域了。

共 929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如王中方老师在摘要中所叙,身临异域,散记人情,在缓缓陈述,沉稳文言中,王老师以怀念之情,饱含感情地记叙一路游行,寄忆一段人生怀感,经年往叹。拜读,学习。【编辑:青木忆南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224003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中方        2014-02-23 12:42:49
  感谢青木点评!握手!
2 楼        文友:胡泸丹        2014-02-24 17:30:16
  读此文,使我觉得天山、草原太美了。文中朴实无华毫无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态。就像清香浓郁的茗,柔和的陈年老酒那么的爽人心神。拜读了。
把美好的心情反馈给生活,反馈给自然。从而再现生活和自然的纯美。
回复2 楼        文友:王中方        2014-02-24 19:04:17
  感谢胡兄光临!握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