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让孩子心中的音乐种子生根发芽

编辑推荐 让孩子心中的音乐种子生根发芽


作者:张乃心 白丁,3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03发表时间:2014-02-27 20:46:04

音乐新课标提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为了培养众多音乐爱好者,小学音乐学科不需要精确的量化,也无需面对升学的压力。奥尔夫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学生的音乐素质好和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生根发芽。
   那么在日常的音乐和教学中该如何去根据新课标的指点灵活地实施教学,怎样才能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上音乐的种子,在某一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直是我在探索和实践的,在此过程中,也付出了许多的辛劳和汗水,同时,也体会了那种收获的甘甜和喜悦。但仔细思考,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和许多要素是分不开的。一位音乐老师要想成为出色的园丁,能够硕果累累,自己首先要把自己修成一棵根深于肥沃土地的奇葩,花香沁人,让学生为之倾倒。
  
   一、提高自身素质,在活动中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弹唱功底厚、舞蹈功底深、乐器掌握广、戏剧喜欢唱、教学激情高、创作能力有;除此之外,喜欢和孩子们在活动中共同成长;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懂得利用赏识教育激发孩子的音乐萌芽。我想,这些素质都是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只有真正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能真正做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011年3月接到西工区艺术节的通知,让进行原创校园剧,我由于比较喜欢戏剧,所以充满热情地写下了一个剧本《我爱京剧》,大概剧情:一位男学生由于缺乏家庭温暖,心理发生变化,变得调皮捣蛋,同学都嘲笑他。张老师教育同学们要互助友爱。为了增强他的信心,让他出演京剧《智斗》里的胡司令,从而让孩子通过一种兴趣在心理和学习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并从此爱上了京剧。该剧同时也抒发了一位平凡的音乐老师对音乐教学的热爱之情。穿插了快板说唱,哑剧表演,舞蹈形式。手绘京剧脸谱的色彩艳丽和文化内涵也深受同学们喜爱。
   任务重时间短,当时由于学校已经把所有舞蹈功底好的女孩挑去参加方块队的训练,也没有会唱戏的孩子,那么我就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播放从酷狗音乐中搜索到的唱段,同时自己演唱,激起了孩子们唱京剧的兴趣,从一些有意向的孩子中选拔。其中演阿庆嫂的小姑娘表现得特别喜欢,但是他的外貌并不是很机智,几个舞蹈演员也都哭着说:“老师我们平常很想参加活动,但每次都由于在班上个子很高,都选不上。”看着孩子们那双迫切的眼神,我感受到她们渴望追求艺术的心情。我在想。不能因为身体和相貌的原因剥夺他们的权利和对音乐表演艺术的追求。我们搞活动,是为了调动孩子们的情绪,应该抛开更多功利性。
   虽然,我们的节目只获得二等奖,讲评老师也指出:在挑选演员时,应当考虑是否合适。而面对此情,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这10天的时间,我们能够表演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棒了!校园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穿插了快板说唱,哑剧表演,舞蹈形式和京剧的演唱,,在此次活动中重要的是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通过这次活动带动了全体同学喜爱了京剧艺术,孩子们出来进去,最终哼唱的也是《智斗》,难道这不是成功之处吗?
   机会不能总是光顾那些天赋好的,长相靓丽的。这些孩子因为有了这次机会,对点燃他们的艺术热情是多么重要,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他们可能会慢慢走上艺术之路,音乐的种子开始萌芽,并且越来越强壮。
   2010年10月排练器乐合奏《茉莉花》,有3台古筝,3把小提琴,一把二胡,15架口风琴,一架电钢琴。这种合奏没有合奏谱,市面上也很难买到。我每天晚上网搜谱,按照调式组合,反复听《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有些截取片段记谱,最终形成独特的合奏谱,中间还不停地修改,比如有些地方孩子的手位不舒适,小提琴的谱子还让孩子进行提议修改,一些节奏的快慢,如何指挥,孩子们如何和老师指挥的配合等等,一场活动下来,我和孩子们共同体会着创作的快乐,一起在音乐的天地里翱翔和成长。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还写了一段乐队口号:我们是一个团队,在音乐的天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展示一个精彩的自己!
  
   二、课堂教学常为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励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欲望。
  
   音乐本身具有实践性,艺术教育决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唱几首歌,学一点音乐技能,它最本质的是通过音乐感受是人性完善与充实,使心灵获得真正的解放,创造潜力得到开掘,形成新的东西。孩子们在演唱中获得情感体验,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种展示中,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力,从而更加喜爱音乐和表演艺术。因此,人们常说:艺术是钥匙,它是人格发展,人生完善,科技进步的关键。
   整个课堂应当是对美的淋漓尽致的创造和体验,探索与追求,教学中实施处处在唤醒孩子对音乐美的感悟,对人性美的向往,对成功感觉的渴望。让音乐的种子焕发出新绿,生发出绚丽的花蕾。
  
   三、经典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音乐素养的厚度,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心灵成长,孕育高雅人生。
  
   经典的东西之所以经典,千百年来传颂不衰,自有他的魅力所在。
   近些年,由于受某些外来流行音乐的影响,孩子们每天被迫接受许多音乐信息,无意识中,所喜爱的,所模仿的都是一些无什么美感的甚至说唱的没有音乐感觉的东西,造成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作为一个教师,觉得责任任重道远,如果不能在课堂上去影响孩子,长久以往,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大大降低,所以教师还是应当选择一些优美的经典的音乐,让动人的旋律,感人的艺术,对孩子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如: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借以山水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异变幻,可以说是精湛于诗画。乐曲结构严谨,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流畅多变,加之细腻巧妙的配器和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的描绘夜色春江潮生,月明柔纱,江天一色的美妙绝伦。
   再如《牧童短笛》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作者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片段1)。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片段2)。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假如常常让孩子浸润在这样的音乐中,从孩子的心灵深处受到的音乐的震撼,引起无尽的遐思,激发起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之情。音乐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其中所表达的跌荡起伏,和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意境。留恋其间,提升艺术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启迪人生智慧,丰富文化底蕴。
   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美育,它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所以我喜欢经典,同样希望孩子也能多接触经典。把《音乐之声》中的经典段落:《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以及音乐剧《猫》中的歌舞都请人制做成光碟,把自己家里的VCD搬到教室,让孩子们观赏,孩子们非常喜爱,视频的欣赏大大缩短了经典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对经典的喜爱达到痴狂。如:《孤独的牧羊人》在音乐剧中是木偶剧的形式出现,加之欢快动听的音乐节奏,本来这只是一首三年级的欣赏曲目,但孩子们都要求学唱,我把绕口的衬词写在黑板上,孩子们竟很快学会了。我带领他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兴奋不已,以后的每节课,都要求我带着他们边唱边跳舞。
   所以,后来省基础教研室2011年3月下达舞蹈作品征集时,我就把这曲欢快诙谐动听的英文版《孤独的牧羊人》创编成舞蹈,三个牧羊人,三个小姑娘,三只可爱的小羊,他们跳起欢快的舞蹈,之中融入芭蕾、拉丁的舞蹈动作,孩子们特别喜欢。我把这些录制碟子的作品放给学生看,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的表演,孩子们会更加喜爱音乐,更加贴近音乐,心中的音乐萌芽日渐茁壮。
   经典的音乐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抒发着人类最温暖的心曲,它能给儿童托出一个美丽的梦,点燃孩子的智慧和情感的火花,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让学生在享受美中,在心中扎根,为学生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我想说:教师要做一枝扎根于音乐肥沃土地的奇花异葩,不一定雍容华贵,但一定要花香沁人,让自己的教学艺术影响孩子一生,让他们为之动容,为之倾倒。轻扬玉指为他们弹一曲《春江花月夜》,羡慕的眼神里音乐之潮在涌动;挥起衣袖为他们舞动一曲《江南好》,向往的眼神里想象在神游;教师只有充满激情的热爱音乐传教,并孜孜不倦的和孩子共同学习创作,你的学生在音乐的天地里才能日益茁壮。

共 36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教学杂文,观点很明确,针对性很强,语言清新流畅。作者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教师的素质问题,其中有点很重要,这是一些教育者容易忽略的,音乐表现活动,是培养孩子还是为学校捞取名利?作者的处理值得我们思考;第二是课堂教学的目的问题,怎样创建能激发孩子的表演和创作欲望,这是每个音乐教师都要研究的问题;第三,作品内容的选择问题,作者以她的案例作为依据,在论述中做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借鉴。条理清晰,论述具体。【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2-27 23:38:56
  一篇贯穿着强烈教育理念的随笔杂文,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