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古塬古风觅古城(游记)

编辑推荐 【春秋】古塬古风觅古城(游记)


作者:穿裤子的云 布衣,21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91发表时间:2014-02-28 20:14:50
摘要:这一次简短的出行前后总共花费不到两个小时,自己竟像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探访之旅。心中久存的困惑在这次探访之中也算得以释然,往日因工作繁累的心灵也借此得以舒缓。尽管出行归来我们皆是“尘埃满面衣不整”,但满载而归的收获让我们倍感欣慰。

去年和老闫他们在寻访小华山的途中,就曾对白水河流经而过的一段南面高崖上那些像是城堡遗迹的土堆颇感兴趣,后来才知道那一方村落就叫古城村。仅“古城”二字就足以让我浮想联翩,不知期间有着多少故事值得后人去遥想。然而关于这个村落记载的文献是少之又少,甚至就连世代生存于此的村民也说不清古城村名得来的原由,愈是如此我那颗好奇之心愈是不得心甘。恰巧今年自己所带班上有一学生正是古城村人,在询得具体路线之后,便与老闫相约前往,企求探得蛛丝马迹聊以慰藉心中久思的困惑。
   学校前往古城村有一条捷径,至少可省去大道的三分之二的距离,不过此路多艰险崎岖,人们往来其间多半只能靠步行。出雷公路西端沿老渭清路向南数百米向西,俯瞰便可见一座大桥凌驾于沟壑之上。此铁路桥是由铁道兵第十师第四十六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修建的,然而不少的白水人特别是众多的白水学子们总习惯称这座大桥为“情人桥”。大桥两边尽是深难见底的沟壑,亘古流淌的白水河与城内排泄的污水在此汇聚,未见流水惟有大水撞击山石发出的巨大声响不绝于耳,让人不寒而栗。透过脚下石板缝隙依稀可见巉岩突兀,乱石林立,又有峡谷之间蓄积的野风狂乱吹来,令人毛骨悚然。心想谁要失足掉入其中定无活命,尽管我知道这一切设施都很安全,但心中仍生发出一种莫名的敬畏之情。行走在大桥之上不由自主地腿脚发软,心跳加快,不时还伴有头晕目眩之感。真想不明白人们为何要把如此险恶的大桥温柔地称为“情人桥”呢?仔细观察才发现大桥两侧护栏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留言,详看留言内容有美好祝愿的也有极端谩骂的,有深情告白的也有恶意诅咒的,其语言有典雅含蓄的也有粗俗下流的……原来这里竟成了那些内心有情之人发泄、倾诉的最佳场所了。
   在铁路桥拐弯处我们便沿着人工踩踏开辟出来的一条小径攀爬此次出行所要探访的古塬。抬头仰望便可看到崖头沟边突兀而起的土堆,在薄雾的笼罩下从某个角度看去这些土堆竟似温柔博爱的母亲,处在岁月的风尘之中亘古守护着最初的家园,亦如黄发鲐背的老翁在历史的烟雨之外淡看世事沧桑。一路行走我们不时能够在荆棘杂草从中捡到一些类似于杜康沟畔发现的古陶残片,足见这里有人类生存迹象的历史之久远。
   登极顶端眼前便呈现出开阔的平原地域,放眼望去目光的尽头便是天与地相融汇的地方,立于旷野之上,仰望苍穹,天竟距我们那样的近,真如一个大罩子笼盖于大地之上,这恐怕就是古人眼中“天圆地方”的发现吧。此刻风犹如一首古老的歌谣,从古至今一直演绎着后人难以参悟的旋律,再看那些矗立在崖端的土堆竟也像这古风遗落在这一方天地的秘密。
   当我以平视的目光环顾四周才弄明白以前遥目远望令我暇思的神秘之物应该就是城墙遗迹,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城墙遗迹大多都是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就得益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策略,由此可想在那个年代全国上下修墙建寨的风潮。果然在搜索“白水古代大事记”的时候就有这样一条记载“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主簿丁华迁建白水县城于南临川。”而南临川恰巧就是今天的古城村。依明朝官吏地位职责来看主簿属于协助县令、县丞搞好各项工作主要管理全县的土地、户籍一类的低级事务官员。像丁华这样没有级别的官员史书自然不会有过多的记载,可他为何要将县城迁建于交通极不便利在今天看来并不适合都市发展的地方呢?主簿丁华在此修建县城时建有“县学一所、屋二座、为间者六”,旨在发扬儒家思想。据另一段史料记载“自后唐(923)至清乾隆十八年(1753)的830年间,白水殿试中试者仅8人”可见历史上白水教育的落后与不受重视,或许丁华当年有此举措正是为白水教育择一方净土,以振兴白水教育。可惜在洪武四年就由当时的知县张三同将县治由南临川迁回原县城。
   尽管现在我们脚下已成肥沃的田地,然而行走之中随处可见一些不知何年月的残砖断瓦散落于田间地头,说不定它们的存在可以见证一段历史的真实,可惜我们并无考古之本领。目睹着眼前被时光雕刻的沧桑颓败的遗迹,一丝遗憾便油然而生。怅惘之际,目光竟可以穿越重重迷雾与万千沟壑看到东方高塬之上新建的仓颉中学的教学大楼鹤立于苍茫大地之间,就连那美妙的课间音乐也悠扬的回荡在这一古塬之上。
   后来我们发现了一座毫无庙宇特征却被称为神庙的建筑,庙前有两通石碑,略读其一石碑所刻才知道这座庙宇叫做“高山媒母庙”,在碑志中明确提到此庙是依明初古城南城墙墩夯而筑。而另一块石碑则刻有一首《游子感怀》的诗,根据碑文所载此诗的作者应该是一位曾经在此生活过现居住在外的人,在癸未年九月(公元2003年)他七十二岁生辰应众家兄弟及各位高临之邀重归故里旧地重游,感慨万千,于是做诗一首。细读全诗在这位老人的记忆中这里曾是钟灵神秀、风景宜人的绝美之地。
   正在我神思之时,老闫又给我讲了关于这里的一个故事:大约在清朝的某一年里,一徐姓人家为了避免满汉冲突,就率领族人来此定居,当时就选定了这一方风水宝地圈地十余亩修建家园。听他这么一说我眼前这荒凉的一切竟像受了神喻一般渐渐幻化成另一番景象。 用陶渊明的诗句表述最为准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何等令人神往的世外生活呀!
   后记:这一次简短的出行前后总共花费不到两个小时,自己竟像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探访之旅。心中久存的困惑在这次探访之中也算得以释然,往日因工作繁累的心灵也借此得以舒缓。尽管出行归来我们皆是“尘埃满面衣不整”,但满载而归的收获让我们倍感欣慰。

共 22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游览途中,偶然发现了一个像是城堡的古迹,心中便萦绕着怀古的悬念。于是,特别寻找了一个机会,仔细考察了这座城堡的幽源。在仔细的考察与分析中,还参考着历史资料,终于寻到了这座古城的由来。文章写得非常优美,读者借助这篇文章,也算进行了一次对古迹的考察。文章还写出了古城的建筑与废弃的原因,可见考察得周密。更是写了现在的建筑,那高危的大桥,被人们称为“情人桥”,也有重要原因。文章情景俱佳,推荐品尝。【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河杨        2014-02-28 20:16:53
  这样的文章很有意义,仔细品读,意味深长。拜读佳作,谢谢作者。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3-01 10:30:49
  用陶渊明的诗句表述最为准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何等令人神往的世外生活呀!欣赏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