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德胜门上的脊梁

编辑推荐 德胜门上的脊梁


作者:甲申之变 进士,7070.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89发表时间:2014-03-01 15:21:44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之言,亲征北鞑瓦剌,当时英宗亲率20万北征,想必是有必胜的把握的。而彼时的瓦剌主军也先仅3万有余。然战果远非数据所呈现那样,英宗不理邝埜进居庸关的建议,偏听王振据守无泉缺水,无险可守的土木堡。终于土木堡一役,明军惨败,文武官员基本在此役阵亡。然而最要命的是——上位被俘。
   而也先除了土木大捷,更是挟天子以令天下,所到之处,不费兵力而占城池。未几,攻陷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直逼北京。英宗被俘消息传来,京城大乱。彼时的监国郕王却无力主持局面,有朝堂官员互殴致死的情况,更有徐珵迁都的提议。此时不免让人想起靖康徽,钦二帝北狩的亡国之象。然而此时身为兵部侍郎的于谦却力排众议,奏议皇太后立郕王即皇帝位,并极力反对迁都。坚守京城,并重组在土木之役阵亡官员所带来的内阁的空缺,再而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解决守城的人力物力之缺。除兵部尚书之职,主派各将领镇守京城九门,而最主要的就是德胜门。德胜门由于谦亲自镇守,通过两军交战,也先竟再也吃不到甜头,不仅受到汲水灌城,又被神机营火炮打得狼狈逃窜。自此,京师守成,英宗还国。
   这是著名的土木之变和京师保卫战的经典战例,也是一代名臣所展现的民族气节。每每读到于谦,想必他的经典的《石灰吟》的名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的,那是一种浩然的正气。记得于谦最崇拜文天祥,正如《正气歌》中所述“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我想于谦就是恪守忠义民族大德大贤之人,在民族的危难之前,人们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然而于谦没有像明末崇祯朝东林党士人吟唱风雅,哀叹国运却逃避责任那样,而是选择了文人的舍生取义,就像虞允文在采石矶之战和文天祥在崖山一役那样,这真是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想于谦就是这样创造自信力的人,是中国的脊梁。
   但是,每天我们在工作之余会否独自正襟危坐,每天我们在恣意欢乐之后会否静心独思。有些时候,我们在诉求他人之时,终究看罢自欺欺人,就像鲁迅先生所述“失掉他信力”,生活仿佛总在唯唯诺诺中度过,尽管有时会得到金钱与权力的簇拥,但不知会否迷失,还得扪心自问。
   现在,或许北京的人们还会在德胜门脚下匆匆驶过,往事的尘风随着枯槁的历史淡淡地褪去。好多人在物欲横流的脚下不再自己,而那份屹立在城上的脊梁不知还在否?
   所以我想,“读史使人明志”这句话是对的,这不是老古板,而是从古人的恪守义节中所读到的信义,民无信不立便是如此。不管生活中身份,地位与否,我们都需恪守自己的信义。记得4年前有一男子抡车砸歹徒帮忙受害者夺回钱包的事件,这就是恪守义节的脊梁,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就像在德胜门上屹立的傲骨那样——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共 12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德胜门上的脊梁是屹立在人心中的傲骨,历史的长河流淌着忠贞烈士的鲜血,文坛的大师留有中国脊梁的至理名言,纵观历史有多少人迷失在滚滚红尘里?中国的脊梁何在?结尾一句升华了主题。欣赏好立意。【编辑:阳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4-03-01 15:23:36
  短短的文字看出作者雄厚的文化底蕴,欣赏精彩文笔,期待更多佳作!
2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4-03-01 15:29:17
  文友阳媚的话让我无地自容,其实我学历比较低,在写作这方面,虽早在学生时代附庸风雅地写过一些,但也是良莠不齐的。,尤其是格律诗方面一直不擅长。
文盲
3 楼        文友:你猜        2015-03-17 13:47:06
  欣赏精彩文字,祝贺签约。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3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3-17 18:24:32
  谢谢你猜,遥握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