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诗的直白

精品 诗的直白 ————《诗的含蓄》读后感


作者:白云岛 探花,1466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49发表时间:2009-04-05 19:26:22

诗的直白
   ——《诗的含蓄》读后感
  
   题记:写此文并非有意与东方鹰之前所作的《诗的含蓄》叫板,而是以自己的理解,从另一个层面对“诗的直白”略作阐述。
  
   在此,我体现“直白”的特点,先在此开门见山地说明此文的观点:直白和含蓄都是表达的方式;而现在写诗,非直白不可。
   首先,诗的好坏,并不在于是直白或是含蓄。其实,东方鹰在《诗的含蓄》一文中分析大都从诗意着手,侧重阐述了以含蓄的发表方式能达到丰韵的诗意。但是,“一首好诗”并不是由于“含蓄”的魅力,才“常常让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而是由于“恰到好处的诗意”让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注意,是诗意,而不是含蓄。含蓄是途径、手段,诗意是结果、目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诗意要“恰到好处”,如果诗意太浅,肯定乏味;但如果太浓,就会腻,会显得做作、装腔作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这当然是咬文嚼字),“诗意的浓淡,决定着诗歌生命力的强弱”——这个观点也比较片面。有时,我们看到一些歌颂类的诗歌,诗意确实很浓,而且很容易太浓,这样的诗能活多久呢?
   回过头看看,《历代诗话》里说的“凡诗恶浅露而贵含蓄,浅露则陋,含蓄则令人再三吟唱而有余味。久之,而其句与意之微,乃可得晰也。”——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更确切地讲,其中的“含蓄”其实也是指“诗意”。
   在《诗的含蓄》一文中,东方鹰强调“那些有意地把诗写得难懂、晦涩和不知所为,不是真正的含蓄”,这个逻辑似乎有点问题,在我看来,应该讲那也是含蓄,只是含蓄过分了,破坏了诗意。按这个逻辑是不是可以说,含蓄是对的,如果含蓄得晦涩了,那就不是真正的含蓄——那么“真正的含蓄”就是百分之百对的。那么,同理推之,“那些有意把诗写得浅显明白、一看就懂、没啥寓意也不值得思考的,不是真正的直白”!不然,一白如洗,味同嚼蜡,自然没人喜欢。所以,诗意盎然,不是含蓄的功。诗意苍白,也不是直白的错。问题不在于直白或含蓄,而在于诗歌本身的诗意;直白或含蓄,都是途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诗意。
   《诗的含蓄》一文中举例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写得含蓄深刻,也应该知道李白的《静夜思》写得直白传神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诗千古传唱,妇孺皆知。看看流传下来的唐诗,直白的应该更多。
   而且,直白和含蓄也不能截然分开,这两者也有不少交界。有些直白的诗,读来一目了然,但想来别有一番滋味。那么,严格地讲,这个“直白”里面也含有“含蓄”。《诗的含蓄》一文中所举的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在我看,这其实属于直白,这个意思谁看都懂啊,但是,这直白里面就有含蓄,可以让人联想,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所以,直白和含蓄两者,好比阴阳互补,刚柔相济,关键在运用得当。——不仅诗歌要有哲理,写诗本身,也要融入哲学。
   也许,直白与含蓄之争,由来已久;而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雅俗之争,也由来已久。其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高雅文学和市井文化各有各的市场。但诗的直白程度,决定着诗歌读者群的广泛程度。现在的一些“诗人”,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明白,有的人看了一堆不明白的东西还拼命“装明白”,似乎让人家知道自己也不明白就表示水平低了。这样,写诗的人只管自己生产一些晦涩的文字,玩文字游戏,很可能编辑还不敢不发,你说这奇怪不奇怪。这样,看诗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写诗的人都不看诗了;这样,“诗歌”的读者似乎只有编辑了。——其实那些一堆堆一行行的文字也算不上诗歌。可悲,多么可悲啊!
   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做个调查,随便逮个人问:“喜不喜欢诗”,答案多半是“不喜欢”。——再问“为什么”,答案一定是“看不懂”。值得反省啊!为什么看不懂,就是因为不够直白!这样,我们何必再讲究什么含蓄!?我宁可写出的诗不够好,也不搞含蓄的那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完诗还要读给老太太听,要老太太懂了才好。而我们现在的诗人,似乎越来越偏离了诗的本质。
   如果写的诗只有自己看,那含蓄无所谓;如果写诗好像打了谜语给人猜,那含蓄也还可以;但是当我们写诗要给读者看的时候,是不是该直白了?只有走进群众的文学才有生存的土壤。直白,是诗歌交流的基础,也影响着好诗传世的生命力。对当今诗坛,是该提倡直白的时候了。
   现在的诗,非直白不可!
  
  
   白云岛2009.4.4作
   参考资料:东方鹰,诗的含蓄,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36593

共 18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思路清晰,以诗歌的直白与含蓄两个对立面这一矛盾关系展开叙述,比较直白与含蓄各自的优点,总结出“现在的诗,非直白不可!”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矛盾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其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在某一时期取得优先地位的方面便主导着事物的发展。如此看来,观诗歌之前途,直白更显得紧要! 荐![编辑:jiangcunxue]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405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蝶花逐梦飞        2009-04-05 20:15:53
  直白里有含蓄,含蓄里有直白,用得恰到好处就出好诗歌了。
平凡简单的岁月,捡拾欢喜与忧伤,揉搓成希望的长青藤,月亮和太阳不经意走过,我便攀着它走向了高处,旖旎的梦深处,我在飞翔.
2 楼        文友:84286888        2009-04-05 21:03:56
  直白与含蓄是诗的两种表达方式,要说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更好些,这可不是一两篇短文就能阐述清楚的......我个人的观点为,诗还是含蓄点好。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含蓄内敛的民族,艺术形式及审美情趣无不表现了民族特性,中国的诗文绘画、处世方法上都忌讳“直露,浅白”,讲究的是隐约朦胧,崇尚的是含蓄不尽,这是中国各个门类艺术理论家的共识。东方儒家文明的内敛和含蓄被看作是美德和修养的象征,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
   中国人重视含蓄,是相对于西方人重视直露而言。不同的地域造就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文化氛围造就不同的民族性格,从而又产生了风格迥异的艺术创作,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西方一位诗人曾经这样说过,诗,不过是热情而已。西方海洋文化中带有富于开拓性和直露的民族性格,直接的表达自己和直接的赞美成为西方文化中一种习惯。
   歌德在他的《对话录》中说过:“最直露的中国诗歌,与西方的诗歌相比,也是含蓄的。”对中国人来说,白居易笔下的那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歌女的无穷魅力,就在于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既矜持,又不失礼......时间关系,不能展开。问候作者!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晚枫
3 楼        文友:王子目        2009-04-05 23:05:18
  欣赏,问候作者。
一个喜欢平静的人,有时候会想想过去、现在、未来。
4 楼        文友:白云岛        2009-04-05 23:38:42
  很高兴看到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我在我的论坛也开贴了,欢迎进一步探讨。
只要我有飞越黎明的翅膀,星星也会长大成太阳!——白云岛
5 楼        文友:珍妮        2009-04-06 00:00:39
  白云岛,你好,你算是道出了我的心声。我觉得太含蓄,太深奥的诗词,哪怕再好,别人都看不懂,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很赞同你的说法!
抬头看路,低头做事,挺胸做人,焉须卑亢
6 楼        文友:白云岛        2009-04-06 16:31:30
  如今诗者,当以直白谋生存,以含蓄求发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诗失去读者就是失去生命。
只要我有飞越黎明的翅膀,星星也会长大成太阳!——白云岛
7 楼        文友:高和义        2009-04-08 08:02:35
  我赞成注重诗意,而不偏爱直白和含蓄的手法。作者列举古人的诗例,很有说服力,唐宋的经典诗词佳作,以直白为多,没有晦涩造作的句子,所以才能得到流传和民众的喜爱,再看现代的毛泽东的诗词,除了用适当的典故外,多是以民众常用的语言直白。写诗是给人看的,如果一味大量地讲究含蓄深奥,恐怕会出现一些比古代的诗更加难懂的“古董”,看了几首,朦胧难懂,谁还去猜测它干啥。写诗最忌故弄玄虚,引僻典故作高深,造僻句让人琢磨不定,读这样的诗,无疑是自找苦吃,谁还买你的帐!我希望写诗,特别是格律诗,还是明了通顺言简意赅为好。至于用那种修辞手法,应由题材内容决定,当然作者喜好的笔法是不同的,毛主席的“长征”大部分句子是直白,少有含蓄,其中夸张是有的,但是夸张并非含蓄。不管用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还是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才能赢得多数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广交文友 互学共勉
8 楼        文友:白云岛        2009-04-08 23:39:59
  感谢,而且感动。。。
   大家一起努力,一个诗歌新时代!
只要我有飞越黎明的翅膀,星星也会长大成太阳!——白云岛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