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被警察押上考场的教授

精品 被警察押上考场的教授


作者:雪里红 秀才,129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5发表时间:2009-04-05 22:49:51

3月份的一个傍晚,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外地电话,竟是从未谋面的沈阳陈放姐。电话那边的她,说了几句寒暄的话,便声音哽咽:辽师中文系的吴德升教授去世了。
   惊闻噩耗,泪流满面。电话两端因吴教授而有了联系的我和陈放姐泣不成声。我们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结识吴德升教授是因为两年前的一次采访。
   2007年6月,应东北之窗杂志社的编辑王彦堂之约,要我写一篇关于高考三十年的文章,做一个78届高考生的人物专访。彦堂是我辽师历史系的大师兄,也是我为数不多的同龄异性朋友中极其优秀的一个,他的邀约,我必须好好完成。
   经张云鹏教授介绍,我重新回到了辽师校园,采访了吴德升教授。
   吴教授一头白发,儒雅健谈,依稀可见年轻时定是个潇洒英气的男人。他讲我听,根本不用我发问,他的那个78年高考的故事堪称传奇。因那个特殊时代背景,当时已是三个孩子父亲的吴教授还在普兰店农村,过着很苦的日子。在今生上大学的梦想要破灭的时候,迎来了重新恢复高考的喜讯。然而事情一波三折,从最初公社领导不让他考,到开考头一天被命令“必须像完成政治任务一样参加高考”,乃至开考半个小时后由警察押进考场,完成78年的高考。整个事件听起来戏剧、不可思议、又耐人寻味。特殊历史下的难忘高考经历!
   听了吴教授的叙述,我很感动,也很兴奋,这是一个多传奇的故事啊!晚上回家,我一气呵成,取了个很有悬念的题目《我被警察“押上”考场》!后来,大师兄王彦堂和大连日报教育版的编辑周代红都说,一看题目就觉得文章肯定有看头。这篇文章,因东北之窗杂志策划而写,一个月之后,又发表在了《大连日报》上。
   一文惊起千层浪。
   据辽师美术系教授、大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宋民告诉我,吴德升教授的夫人看到我那篇文章,想起了当年在农村的艰苦岁月,那段让人一生铭刻的经历,大哭了一场,也大病了一场。当宋教授告诉我的时候,我特别内疚,都是文章惹的祸!而在场的朋友们都安慰我,我的文章能让人感动、流泪!
   更让人欣喜的是,我把这篇文章发在了博客上,走进一个叫fion的网友,并给我留了言,说她是吴教授的学生,她曾在火车上看到我采写吴教授的文章,特别感动,当时想在车上呐喊:这是"咱老师"的故事!她还告诉我,她的博客里也有一篇关于回忆吴教授的文章!
   看了这位大师姐的文章,我也很感动,一个阔别老师将近30年的女学生,回忆起当年的老师,竟眼含泪花。其情真,其意切!
   她在文中这样写道:
   “我看《早春二月》,心里描摩过萧涧秋的样子,第一眼见“咱老师”我就有见到萧涧秋的感觉,儒雅内敛,忧郁自谦。我总觉得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蕴深厚的人都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的厚重拙朴,算了,别勉强我自己了,我写不出来我的感受。直接说了得了,他长得很帅。
   那时候没有帅这个词,那时候叫英俊吧,或者潇洒,对了,就是潇洒。
   一次上课铃响起来,竟然是咱老师一踏步走进来,我们呢,全班七十来号人,一起热烈地鼓掌。把咱老师吓了一大跳。想一想,一个老师正常地去给一群初一的学生上课,一进教室没来由地全体鼓掌,轮谁也毛了。我们看着他笑,跟他解释,喜欢听他的课。
   我现在也当讲师了,我想一想他的心情,那个时候,怎样幸福的感受。
   是了,光是潇洒是不能给我们这样的感受的。在一群没有理想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们面前,能够用课程本身吸引住全体每个人的注意力,是了不起的功夫。我之前和之后都没有再听过那么舒服的课,他的声音优雅而舒缓,他的字俊美而有力,他的眼神亲切而坚定,他的步履,从容于学生中间,从前到后,从后到前,我们愿意用目光追随他的身影,看他陶醉,然后跟他一起陶醉。
   我相信,我们班每个学生都爱他,不管男生,还是女生。”
   当她从报纸上看到我的文章,竟是那样狂喜:
   “去年是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三十周年。大连搞了很多的纪念活动。我跟老公说,我初一的老师就是老三届的。我把咱老师的事情讲给他听。顺便还讲给我女儿听。女儿瞪着大大的眼睛,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过几天我们在车上,我顺手拿着车上一张报纸,看着上面的一些报道,不知道为什么就会专注于一篇文章,一个半整版,讲的事情,竟然,跟咱老师的一样。
   就是他!就是他!我在车上狂喊,眼泪一下子涌在眼眶里,肯定是他,什么都对,老三届,在农村结婚,三个孩子,高考的那天躲在伙房里,他就是我们老师。
   他叫吴德升。现在在辽师大做教授了。”
  
   快三十年了,当年的学生依然惦记着吴教授,我看后心情也难以平静。每个女学生都有年少时美丽的情结和在意,我理解,所以我感动。于是,我拨通了吴教授的电话,当时,他刚做完手术出院,他的身体还很虚弱。接到我的电话,听我讲述当年女学生的故事,我在电话中给他声情并貌地朗读了女学生回忆他的文章,他的声音中有了更多的愉悦,我知道,吴教授也很高兴。作为老师,心里应该感到自豪和欣慰。
   我的一篇采访文章,把一对师生联系到了一起,这是传媒的力量!征得吴教授的同意,我把吴教授的电话号码发给了那位现在沈阳工作叫陈放的女学生。
   后来,我和这对师生再也没有联系,偶尔,我会到陈放姐的博客里瞧瞧,我以为,他们肯定联系上了,或者,陈放姐已经到辽师去看望吴教授了。
   然而,今天,陈放姐告诉我,她始终没有勇气给吴教授打这个电话,她觉得,这么多年过去了,吴教授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他可能早已经不记得当年那个爱听他语文课的女学生了!就像她文章中所写的那样“我好不容易打消了跑去辽师看他的愿望。还是别看的好啊,就让那个成熟而年轻的,历经苦难坦然面对的从容的咱老师形象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吧!”
   人到中年,往往做事思前想后,缺少年轻人的勇气和冲劲。陈放姐最终也没能联系吴教授!此时,当得知吴教授离世的消息,悲痛异常,她后悔没能见上吴教授一面,哪怕听听他的声音也好啊!痛悔之余,她把电话打给了我!还好,在吴教授有生之年,通过我的电话,我曾让他知道,在沈阳那块土地上,还有个将近三十年依然怀念他的女学生!
   初春的夜依然寒冷,放下陈放姐的电话,我便给吴教授家打了一个电话,师母听我自报家门后,连称记得我。还说,昨天早上,吴教授遗体火化了,她想得开,会自己保重。有熟人跟她索要我采写那篇文章的报纸,她那里一张也没有。改日,我会给师母送去,就算给师母留个纪念。当初我这篇文章让她痛哭、大病一场,今天,这篇文章算留给她往昔珍贵的回忆吧!没有吴教授的日子,愿它陪伴师母快乐、安康!

共 26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新闻采访的角度对吴德升教授特殊的高考作了介绍,随后又拓展出与吴教授有关的人事,将他的人品与学问立体化了。文章于事件的穿插方面,功夫老到,很能抓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编辑:邬海波】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406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4-05 22:55:50
  春的夜依然寒冷,放下陈放姐的电话,我便给吴教授家打了一个电话,师母听我自报家门后,连称记得我。还说,昨天早上,吴教授遗体火化了,她想得开,会自己保重。有熟人跟她索要我采写那篇文章的报纸,她那里一张也没有。改日,我会给师母送去,就算给师母留个纪念。当初我这篇文章让她痛哭、大病一场,今天,这篇文章算留给她往昔珍贵的回忆吧!没有吴教授的日子,愿它陪伴师母快乐、安康!
   但愿如此。阿弥陀佛!!!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09-04-08 10:04:43
  一段往事的回忆,让人心痛。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