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写在二月二(散文)

编辑推荐 【杨柳】写在二月二(散文)


作者:虚无缥缈 秀才,1720.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7发表时间:2014-03-03 20:47:14
摘要:一个日子,一个传说。

(一)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们这里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农谚“二月二,龙抬头”是怎么回事呢?传说古时候很多地方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我们这里最流行的是:”二月二,走百病。“每到二月二这一天,有女儿的老人家,都要去女儿家走一走,串一串。没有女儿的人家,也可到侄女或外女儿家走走串串。这一天老人们出门走亲戚意味着能送走瘟神,消除百病,所以叫”走百病“。这只是一种说法。我想,之所以在二月二这一天沿袭了老年人走亲戚的习俗,主要原因有这么几条:作为老年人(长辈)正月里要接受晚辈的拜年,自然不能出门在外,所以要守在家里招待客人。到了二月二这天,年也结束了,天也变暖了,正是老年人出行的好时机。他们在屋里憋屈了一冬,出来透透气,散散心,舒展一下筋骨,肯定对身体有好处。所以说“二月二,走百病”也是有道理的。
   另外,二月二这天理发也成了我们这里的风气。民间一直有着“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正月理发死舅舅”其实是个误读。相传古时,有一个贫穷的理发匠过年没钱给舅舅买礼物,就精心为舅舅剃头刮脸当礼物,得到了亲朋好友的夸赞。舅舅很高兴,约定以后每年正月给他来理发。多年后,舅舅去世了。每到正月,理发匠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于是就有说法称“正月理发思舅舅”。由于“思”和“死”发音相近,慢慢地,“正月理发思舅舅”就讹传为“死舅舅”了。一字之差,让多少人对正月理发望而却步。
   正月不理发一度成为许多人遵循的传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老习俗逐渐被年轻人摒弃。但老年人仍然坚守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所以到了二月二这天,在龙抬头的日子,也成了剪掉一个月来长了很长头发的好日子。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
   其实,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二)
   人们常说:二月二过去,年就算过去了,想想挺有意思的。为什么拖这么长时间年才过完呢?不明白。过去可能由于贫穷,长时间处于过年氛围中,有利于安慰孩子,增加期盼,减轻父母的负担。当今社会也许是不愿上班的工作人员的借口,还没过完年呢,忙什么呢,所以说二月二才算过完年。这对政府、对有些机关、事业单位等等都是好事,苦就苦了一些贫穷的企业单位,早上班,早打算,结果找人办事都找不到人,自己穷折腾!
   不管别人是怎么考虑的,对于我而言,年是早就过去了,因为我们已经上了整整两周的班,一切都已归于平常。 二月二这天,本来想把父母和公婆一起约家来聚聚。没想到前一天一个自家侄女儿就打来电话,说是要我们去她那里走走。还特别强调说:你们老两口一定要来之类的话。 当老公把这话告诉我时,我不禁哑然失笑,老两口?我们有那么老吗?嘿嘿!其实,我知道这是晚辈的敬称,我为什么不习惯呢?毕竟,我九十高龄的爷爷还健在,八十岁以上的亲人还有一群。在他们眼里,我还是个孩子,我怎么会习惯被人们 称作“老两口” 呢?其实,我宁愿再过二十年,四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老人们都还能来我家走走,也不愿被晚辈们称为老两口而去走百病。
   晚上,在我弟弟家,我们一家又得以团聚,与二叔闲聊,才知我93岁的姑爷爷去世了,撇下了九十二岁的姑奶。我一边为姑奶感到伤心,一边又为她老人家庆幸。你想,92岁高龄的人了,在遇到生离死别的时候,还有三个亲弟弟围在身边。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聚会啊!(我的爷爷,也就是姑奶的大弟弟90整岁,眼不瞎,耳不聋,一切生活都可以自理;我的二爷,88岁,身体倍儿棒;我的三爷,79岁,还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他们老弟兄三人身体上几乎没有毛病。)我常常在想,他们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吃过苦的人,他们为什么却能够如此长寿呢?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心态好;也许因为他们参加的体力劳动多;也许因为他们吃过的好东西太少了。总之,年轻的一代不可能有他们那么棒的身体,那么好的心态。
   二月二,龙抬头,吃猪肉。过去的每一个节日,总是跟吃的挂上钩。所以人们盼过节就是盼吃的。而现在,常听一些老年人说,年轻的时候想吃而吃不起,现在是能吃起而又不敢吃了。原因很简单,一怕吃出毛病,二怕吃掉生命。你想,现在这个社会,吃的、喝的连呼吸都是假的,有毒的。真不知道老祖宗知道后会有何感想?怎样才能让人心回归道德的底线,不再吃假的,喝有毒的,吸有害的呢?一个民族,连吃喝到敢造假,还有诚信可言吗?还有道德标准吗?毕竟吃喝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子孙后代。我们是不是都该醒醒了呢?
   写到二月二,我心里始终涌动着一股暖流却又夹杂着一些寒意,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不妨用李商隐的七律诗《二月二日》做结: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共 29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阐述了二月二的风土人情!把乡村的那份质朴的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从中感受到那份温馨的乡土文化!农历二月初二,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关于二月二,民间称这一天“龙抬头”,有许多传说和习俗。虽然知道世界上没有龙,可我们还要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这只是表达一种气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作者由二月二龙抬头,而感悟人生,感慨自己。过去已经成为过去,只有把握当下,好好生活才是最真。一个日子,一个传说。结构完整,语言流畅。问好,祝作者写作愉快。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杨柳】。【编辑:青州大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4-03-03 20:52:32
  二月二,龙抬头。怀念的是一份浓浓的情感,铭记的是岁月的流香。
2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4-03-03 20:54:26
  二月二,龙抬头。这是民俗,也是美好愿望。作者文笔质朴,描写了这一节气的美好及寓意!
3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4-03-03 20:55:19
  问好大姐,祝2014佳作纷呈!
4 楼        文友:快乐公主        2014-03-04 15:28:41
  问好飘渺姐姐,我们这里的二月二和你笔下所写如出一辙呢。各种民风俗习融汇,也使得中国特色在这特别的节日里彰显中国风,喜欢!问好!
5 楼        文友:幸福小草        2014-03-05 10:21:53
  一个节气的来历,引领出这么多的典故,岁月的流逝,让多少美好已不再,又让多少情怀在感慨,拜读欣赏,问好作者;
总有一份感动来源与文字,总有一份执着诱惑着人生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