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散文】回眸处,那一个美丽的东海湾

精品 【绿野散文】回眸处,那一个美丽的东海湾


作者:烟波放钓 进士,7151.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0发表时间:2014-03-04 13:32:24

一、回眸处,那一个美丽的东海湾
   春天是美丽的,她悄无声息地走来,给天空一片湛蓝,给大地一片淡绿,给万物一派葱茏,也给城市和山野装点了缤纷的鲜花。其实,在泉州,不论是春天,还是其它的夏秋冬三季,泉州的气候都是适宜的,空气也是清新的。每一个来过泉州的人无不对这个城市生态环境的优美记忆犹新。
   是啊,泉州的天是清澈的,泉州的水是清澈的,泉州的树是绿荫蓊郁的,泉州的花更是娇艳欲滴的……在这样山清水秀的城市里生活,人看起来也格外显得充满活力,难怪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主持“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的开场白时,白岩松首先就给泉州良好的空气环境点赞,夸奖道:“从北京到泉州,还没反应过来,就到泉州呼吸了3个多小时的新鲜空气,智商顿时提升了许多。”是的,泉州的空气清新这是没说的,在这个的地域上,树木永远都是那样的翠绿,空气中流淌着从来都是草的清香和花的芳菲。特别是走出城市,漫步在靠近海岸的东海湾,徜徉在春天的阳光下,呼吸着从海上吹来的、经过了海洋过虑了的清新空气,此时人的感受就是心旷神怡,心胸顿时豁然开朗!生态优美的泉州让白岩松赞不绝口,他对此评价道:“泉州有两个特点,越开放越兴盛越繁华,不开放就会受牵连。”是的,在不开放的历史时期,泉州从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渐渐走向衰败,而如今的泉州,重新开放,重新崛起,加上良好的空气环境,所以白岩松先生对泉州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泉州是一座有根、有传统、有灵魂的城市!”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两宋风云》的著名学者袁腾飞来泉访问时,对泉州发出这样的赞叹。而2013年泉州获得‘文都’美称,既是对史上泉州的褒奖和赞颂,也是对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解读和延续。这些城市名片的打造,不仅提升了泉州的城市形象,也有力地促进了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东海湾是极具魅力的泉州新兴的城市中心,它是一个古老的、曾经处处辉煌的港湾,而今的东海湾在沉寂了多年后,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来到东海湾,这里有高贵典雅的宝珊花园,有天然氧吧的桃源山莊,有层林叠翠、奇木异石、飞鸟群栖的森林公园,有变荒岛为花园的海景国际,有从涂滩上崛起的新城“海星小区”……在东海湾这片新兴的土地上不仅仅有具有时代气息的繁华,更有深厚历史人文的厚重,不论是走在法石的石头街上,还是在风格别异的浔埔风情村落里,不论是在曾经承载着历史繁荣的文兴古渡前,还是在重新焕发出古港风彩的后渚码头……让人感受到的都是一种感叹。当我在海印寺里上过香,从大殿走出来,站殿前的石埕上远远看去,绿波微澜的东海面,微风轻摇着碧波,几只白色的海鸥,鸣叫着在那艘返航的渔船上盘旋,仿佛为满载而归的渔民们欢呼。迎着从东海湾吹来的风,仿佛在我的耳边诉说着唐宋泉州大港时代的繁华;应该就是从后渚这个码头吧!各国的商旅纷至沓来,一艘艘越洋而来的外国商船运来名贵的香料、药材,再从这个码头装载上精美的丝绸、瓷器而去,也将中华的文明带到他们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度。就是在这里,1974年从东海湾后渚港发掘出土的那一艘南宋沉船,震惊了世界。那艘载重200吨、被誉为“体现当时世界最高超造船技术”的海船。更令所有国人、海洋考古界、和泉州人兴奋的是在1976年,在泉州东海法石的农行东海营业所(当时俗称农村信用社)在挖水井时,又发现类似船板的松木。于是,又一艘南宋沉船出现在世人面前……一座城市发现一条宋代古船已是震惊世界,而泉州有两条,意义更加非凡,足于见证了南宋时期泉州港和刺桐城的辉煌。那时的泉州,已经赶上广州,并和广州并驾齐驱,其标志是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福建市舶司得到朝廷批准,改变“福建市舶司每年止量支钱,委市舶监官备办宴设”招待外国商人的旧例,“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蕃舶之际”,“支破官钱三百贯文,排办筵宴”,由“本司提举官同守臣犒设诸国蕃商等”。此处的“广南市舶司”所指便是广州的市舶司,这意味着当时泉州市舶司已和广州并驾齐驱。这一规定,在南宋一代没有改变。那时的泉州,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诏罢两浙路市舶司,因为“福建广南皆有市舶,物货浩瀚,置官提举实宜,惟两浙冗囊可罢”。泉州市舶司至此已经成为南宋两个市舶司之一。在南宋当时的官方文献中,泉、广并列,或称“广、福市舶司”,或称“泉、广市舶司”。泉州市舶司的收入,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说:“绍兴末,两舶司抽分及和买,岁得息钱二百万缗(音同‘民’,一缗为一千文)。”当时南宋朝廷每年财政收入估计约为四千五百万缗,泉州市舶司的年收入有百万之巨,也就是说,泉州市舶司的年收入占南宋全部财政收入的四十五分之一左右。
   此时的我,不禁被眼前这份滨海寻常可见的美丽所触动,绿树繁花间的东海大街热闹了,络绎不绝的小轿车来往穿梭,放学回家的顽童们背着书包在宽敞的水泥路上嬉闹,仿佛美丽的彩蝶在花丛间互相逐舞,跟在他们身后的老人们慈祥地笑着,宽容地接纳从他们那古灵精怪的脑袋里变幻出来的各款调皮花样。我默默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默默地从心中去感受着泉州人这份温馨、和谐和幸福的生活!
   沿着充满春天气息的滨海大道一路走去,沿岸景观带上绿茵油油、竹林青青,葱翠欲滴,修长的竹竿,婆娑的枝叶,在轻风的鼓动下微微摇动,显得娴雅而淡定,仿佛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海洋情怀的泉州人一样,从容而淡然!是的,特定的环境、历史的厚重给了泉州人以包容的胸怀,敞开怀抱接纳八面来风。繁华美丽的东海湾,脚底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污滩烂泥?栋栋高耸的楼房,伫立在我的眼前和身后,无声地说着历史的变迁……随着春天脚步的到来,东海湾的树更绿了,草更青了,花更艳了,环境也更美了,文化味也更浓了。东海湾的路是泉州目前最宽敞、景观最美、最具时代感的城市道路,当人走在宽敞整洁的道路上,两旁高低层叠有序的绿化树和路间花园鲜花丛中掩映的形态各异的观赏石,都有一种漫步在公园的错觉。而来到东海湾,除了树绿花艳、海风清新,给人的感觉就是:繁华!站在鳞次栉比的高楼间,抬头仰望,蓝天如洗、白云如缀,灿烂的阳光下,这片建立在涂滩地的栋栋高楼,仿佛在宣告一个新奇迹的诞生。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喜欢到别的城市寻觅风景。殊不知,当我们总在翘首遥望远处那份未曾欣赏过的美丽时,却总是忽略了眼前的风景,而这样的风景不一定是旖旎秀丽的山山水水,也是内涵丰富的人文,也可以是环境优雅、温馨、和谐、美丽的社区家园!
   俗语说:“久在芝兰室而不闻其香”!其实很多美好就在身边, 孩子的一个笑脸,邻里的一声问候,人与人之间和和睦睦的关系都是一种美丽!美丽是幸福的,而幸福的人最是懂得感恩,最是懂得回报。而今的人之所以总觉得到幸福感低,其实源于自己对幸福的要求太高!别说自己不幸福,其实当自己身处在这个和谐发展的时代,当自己沐浴在这春日暖阳中,已经和幸福撞了一个满怀。
   踏上归程,回眸东海湾,“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走在这片曾经的涂滩地,东海湾在发展中崛起,走在泉州的时代前沿,带这历史的厚重,带着岁月的恬淡与感悟,持久而永恒……
  
   二、春风里,让一种精神定格在生命中
   漫步春天,走进自然中一个崭新的季节,走到新一年的里程碑前,走上人生段落的新一级台阶,欣赏着这美好的春景。人们被时代的呼唤震动了心弦,信念在鼓起生活的风帆,生命的火焰在映照着锦绣壮丽的憧憬,闪烁着智慧与美丽的光环。
   是的,生命的确需要一种光环,需要一种理想,一种精神!在这个信仰尤为偏差的时代,人们需要英雄,需要一种可以和五彩缤纷的春花一起争奇斗艳的心灵之花,然后让这种花之精神点燃生命的激情。从恩师蔡飞跃先生的《黄门的回响》一文中,让我知道陈庆镛这个人。一直以来,我以为那些敢在皇帝面前揭短的鲠直之臣只出在古中原、出在外地,没想到在自己家乡,竟然也有这样一位直声震天下,与朱琦、苏廷魁并称为“大清三大鲠直御史”的陈庆镛。
   于是,为了稽寻这位以廉名留世的泉州历史名人痕迹,我通过《黄门的回响》蔡飞跃先生预先与陈庆镛的五世孙陈英义约好时间——初春的一个周末,前往位于丰泽区北峰社区陈庆镛出生地塔后村。我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一访陈庆镛故居,更主要的是想拜谒这位与包公、海瑞一同被誉为“青天”的忠臣、铮臣和能臣的坟茔。
   来到塔后村后,在雅称“黄门”的陈庆镛故居吃了几杯茶,陈英义老人偕我走出故居,沿着村后长满野草的小道,穿过一片初结果实的龙眼林,来到陈庆镛墓地。俗语说:“三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这时的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就悄悄地躲在云层后面,天上开始飘起了细雨。站在墓前,我一度怀疑这是不是陈庆镛之墓?茂密的龙眼林中长满了野草,暗褐色的落叶将乡里人出入果林的小路掩没了。如果不是陈英义老人的引路,我肯定找不到荒草林中的陈御史墓。这与我的想象出入太大了:这样的朝廷名臣、这样名噪天下的历史名人墓,既没有高耸入云的牌坊,也没有开阔壮观的陵园?按常理,一个名宦之墓即便不是显赫耀眼,也不应该简朴如斯:墓地占地仅仅约一百多平方米,比起现今一些略有财力人家的先人墓地还不如!与一样是清名誉古今的海瑞墓相比较,陈庆镛墓没有墓道,没有石羊、石马、石狮、石龟和石人,也没有牌坊。我不禁默然。肃立于陈庆镛的墓前,我的心里除了敬仰,还是敬仰!
   不知是我的哀思感染了林中栖息的鸟雀,还是它们也为巢旁这位先贤的清廉所动,在我们的身后忽然飞起,唧唧喳喳地绕林鸣飞。此时的天暗了下来,慢慢的,滴滴嗒嗒的下起雨来,雨有点大,但繁茂的树叶仿佛一把把巨大的伞为我们遮住了雨。我心里暗暗惊诧,莫非陈御史有灵,也为我的虔诚所感动!
   陈英义老人知道我此行的目的,走到我身边告诉我,他的高祖陈庆镛字乾翔,号颂南,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诞生于塔后村,道光二年(1822年)中举,道光十二年(1832年)高中进士,初被朝廷选为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后迁员外郎,最后官至监察御史。陈庆镛的官阶虽然不高,却因为故居曾经为道光皇帝微服私访过而荣称“黄门”。此事史料虽无记载,但同朝名士为他所书的“黄门”一匾却是真的。
   陈庆镛一生较真,从他那幅亲书的墨宝“实事求是”中可见其志其心!他知识面很广,犹以汉学为精,一生效法宋儒,遵崇明末清初的爱国学者顾炎武,因而他的故居有这样一幅对联:“六经宗孔郑,百行学程朱”。在治学和为官方面,陈御史是严谨的,他一辈子都以程朱理学作为自己道德规范和行为的准绳,以质朴而严谨的汉儒精神和道德规范严谨自律,但为人处世却不迂腐,这在清末著名的思想家龚自珍由315首七绝组成的《己亥杂诗》诗集第31首题为《别陈颂南户部庆镛》可以读出,诗中评价陈庆镛“谈经颇似李文贞”!“文贞”是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泉州安溪李光地的谥号。由此可见,陈庆镛不仅仅不愚腐,还是备受龚自珍推崇的文雅之士。读了一些史料知道,陈庆镛文辞朴茂,尤其精于诗赋,对钟鼎考释和词章碑记也都有着精深的造诣。他经常同何绍基、魏源、朱琦等好友,以及陈金城等诸同窗,共同振刷精思,切劘道谊。据陈英义老人介绍,他的高祖一生的著述颇丰,刊行于世的有《籀经堂集》等;未刊行的有《齐侯罍铭通释》、《古籀考》、《说文辞》和《三家诗考》等书。
   “实事求是”不仅仅表现在陈御史的为人为文上,而且在他的为官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位清末著名的抗英斗士,生在清朝内忧外患的没落时期,朝廷屡屡的丧权辱国深深地刺痛了他的爱国之心。因此,他向朝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治、军事以匡国振民的主张,尤其是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奏《申明刑赏疏》,极力反对起用在鸦片战争中丧权辱国而被革职的大臣琦善、奕山、牛鉴、文蔚等人,以为起用这三个人是刑赏失措,无法服民。道光皇帝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慑于公舆,只好自认“无知人之明,以致琦善等迄无成功。朕惟有反躬自责,愧悔交深,何肯诿罪臣工,以自宽解”,下旨令琦善、奕经、文蔚均闭门思过以昭赏罚……类似事例颇多,因此,陈庆镛与广西朱琦、广东苏廷魁并称为“天下三大鲠直御史”。陈庆镛抗直敢言的举动震动中外,影响深远。
   当代泉州地方文史名家傅金星先生的《泉贤著作述评》中对陈庆镛评价道:“这篇《申明刑赏疏》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进步士大夫和人民群众的呼声,向统治者敲起警钟,向帝国主义显示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气概。”清咸丰八年(1858年),陈庆镛在泉州老家辞世,享年64岁,赠光禄大夫,赐祭葬于村边福安宫口,进祀乡贤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迁葬于村后的红土下。被誉为清光绪御史第一的莆田江春霖,在泉州清源山碧霄岩下为他崖刻“抗直敢言”,表达着一种敬佩之情。
   我肃立于苍翠茂盛的龙眼树下,默默地在冷清的氛围中无尽的浮想,比起现今一些人的追求,陈庆镛的形象显得尤其高大,作为一个身处在朝纲颓废、官吏腐败、奢靡之风盛行的历史时期,身居要职、手控大权的他却仍能洁身自好,两袖清风,这是多么的令人尊敬。站在墓前,想起方才在陈庆镛故居与陈英义老人交谈时他所说的话,我问他,在一些资料中记载着他家门前有一个池塘,绿荷垂柳,蛙鸣蝉唱,景色非常优美!我问为什么没有恢复?陈英义老人很是无奈地告诉我们,别说无力去恢复那个被填充掉了的池塘,就是故居后落的房屋也因为没有资金重修而停了下来……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隐隐的酸痛。
   红土无语守忠骨,龙眼有情伴英魂!漫漫流年,偕龙眼林为邻,陈御史不会寂寞。我为家乡有这样一位先贤而骄傲,眼前的墓园虽然简朴无华,但先贤的“人以德立身,官以廉生威”已经在后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伟岸丰碑。历史正因为有了像陈庆镛这样的清廉之士,才传唱了一段段“两袖清风朝天去,留下清廉照后人”的佳话美谈,才延承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与爱国情怀。
   拜谒陈庆镛墓,其实拜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如白莲般的君子修为,而这样的精神将深远地影响着我,不论在今后的处世、为人与为文,追求的将是脚踏实地和实事求是!
   从陈御史墓回来的路上,雨下得越来越密了,这是天公感动落下的泪吗?
   撑起一把伞在濛濛烟雨中,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塔后村出来,漫步在充满生机的春野上,欣看涓涓的流水从石罅中悄然溢出,化作奔驰而去的岁月,摇醒了昏睡的柳树枝。石罅旁,复苏后重新挣出地面的小草,和挺立枝头的花苞,在这样的春风细雨中,仿佛一种精神定格在这个春天里……
  

共 583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泉州是作者的家乡,而作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怀着无比敬畏,热情激昂的描述着。整篇文章读下来,仿佛身临其境,慢步畅游了东海湾,拜谒了陈庆镛墓。东海湾是泉州最具魅力的城市中心,这里有高贵典雅的花园洋房,还有天然氧吧,森林公园,风情村落,古渚码头,无不倾情诉说历史的厚重和现在繁华富饶,东海湾在发展中崛起,不仅代表了泉州,也显现出中国对城市建设的未来规划,更趋于人性化,合理化。精神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支柱,缅怀过去的先人陈庆镛,在他身上学习到实事求是。敢于直言,由衷地为后人所敬佩。“人以德立身,官以廉生威”这座丰碑高高耸立于世人心中,拜谒古人,就是拜谒一种精神,传承一种如白莲般的君子修为,走在落雨的充满生机的春野上,感叹着古人的遗留精神,这是一种心灵的升华,精神的富有。泉州因烟波放钓老师描绘而美名传天下,烟波老师又因生长在泉州妙笔生花,堪称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文章充满了灵性的华美。欣赏。荐读。 【编辑 宇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05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飘零        2014-03-04 14:24:15
  作者以丰富,优美的文笔,描述了泉州最具有魅力的中心城市---东海湾和历史上所敬仰的先驱人物!这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和精神的富有!欣赏美文!问好烟波弟!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回复1 楼        文友:烟波放钓        2014-03-06 14:42:34
  谢谢飘零姐的鼓励和支持,祝福快乐!
2 楼        文友:月牙弯弯        2014-03-06 11:15:34
  烟波老师的文笔总是那样神奇,可谓妙笔生花哟。泉州不禁会在烟波老师的描绘下美名闻天下,还带着我们就进了心灵的沃土吸允那清新美丽的天然氧气---悠哉美哉----问候吉祥如意。
回复2 楼        文友:烟波放钓        2014-03-06 14:43:48
  谢谢月牙老师的鼓励和支持,祝福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