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乡村人物之:尹生一家

精品 乡村人物之:尹生一家


作者:闲梦远 秀才,1681.5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22发表时间:2014-03-05 15:01:31
摘要:土话说,庄稼瞎了一季子,婆娘瞎了一辈子。聪明的尹生,没有娶下好婆娘,这一家人也就过得七零八落。


   尹生的家族在本村算是旺族,两个哥哥在本村有相当的声望。大哥是多年的生产队长,二哥也当过保管、会计。但尹生从小过继给姑家,他给姑妈称妈,给姑夫称大。尹生姑家是城里人,做点小生意,还有几亩地,土改时就被划成地主。尹生的姑夫待尹生很好,象亲生的一样,从小供他上学,一直到高中毕业。当时是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多少识点字的都被安排工作,何况一个高中生更是稀缺。所以就有几个地方来争着要他。经过短暂的培训,尹生就被分配到洛阳某单位当会计,但尹生干了不长时间就跑回来家来。后又被上边找回,分配到洛阳荣军学校当教师。但未几他又跑回来。有人问他因为啥?尹生说,成份不好,干不长。与其将来让人家开销了,不如自己早点回来。其实当时像尹生姑夫家,这样蚂蚱大的地主,子弟参加工作的多的是。尹生是已经成家的人了,姑夫也不敢细追问,就容忍尹生随自己的便。尹生脑子绝对聪明,上学时,数理化功底很扎实。二十多年后的1977年恢复高考,还有人上门请教他。因此熟识的人都为他感到可惜。
   尹生回到家后,无所事事,终日和一群市井无赖混在一起。反正有二老在前面顶着,日子还算过得去。尹生的妻子名叫群,妈却只生了她一个,于是也就跟着她过。群长得漂亮,比尹生小几岁,家里是贫农成份。她爱在人前抛头露面,参加一些公共活动,比如扫盲了,游行了。群上过几天扫盲班,识得几个字,就觉得自己很有文化,比谁都知道得多。如果你和她短暂接触,看不出有什么毛病,谈话时间稍微一长,就觉得哪儿不对劲。那时候讲成份,成份好的人很优越,她就经常在人前说“我们贫下中农怎样怎样”。群表面看很精很能,实际上“倒二不着三”。后来有人给她起外号叫“二十三对半”,就是说人的染色体本来是二十三对,但她比别人多了半对。尹生的两次逃避工作,是否与这样一个女人有关,就很难说了。
   1958年成立大食堂,把社员家的粮食都集中起来,美美吃了一段时间。到了六零年,粮食供应紧缺了,按人口每人每天半斤毛粮,再加上大、小队干部从中克扣,实际用量不足四两,许多人得了浮肿病。社里偷盗成风,连最拥护合作化的老贫农都偷,不偷就意味着饿死。仓库保管员偷粮,饲养员偷料,磨面员偷面,食堂的伙伕、会计不用偷,可以尽饱吃。上山打柴的专业队有补助粮,出工在外的有补助粮,剩下没门路的人只好挨饿。成份好的能偷尽量偷,成份不好的不敢偷,如果被抓,那将是敌我矛盾,阶级斗争新动向。
   尹生虽是地主子弟,但他结交的朋友都是有根子的,社队干部的子弟,加上妻子属于“我们贫下中农”,倒没有人把他视为另类。尹生和他的一群伙伴们,在这期间如鱼得水,运用游击战、运动战和看管庄稼的民兵们斗智斗勇。他们一般不在近处作业,都在十里、二十里以外。白天休息,晚上出动,夜夜满载而归。尹生觉得这样的生活挺有刺激性,因此也没有想过要学点什么手艺。不久上边发觉不对头,下令对没有条件的队停办食堂,紧接着又下令农民半日劳动,半日休息。黑市粮票卖到几元钱一斤,社会上开始流行许多新名词,什么“糖豆干部、肉蛋干部”、“瓜菜代”、淀粉食品等。尹生发现偷盗这一行,不太方便了,公安人员经常夜里行动,三天这个被抓了,两天那个被收审了,事情都和“吃”有关。边远山区开始盛行开小片荒,集体的庄稼长不好,年年不够上交,而社员小片荒、自留地里的庄稼却长得茂盛。这期间又出现“借地”这个名词,“借地”和自留地里的庄稼归社员自己,日子稍好一点。但第二年又不让借了。有人说,旧社会的老百姓叫“老鳖性”,现在的老百姓叫“社员”。鳖的形体是圆的,有时把鳖也叫作“圆”,反正老百姓新旧社会都是“鳖”,想咋日捣咋日捣吧。
   不管咋说,农村土地广,能吃饱饭,比城里强,于是尹生又打算下乡。很快,通过农村的兄长把户口迁到本村。农村不缺住处,只要有力气,到处可以打窑。兄长又给他指了一处叫槐树下的好地方,向阳背风,避静清爽,打几眼窑,还可以盖几排房子。若是别人家,是很难占据这一块位置的。尹生一家很快就安顿下来了。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只要有件农具就可以挣工分了,干活随大流,分的口粮、杂粮和其他社员一个样。有当队长的兄长照顾,尹生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这时已是文革时期了,什么文斗、武斗,什么走资派、造反派,抓革命,促生产,还有什么“硬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学生打老师,连孔夫子也被揪出来斗了一阵子。不是今天什么地方出现反动标语了,就是明天集合社员搜寻台湾飞机撒的传单了,总之是闹得不亦乐乎。社员白天在地里磨洋工,下工后到自己的自留地那才叫真正的干活。当时的分配原则是“人六劳四”,人口多占便宜啊,于是出现了人口的迅猛增长。
   妻子群这期间又为尹生生了两子一女,有道是子多福多,村里人也都很羡慕。“五男二女坐八抬(轿)”哩,现在尹生是三男一女了,起码可以坐“四抬”。但尹生家里的事情,都由群说了算。群长得漂亮,人就浮漂,对别人说起尹生从不提名,总是“我那鬼娃子货,我那鬼娃子货”,妖妖忸忸,也不知道是赞美还是喜爱,反正给人麻酥酥的感觉。日久,“鬼娃子货”成了村里女人对自己男人的一种爱称。
   农村有句俗话,说“男人是个耙,女人是个匣。不怕耙没齿,就怕匣没底。”意思是说,过光景全靠女人,或者说女人比男人更重要。在农村生活,夫妻俩紧密配合,紧抓紧挖,能把日子过囫囵都不容易。如果再是个大撒把,那光景就成了“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了。”群是个没有成算的人,她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哪个热闹的场合也离不了她。在地里干活,总是爱吹,我在城里时咋着咋着,我年轻时候参加过秧歌队,入过团怎么怎么。她很自信但不切合实际。尹生是个热心人,方圆附近谁家有事都去帮忙,自己家里的活却拖拖拉拉。加上儿女多,日子就过得一塌糊涂。
   一晃十年过去,尹生的大儿子德该是订婚的年令了。后岭上有一老汉和尹生很能谈得来,就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尹生的儿子。主动托媒上门提亲,这在农村对男方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本以为是一说两响,谁知尹生的妻子群嘴一撇,说:“哟,那女子没文化,又是个富农子弟,不行!”转过身又对尹生说:“你都没看咱那两个侄媳妇都是教书的?咱去找个文盲,在一家子面前也说不起嘴呀。”她只知和兄长们攀比,却不想想人家的儿子都有工作,家境也好。而自己是什么水平?这事没说成,以后又说了几个,不是女方嫌男方没房子,就是男方嫌女方土气。尹生的嫂子们劝说道,不敢要求条件太高了,不然会误了孩子婚事。但尹生妻子群反驳说:“我只要生下娃子,就不愁说不下媳子。鞭子扎起一大群!”这话够噎人的,别人谁还再劝她?
   尹生在城里有两间土木结构的房子,两个老人过世后,房子就租了出去。有人建议尹生,把城里的房子卖掉,弄俩钱,在村里美美盖两所象样的房子,能安插两个孩子。“你劳力多,修两幢房子费不了多大事。”好友也劝说他。这话被尹生妻子知道后,跳着脚在村里大骂:“我城里有两间房子别到他眼里头了?唵!捣着让我把房子卖了,回城没处去,他就高兴了?”在当地自己烧砖瓦盖房是很普遍的,只要有劳力,木头什么也不缺,盖几间房子绝不成问题。但尹生父子四个壮劳力,逛逛乎乎几年,到了也没有盖下那个房子。尹生的两个哥哥也担心尹生没有房子,儿子们不好找媳妇,于是商量着把生产队的三间库房便宜卖给尹生。
   三间库房又矮又低,即当宿舍又当鸡圈,人鸡同笼,实在不合适。孩子们大了,同居于一屋,别人都觉得别扭。因为没有厕所,解手得跑到附近庄稼地。尹生的岳母眼睛不好,有一天夜里出来解手,竟跌到红薯窖里窝死了。第二天四处找不着人,经别人提醒最后才从红薯窖里找到。可见夫妻俩有多马虎。这时孩子的婚事仍无着落,大儿子德没说下,二儿子全也到年令了,三儿子贵也不小了。尹生的大哥急得亲自出马,到处张罗,托亲戚找朋友,为侄子说亲。好不容易有一位邻居作媒,给介绍城里一位姑娘。姑娘名叫英子,比尹生的大儿子德小七、八岁,长相不错,体格健壮。只是从小听力有障碍,和别人说话多是看口型理解意思,发音不太准,大家都叫她“半语”。半语从小没了娘,但家务活样样精道,过光景是一把好手。邻居以为这是个好茬口,就来尹生家提媒。尹生不在家,邻居就先给群说了,群一听,就说:“你说的这家我知道,她爸是个死狗货,又是地主子弟。你就不要给我那鬼娃子货说了,首先我就不同意!”当下给媒人弄个大难看,连门都出不来。媒人出来坐在场边,抱住头生闷气。心想,哪有掂着猪头寻不着庙门的事?正巧村里有个叫江子的青年,和英子年令差不多,也因为家里穷说不起媳妇。正在地里干活,媒人就站在场边把江子喊上来,江子上前问:“叔,啥事?”媒人说,你跟我走。原来这天英子的姐姐正好在媒人家串亲戚。媒人把江子引到自己家里,对英子的姐说:“你看这孩子跟咱英子配不配?”英子姐说:“只怕人家嫌咱英子是个半语。”媒人说:“没事,我打保票。”当时把江子弄得一头雾水。媒人对江子说:“你回去给你爸说,叫他买上礼物,明天叔带你去相亲。”江子爸妈一听说,赶快前来谢媒,说:“不管成与不成我们都要谢你,总算有人给咱江子提亲了,开了个好头。”第二天媒人引上江子进城相亲,英子爸首先同意,英子也很高兴,连说带比划,意思是:“以往提的几个年令都太大,倒象我叔、伯。这个行,行!”英子和江子两人一拍即合,很快成了亲。小两口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父母,日子过的和和美美。
   尹生是个热心人,村里谁家有事他都前去帮忙。村邻们也都愿为他儿子的婚事操心,但经过群的几次伤感,慢慢都退避三舍了。大儿子德三十岁了,媳妇说不成,看起来面相也老。一来二去越发不愿到人前去,变得沉默寡言。每天除了下地,别的什么也不参与。尹生三个儿子都长得不怎么的,但女儿霞却出落得亭亭玉立。霞就成了她妈骄傲的本钱,人前人后总是忍不住地说:“你看我霞,哎哟,吃啥了嘛,个子长的长的,”再不就是“你看我霞,死女子,眼睛咋恁大呢”,说着看霞两眼,嘴一抿,脖子一扭,似有无限的骄傲洋溢在心头。
   部队在山上设了一个雷达站,驻在山上的一个叫黄保才的兵和霞谈上了。群于是逢人就说,保才给她女儿买这了,买那了,将来要带女儿回他老家,人家老家是大平原,经济条件咋好咋好。还经常和女儿一块上山给保才送吃的,送喝的。村里人背后说,真是个骡子球货!家里三条光棍,不着急,女儿找个当兵的,就烧的七死八活,整天拿女儿腥人,有本事娶两个儿媳妇回来叫看看!
   改革开放了,政策变了,以往下乡的城里人可以回城了。但尹生由于没有过硬的关系,酝酿了多次也没有回成。但城里有两间房子牵着,尹生一家在村里也不安心,总是嚷着回城回城,却总也不见回。就这样拖拖拉拉,什么也弄不成。这时尹生的大侄子全家转市民,搬到城里住了,就把村子里房子让给尹生。群高兴地对人说:“面包总会有的。”她记得《列宁在一九一八》里的这句话。老二全差根没有人给提过媒,老三贵经过自己的努力订了一门亲事。贵的未婚妻和贵年令不相上下,都在二十五、六。女方在尹生家住过一段时间。群嫌女方年令偏大,想给贵找一个年令小些的。村里有一个半吊子,外号“三号子”,身边有一个女儿,十八、九岁了。尹妻就和半吊子商量,把半吊子的女儿说给贵。两人暗中鼓捣,不知怎么被贵的未婚妻知道了,未婚妻主动退了婚约。谁知半吊子的女儿并不愿意,跟上一个打工青年私奔出逃,一去不返。这下贵两头落空,一头挑担一头抹担,气得整天在屋里砸东西,发脾气,骂天骂地,要杀要砍,也没有人敢劝。但不管怎么,婚事是黄了。贵连气带恨,半年后得了尿毒症,没钱医治死亡。又是半年后,尹生也突然中风死去。
   霞已跟黄保才结婚到了河北。大儿子德看看在家里也没什么混头,就到城里饭店给人家帮忙,洗碟子涮碗,挣俩钱。最后经人介绍,和一个寡妇同居了。为什么同居而不是结婚?因为寡妇的男人因犯罪判了十年刑,寡妇有二女,已结扎无生育能力。因养活不起,暂时招个人帮忙。寡妇还经常看往前夫,并没有和前夫离婚。不管怎么说,老大德暂时有个落脚的地方。德别无长处,只能干些搬运、洗涮一类的笨活。家里只剩下群、二儿子全,尹妻嫌孤单,就把女儿霞的女儿从河北引来,长期霸占在自己身边。群没什么可夸的,就开始夸自己的外孙女长的如何漂亮。这女孩从一岁多就引来,一直长到15岁也不让回。女婿来领过几次,都没有领走。村人都说,孩子还是跟上父母好,你把人家女儿占住,也影响她上学呀。群说,我得让她将来给她二舅养老哩。老二全在家里孝敬母亲,也不想出去打工。其姐霞为他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母亲三番五次催他回家,他就辞了工作,回家来放几头牛,母子俩生活。
   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如今政府不收农业税,种田还补贴。基本生活不用愁了,尹妻也好象年轻了许多。每天除了放牛,就是看电视。看人家电视里的“梨园春”搞得红红火火,群也跃跃欲试,嚷着要去报名上梨园春。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
   如今群和一个儿子、一个外孙女、一只狗,外加一只猫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前些天,村里一户人家的孩子结婚,前去帮忙庆贺的人很多。群坐在麦场的碌碡上,也在那里观望。忽然她站起来,面朝天大声喊道:“自己不能把自己估计太低了,向前看不胜人,向后看还有人不胜呢。”帮忙的人都莫名其妙。群喊完,又大声哭起来。嘴里“唔里哇啦”些什么,没有人听清楚。
  

共 537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整个故事的主角看似是尹生一家,其实主线一直在尹生的妻子群的手里。尹生的生活本可以达到那个时期令人艳羡小康富贵,但是尹生在好家世,有学历的基础上没有艰苦奋斗这一思想,整天只想着空手套白狼。世上不愁富贵,缺的就是为之奋斗的有心人。尹生的妻子群,一个典型的眼高手低的,未得陇又望蜀的小市民形象。一家人的生活好坏,女人占了很大的比重,此文尹生的妻子群就是一个代表。几个孩子的婚事到最后的不了了之,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古语云:门当户对。即使有它的道理。但是选择对方时一定要首先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不要眼高手低,最后一事无成。故事语言较为生活化,但是向我们展示了尹生一家的兴衰史。世上事,皆是有因有果的。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佳作!【编辑:锦瑟柠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306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瑟柠檬        2014-03-05 15:05:12
  最大的感触就是为什么一家人都要让一个眼高手低的女子当家。最后想想也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丈夫,虽热心但是不懂得规划与奋斗。几个孩子自小在母亲的教育下,早已形成听话的状态。我想,一个家庭的成功与否,要看这个当家的人的胸怀是有多大。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时有女子》
2 楼        文友:闲梦远        2014-03-05 20:02:25
  谢谢锦瑟,群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女人,
热爱文字,从少年到白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